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7930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

《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测数学运算1126.docx

行测数学运算1126

行测数学运算“真题妙解”之抽屉问题

 行测数学运算“真题妙解”之抽屉问题

  从1、2、3、…、12中,至少要选()个数,才可以保证其中一定包括两个数的差是7?

  A.7B.10C.9D.8

  【答案】D

  在这12个数中,差是7的数有以下5对:

(12,5)、(11,4)、(10,3)、(9,2)、(8,1)。

另有两个数6、7肯定不能与其他数形成差为7的情况。

由此构造7个抽屉,只要有2个数取自一个抽屉,那么他们的差就等于7。

从这7个抽屉中能够取8个数,则必然有2个数取自同一个抽屉。

所以选择D选项。

  抽屉原理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重要考点,也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头痛的问题,华图柏老师通过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介绍了抽屉原理的应用。

  一、抽屉问题原理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为“迪里赫莱原理”,也被称为“鸽巢原理”。

  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可以表述为:

  定理1:

如果把N+1只鸽子分成N个笼子,那么不管怎么分,都存在一个笼子,其中至少有两只鸽子。

  证明:

如果不存在一个笼子有两只鸽子,则每个笼子最多只有一只鸽子,从而我们可以得出,N个笼子最多有N只鸽子,与题意中的N+1个鸽子矛盾。

  所以命题成立,故至少有一个笼子至少有两个鸽子。

  鸽巢原理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不过有时使用鸽巢原理会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

  比如:

北京至少有两个人头发数一样多。

  证明:

常人的头发数在15万左右,可以假定没有人有超过100万根头发,但北京人口大于100万。

如果我们让每一个人的头发数呈现这样的规律:

第一个人的头发数为1,第二个人的头发数为2,以此类推,第100万个人的头发数为100万根;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第100万零1个人的头发数必然为1-100万之中的一个。

于是我们就可以证明出北京至少有两个人的头发数是一样多的。

  定理2:

如果有N个笼子,KN+1只鸽子,那么不管怎么分,至少有一个笼子里有K+1只鸽子。

  举例:

盒子里有10只黑袜子、12只蓝袜子,你需要拿一对同色的出来。

假设你总共只能拿一次,只要3只就可以拿到相同颜色的袜子,因为颜色只有两种(鸽巢只有两个),而三只袜子(三只鸽子),从而得到“拿3只袜子出来,就能保证有一双同色”的结论。

  二、公务员考试抽屉问题真题示例

  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抽屉问题都是重要考点,下文,华图通过经典例题来分析抽屉原理的使用。

  例1:

从1、2、3、…、12中,至少要选()个数,才可以保证其中一定包括两个数的差是7?

  A.7B.10C.9D.8

  解析:

在这12个数中,差是7的数有以下5对:

(12,5)、(11,4)、(10,3)、(9,2)、(8,1)。

另有两个数6、7肯定不能与其他数形成差为7的情况。

由此构造7个抽屉,只要有2个数取自一个抽屉,那么他们的差就等于7。

从这7个抽屉中能够取8个数,则必然有2个数取自同一个抽屉。

所以选择D选项。

  例2:

某班有37名同学,至少有几个同学在同一月过生日?

  解析:

根据抽屉原理,可以设3×12+1个物品,一共是12个抽屉,则至少有4个同学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熟练掌握抽屉原理,能有效提高数量关系中抽屉原理相关问题的解答速度,这对于寸秒寸金的行测考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行测数学运算“真题妙解”之空瓶换酒问题

这类题经常会问到“最多(可以/可能)”喝掉多少瓶酒(这里特别需要注意:

“最多可以”或“最多可能”这两个词。

意思就是在最有可能的情况下能得到最大的值,因为方法可以是假设的,所以这个值应该是假设的最大值。

即假设在最有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每一个空瓶(现有的每个空瓶都要利用上,一直换到没有剩余的空瓶)凑合换最多的酒。

  给出以下两种换法:

  举个例子:

3个空瓶换1瓶酒,8个空瓶(在不额外增加空瓶,不赊,不借空瓶的情况下)最多可以换到多少瓶酒?

  第一种方法就是拿3个空瓶直接换1瓶酒,喝完就留下1个瓶。

  根据第一种换法,画个示意图:

  

  思路:

假设在最有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每一个空瓶去凑合换最多的酒。

如果按上面的算法就还剩下1个空瓶没有利用。

这样显然也就达不到假设的最大值。

所以这个答案就不是最多可能的数。

  再看第二种方法:

先拿2个空瓶换1瓶酒,喝完酒就直接把瓶子留在那里。

(即:

喝完后不带走酒瓶)

  根据第二种换法,再画个示意图:

  

  思路:

因为每次换酒喝完后,瓶子都直接留在那里了,没有带回。

所以没有剩下空瓶。

刚好符合“最有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每一个空瓶去凑合换最多的酒”这个假设的条件。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换回的酒才是假设的最大值。

所以这个答案才是最多可能的数。

即:

8÷(3-1)=4。

  通过以上的规律,总结出空瓶换酒的公式。

A代表多少个空瓶可以换一瓶XX,B代表有多少个空瓶,C代表通过多少个空瓶可以换一瓶XX,最多能喝到多少瓶XX。

公式为:

B÷(A-1)=C。

  给大家提供以下几个例题来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题1:

超市规定每3个空汽水瓶可以换一瓶汽水,小李有12个空汽水瓶,最多可以换几瓶汽水?

()

  A.4瓶B.5瓶C.6瓶D.7瓶

  【解析】C本题空瓶换酒问题。

根据空瓶换酒公式:

B÷(A-1)=C,得12÷(3-1)=6,所以最多可以换来6瓶汽水。

故选C。

  例题2:

某商店出售啤酒,规定每4个空瓶可换一瓶啤酒,张伯伯家买了24瓶啤酒,那么他家前后共能喝掉多少瓶啤酒?

()

  A.30瓶B.32瓶C.34瓶D.35瓶

  【解析】B本题空瓶换酒问题。

根据空瓶换酒公式:

B÷(A-1)=C,张伯伯24瓶啤酒喝完后,24个空瓶可以换24÷(4-1)=8瓶,所以他家前后共能喝掉24+8=32瓶啤酒。

故选B。

  例题3:

5个汽水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某班同学喝了161瓶汽水,其中有一些是用喝剩下来的空瓶换的,那么他们至少要买汽水多少瓶?

()

  A.129瓶B.128瓶C.127瓶D.126瓶

  【解析】A本题空瓶换酒问题。

根据空瓶换酒公式:

B÷(A-1)=C,设他们至少买汽水x瓶。

则换回汽水x÷(5-1)瓶,根据题意有:

x+x÷(5-1)=161,解得:

x=128.8。

所以他们至少买129瓶汽水。

故选A。

  【总结】通过上面3个例题的学习,告诉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公式,合理利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正确率,达到与一反三的效果。

行测数学运算“真题妙解”之最小公倍数

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部分题量大、时间紧,是大家公认的难点。

最小公倍数在数量关系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将结合真题对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使各位考生能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一、最小公倍数概念

  能同时被一组数中的每一个数整除的数,称为这组数的公倍数。

  一组数的所有公倍数中最小的正整数为这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例】求12,30的最小公倍数

  所以12,30的最小公倍为6×2×5=60。

  2、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例】求20,24,30的最小公倍数

  所以20,24,30的最小公倍数为2×2×5×3×2×1=120。

  三、适用题型

  1、数字推理部分对分数数列的分子、分母进行广义通分。

  2、数学运算中日期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等。

  四、真题示例

  【例1】2/3,1/2,2/5,1/3,2/7,()

  A,1/4      B.1/6

  C.2/11     D.2/9

  【答案】A

  【解析】先对分子进行广义通分,求出最小公倍数为2,原数列变为2/3,2/4,2/5,2/6,2/7(2/8)。

  【例2】1/6,2/3,3/2,8/3,()

  A.10/3      B.25/6

  C.5       D.35/6

  【答案】B

  【解析】先对分母进行通分,求出最小公倍数为6,原数列变为1/6,4/6,9/6,16/6,(25/6)。

  【例3】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

5月18日,四个人恰好在图书馆相遇,则下一次相遇的时间为()

  A.10月18日      B.10月14日

  C.11月18日      D.11月14日

  【答案】D

  【解析】甲实际上是每6天去一次,乙是每12天去一次,丙每18天去一次,丁每30天去一次,先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80,然后结合选项排除A,B,再从5月到11月中间有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所以排除C,选D。

  【例4】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小时,乙需要12小时。

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A.13小时40分钟  B.13小时45分钟

  C.13小时50分钟  D.14小时

  【答案】B

  【解析】先求出16,12的最小公倍数,设工作总量=48,那么甲的效率为3个单位,乙的效率为4个单位,先甲工作一个小时,然后乙工作一个小时,那么它们工作2个小时,完成7个单位,有6个轮回,12个小时,共完成42个单位,还剩6个单位,接着甲又工作一天,剩下3个单位,其中乙的效率是一小时4个单位,也就是15分钟一个单位,所以剩下的3个单位乙又花45分钟,所以总共的和为13小时45分钟。

  【例5】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为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

  A.14%    B.15%

  C.16%    D.17%

  【答案】B

  【解析】每次蒸发掉相同的水,说明溶质始终不变,也就是开始浓度为10%=10/100,蒸发同样多的水,浓度变为12%=12/100,所以先找出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60,所以变为10/100=60/600,12/100=60/500,这样分子变为相同,说明溶质相同,少得就是100个单位的水,那么再少100个单位的水,就变为了60/400=15%。

行测数学运算“真题妙解”之环形运动题

 例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背向出发,沿400米环形跑道行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两人至少经过多少分钟才能在A点相遇?

()

  A.10分钟  B.12分钟  C.13分钟  D.40分钟

  方法提示:

行程问题中的环形运动题

  【答案】D

  【解析】这个题同样也是背向而行的环形运动问题,但在例3的基础上难度又有所增加,在该题中,对相遇地点有了限制,要求在原出发点的A点相遇,此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甲从A点出发,再次回到A点,所需要的时间为400/80=5分钟,每次回到A点所需要的时间为5的倍数。

同理,乙每次回到A点所需要的时间为8(400/50=8)的倍数,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再次同时回到A点所需要的最少的时间为5和8的最小公倍数40,故此题答案为D.在此题中,我们应该也明白,每次在A点相遇的时间都是40的倍数,若此题再变形,求第二次在A点相遇的时间,那么为2×40=80分钟。

  环形运动是行程问题里最近几年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热点,希望考生对这一题型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本知识点:

环形运动中,同向而行,相邻两次相遇所需要的时间=周长/(大速度-小速度);背向而行,相邻两次相遇所需要的时间=周长/(大速度+小速度)

  【例2】在同一环形跑道上小陈比小王跑得慢,两人都按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