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753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下列声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是(  )

图1

3.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B.动听的音乐肯定不是噪声

C.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小声说笑就可以没有噪声了

D.只要不超过90dB就不是噪声

4.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2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

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图2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5.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产生

6.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

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7.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8.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3

A.图甲: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响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图丁: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10.伯牙子期是一个讲述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古筝,钟子期善于欣赏。

如图4所示,关于弹奏古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古筝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古筝弦可以改变古筝的音色

11.观察如图5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2.音叉发声时,用手握住音叉,__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走,说明水能________。

13.指出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的物理意义。

(1)“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____。

(2)“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____。

(3)“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4.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________,演奏时按下不同琴键,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选填乐音的三要素)高。

16.噪声是当今社会四大公害之一,人们常采用各种方法来减弱噪声。

图6甲是城区禁止鸣笛的标志;图乙中临街的民居常在玻璃窗上挂有较厚实的窗帘;图丙中的小朋友放鞭炮时不由自主地捂住耳朵。

以上三种情景分别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减弱噪声。

图6

17.环保部门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自身__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

物理学中用分贝作为描述声音强弱的单位,把人耳____________(选填“听不到”或“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分贝的声音。

如图7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__________控制噪声。

图7

18.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

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38分)

19.(8分)如图8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用丝线吊一个乒乓球,接触敲响了的音叉,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图8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大力度敲打音叉,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如图9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图9

(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_____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__,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观察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观察图甲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观察图乙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同学对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提出这样的疑问:

图甲中怎么知道鱼是被拍手的声音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

图乙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两者都有?

针对这些疑问,请分别写出甲、乙实验的改进方法,使它更完善。

图甲改进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改进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小丽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

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丽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琴弦的编号及情况如下表所示: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

长度/cm

琴弦的横截

面积/mm2

30

0.3

30

0.6

尼龙丝

40

0.5

50

0.5

尼龙丝

50

0.5

(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小丽应选择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小丽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3)通过查阅资料,小丽知道了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如果小丽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

图11

四、计算题(共13分)

23.(6分)一架超音速飞机在高空沿水平方向飞行,当飞机飞过某人头顶上方10s后这人才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此时飞机已飞到此人前方6210m处,求: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

(2)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几倍。

 

24.(7分)一辆汽车在某一时刻鸣笛,司机在4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

请你根据所给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各小题: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如果汽车静止不动,求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2)如果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求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1.C 2.B 3.A 4.D 5.D 6.C

7.C 8.D 9.D 10.A 11.A

12.振动 传声

13.

(1)音色好 

(2)响度大 (3)音调高

14.音色 音调

15.音调

16.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7.不具有 刚刚能听到 传播过程中

18.信息 响度

19.

(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 (3)乒乓球被弹开的角度变大 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20.

(1)拨动塑料尺的力度 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2)音色 (3)控制变量 (4)空气 振动

(5)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21.

(1)水(液体)能传声 桌面(固体)能传声

(2)在鱼看不见的桌面下方突然猛拍手掌,观察鱼的反应 用手把一只耳朵堵上,另一只耳朵分别紧贴桌面和稍离开桌面听另一位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敲击的声音,并进行对比

22.

(1)④⑤ 

(2)①② (3)③ ⑤

23.

(1)飞机的飞行高度:

s=v声t=340m/s×10s=3400m。

(2)飞机的飞行速度:

v飞机=

=621m/s。

≈1.83,

即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1.83倍。

24.

(1)笛声从汽车传播到峭壁的时间:

t0=

t=

×4s=2s,

如果汽车静止不动,由v=

可得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s=vt0=340m/s×2s=680m。

(2)如果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

由v=

可得在t=4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车=v车t=20m/s×4s=80m,

这段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为s′,

则:

2s′=s车+s声,

s′=

×(s车+s声)=

×(80m+1360m)=72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