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之欧阳总创编.docx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之欧阳总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之欧阳总创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之欧阳总创编
时间:
2021.02.13
创作:
欧阳总
一、工程概况
二、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三、施工组织管理
四、施工进度
五、施工工艺流程
六、施工用电
七、确定桩机行走路线
八、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验
九、管桩的吊装、运输和堆放
十、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
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十二、预防断桩一般措施
十三、施工现场管理
十四、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管理措施
十五、桩基验收
管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瑞昌市三径路东侧。
建设单位:
九江市嘉泽润德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由江西瑞南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桩基础施工。
基础采用静压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基础,桩为摩擦端承桩,设计桩径为¢400、桩数为1278根,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700,800KN:
桩端持力层为第3圆砾岩层,设计有效桩长约12-15,30米,桩尖采用十字型桩尖施工。
(一)、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有:
1、桩基础工程设计图(施工图);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3、《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6);
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桩基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7、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及标准;
8、江西省有关文件规定;
9、业主单位对实施本工程的有关具体要求;
10、国家现行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江西省地方标准;
11、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2、国家建设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有关规定;
13、施工现场的勘察。
(二)、地质及水文情况
1)(详见地质勘察资料)
二、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按要求做好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2.认真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压桩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做好压桩前的技术及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工程交接班制度,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有序、安全地进行。
3.根据地质资料及设计要求,对建筑物坐标进行坐标放样及定位轴线的施测工作控制在规范之内。
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好管桩施工方案,经审核后方可组织施工。
4.进场的施工设备,应符合现场的施工技术要求和环境要求,如:
压桩机型号、桩机重量、最大压桩力等。
5.施工过程中,管桩使用预制厂生产的成品桩,预制桩有13m、12m、11m、10m、7m、6m、5m等几种规格。
管桩入场前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生产厂家资质证明,接桩用的焊条、钢板等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条要有出厂合格证,压力表要有检测报告。
6.正式施工前必须先进行试桩,以确定桩长、最大压力值等技术指标,并校核压桩机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7.现场供电(300kw以上)、供水、道路、临设房屋等应满足施工要求。
8.夜间工作时,在桩机操作范围内必须装上8盏1千瓦电来满足照明要求
9.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场地有旧基础、孤石等,需立即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
10.由于桩机自重高达200多吨,为了能满足桩机行走,施压时必须在场地底洼处挖排水沟排水且回填1.2m高,2-4石或砖碴压实来以满足桩机行走。
三、施工组织管理质量体系
四、施工进度的控制
根据本工程特点以及以往的施工经验,采用2台液压桩机进行压桩作业,每台压桩机一天时间可压桩15根左右,在没有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60天左右可以完成本工程每段预应力管桩的压桩任务。
如遇图纸没出来、设计变更、自然灾害或场地出现陷机,工期应顺延。
(主要工序施工计划详见附图)
五、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桩机就位→桩机调整(在此之前完成管桩的检验和运输工作)→吊桩定位(桩尖焊接)→垂直检查→试桩→静压桩→接桩→再静压桩→压桩完成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六、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配电线路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有关规程要求架设整齐,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
室内外线路与建筑施工机具、建筑物、车辆、行人等保持不小于最小安全距离,否则应采取安全保护隔离措施。
(2)、接地方式应按临时用电安全技术的有关规定执行:
采用TN-S保护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在临设总配电箱处加重复接地。
接地采用镀锌角钢L50×5或镀锌钢管DG50埋设。
(3)、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照明、动力分支电源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室内照明线路按规范布线装设灯具,特殊场所应按规范使用安全照明电源。
(4)、使用电动机器时应在空载情况下启动。
操作人员应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胶鞋,在金属工作台上作业时,应铺设绝缘垫板。
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勤检查勤维修。
七、确定桩机行走路线:
因压桩机与场地接触面积较大,且自身重量比较重(重200多吨),考虑到桩机行走的方便和压桩施工的方便,自建筑物的每个桩位出5m×8作为桩机行走的工作面。
施压边桩时桩中心点离障碍物不能小于2米,角桩不能小于3米。
八、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验
规定实行进场检验的十九类建筑材料中,对混凝土预制桩不再列入进场检验的材料范围,其中在使用前,除按规定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材料之外,还必须提供生产企业的资质证书。
1.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质量
粘皮和麻面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身总面积的0.5%,其深度不得大于10mm,允许做有效修补。
桩身合缝漏浆
合缝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允许做有效修补。
局部磕损
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允许做有效的修补。
内处表面露筋
不允许。
表面裂缝
不允许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及浮浆层裂纹不在此限。
端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断头、脱头
不允许。
当预应力主筋采用钢丝且其断线数量不大于钢丝总数的3%时,允许使用。
桩套箍凹陷
凹陷深度不得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25cm2。
内表面砼塌落
不允许。
2.静压管桩允许尺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质检工具及量度方法
长度L
+0.7%L
-0.5%L
采用钢卷尺
端部倾斜
≤0.5%L
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紧靠端板,测其最大间隙
直径
±5
用卡尺或钢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
壁厚
正偏差不限
-5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
保护层厚度
+10
-5
用钢尺在管桩断面处测量
桩身弯曲度
≤1/1000桩长
且不大于20
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其弯曲处最大的距离
端
头
板
平整度
2
用钢直尺一边紧靠端头板,测其间隙处距离
外径
0-1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
内径
±2
厚度
正偏差不限,负偏差为0
注:
表内尺寸以预应力管桩设计图纸为准。
3.静压管桩桩身抗裂弯矩及极限弯矩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管桩外径(mm)
类型
抗裂弯矩
极限弯矩
300
A
AB
B
C
23
28
33
38
34
45
59
76
400
A
AB
B
C
52
63
75
87
77
104
135
174
500
A
AB
B
C
99
121
144
166
148
200
258
332
九、管桩的吊装、运输和堆放
当管桩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起吊,吊点应系于设计规定之处,达到100%后才能运输和压桩。
如提前吊运,必须采取措施并经验算合格后方可进行。
桩在吊装和搬运时,应把桩扎牢塞紧,防止产生滑动或滚动,必须做到平稳提升,避免撞击和振动。
桩水平运输时,强度应达到100%,桩机和吊机应配合使用,运输可采用平板拖车或载重汽车,装载时应将桩装载稳固,并支撑、绑牢固。
垂直运输靠桩机自身作业,配备两台30KW的交流电弧焊机进行接桩处理。
管桩运到现场经检查确无质量问题后,按如下规定堆放:
(1)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降;
(2)管桩堆放时,应按规格、桩号分层叠置在平实的地面上;
(3)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4)叠层堆放时,必须在底层桩下设置二道贴地垫木,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
(5)桩的重叠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应超过二层。
十、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
1.正式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1)压桩前必须处理架空(高压线)和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离压桩机不得小于10米,场地表面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并满足压桩所需要的地面承载力。
(2)压桩机运入现场安装就位后,应认真检查压桩设备各部位的质量和性能,施工前机械设备试行运转正常,并定期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
(3)定桩位,确定压桩顺序。
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报告,桩基平面尺寸、桩的密集程度及深度,桩机移动方便等决定压桩顺序,对群桩基础先由中间向外方向施工或跳压。
压桩机行走详见每栋的桩机行走线路图。
(4)由专职测量人员测量出场地内的压桩的位置,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另外,在场地醒目位置设置水准点,数量不宜少于3个;设置标尺,用以观测桩身入土深度,桩机就位对中前用全站仪从新复核校正,确保桩位偏差缩小在施工规范之内,并绘制坐标、轴线、标高图报监理单位审核,并告知建设单位。
施工完一条桩后应立即记录该桩的桩顶标高,待所有桩施工完毕后再检查桩顶标高,发现桩有上浮时应予以复压。
(5)记录员要认真观测桩的入土深度及该深度时的压力值,要准确做好记录。
(6)正式压桩前,按有关规定进行试压桩工作。
2.试压桩规定(试桩表式详见江西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用表):
本工程的地质情况显示,桩的长度相差比较大,有部分桩的持力层埋深较浅,在正式施工前,在持力层较浅的区域,较深的区域,先进行试桩,以检测单桩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如达不到要求,则进行设计修改,如达到设计要求,则按照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
具体选试桩桩位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来定。
试桩应符合以下要求:
(1)试桩在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少于点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2)试压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
(3)试压桩应选在地质勘探技术孔的附近;
(4)施压方法及施压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
(5)试压桩宜按1%的工程桩数量进行静载试验。
3.液压式压桩机作业的施工要点
(1)压桩机应按有关规定配足重量,符合最大压桩力的要求;
(2)施工过程中,桩机就位后将桩吊放入压机内,启动液压夹头紧桩身对准桩位中心、调直、然后压桩:
每位沉桩高度为一个压桩行程,反复往下沉桩,完成一节桩的沉桩过程;然后用焊接接桩,再重复第三节、第三节等的沉桩过程,从而成一根桩的施工过程;
(3)由于本工程送桩后留下的桩孔会影响下一根的施工,施压时桩会向桩孔方向偏移,带有桩尖的第一节桩插入地面0.5—1.0m时,应严格调整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然后才能继续下压;
(4)压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5)压桩过程中应经常注意观察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一旦发现桩身裂缝或掉角,应立即停机,找出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6)每一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无故停歇,且尽可能避免在桩尖接近设计持力层时进行接桩;
(7)压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及时准确地填写压桩施工记录表,并经现场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代表)验证签名后才可作为有效施工记录。
4.送桩的施工要点
(1)当桩顶被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应立即送桩,压、送桩应连续进行;
(2)当场地上多数桩较短(L≤15m)或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可能需要复压时,送桩深度不宜超过2m。
(3)除本条第3款规定外,当桩的垂直度小于1%且桩的有效桩长大于30m时,静压桩送桩深度可根据需要送得比打入式桩深一些,但不宜超过8m;
(4)送桩的最大压桩力一般不宜超过桩身允许压桩力。
5.复压桩的施工要点
压桩终止前应连续10次满载复压,复压时每次都要注意贯入度,入土桩长小于30米时应满载复压10次以上,大于30米复压10次,总贯入度不得大于25mm。
6.接桩方法
本桩基工程接桩方法采用CO2保丝焊。
当下节桩压入土层后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须接桩处理时,下节桩必须露出地面100cm以上。
接桩时,用铁刷子清理好上下两节桩端头后,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以确保焊缝质量和设计尺寸;焊缝应连续、饱满,且焊好的焊缝应在自然冷却大于1分钟后方可继续施压。
为避免应力集中,应避免浇水冷却。
接桩时上下段应顺直,桩中中心线偏差不大于1mm。
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1.桩帽与桩之间、送桩器和桩之间要有适当弹性衬垫,且桩帽或送桩器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
2.桩机在定位后应将桩机垂直度调校在0.5%范围内方可压桩。
在压桩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桩位垂直度,若发现偏差过大时应立即停机,调整后再行施压。
压桩后桩的垂直度不应大于1%。
3.桩上下节必须接直焊牢,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2mm。
就位时下节桩须设导向箍以保证上下节接直,如桩节之间间隙较大,应用铁片填实焊牢,结合面之间间隙不得大于2mm。
4.一根桩原则上应一次性压入,中途不得人为停止压桩。
压桩应做到随送随压。
5.测桩应严格按照规范测量,必要时做好加单记录。
故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暂停压桩作业,并及时与设计、监理单位、甲方研究处理
(1)压力表读数骤变或读数与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
(2)桩难穿越具有软弱下卧层的硬夹层;
(3)桩入土深度不足6m时,出现桩的倾斜、拆断。
(4)桩顶或桩身混凝土出现裂缝或破碎;
(5)土中桩身出现硼裂等异常现象;
(6)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6.质量标准
(1)桩身平面尺寸不得大于规范允许偏差值。
压入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2)按标高控制的桩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且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0~+100mm范围内。
(3)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十二、预防断桩一般措施
1、压桩前应对现场的地质情况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事,同时做好设备检查工作,保证使用可靠,以免中途间压断桩。
2、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使桩保持轴心受压,若有偏时,要及时调整,且用线锤90o角方向测量桩身垂直度。
3、接桩时应保证焊缝连续保满,且上、下节桩一致,并尽可能地缩短接桩时间。
4、量测压力等仪表应注意保养,及时检修和定期标定,以减少量测误差。
5、压桩机行使的地基应用足够的承载力,避免场地下陷,泥土挤迫、断桩,必要时需作处理。
十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以消灭重大事故,轻伤负伤频率控制在2‰以下为目标,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
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按照安全施工标准组织施工,并随时接受各行业及甲方、监理等各部门安全检查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进场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十不准”规定:
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带,禁止穿拖鞋,赤脚,赤膊上班,各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戴上劳保用品作业,持证上岗。
3.压桩前,应对邻近施工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仔细检查,对有影响的工程,应采取有效的加固防护措施,施工时应加强观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
4.桩机移动前指挥人员应检查桩机行走路线,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才能进行移动。
如发现有土质松软、地面不平有涵洞时必须作出处理措施,经施工员、安全员检查后方能行机。
5.压桩机应由专人操作,各工种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本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6.桩机在作业时必须有指挥员指挥,重物必须有缆风绳,以防止事故发生。
另桩机司机操作时,要精力集中,服从指挥信号,并应经常注意机械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检查处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7.电源开关必须要专业电工接驳,非专业电工不得私接电源。
工地所用电器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并且电源必须可靠接地,电工要经常检查电器设备漏电保护开关,电线电缆保证电器设备正常运转。
8.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雷雨天、大风,应停止压桩作业。
十四、文明施工及成品保护管理措施
为确保现场施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维护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在施工中结合工地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文明施工责任制,并切实通过开展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活动,扎扎实实做好工地文明施工工作,提高企业建筑文明施工总体水平,具体如下:
1﹑深入施工现场,,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日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负责做好每日安全生产活动记录;
2、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警示工作,并负责安全生产活动资料的管理工作;
3、指导班组搞好班前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督促班组合理使用安全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品;
4、按规定参加一切技术安全学习教育活动,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服从安全人员的指导;
6、维护一切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并做到正确使用;
7、对不安全因素有义务提出意见,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8、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对安全文明生产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此外,现场内还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主要有:
1.管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以防桩身出现裂缝或断裂。
2.压桩过程中,管桩的堆放、运输、吊装应符合规定要求,避免在压桩前破坏桩本身的质量。
3.现场内应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标高点与控制桩,不得碰撞和振动,以免引起位移。
4.截桩头应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横锤敲打,以免造成断桩和产生横向裂纹;严禁施工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
十五、桩基验收
由于本工程划分几个组团验收,为了不造成资料混乱,检验批每栋一个检验批验收。
本工程的每栋桩基础在完工以后,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测桩,检测标准按《桩基质量检测技术规定(试行)》执行。
静压桩基础工程验收合格后,整理各项施工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
验收资料包括:
1.桩基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包括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书等;
2.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基线复核签证单;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4.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包括实施中的变更文件及资料;
5.静压管桩出厂合格证及管桩技术性能资料(产品说明书);
6.压桩施工记录;桩位编号图、Q—L曲线图;
7.静压桩工程竣工图;
8.成桩质量验收;
9.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
10.基桩低应变试桩检测报告;
11.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12.焊件和焊接记录及焊件试验报告。
时间:
2021.02.13
创作:
欧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