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621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docx

盾构到达掘进施工方案312已改

 

~?

站盾构区间

盾构到达掘进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2014年2月26日

站~。

站盾构区间盾构到达掘进

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1.1编制依据

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2、《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446-2008);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8、《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9、?

站~。

站区间隧道平纵断面设计图;

10、本区间地质详勘报告、补勘报告。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广州市轨道交通。

土建施工项目?

站~。

站盾构区间盾构到达100米范围内施工(包含到达中间风井前100m范围和到达。

站前100m范围)。

2盾构到达段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

土建施工项目?

站~。

站区间隧道盾构由?

站始发,下穿广汕公路、?

人行天桥、开创大道等地面构筑物后,首先到达中间风井,然后空推过中间风井,下穿开创大道到达。

站盾构接收井,完成区间隧道施工。

站~中间风井到达段里程为ZDK34+873.912~ZDK34+973.912(YDK34+872.110~YDK34+972.110)段为盾构到达段,长100m,该到达段隧道设计深度约为12m,左线设计坡度8.612‰,右线设计坡度8.722‰,上坡,为直线段;

中间风井~。

站到达段里程为Z(Y)DK35+456.3~Z(Y)DK35+556.3段为盾构到达段,长100m,该到达段隧道设计深度为8.8m~9.2m,Z(Y)DK35+456.3~Z(Y)DK35+540设计坡度为20‰Z(Y)DK35+540~Z(Y)DK35+556.3设计坡度为2‰,上坡,为直线段。

隧道到达段平面图及纵断面图见下图:

图2.1-1?

站~中间风井盾构到达段图2.1-2中间风井~。

站盾构到达段

(100米)平面设计图(100米)平面设计图

图2.1-3?

站~中间风井左线到达段图2.1-4?

站~中间风井右线到达段

(100米)隧道纵断面图(100米)隧道纵断面图

图2.1-5中间风井~。

站左线到达段图2.1-6中间风井~。

站右线到达段

(100米)隧道纵断面图(100米)隧道纵断面图

2.2工程地质

2.2.1地质构造

站~中间风井盾构到达100米范围内:

左、右线工程地质情况良好,左线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为<4N-2>冲~洪积可塑状粉质粘土层,<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6H>花岗岩全风化带,隧道覆土地层为<4N-2>冲~洪积可塑状粉质粘土层,<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右线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为<4N-2>冲~洪积可塑状粉质粘土层,<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洞身局部含有<3-3>冲~洪积粗砾砂层、<6H>花岗岩全风化带,覆土为<4N-2>冲~洪积可塑状粉质粘土层。

中间风井~。

站盾构到达100米范围内:

左右线工程地质情况良好,左右线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为<4N-2>冲~洪积可塑状粉质粘土层,<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

隧道覆土地层为<4N-2>冲~洪积可塑状粉质粘土层,<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

地层岩性及各层围岩类别、特性与物理力学指标:

<3-3>冲~洪积粗砾砂层(Q4al+pl):

呈灰白色、灰黄色、灰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粗砂、砾砂,含粘粒,局部含有卵石。

主要呈稍密状,局部为中密状或松散状。

<4N-2>冲~洪积可塑状粉质粘土层(Q4al+pl):

褐黄色、青灰色、浅灰色,主要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包含砂粒,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及软塑状,粘性较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含细砂,手捏具砂感。

<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

呈褐红色、褐黄色、灰绿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砂质粘性土、部分砾质粘性土及粘性土,含风化残留石英颗粒及岩石碎屑,呈硬塑~坚硬状,粘塑性差,手搓易散,遇水易软化、崩解。

<6H>花岗岩全风化带(ηγ53-1):

褐黄色、灰褐色,岩石完全风化,原岩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易扳开捻碎,遇水软化崩解。

2.2.2水文地质

盾构到达100米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是松散土层孔隙水,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层<3-3>中。

砂层主要被厚层粉质粘土覆盖,地下水具承压性。

砂层<3-3>主要呈薄层状分布,主要位于残积粉质粘土层的上部,普遍含有粉粘粒,富水性中等,透水性中等,<3-3>层中局部位置达“强透水”。

2.2.3地形、地貌及建筑物情况

站~中间风井盾构到达100米范围内到达段地面标高34.5~35.1m,地势较平坦,盾构未下穿重要建构筑物,距盾构中线50m范围内有万科居民楼(详见图2.1-1),隧道上方分布有市政管线,埋深均小于3m。

中间风井~?

站盾构到达100米范围内到达段地面标高39.3~39.5m,地势平坦,盾构未下穿重要建构筑物,距盾构中线50m范围内有万科小区2栋2层商铺(详见图2.1-2),隧道上方分布有市政管线,埋深均小于3m。

3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站~。

站盾构到达段(100米范围内)隧道设计坡度大(。

站到达段Z(Y)35+456.3~Z(Y)35+540线设计最大坡度20‰)。

施工过程中,盾构姿态、管片姿态难控制,易发生隧道轴线偏差较大、管片错台现象严重等质量问题。

站~。

站盾构到达段施工过程中,盾构姿态控制、管片错台量控制是本段施工的难点。

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1)盾构在进行大纵坡段推进时,施工关键是对盾构姿态的控制,盾构发生偏差时,必须及时纠偏,以保证盾构掘进曲线与设计曲线较好的拟合。

每次的纠偏量应稍大于符合曲线要求值,确保楔形块管片的环面始终处于曲率半径的径向面内。

(2)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盾构机的铰接系统油缸的长度,及时进行纠偏。

盾构掘进过程中,严格控制铰接油缸的行程量及行程差,确保盾构机的灵敏度足够曲线半径要求。

(3)同步注浆采用的浆液应具有早强度高、速凝的特点。

在纠偏时通过有目的地选择盾尾同步注浆孔,改变各个注浆孔的注浆量分配和注浆压力,来调整管片拼装姿态。

(4)增加管片姿态监测频率,及时掌握推进姿态与成型隧道管片姿态之间的偏差,通过调整掘进姿态来控制成型隧道管片姿态,确保隧道线性质量及外观质量。

4施工筹划

4.1施工总体安排

左线盾构隧道全线按照6环/天的施工进度,盾构计划于2014年4月20日到达中间风井,空推过中间风井后计划于2014年7月30日到达。

站完成隧道掘进施工。

右线盾构隧道全线按照6环/天的施工进度,盾构计划于2014年5月15日到达中间风井,空推过中间风井后计划于2014年8月30日到达。

站完成隧道掘进施工。

4.2组织机构划分及职责

项目部配备项目经理1人、常务副经理1人、生产副经理2人、总工1人。

项目部下设7部。

在既有组织机构下,组织精干技术人员成立盾构到达段施工管理小组,具体施工管理网络图如下:

 

 

图4.2-1施工管理网络图

部门及人员职责:

一、项目经理、常务副经理:

杜能胜、詹庆兴

负责盾构到达段施工总体协调工作。

二、总工程师:

伍清平

1、负责到达段盾构推进技术、施工质量方面的总体筹划。

2、对工程部上报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出决定。

3、主持制定到达段施工期间突发事件技术措施。

三、生产副经理:

刘成、钱旭辉

1、负责盾构到达段现场施工的人员、设备、物资等协调工作。

2、负责盾构到达段安全、文明施工等总体协调工作。

四、工程部长:

段耀伟

1、对工区上报的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做出处理,沉降值超过报警值时要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

2、监督工区对每天内业资料的填写及报监;

3、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拼装质量及盾构姿态的监督,盾构姿态超出±20mm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

4、负责指导晚班全面工作。

五、管理小组组长:

邢志发

1、组织召开碰头会,对总体施工情况及地面沉降控制情况作总结分析。

2、施工中断,在接到值班人员的报告后,必须在十分钟内赶到现场。

立即做出处理决定,如果需要停机1小时及以上,必须报告请示生产经理,由生产经理做出是否停机的决定。

在得到生产经理同意停机1小时以上的决定后,必须坚守现场组织尽快恢复施工或对工序(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六、安质环:

曾凡强

1、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监督及指导。

2、检查下井人员翻牌情况以及根据进入密闭空间人员情况。

3、负责对推进过程中对外解释、宣传、协调。

七、物资部:

陈玲

1、根据盾构工区所提供物资申请及时采购物资。

2、定期盘点物资库存量,物资不足时及时向盾构工区进行提示。

3、规范进场物资的堆放、管理。

4、每周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及时补充应急物资。

八、主管:

刘翔、杨竞羽

1、整理监测班组提供的监测数据,根据监测数据,负责提供推进参数。

修改推进参数之前必须得到总工程师认可。

2、负责隧道的二次注浆。

3、每天对监测报告进行分析并签署意见。

4、每天与管片厂联系管片数量及型号。

5、对每次报送的监测数据做出分析,监测数据超出报警值做出处理决定,并及时上报工程部,经总工程师同意后实施。

6、抽查同步浆液拌制质量以及监督土木技术人员对每天内业资料的填写及报送。

7、协调管片的进场,卸车,保证任何时候场地上(非车上)管片数量不得低于4环,其中粘贴好的不低于2环。

九、土木技术员:

刘翔、杨竞羽

1、负责管片进场验收和止水条的粘贴质量。

2、每环对拌浆质量及拌浆量进行重点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3、控制盾尾间隙、超前量、管片姿态及拼装质量、螺栓复紧检查。

4、控制拌浆材料(膨润土、砂及粉煤灰)的使用量,以及拌浆材料的剩余量,保持与物资部门联系。

5、负责二次注浆的准备工作及其整个注浆过程,注浆完成后,必须将注浆泵彻底清洗并将注浆泵放回原位,收好工具交给库房。

6、监督对转浆车上滤网的清洗。

7、负责碴土车内碴土检查及记录,严密监测出土情况。

十、盾构操作手:

邱涛、李刚

1、负责盾构推进操作控制。

盾构姿态得不到有效控制或推力、刀盘扭矩有异常及时与值班工程师联系。

2、盾构操作手推进过程中土压控制在给定土压值±0.01Mpa,盾构姿态平面控制在:

盾首20±5mm,盾尾±20mm;竖直上控制在:

盾首、盾尾-20±5mm。

每次转浆完毕进行检查,确保浆液全部转入盾构机同步注浆浆液罐内。

3、严格控制各类轨道的延长,车架轨道至少给下一个班留一环的推进距离。

4、负责控制盾尾油脂使用量。

根据推进速度和漏浆情况,调整注脂速度,每桶盾尾油脂必须完全使用。

5、负责各种线路的清理和延长。

6、负责注浆系统的清洗,后配套人员配合。

发生堵塞时,马上组织人员清洗注浆系统。

每环进行自动清洗。

十一、测量:

田飞飞、何文

1、负责地面沉降点布设、沉降监测,形成报告,对项目部领导、各部门及工区汇报具体沉降数据,以指导盾构施工。

2、负责隧道内测量系统运行正常、全站仪搬站,隧道线性测量及管片测量。

十二、机修

1、机械方面的日常保养;

2、油脂、泡沫更换;

3、出现故障时,立即进行排查维修,超过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