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6161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docx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

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

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

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

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

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1.2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

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

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J]医学信息,2014,24

[3]J]医学信息,2014,24

[4]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

[5]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J]中外医疗,2014,33

二:

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

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

PDCA是英语单词an计划、do执行、chec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

近年来,PDCA从企业管理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

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05~4岁,平均11±04岁。

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06~4岁,平均13±05岁。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

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

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

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儿童的沟通技巧等。

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体操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

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

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

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

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工作计划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

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

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

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

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

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1.3评价标准

13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

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

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132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

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

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coon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基本工作[5]。

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

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

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

1627-1628

[2]J]河北医学,2012,184:

564-565

[3]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

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

828-829

[5]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

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

893-895

[7]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

1621

[8]改芝,李庆安,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

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

156-158

[10]宋丹,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

147-149

[11]庄素芳,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

98-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