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5943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docx

诗歌训练对比诗剖析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

(对比诗)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具体说明。

答: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答:

答题小结: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答: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答:

答题小结:

3、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此词为苏轼在黄州时所作。

②蕖:

荷花。

⑴请比较黄诗苏词在写景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答:

⑵黄诗苏词都有一个“凉”字,该如何理解。

(4分)

答:

答题小结:

4、阅读下面的两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试从作品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两首小令的异同。

答:

答题小结:

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过华清宫

四郎飞雪晴去端,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题小结: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齐安郡中偶题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答:

答题小结: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8、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

答题小结:

9、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

答题小结: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乙)寒食

(唐)韩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甲、乙两首《寒食》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答:

答题小结:

 

3

(1)二者都写了水上荷花(山光水色),在荷花清香中飘逸出淡雅宁静的气息。

(或者都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黄诗中的“凉”是指暑气中的凉爽,苏词中的“凉”是指秋雨后的凉意;黄诗的“凉”流露出诗人愉悦的心情,苏词中的“凉”透露出词人贬谪黄州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

此时杜甫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虚幌:

薄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等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2)两首诗均用一“独”字,请分析这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3分)

18、(6分)答案:

(1)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均是从写亲人思念入笔,构思巧妙。

杜诗从妻子独自望月的角度来写思念之情,王诗是从兄弟在登高时必然会想到身边缺少了一人来写自己的乡思。

委婉曲折,动人心弦。

(意思对即可。

第一点要扣住“均是从写亲人思念入笔”来答,第二点分析杜诗,第三点分析王诗。

本题共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扣1分)

(2)用一“独”字,都比较充分地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但杜诗中的“独”字,是用小儿女的天真反衬妻子的‘独看’的孤独无助,委婉细致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怜,增添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而王诗的“独”,则直写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寂寞。

(意思对即可。

以上三点各为一个得分点,答对一点得1分。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扣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

(2)题(6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咏 史 朱淑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注:

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1)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

(2分)

答:

                                                                        

                                                                              

(2)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

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

(4分)

23.答案:

(1)吟咏对象相同,都是写的项羽;作品风格相同,都写得慷慨豪放,都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2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都是女诗人”的不给分)

(2)更喜欢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赞扬(咏怀)项羽,是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却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的强烈嘲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不仅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也是李清照热爱祖国,反对异族侵略的感情流露。

(4分,“赞扬”1分,“嘲讽”1分,“反对异族侵略的感情”2分)

更喜欢朱淑贞的《咏史》。

作者既用“盖世英雄力拔山”来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指出项羽的不能用人,因而导致兵败身亡的可悲结局,表现了她对国事的关心。

(4分,辩证分析,每答出一点给2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③家。

注:

①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以纪念春秋时期被火而死的介子推,故名寒食。

②春城:

指春天的长安城。

③五侯:

指帝王的贵近宠臣。

(1)说说孟诗开头一句写景的作用。

(2分)

                                                                               

(2)从抒情方式和诗的内容两个角度比较两诗的不同。

(4分)

                                                                                

                                                                              

                                                                              

24.答案:

(1)以乐景写哀情。

为后句写自己远在他乡,在孤独贫寒中过寒食节作反衬。

 

(2)抒情方式上说,孟诗“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是直抒胸臆,韩诗中寓情于景,寄情于事,含蓄委婉。

   从内容上说,孟诗表现是自己在他乡的贫寒生活;韩诗描绘的则是上层社会达官显贵在寒食这一天的生活情景,其内涵就较为丰富了,读者可有多种解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8分)

梦元九酬乐天频梦微之

白居易元稹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2.“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

白诗与元诗都写了梦,但在写法上却截然不同,试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点?

(5分)

答:

30.答案:

(1)对友人的真挚的思念之情。

(2)白诗不直说自己哭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

从对方着墨,构思精巧。

元诗说自己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白居易。

一反其意用不能入梦写自己的凄苦心境,翻出新意,内容更为深广。

 

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阅读鉴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类试题已呈新变化,“对比型”鉴赏已悄然走进高考命题中,这颇值得我们关注。

纵观高考试卷及模拟卷,命题者最为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一、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

它是诗歌的生命。

古人云:

诗言志。

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而,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他们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例如2006年高考试题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分析】:

张维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诗人,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

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使人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即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已亥离开京都辞官南归。

正值暮春时节,万花纷落,残红满地。

诗人痴迷地看着这种景象,心中猛然一惊,自己不就正象这一片飘零的落花吗?

但他毕竟不是俗人,面对满地堆砌的落花染成的一片火红,使人的心也被点燃了:

我们这片落花,花落归根,化作春泥,也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

所以可作答为:

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二、比较表现手法的差异

古典诗歌十分注重讲究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也应该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要想准确地辨析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掌握抒情方式、对比映衬及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

在试题的设置中,置疑点往往为修辞或抒情。

例如2006年高考试题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例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等。

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情如文。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主要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命题形式为给出一定的赏析文字,留下一段空白,叫考生依据给定的赏析提示进行对比鉴赏。

提示较明确,命题人要求考生就诗歌中的颔联进行赏析,而且提示为此两诗之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考生应就其“绘形写神”和艺术技巧方面进行赏析,同时给考生提供赏析范例,这种提供明确提示并给出赏析范例的鉴赏也被人称为仿写式鉴赏。

这样,考生可以在一种无形的模式中相对自由地表达。

这种命题的好处是明显的:

可以引导考生重视整体阅读;可以多方面地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答案为: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三、比较诗歌的意境的差异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

因此,比较诗歌的意境的差异便成为考查点。

例如2006年内蒙古通辽市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回答以下问题

【越调】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4、试从作品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两手小令的异同。

【分析】:

此题的置疑角度是比较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和表现的情感。

可作答为:

两首小令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展示秋天的景色,这是共有的特征,所不同的是,第一首小令的作者经过精心布置,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孤立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了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地勾勒出旅途中游子的孤单与寂寥,表现了羁旅悲怀;而第二首小令的作者写在满天秋意里泛洞庭湖下小项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飞动,透露出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四、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诗人,或不同一时期的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所以面对同一题材,他们的诗歌选材立意自然也不同。

因而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例如2006年北京东城区高考模拟试卷: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寒食(乙)寒食

(唐)孟云卿(唐)韩翝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题:

甲、乙两首《寒食》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是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分析】:

由于两位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环境各异,追求也不同,诗人孟云卿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诗人韩翝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可作答为:

两首诗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

虽地域不同,但都充满春意。

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

(甲)诗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一个“悲”字写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

(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五、比较诗歌的风格的差异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自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同。

因而,比较诗歌的风格的差异也便成为高考的关注点。

例如2006年北京海淀区试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15、请从整体上简要说一说这两首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

【分析】:

要准确地把握古代诗歌的风格,这不仅要求我们在平时完成一定量的阅读积累,还要我们具备较高的诗歌综合鉴赏能力。

由于李白和杜甫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不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格调、气派和趣味也不同。

因此可作答为:

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诗飘逸,杜诗沉郁。

两人都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

诗一开始,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说:

“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

”李诗第二联是“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个“一”字,一个“独”字,将王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最后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的氛围,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语,就显得更加的孤愤悲壮。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答案】

10.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湖南卷】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

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白在漫游和飘泊中度过一生,任侠尚义,交游天下,是极重道义和感情的人。

素称“诗家天子”的王昌龄是李白的挚友,他性情豪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而不屈己志。

约于天宝八年,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瘴疠之地夜郎,李白闻讯后同情关注之情难以抑制,于是写下了这首一往情深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

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

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

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

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通过明净的语言,把他那种真挚的友情、焦急的关切等等予以高度的概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

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

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

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的境界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

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