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5590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有五亿多人签字的宣言是(  )

A.《人类的危机》B.“斯德哥尔摩宣言”

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D.《国际和平年宣言》

【解析】 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是1950年3月“斯德哥尔摩宣言”的内容。

【答案】 B

2.硝烟散尽,反思长存。

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这次大会(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5年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0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首先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90年代世界广泛认同,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945年12月在诺贝尔纪念宴会上,爱因斯坦指出:

“我们之所以曾经帮助创造这种新武器,是为了预防人类的敌人比我们先得到它……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既没有和平的保证,也没有《大西洋宪章》所许诺的任何自由的保证。

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

”由此可见(  )

A.原子弹研制成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冷战加剧,核讹诈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核武器无法保障世界和平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所说的新武器是指核武器,由“1945年12月”这一信息可知,当时虽然二战已经结束,但世界仍不太平,美苏形成对峙,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中的冷战当时还未开始。

【答案】 C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之所以发生巨大规模的反战浪潮主要是由于(  )

A.越南战争的残酷性

B.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

C.美军屠杀越南平民

D.美国青年惧怕战争

【解析】 战争的非正义性是主要原因,美军屠杀越南平民是非正义性的表现,美国青年并不惧怕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B

5.“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

”这段材料选自(  )

A.《联合国宪章》

B.《国际和平年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信息,由“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可知材料是世界各国为世界和平而发布的宣言。

【答案】 B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反战运动对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对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作用

B.推动了裁军进程

C.影响各国政府及政党的政策制定

D.制止了军备竞赛

【解析】 和平反战运动并不能制止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往往是由各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而决定进行的。

【答案】 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对越战的歌曲《随风而逝》: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

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

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

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

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

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材料二 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也是一个坚决的反战人士。

1969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

今天,它仍然可以说是反战歌曲中的一个高峰。

材料三 如果人类能生存下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活着而了解它,逻辑的真理也是不值一文的。

——罗素

(1)歌曲《随风而逝》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其反映出美国人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2)《给和平一个机会》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

(3)自20世纪以来,人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

【解析】 第

(1)问中“历史背景”可联系反对越南战争的浪潮来回答,对于“态度”的回答应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

(2)问可联系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这一大背景回答。

第(3)问注意概括归纳相关史实。

【答案】 

(1)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不断升级,美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战和平运动。

态度:

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持怀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多。

(2)共同心声:

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或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成为世界的主旋律。

(3)努力:

联合打败法西斯,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禁止核武器运动,反战运动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8年,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刺,引起了美国100多个城市的黑人抗暴运动。

以反战姿态参与1968年总统竞选的罗伯特·肯尼迪也被暗杀。

国内“到处弥漫着‘恐惧、不信任、愤怒和离异’的气氛,城市动乱又不断发生,群众抗议浪潮已成雷霆万钧之势”。

而且,非暴力主义原则在此阶段的和平运动中失去了效应。

“情绪化的暴力冲动宣告了相对温和的反战抵制运动的终结。

——查尔斯·R.莫里斯

《激情时代:

1960~1980年的美国》

材料二 1969年,美国500多所高校爆发了学生运动,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

1970年,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的学生在校园举行反战集会,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

在5月9日的全国抗议日,“全国400多所大学院校罢课游行。

10万群众涌入华盛顿”。

——约翰·布卢姆《美国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以上两段材料中美国反战运动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对美国1968年至1970年的反战运动进行评价。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两则材料的时间“1968年”和“1969年”可以得出都是以反对越南战争为中心,结合材料一中的“非暴力主义原则在此阶段的和平运动中失去了效应”和材料二中的“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可以得出暴力行为明显,结合材料一中的“城市动乱又不断发生”和材料二中的“10万群众涌入华盛顿”,可以得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引起了美国100多个城市的黑人抗暴运动”可以得出材料一相对温和,以黑人抗暴运动为主;材料二中的“美国500多所高校爆发了学生运动,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可以得出材料二相对激烈,以学生反战运动为主。

(2)问对美国1968年至1970年的反战运动进行评价,主要根据对越南战争的影响和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来作答。

【答案】 

(1)相同点:

以反对越南战争为中心,暴力行为明显;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不同点:

材料一相对温和,以黑人抗暴运动为主;材料二相对激烈,以学生反战运动为主。

(2)反战运动推动了对越南战争正确性的怀疑,促进了越南战争的结束;推动世界反战运动的发展与世界和平。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

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说:

“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

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30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

“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

我将愉快地参军。

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为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解析】 第

(1)问注意材料中的信息“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

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1933”“我不会拒绝服兵役。

我将愉快的参军”和“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对以上信息归纳概括即可。

回答第

(2)问时注意联系第

(1)问的答案,对科学与战争的关系进行分析阐释。

【答案】 

(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

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编写《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时,曾作为重要参考书的是(  )

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

C.《唐本草》D.《农政全书》

答案 B

2.《本草纲目》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其首创的逐级分类的依据是(  )

A.药物的名称B.药物的产地

C.药物的价格高低D.药物的自然属性

答案 D

解析 李时珍首创的药物分类法是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进行逐级分类的。

3.周杰伦在《本草纲目》中唱道:

“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

蟾酥、地龙,已翻过江湖,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们一定不能输。

”《本草纲目》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A.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巨著

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C.奠定了我国医疗学的基础

D.是我国最早、最全的药方全集

答案 B

解析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孙思邈的《千金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医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

排除A、C、D三项,因此答案选B项。

4.1875年,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但比英国足足晚了半个世纪。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①工业革命成果未传入中国

②清政府腐朽落后

③人们思想观念封闭落后、愚昧

④中国一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大门已被打开。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已经传入中国。

5.2014年4月24日,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95周年,在他临终前的口授遗呈中,仍念念不忘未修完的铁路和培养铁路人才的未了心愿,那么,他事业未完的根本原因是(  )

A.时间紧迫、身体不佳B.帝国主义的刁难

C.政府的百般阻挠D.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都是原因,但D项是其根源。

6.少年时代的李四光就远赴日本留学,选择学习造船,立志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

在日本学习期间,他还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这些举动表明他(  )

①胸怀大志 ②热爱学习 ③注重实业救国 ④关心民族的命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加入中国同盟会,说明他主张用革命来挽救中国,因此,③的叙述是错误的,排除含③的选项。

7.成为李四光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的是(  )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新华夏海的起源》D.《地质力学概论》

答案 D

解析 李四光在《地质力学概论》中对自己40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作了总结。

8.“他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

”李四光所创立的这一新兴学科不仅是对科学的杰出贡献,而且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列各项相对无法恰当反映这一学科的应用价值的是(  )

A.为成昆铁路选线B.建设大庆油田

C.寻找铀矿资源D.预测地质灾害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判断这一新兴学科为地质力学,而A项是冰川学理论的应用,故不选。

9.下图是屹立在中华世纪坛上的李四光铜像。

李四光被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永远受世人敬仰。

这是因为他(  )

①敢于挑战权威 ②注重实践,勇于创新 ③是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④“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在中国科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题中四个备选内容都是李四光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贡献,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D项。

10.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

“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牛顿的伟大贡献是创立了(  )

A.经典力学B.进化论

C.量子力学D.相对论

答案 A

解析 牛顿的伟大贡献是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

B、C、D三项非牛顿创立。

11.“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

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

”这一观点说明牛顿的发现(  )

①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 ②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产生重要影响 ③对启蒙思想家们描绘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产生影响 ④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A.①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牛顿经典力学创立于17世纪,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出现于14世纪和16世纪,故②不正确;牛顿经典力学并没有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故④不正确。

从材料看,作者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着“规律和法则”,同样人类社会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和法则。

这一思想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理性王国”的蓝图产生影响,故①和③正确,因此选C项。

12.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的相同原因是(  )

①都经过长期思考、勤奋学习得来 ②都有政府的大力协助 ③都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 ④都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获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②符合爱因斯坦,与牛顿不符,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项。

13.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

《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他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这个世纪人物应是(  )

答案 D

解析 通过“天才”“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等信息,不难判断出题干材料所说的世纪人物是爱因斯坦。

14.《宇宙探险》一书认为,由于科学家“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你认为为此作出最重要贡献的应是(  )

A.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B.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

C.提出量子假说的普朗克D.提出太阳中心说的哥白尼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答案。

1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解,④不是相对论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进行研究。

他精读了许多医药书籍,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蜀本草》,以及宋朝四川名医唐慎微编著的《证类本草》等等。

研究中,他既佩服前人在药物学上的辉煌业绩,也发现了他们在理论上和观察上的一些错误,他决定对旧的药书加以整理、补充。

李时珍收集整理了许多材料,尽管由于行医时间短,经验不足,完成这项工作还有困难,但他利用一切时间读书,进行研究。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要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是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材料三 1920年2月,即将回国的李四光接受邀请,从英国来到法国巴黎,为在那里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作了一次题目为《现代繁华与炭》的演讲。

在演讲中,李四光阐述了他的治学态度:

我们看待世界上的事物或讲到学术问题,应该有科学的态度。

我们相互勉励,互相警戒,凡遇着新境象、新学说,切不可为它所支配,为它所奴隶。

搞科学研究,心只管细,胆只管大,只要掌握了逻辑的思维,哪怕是纷繁复杂的世界、天经地义的学说,都不能吓倒我们。

“真正讲学的精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为真理奋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三人科技成就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有何积极影响。

(3)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三位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的相同点是什么?

(4)你从三位科技名人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答案 

(1)①李时珍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当时中国处于专制统治空前加强的时期,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东西方逆转时期,李时珍等人的成就属于传统科技的成果,中国的落后已成趋势。

②詹天佑生活在近代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他的成就是当时中国人民强国御侮探索斗争的组成部分。

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国内反动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使当时中国铁路事业难以发展。

③李四光四年两度出国留学,学成后归来报效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新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贡献。

(2)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3)凭着自己勤奋刻苦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敢于向权威挑战。

(4)勤奋刻苦,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严谨治学、大胆探索的执着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问难度较大,要在关注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在此背景下各人科技成就的应用前景。

(2)(3)问难度不大,需要从材料入手,归纳分析。

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因为他在诸多不同领域中作出了如此十分重要的贡献,如数学、天文、光学、力学等。

牛顿对物理学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思维方式,通过种种方式,他按照实验和批判观察所揭示的情况用数学对外在的世界进行了描述。

——[美]科恩著《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二 爱因斯坦将伽利略和牛顿的力学以及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结合在一个体系中。

他将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能量组合在一起,作为单一连续中的相互依存的变量。

——[美]杰拉德·皮尔著《科学家的探索与成就》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什么重大成就。

试分析牛顿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客观原因。

(2)牛顿经典力学有什么局限性?

爱因斯坦如何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质。

答案 

(1)成就: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潮汐现象及地球的圆扁形状,发明反射望远镜等。

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提供基础又对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吸收了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伽利略的实验方法)等前人研究成果。

(2)局限性:

牛顿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状态。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与能量的相当性。

(3)关注民族、国家及人类的共同事业的人生态度;具有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突破陈见、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外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及优秀品格。

(1)问,回答牛顿天文学成就即可。

分析原因从时代要求和牛顿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发展方面思考。

(2)问,指出牛顿经典力学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特例,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第(3)问,主要从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研究方法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