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小学电子备课范文.docx
《二年级下册小学电子备课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小学电子备课范文.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小学电子备课范文
青杠塘镇新生中心小学二年级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学
预
案
任课教师:
周运
2012年8月27日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家庭作业
教学目的:
1、了解学生在假期里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没有认真完成的同学提出要求,并让同学们把没有做完的认真完成。
2、使学生在以后的假期里;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的假期作业。
2、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3、对完成得不是很好的同学提出要求。
4、没有完成的同学继续做,做完后给老师检查。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
复习目的:
1、了解学生假期里对知识是否还掌握。
2、培养学生养成细心学习的好习惯。
复习过程:
一、提问
1、谁会背乘法口诀?
提名同学背乘法口诀。
2、谁会倒过来背呢?
学生自己举手上来背。
3、全班齐背乘法口诀。
4、计算。
二、完成作业
1、两位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
57+28=71-25=66+55=
2、说说我们在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提名回答
3、()里最大能填几。
()×8<507×()<32()×6<33
6×()<454×()<23()×7<43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数学》科二年级第一章解决问题
(一)
课本第4页例1总第3课时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周运
教学方式
小组研讨法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单位
青杠塘镇新生小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生活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你最喜欢玩什么?
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1、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3、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2+13-6
(2)22-6+13
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
课堂小结
对整堂进行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
(1)22+13-6
(2)22-6+13
《数学》科二年级第二章解决问题
(二)
课本第5页例2总第4课时
课题
课本第5页例2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周运
教学方式
谈话指导法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单位
青杠塘镇新生小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学问题的抽象性,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谈话: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
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还剩多少个面包?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你是怎么想的?
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2、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师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讨论汇报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
课堂小结
对整堂进行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
(二)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数学》科二年级第二章解决问题(三)
课本第8页例3总第5课时
课题
课本第8页例3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周运
教学方式
指导学习
学习方式
交流、讨论、探究
单位
青杠塘镇新生小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乘加或乘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
根据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
1、谈话:
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
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然后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板书:
(1)4X3+7=19
(2)2X6+7=19(3)2X8+3=19……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4X3+7=19
(2)2X6+7=19(3)2X8+3=19……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
巩固练习,拓展训练。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
课堂小结
对整堂进行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三)
板书:
(1)4X3+7=19
(2)2X6+7=19(3)2X8+3=19……
《数学》科二年级第二章解决问题(练习课)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总第6课时
课题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课型
练习课
授课人
周运
教学方式
谈话指导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交流
单位
青杠塘镇新生小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练习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
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学生认真听。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教学例2:
(1)分橘子
(2)分小棒
(3)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1)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你又几种分法?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分得多少根?
(3)把12瓶水平均分成3份。
讨论分配方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圈一圈,并交流自己的分法。
体验分法的多样化:
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
巩固练习,拓展训练。
(1)练习三第1题
(2)练习三第2题
(3)例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交流展示插花结果。
③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引导学生读题,再观察,说一说哪种分法合理。
学生例举生活在的实例。
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
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突出平均分)
学生交流
讨论汇报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
课堂小结
对整堂进行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平均分
(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
一个一个的分,几个几个的分
《数学》科二年级第二章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13页例1、第14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总第7课时
课题
平均分
(一)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周运
教学方式
小组研讨法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单位
青杠塘镇新生小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初步了解平均分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均分含义及平均分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纸片、橘子、糖果若干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2)出示课题:
平均分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橘子,我想把其中的4个橘子发给2个同学,你们认为怎样发最公平?
2、从分橘子的过程中得出要让他们分得同样多,这样才公平。
3、你能给这种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取个名字吗?
1、一个同学上来分。
2、个同样多的分法取名字。
让学生在分橘子的情景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分橘子
(2)分小棒
(3)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1)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你又几种分法?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分得多少根?
(3)把12瓶水平均分成3份。
讨论分配方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圈一圈,并交流自己的分法。
体验分法的多样化:
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
巩固练习,拓展训练。
(1)练习三第1题
(2)练习三第2题
(3)例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交流展示插花结果。
③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引导学生读题,再观察,说一说哪种分法合理。
学生例举生活在的实例。
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
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突出平均分)
学生交流
讨论汇报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
课堂小结
对整堂进行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平均分
(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
一个一个的分,几个几个的分
《数学》科二年级第二章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1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6题总第8课时
课题
平均分
(二)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周运
教学方式
尝试指导法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讨论
单位
青杠塘镇新生小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均分含义及平均分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瞧!
图中的小朋友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小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
巩固练习,拓展训练。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三第4、5题。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么?
你帮小熊分分看。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反馈。
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学生独立完成
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让学生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四、
课堂小结
对整堂进行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平均分
(二)
问题一:
24人要租几条船?
问题二:
每条船限乘几人?
《数学》科二年级第二章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1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3题总第9课时
课题
除法
(一)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周运
教学方式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研讨法
单位
青杠塘镇新生小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分物品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
小棒、算式卡片
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提出问题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个?
请同学们想一想。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但无论怎么分,结果是一样的。
,每个盘子里放()个竹笋。
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回答。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学习新知
1、引出除法
2、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学生写算式、读算式。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的意义。
三、
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2、练习四第挑战园地
练习四第1、2、3题
明确要求,教师巡视
出示魔法卡片
小帮手
分西瓜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来抽卡片,抽到哪一张读哪一张,谁读得对奖励智慧星。
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机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预备、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喜欢成功的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
课堂小结
对整堂进行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除法
(一)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个?
除号
….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数学》科二年级第二章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19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四第4-6题总第10课时
课题
除法
(二)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周运
教学方式
谈话引导相结合法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研讨法
单位
青杠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