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5467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

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

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理性思维

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训练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社会责任

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

[基础知识·系统化]

知识点一 人体的内环境

1.体液的组成(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知识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基本技能·问题化]

1.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激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⑬受体

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⑪⑫。

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d]皮肤、[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

(填图中字母及其名称)

(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

1.熟记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

成分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正确区分存在和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

3.明辨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对点落实]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2)与血浆和淋巴相比,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特别是Na+和Cl-,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4)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2018·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红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维生素、尿素

D.Ca2+、载体蛋白、乙酰胆碱

解析:

选C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维生素、激素、O2、CO2及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2018·武汉调研)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

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

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

解析:

选B 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部,不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的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中,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

[典型图示] 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

[问题设计]

1.图1中A、B、C为细胞或结构,a、b、c、d为液体。

(1)B、C分别为什么结构?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B是毛细血管,C是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开放的,一端连着动脉,另一端连着静脉;毛细淋巴管只有一端是开放的,起始端是盲端。

(2)a、b、c、d分别为什么液体?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组织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

2.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体液的哪一部分?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因此都是双向箭头。

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因此,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箭头。

[对点落实]

4.(2018·盘锦月考)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解析:

选C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淋巴、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应存在于血浆中;血浆②中的氧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③,再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液④;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液由右向左流经胰岛后胰岛素含量会升高。

5.下列与正常人体内环境有关的说法,较为严谨的是(  )

A.细胞外各种离子的量与环境容纳量(K值)一样恒定不变

B.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能与细胞内液直接交换物质的是组织液

C.内环境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均有一个正常的范围

D.大量饮水会抑制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解析:

选C 正常情况下,细胞外的内环境中各种离子的量在某一范围内波动,环境容纳量(K值)也是波动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都能与相应部位的细胞内液直接交换物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因此内环境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均有一个正常的范围;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细胞释放的。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

1.熟记内环境稳态的五个方面

2.明确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联系

[对点落实]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

解析:

选D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故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对点落实]

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浆pH通常保持在7.35~7.45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

/HPO

构成的缓冲体系

C.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体外

解析:

选B 人体血液的pH一般在7.35~7.45。

内环境的pH主要由H2CO3和HCO

来维持,乳酸过多时会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然后H2CO3分解成CO2和水,排出体外。

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维持在7.35~7.45,其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解析:

选C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归纳拓展] 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维持的因素: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

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危及人体健康。

健康生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

[对点落实]

5.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解析:

选A 高原反应是由于血氧过低导致机体缺氧所致;中暑时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

6.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

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

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糖的浓度

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选B NaHCO3、Na2HPO4可以与乳酸反应;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补充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达到降血糖的目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失衡。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水肿

B.血浆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D.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

解析:

选C 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经淋巴循环返回血浆,从而使组织液积累,引起水肿;血浆中钙盐过多,钙盐稳态失调,会引起肌无力;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大量丢失;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说明体温失调。

[归纳拓展]

1.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举例)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真题集训——验能力]

1.(2015·江苏高考)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D.O2浓度

解析:

选B 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K+浓度低于细胞内液,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相同。

2.(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解析:

选C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中都有免疫细胞;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

选A 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

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

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

4.(2014·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

选D 内环境指的是组成细胞外液的血浆、淋巴、组织液,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在内环境中。

5.(2014·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

选A 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

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6.(2017·全国卷Ⅰ)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

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课下检测——查缺漏]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

选D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在内环境中。

淀粉水解反应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

B.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解析:

选C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的稳态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成分的稳态及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的稳态;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抗原刺激机体时,机体会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如B细胞增殖和分化)来消灭抗原,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这属于机体维持稳态的正常反应。

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

和HPO

等离子有关

解析:

选D 题述“媒介”指人体内环境。

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

和HPO

等离子有关。

4.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

选C 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不进入内环境;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尿液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内环境。

5.(2018·乌鲁木齐模拟)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

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

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解析:

选D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进而使内环境维持稳态;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渗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

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解析:

选C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并不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7.(2017·衡水四调)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解析:

选A 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神经—体液调节可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8.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解析:

选D 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所以从图中结果可知,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

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

9.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②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

D.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④、①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

解析:

选C 分析图示可知,甲为组织液,乙是血浆,丙为淋巴,丁是细胞内液。

过程①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因组织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组织液中低。

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

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细胞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

10.下表为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平均含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9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