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5061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

《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问题交流.docx

信息化问题交流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ERP应用现状总体分析

一是应用数量。

据我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全国有一万多家企业在集成应用ERP,这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266,090个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总数相比,仅占百分之四。

二是应用时间。

从1981年应用第一套ERP到2007年,时隔26年,只有一万多个企业在进行集成应用,当然这是不完全的统计。

全国绝大多数企业的ERP应用都是子系统应用或单项应用,但是我们的标杆是集成应用。

三是应用周期。

全国平均在12年到15年时间。

也就是说从单项应用到系统集成应用完毕在12-15年时间,可见这个问题十分严峻。

四是应用集成。

从应用数量就可以看出应用集成不是很理想。

绝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子系统和单项应用的层面,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是应用深度。

看这个企业ERP应用过程中有没有引入业务流程重组,还要引入业务模式重组。

基于这个认识,在我个人看来,大多数企业应用的深度还不够,很多企业依然在ERP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效果不是很理想。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个人认为总体应用的效果不佳。

我是从横向比较看问题的,因为纵向比较总是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要通过横向比较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和策略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如管理模式落后,重建轻管、重硬轻软等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企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包括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流程与信息化同步等一系列策略性建议。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企业上网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应用网络进行交易的仍然很少。

2000年是“企业上网年”,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网站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最近某资讯公司对全国25省市的百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这些企业涉及制造业(包含医药、轻工、家电、汽车、烟草、纺织、航空、机电等多个离散型制造行业以及化工、冶金、水泥等多个连续型制造行业)和服务业(包含银行、证券、保险、电信、邮政、贸易、旅游等)等众多领域,该调查显示;

从投入规模来看,发达国家一家大企业每年的信息化投入一般要占到全年总投入的10%—30%,而在国内这个比例却仅仅是1%—2%,甚至更低。

2001年,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平均约为1226万元。

制造类大企业拥有的计算机只达到了实际需求的61.2%;联网的计算机只达到了实际需求的50.7%;已铺设网络的业务部门只达到了实际需求的54.3%,且网络的铺设多数只在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相对薄弱。

与总体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

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意识淡薄

企业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管理模式,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上,没有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

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

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机制,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企业领导如何更新观念。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界,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他们改变策略、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仅仅是把信息系统当成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

因此不能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由此也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需求不明确,求全求大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建设目的不明确,对通过信息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为例,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兴建本企业的门户网站,但却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通过网站的建立能给企业或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值?

网站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且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甚至有些网站自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更新,始终只提供主页,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形同虚设。

另外由于企业信息化是由软件公司或设备供应商推动的,而这些公司对行业的管理运做知识匮乏,只擅长提供通用平台;企业本身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确,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势必造成需求界定不清晰,开发盲目。

也正因为企业对信息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将经营管理变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建设MIS、办公自动化、ERP、CRM、SCM等系统上,认为只要建设起了这些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希望一次就建设起涵盖公司一切经营业务的管理系统,在选型过程中也一味追求先进,而不考虑其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局限性等问题。

最终造成投入巨资购买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却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不能发挥作用,甚至造成信息黑洞。

3、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行业发展的不平衡。

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以及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及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而且发达与不发达地区、行业或企业之间在信息装备率、信息使用率上的差距都非常大,信息鸿沟问题在我国的企业之间也普遍存在。

4、“信息孤岛、信息建设吩层”问题严重

我国的信息化从起步开始就是分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往往是企业各部门根据当前业务发展需要,先小范围进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结果造成部门内部已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

但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形成了像生产、财务、人事、销售等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信息资源闲置,而且为企业未来信息化的升级换代也埋下了隐患。

比如,邮电行业在97年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97工程,集中解决计费问题,但目前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更新,97工程显然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当初设计时没有从全局出发,所以现在使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另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

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也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

总的来看。

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是“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相对薄弱的,这应该是企业下一步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

5、重硬轻软、重建轻管

我国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有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致使许多一流的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却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软件系统;另一方面,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

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6、推行不坚决,虎头蛇尾

正因为存在着上述几方面的原因,由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对如何开展信息化的步骤不清楚,同时又缺乏专人负责,在这种盲目的状态下,企业通常会采用先进的、尚未成熟的或是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的技术,由此导致对企业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后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运做效率,反而由于培训不够增加了员工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效率低下。

在信息化受阻的情况下,多数企业都将其束之高阁,最后不了了之,形成巨大的浪费。

我国推进信息化的策略

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都应遵循一个原则;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效益驱动。

这是一个处理、反馈、修正、预测,再处理、再反馈、再修正,再预测的过程,否则信息化系统很难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带来真正的投资回报。

信息系统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续改进的过程。

因为企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所以必须长远考虑;技术和管理也是在不断地发展,所以需要不断地去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1、成立专门机构,责成专人负责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长期的、独立的组织机构,如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管理中心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中枢,下面可以分设几个子中心:

如供应、销售、技术、生产及开发维护等。

它既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又要与这些部门有充分的联络与沟通渠道。

信息管理中心从其它业务职能部门获得原始数据,并进行汇总、集中分析处理;及时做好信息显示反馈工作,建立各类信息档案;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其他部门和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信息管理中心是集收集筛选、加工处理、计算机检索、贮存传递于一体的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实现全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子系统功能之和的目标,使企业信息管理更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2、流程重组与信息化同步

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才是信息化的核心。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必然伴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业务流程重组必须优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实施。

我国目前一些企业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推行信息化之前没有重新审查和改造传统的流程,而是用新的、先进的技术去适应旧的管理和生产运做流程,这在很大的程度上羁绊了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借助技术设备和软件实现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

3、建立信息服务体系,托管信息基础设施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约占全部企业总数的85%左右,他们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为提高竞争力对信息化的需求十分强烈和迫切,但因受经营规模的限制不像大企业那样有开展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和能力。

但对于他们来说,实现信息化无论是提升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还是向国际市场拓展都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因此,信息产业部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等政府机构可以积极倡导发展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向他们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和帮助,对于没有能力建设硬件基础设施的企业,则可以借助信息产业有关部门曲D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软、硬件设备供应商等)的力量为这些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托管业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成本和难度,推动他们信息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可以催生更多新兴的部门和产业,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从整体上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4、完善人才机制,合理使用和培训人才

目前我国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为13.43,信息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信息化中所采用的模式或系统都是人机统一的系统,它需要既精通信息技术,也知晓管理知识的综合性的信息人才。

在我国,由于目前信息知识教育和管理知识教育相互脱节,致使参考文献在许多企业中的管理者大多是只懂计算机不懂管理,或只懂管理不懂计算机,这必然影响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人才问题不仅是人才数量的问题,而且还是人才机制的问题,是一个如何发掘、培养、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问题。

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完善其人才机制,一方面通过开展内部培训、社会公开招聘以及与高校、科研单位协作,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在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等方面多做文章。

5、立足长远,采用适度超前技术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的需求,更要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适应未来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上要适度超前。

要密切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向,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特别是接口部分,以便为以后信息平台的升级和扩展提供较好的技术基础。

从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平台策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选择信息化技术的时候,应该转变观念、放眼未来积极地采取平台策略,以使企业信息化从过去单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降低成本转变到如何帮助企业应用IT提高综合竞争力上面来。

6、客户定制,享受个性化服务

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企业的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这就需要信息化服务商(包括软、硬件供应商)为企业“量身定制”、“量体裁衣”,以工具化、成组化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

但目前大多数信息化软,硬件供应商通常提供的是通用的软件或技术平台,由于他们对行业知识的欠缺,所以即使是针对企业进行的二次开发也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信息集成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必须从开发通用平台(推动”的模式及时调整到由客户需求“拉动”的模式上来,开发出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功能不同的平台。

ERP仅是工具信息化管理≠成功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已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因为成功的企业信息化不仅能使企业充分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规范管理以及节约成本,而且还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理念和文化都有积极的影响。

所以,医药行业牵手面向企业供需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ERP可谓顺理成章。

它对于医药企业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增强彼此间信息交流等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企业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ERP只是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的一种工具而已,信息化管理并不必然带来管理成功。

而且,我国目前的ERP发展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只有2.6%的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全面使用ERP。

国资委所属的2000多家重点企业中,应用了ERP的也仅占10%。

在医药行业,已经完成并全面运行ERP系统的制药企业并不多,而且是成少败多。

所以医药企业在准备引入ERP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目前市场上的ERP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着不能充分反映医药行业的特色,不能满足行业个性需求的问题。

这是由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因为医药生产和管理不同于机械、电子等制造行业,各个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类型、工艺、品种特点、适用对象以及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都不完全相同。

所以,企业在选择与ERP供应商合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个性需要。

不顾企业的实际需要,盲目对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是危险的。

利用ERP,更要加强管理。

在信息行业流行着一句话:

“企业管理不善就上ERP;ERP运行不成功,就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善。

”这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话却道出了ERP作为一种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实质。

也就是说,无论是ERP还是其他管理软件,都只不过是向管理者提供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接的工作平台,是一种管理手段。

正如有个很好的英语学习软件却不一定能学好英语一样,指望通过上一个管理软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想法,既不实际也无可能。

ERP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深化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改革,理顺各管理控制要素之间的关系。

另外,ERP项目建设应该是动态的,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及时对原有系统进行更新升级。

另外,还要注重ERP和GMP的衔接。

GMP认证本身就是企业硬件条件、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

企业在应用ERP过程中,要注重原有资源的利用和潜力的挖掘,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已经得到药品监管部门认可的一些管理流程或规程打乱。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九大核心需求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方兴未艾,商机无限。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IT投入共1510.65亿元,其中硬件983.40亿元,软件217.22亿元,IT服务296.13亿元,各占67.2%,13.6%和19.2%,而且今后几年将以16.4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

  因此面对未来流金淌银的IT市场,国内IT厂商个个摩拳擦掌!

古人云: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在中小企业市场捞个盆满钵满,必须先深入中小企业,认真了解其实际需求,洞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特点,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强、易用好用、性价比优良的IT产品及服务。

今天我国中小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

它有哪些具体特点、核心需求?

笔者把之归纳为如下的“九大核心需求”:

  需求一:

满足业务数据处理

  对中小企业来说,其第一位是满足业务数据处理需要。

因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的根本点是业务发展到一定量,手工记帐、统计无法满足老板经营、管理企业的需要。

因此,中小企业才开始引入信息系统。

  需求二:

最关注投资回报率

  中小企业首先面临生存问题,其次资金缺乏,这要求信息化必须能真正解决企业的一些急迫的问题,能够确确实实获得明显的回报,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项目时,它们会更加考虑成本收益分析,即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得到什么,是不是合算,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解决企业某些具体实际的管理问题。

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由信息化带来的沉没成本,通常它们想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润来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不求大而全。

总之,企业信息化,它们想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最关注的是投资回报率——产品销路切实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市场规模的成长,不会搞一些花瓶工程。

  需求三:

产品价格主导信息化需用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资金匮乏,企业生存也不太稳定,企业老总对于成本的控制相对更严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谨慎,使得它们对IT产品及服务的价格非常敏感,要求的是“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产品再好但价格太高也宁愿放弃,因此价格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考虑因素。

而那些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IT产品因此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需求四:

个性化应用需求较强

  中小企业IT应用存在着行业、地区、水平上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且每个单位都具有不同管理模式和不同流程的个性化需求,加之中小企业资金、人才的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在IT产品的投资和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化的整体实施上都要求实用性和灵活性,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明显,不能套用大型企业的标准化产品来实施。

需求五:

更多倾向于全价值链解决方案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网络应用匮乏以及信息实施过程繁杂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冲击和市场挑战,中小企业不仅仅希望厂商能提供单一的产品和技术,更渴望得到高性价比的全面解决之道,不但能为其提供实用易用、

  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还能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后服务、咨询培训,以购买打包产品、增值服务为主要需求特征。

当然产品的品质、厂商的口碑、服务的质量也都是选购的参考条件。

  需求六:

“傻瓜安全产品”最受青眯

  产品是否具备“简单、易用、快捷、安全”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的重要关注点。

中小企业其实并不需要配备结构复杂、使用繁琐的“IT产品”,初次采购成本低廉、性能稳定、易用通用、容易维护的IT产品才是它们最为需要的,通俗而讲就是要把IT产品做成“傻瓜机式”,一键搞定。

尤其面对关键客户——老板,给老板服务的软件越简单越好,操作上越傻瓜越好。

老板常日理万机,没多余的时间面对着软件中满屏的按钮操作,那即便软件的功能再齐全,如果不能迅速找到他想要看的东西,他也会觉得繁琐、拒绝。

  需求七:

先做老板需要的产品

  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更是“一把手工程”、“老板工程”。

要做成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生意,必须伺候好老总(板),中小企业信息化要从老总的办公桌上做起,要做老总需要的IT产品!

如果老板认为不需要,那么产品在中小企业中就很难推广开,也谈不上投资建设。

因此首先要把IT(主要指软件)做成能够符合老板的要求,说服老板应用;其次,要保证IT建设顺利推广、被采用,搞好公关营销非常重要,从老板身边的亲朋好友入手,做好客情关系,获得老板的好感,其余就迎刃而解。

  需求八:

IT外包日渐盛行

  对于流程简单、应用单一、资金匮乏、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产品及服务,它们越来越多倾向于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专业化的IT外包服务形式来进行IT建设,以降低IT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多快好省”进行信息化建设。

因此,IT厂商要深入中小企业认真了解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强、能够快速实施的解决方案。

  需求九:

逐渐关注能否带来持久竞争优势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它们也逐渐希望信息化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备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带来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但也不是只要进行了信息化,就可能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也非常关心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是否一致的问题,一旦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不想一致时,与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冲突,企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此中小企业不希望信息化建设过多与企业原有管理体制发生对立,甚至成为“麻烦的制造者”,而是希望和谐共存,最终也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总之,所谓“人穷志短”,中小企业会更关注眼前利益,大多会急功近利,不像一些大企业在考虑业务的时候会“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它们的核心需求也就是最关注的是总体拥有成本、投资回报率,这是一个信息化主要焦点。

因此IT厂商必须改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客户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自身的产品为中心;应以咨询顾问或者使用合作伙伴的身份,帮助中小企业勾勒出IT投资的回收办法和、周期、利益所在等,正确引导和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和生产流程,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产品,使中小企业真正意识到信息化能带来怎样切实的好处,这是中小企业成功实现信息化也是双方实现共赢的一个前提条件。

面对WTO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热点: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头戏。

  焦点:

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

  难点:

信息化的关键是应用,只有真正地做到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信息化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视点:

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且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观点:

企业信息化需要政府的引导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及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新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概念已渐入人心,近日,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朱钅容基主持召开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国民经济信息化按层次划分,分为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按经济行为主体划分,分为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

可见,无论是怎样划分,企业信息化在其中的地位是不容质疑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的主体,是当前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去年底我国已正式成为WTO成员,作为一个贸易性的组织,WTO与企业的关系应该更为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信息化干系重大

企业信息化早已不是新鲜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信息技术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