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4856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教版必修1~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劳动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和创新,用劳动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不仅是青年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更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

弘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新时代青年的劳动认知并达成劳动共识。

学校是青年受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和共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劳动认知需要着重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将劳动精神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

同时,还应结合时代青年思维活跃的特点,借助新颖的活动形式,引导时代青年正确地认识劳动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个人奋斗目标实现的价值意义。

另一方面,劳动共识的增强还需将劳动理论的教育与劳动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

通过体系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激励青年爱岗敬业、脚踏实地。

此外,还应注重体系化的全程育人模式,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强从小学到大学到社会等阶段在劳动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和评价上的有效衔接,把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强化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对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认同。

营造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强化新时代青年的劳动意识并激发劳动情感。

现存的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群体的劳动态度。

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影响,青年群体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在现实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下,部分青年主动降低劳动动力和奋斗决心。

美慕他人的成功,但却将注意力集中在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上,忽视了创造价值的劳动本身,在现实和虚拟的世界里碌碌无为,不愿参加艰苦的劳动,劳动精神的力量被淡化。

因此,亟待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营造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作用,引导全社会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主流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激励广大青年用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劳动实践是强化劳动精神认同,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关键。

青年只有投身劳动实践,才能体验劳动的意义,内化劳动情感,主动创造劳动价值。

一是加强日常劳动锻炼。

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青年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中,通过洗衣、扫地、帮厨等体力劳动和备考、做实验、写作业等脑力劳动,让青年学会总结和反思,珍惜劳动成果,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劳动行为。

二是创新劳动实践平台。

组织青年开展义务劳动、社会调查、支教助残等志愿活动,让青年走进工厂、社区、农村、部队,将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与专业教育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引导青年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推陈出新,培养青年创新性劳动精神。

(摘编自人民论坛《用劳动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终极目标。

针对青年的教育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体育相结合,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劳动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过程与国家社会建设同向而行。

当代技术持续不断地迭代式发展和革命性变化,为高校劳动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高校劳动教育须为创造性劳动夯实基础,为智能经济社会提供有效支撑。

明确劳动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作用,既不能使劳动教育徘徊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边缘,更不能让劳动教育成为摆设和装饰品,被排斥在教育中心之外。

高校劳动教育场域与中小学阶段有很大不同,大学生独特的心理场、生理场和大学物理场、文化场等多种因素影响着劳动教育的环境。

高校应重视培育以集中课程教育为主的显性课程,显性课程重体验重内生,也重视分散性形式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重融合重特色。

鼓励大学生在真实情境、真实问题中知行合一,通过动手操作、内化吸收、实践创新等方式促进知识内化、迁移,铸就劳动品质,提升劳动素养。

同时,重视培养大学生面对重大疫情、危害等危机时的公共服务意识,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维度引导学生在个人命运与社会需求上的统一,提倡奉献精神,弘扬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主旋律。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把握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在逻辑》)

材料三:

立德要上接“天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报国志向,矢志艰苦奋斗,扛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教育提供大力支撑,高职学生大有可为。

立德要下接“地气”。

企业招聘员工,越来越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高职院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要接“地气”,将劳动意识、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职业品行的养成,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符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并真正懂得感恩,学会关爱和珍惜生活。

立德要唤醒“内心”。

最积极、最深远的教育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自觉认识。

没有劳动创造,就没有今日中国的成就。

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大国工匠,培育劳动情怀,弘扬工匠精神,让高职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劳动和劳动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技能和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而勤奋学习,苦练技能,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努力成长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立德重劳,崇尚大国工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用劳动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因为这是提升青年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更是民族复兴的要求。

B.当前,人们都只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认识上的偏见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劳动态度。

C.强化劳动精神认同,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关键要依靠劳动实践,青年只有投身劳动实践,才能主动创造劳动价值。

D.劳动教育要常抓不懈,要教育青年有报国志向,关乎中国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等都需要教育的支撑。

2.根据三则材料的相关论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可知,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学校在青年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青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和共识。

B,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劳动教育要通过劳动实践来实现,其发展过程要与国家社会建设同向而行。

C.根据材料二可知,劳动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决定性作用,不能让其成为摆设和装饰品,被排斥在教育中心之外。

D.根据材料三可知,立德既要高瞻远瞩、把握方向,也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觉认识。

3.下列说法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最佳的一项是(3分)

A.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关注传统文化教育。

B.总书记强调: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C.“丧文化”“佛系”“啃老”等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蔓延,部分青年意志软弱化,形成不健康的价值取向。

D.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的一份崇高的敬意。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5.三则材料都跟培育新时代青年有关,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上图书馆王佐良

①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德·波伏瓦说了一句话:

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②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

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③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④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

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

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

文华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放,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

“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幽雅。

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

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⑤“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

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⑥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

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

它比“公书林”更神气:

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⑦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

“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全灭了。

⑧此后若千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

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

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

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

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

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⑨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

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

“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

⑩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西蒙·德·波伏瓦的话,表现了作者对图书馆的“钟情”,也引出其在图书馆读书学习成长的经历。

B.本文作者在“公书林”阅读《中学生》杂志时,觉得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内容有趣,便对此人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

C.文中“真实的世界却在黯淡下来”一句,意为在图书馆阅读让自己进人知识和情感上的新世界的时候,当时社会却形成了不追求学问的坏风气。

D.第⑧段中,作者以“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表达了论文做完、口试通过、北平解放以及在包德林图书馆阅读之后的畅快感受。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清华大学“第三阅览室”比喻成给我的教益极多的“一大恩师”,饱含对清华大学图书馆强烈的感激之情。

B.文章将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情景与国家动乱、亲人音信全无的处境形成对比,为结局很圆满做了铺垫。

C.文章后部分通过介绍这里是马克思常去的地方和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赞美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D.作者把对图书馆的深深爱意寄寓在温和缓慢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尤其是细节描写,更增添了文章韵味。

8.文中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请简要概括。

(4分)

9.本文行文线索丰富多样,请加以简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裴庄字端已,阆州阆中人。

庄在蜀,以明经登第。

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权司理掾。

转运使雷德骧以威望自任,尝巡按至境,官属皆出迎候。

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

时契丹掠赵、深,边将无功,庄上书以为“周世宗诛樊爱能、何徽二将,遂取淮南,克巴蜀。

愿陛下申明纪律,无使玩寇。

”又言:

“缘边寨栅,戍兵既寡,戎人易以袭取,咸请废罢,以益州兵。

”会诏建方田,庄复上言:

“大役兵师,虑生事于边鄙。

”上善之。

真宗即位,迁度支,充河东转运使。

上章言:

“庆、邠、延州、通远军,咸处边要,请武干如姚内斌、董遵诲者任之。

”又言:

“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

”未几,移知苏州。

咸平二年,命巡抚江南。

使还,言池州、兴国军得良吏,余无足称者。

且言:

“朝廷所命知州、通判,率以资考而授,至有因循偷安,无政术而继得亲民者;其素蕴公器有政绩者,偶缘公坐,则黜司冗务,真伪莫辨,侥幸滋甚。

自今望慎选其人,勿以资格补授,有政绩者加以恩礼。

是年秋,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

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俄傅潜得罪,庄因上言:

“显、潜皆非材,致误边事,请行严诛,以肃群议。

”未几,徙知宣州。

会诏百辟上封直言,庄条列四事:

一曰去暴征,二曰省烦刑,三曰择吏职,四曰敦稼政。

疏奏,诏令开陈其所宜行先后,庄对甚悉。

改司封郎中。

郊祀,改光禄卿,求归上都,以便医药。

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

B.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

C.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

D.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会王显掌枢密/显与潜俱起攀附/颇庇之/庄奏至/多不报徙/知越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方田,即“方田均税法”,指宋代改革田赋制度的措施,目的是解决以往各地田赋不均等弊端。

C.郎中,官名,侍从君主左右,职掌侍卫。

后为尚书省等的属官。

宋代以后也可称呼医生为郎中。

D.郊祀,是指君王带领大臣依据礼法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南郊祭地,北郊祭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庄很有操守,不阿谀奉承。

当时非常有威望的转运使雷德骧来巡察时,其他下属官员都前往迎接,只有裴庄依旧在官署处理事务,慢吞吞地在路边谒见他。

B,裴庄善于识人,有军事才干。

裴庄曾经向朝廷建议边防要地要用像姚内斌、董遵诲那样勇武干练的人,而那些因为被疏远而放任外地心怀怨恨的将领都不能用。

C.裴庄实事求是,一心为国。

裴庄巡抚江南后,如实上奏巡查情况,并将当时没有治政方法仅凭资历授任官职的现象指出来,希望朝廷改变现状,重用有政绩的人。

D.裴庄直言不讳,有政治智慧。

裴庄不仅在奏章中就赋税、刑法、官职、农业等方面直陈己见,而且对下诏让他开列这四个方面事情先后次序的问题,回答很详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其素蕴公器有政绩者,偶缘公坐,则黜司冗务,真伪莫辨。

(4分)

(2)显、潜皆非材,致误边事,请行严诛,以肃群议。

(4分)

14.面对契丹的抢掠行为和当时的边防形势,裴庄向皇上提出了哪些建议?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愁台王安石

颓垣断渐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

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

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

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题为“愁台”,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处处笼罩着浓浓的愁苦之情。

B.首联写景运用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构造了一幅苍凉衰败的山居图景。

C.颔联运用对比和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黄河的深广和愁台地势之高峻。

D.“岸帻”是推起头巾,露出前额的意思,形容态度洒脱,衣着简率不拘。

16.诗的尾联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

(2)庄周《逍遥游》中“,”两句写到百里之外,头天夜里准备粮食。

(3)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

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

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

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

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

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多年后:

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

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

B.它们或残缺不堪,或风情万种,或庄严气派

C.它们或风情万种,或庄严气派,或残缺不堪

D.它们或庄严气派,或残缺不堪,或风情万种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乡村古屋的灰瓦、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1.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写给班主任的感谢信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4分)

①欧阳老师好,我在刚进入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②但能在高考中大放异彩,考上大学,③这都是您不放弃并竭诚服务的结果。

④您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⑤令同学们非常满意。

⑥今日分手,谨祝教祺!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

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四次分离。

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9年11月,杭州有位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新闻冲上了热搜榜,当时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2020年10月,青岛某中学初一的家长也向市教体局反映:

因原班主任怀孕无法继续担任,更换体育老师为班主任,担心孩子会被影响到学业。

没想到这件事被教育部关注并且做出了回应。

从教育部的角度来说,体育教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科技老师都可以做班主任,因为每一名教师都是要有教师资格证的,都是符合教师要求的,只是他们教的科目不同,不等于说就不能做班主任。

“体育老师能不能当班主任”这个话题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人说:

在我们的经历和观念中,班主任可能一般都是由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尤其是主科老师担任,毕竟这些学科和升学考试的成绩息息相关。

也有人说:

体育老师的带班效果其实很不错,在学生和家长中间都很有人气。

还有网友建议,从时间和精力角度来说,体育老师其实比主科老师更适合当班主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认为体育老师能不能当班主任呢?

请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领导、老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上发言。

要求:

(1)请从学校领导老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身份中任选其一;

(2)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