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4659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x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课标解读】

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

【考试大纲】

土地制度。

【知识梳理】

一、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

井田制

(1)发展:

产生于,盛行于,瓦解于,废止于。

(2)实质:

名义上为,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特点:

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由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给贵族。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有。

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

a.生产力的提高b.各国税制改革

表现:

a.大量公田抛荒b.部分私田逐渐成为私有土地c.贵族间争夺田地

(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

①一是从上废除井田制。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所有者。

3.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

(1)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君主土地私有制:

是由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

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兼并成为大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

集中,保护。

(2)发展:

宋初,“田制不立”,“”,使两极分化激烈。

明清时期,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影响: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影响统治的稳定。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关系。

2.发展

①战国:

产生

原因:

土地兼并的结果

②汉代:

比较普遍: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③宋代:

日益普遍化

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地租以实物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

④明清时期:

进一步发展

3.影响:

使佃农对地主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知识拓展】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均田制度

(1)目的:

保证财政收入和征发徭役,巩固北魏的统治。

(2)实施:

485年,北魏统治者采纳汉族谋臣的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

益的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3)内容:

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

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

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④受田农民必须每年缴纳一定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意义:

①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

②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走进高考】

例1.(08上海历史,A组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

A.①②D.③④

解析:

B。

均田制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开始推行,后来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在唐朝中期被破坏。

因此②③为正确答案。

例2.(2008年广东单科,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

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

解析:

本题以北魏的土地制度为依托来命题,重点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

第⑴问比较材料一、二即可得出结论,重点注意某些材料,如“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和“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均给天下田”等;第⑵问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第⑶问回答“溯源”应把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考虑在内,影响则可以结合教材分析。

答案:

(1)材料一是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材料二是推行均田制。

两者的土地分配方式都是有组织的把土地按一定的比例和标准分配给农户使用。

(2)除推行均田制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①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②整顿吏治:

实行俸禄制度,严惩贪污,根据政绩决定官员任期。

③迁都洛阳。

④移风易俗:

改穿汉服,用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

⑤实行汉制:

政权机构、官吏名称、礼仪典章一律改行汉制。

(3)①溯源:

主观上,北魏孝文帝等王族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客观上,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提供了政治机遇;另外,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要求北魏孝文帝提出改革,缓和危机;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和促进。

②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出现农工商全面繁荣的局面;加速了北魏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加快了各族民族融合;为隋、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06年上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2.(05天津1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D.①②④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用户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

A.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B.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①②D.②③④

10.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其导致的后果是: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D.①②③④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

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

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12.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

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下列对田庄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汉田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B.田庄的劳动者还要担负军事义务田庄是纯粹的农业生产集团 D.田庄势力的发展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04上海5)“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屯,山谷不能受。

”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A.封爵将领B.豪强地主C.僧侣贵族D.江南巨贾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

及断狱日叔

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

晋语九》

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曰:

“吾不识也。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5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5分)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5分)

(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5分)

(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5分)

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

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

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

……“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

……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摘自《中国古代史》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二、非选择题.

(1)井田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5分)

(2)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先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

到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5分)

(3)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

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5分)

(4)表明出现了地租的剥削方式。

(5分)

(5)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了。

(5分)

(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

(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

(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