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4581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docx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

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

11复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原卷版)

一、填空题

1.(2019·黑龙江)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pH值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入到______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会使测得的pH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

二、科学探究题

2.(2019·内蒙古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完毕后,小亮同学在整理仪器时,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成液缸中,发现混合后的废液仍然浑浊并显红色,于是引起了他的质疑和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混合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有哪些?

(作出猜想)他断定混合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并对是否含有其它碱性物质作出猜想:

猜想Ⅰ:

;猜想Ⅱ:

(实验验证)小亮认为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

于是他对混合废液进行过滤,并取少量滤液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M是_____

_____

猜想Ⅱ不正确

N是_____

_____

猜想Ⅰ正确

 

(反思与交流)

验证完毕,小刚同学受到启发,于是他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进一步验证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

他取一定最的滤液于试管中,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反应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如图所示。

分析图象数据可以得出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一定是_____

(拓展应用)为了把以上废液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_____。

3.(2019·辽宁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

1.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可以与碱溶液反应,生成Na2CO3

3.Ca(HCO3)2能溶于水

(提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

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

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

溶质为Na2CO3,NaHCO3

猜想四:

溶质为_____;

(验证猜想)

假如猜想三成立,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试剂,完成实验报告。

可选试剂:

NaCl溶液、NaOH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每种试剂可重复选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反应后的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

_____

Na2CO3存在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继续添加所滴加的试剂,直至_____,过滤后得滤液。

/

NaHCO3存在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试剂

方法一:

加入;_____

_____

方法二:

加入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4.(2019·辽宁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做了以下几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_____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能与碱发生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_____。

(3)观察到C试管中有_____生成,于是得出结论:

稀盐酸能与碳酸钾发生反应。

(4)在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

稀盐酸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同学们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

KCl

结论二:

KCl、HCl;

结论三:

_____。

某同学通过以下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二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

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二正确

方法二:

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_____。

溶液颜色变红

(6)有些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_____。

当我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

5.(2019·辽宁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

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一定没有BaCl2。

(交流讨论)小樱同学认为:

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

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題)无色溶液M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OH、Na2CO3;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_____。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无色溶液M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_____

猜想一正确

B.取少量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加入_____。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实验探究活动。

6.(2019·辽宁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a.硫酸钠溶液呈中性;b.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

_____。

(2)乙实验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

(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为无色。

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丙实验试管中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

_____。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蕊溶液B氯化钡溶液C氯化镁溶液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联想到学过的氢氧化钙,发现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用符号表示)

7.(2019·辽宁中考真题)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小莹和小雨各取三支试管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性。

(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束后,小莹和小雨将各自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倒入①号、②号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请分析:

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号烧杯

溶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填除指示剂外的全部溶质,下同)

②号烧杯

溶液呈无色,没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可能有HCl

为了确定②号烧杯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雨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

取②号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后,观察到_____,说明溶质中含有HCl。

(讨论交流)

下列试剂中可以代替锌粒达到探究目的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Fe2O3BCO2CCu

(实验反思)

两位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两烧杯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物的用量不同。

8.(2019·辽宁中考真题)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

(1)第I组实验:

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振荡后,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测得溶液的pH<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2)第Ⅱ组实验:

为了探究一瓶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是________;

猜想3:

溶质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交流讨论)

老师问:

“若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猜想3一定成立吗?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

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

9.(2019·辽宁中考真题)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他们对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查阅资料)Ca2+和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溶液部分变质猜想二:

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成立

步骤二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如果步骤一中白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两种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步骤二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_____(填字母)。

ACaCl2BNa2CO3CNaOHDNa2CO3和NaOH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步骤一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0.(2019·辽宁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CaO+H2O=Ca(OH)2

②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1:

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雨猜想是CaCO3;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

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1).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_____。

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探究活动Ⅱ:

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Na2CO3

猜想三:

NaOHCa(OH)2

[讨论交流]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

11.(2019·辽宁中考真题)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

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

实验Ⅱ: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_____(填“左高右低”

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_____。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_____。

步骤2:

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1)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白色固体中含有_____

(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

有气泡产生

 

12.(2019·邵阳)

(1)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写溶质的化学式)溶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中。

(2)若用稀硫酸代替

(1)中的稀盐酸,将稀硫酸逐滴加入至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当滴加到一定量并充分反应时,请对烧杯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此时烧杯中的溶液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I:

Na2SO4II:

_____III:

Na2SO4和NaOH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

_____

猜想III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