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docx
《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
某某公司
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
(修订版)
1总则
1.0.1为了加强分公司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工程实体质量实测实量检验方法,规范数据记录,制定本手册。
1.0.2承包工程涵盖本手册检测指标的各项目部应统一执行本手册的标准。
手册规定了现阶段需检测的主要指标,其余实测实量指标日后将不断修订完善。
2基本规定
2.0.1分公司应每季度集中检测一到两次,覆盖所有在施项目部。
项目部应按照文件要求自行开展实测实量工作。
2.0.2检测区应覆盖所有涉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参施劳务或分包单位的施工范围。
2.0.3有业主方施行实测实量的工程,检测指标的检验方法和允许偏差应按业主方要求与分公司要求中较严格的一方执行。
2.0.4本手册给出的是针对实测实量指标的单个构件的取样检验方法,一个工程若判断某个实测实量指标的合格率,项目部抽取的构件总数应尽量全面,分公司抽取的构件总数应具有代表性。
2.0.5实测实量检测区应跟随现场施工进度选取,每次检测的检测区不应重复,相邻两次检测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2.0.6现场实测实量的部位需进行明显标识,标明检测部位、检测指标、检测数据、检测人员、检测日期等。
2.0.6检测顺序与取样原则:
1结构实体混凝土回弹强度单独检测,取样按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
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纵向受力钢筋间距两个检测项目可同时检测,其他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各检测项目可的同时检测,砌筑结构工程各检测项目可同时检测,抹灰工程各检测项目可同时检测,以上各检测指标取样原则为:
公建:
按楼层、区段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
住宅:
按楼层、户数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
3外墙面砖粘结强度单独检测,取样按楼栋、外立面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
4后锚固件拉拔承载力单独检测,取样按后锚固件的类型和所在区域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
2.0.8合格率=合格点数(构件数)/检测点数(构件数)×100%
超差率=偏差大于1.5倍允许偏差的点数/检测点数×100%
检测指标中,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砌体结构各项指标、抹灰工程各项指标,需统计超差率。
2.0.9数据记录按各检测指标对应表格记录,并分别汇总到分公司、项目部的汇总表,三种汇总表分别为:
1-分公司实测实量合格率汇总表
2-分公司项目部实测实量合格率汇总表
2.0.10实测实量主要指标一览表
序号
分部分项工程
检测指标
允许偏差(mm)
检测工具
1
混凝土结构
3.1回弹强度
回弹仪、碳化深度测量仪
2
3.2保护层厚度
梁、柱:
+10,-7
板、墙:
+8,-5
钢筋探测仪
3
3.3钢筋间距
±10
钢筋探测仪
4
3.4截面尺寸
+10,-5
钢卷尺
5
3.5墙面平整度
8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6
3.6墙柱垂直度
层高≤6m为10
层高>6m为12
2m垂直检测尺
7
3.7轴线位置
8
经纬仪、钢卷尺
8
3.8顶板水平度
15
激光扫平仪、钢卷尺
9
3.9板厚
+10,-5
楼板厚度检测仪
10
3.10层高
±10
激光测距仪
11
3.11外观质量缺陷
观察
12
砌体结构
4.1墙面平整度
清水墙5mm,混水墙8mm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13
4.2墙面垂直度
5mm(填充墙层高>3m时为10mm)
2m垂直检测尺
14
4.3轴线位移
10mm
钢卷尺
15
4.4门窗洞口高宽
±10mm
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16
4.5后锚固件抗拔
拉拔仪
17
抹灰工程
5.1墙面平整度
4mm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18
5.2墙面垂直度
4mm
2m垂直检测尺
19
5.3阴阳角方正
4mm
直角检测尺
20
5.4净高
±20mm
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21
5.5门窗洞口高宽
±10mm
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22
5.6开间进深
4mm
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23
5.7地面平整度
基层5mm;地砖2mm;石材1mm;木地板2mm
2m靠尺、楔形塞尺
24
5.8空鼓裂缝
观察及空鼓锤
25
5.9外墙砖粘结强度
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仪
26
5.10外保温粘结强度
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仪
3混凝土结构
3.0.1本章节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3.0.2本章节对应记录表格:
A1-结构-钢筋丝头检测记录表
A2-结构-回弹强度记录表
A3-结构-保护层间距记录表
A4-结构-混凝土结构实测实量记录表
3.1结构实体混凝土回弹强度
3.1.1合格标准: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不小于设计值。
3.1.2检验工具:
回弹仪、碳化深度测量仪
3.1.3检验方法
1墙:
混凝土龄期达到100%设计强度的一道墙作为一个检测构件,在墙的两个面共选5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规范要求测16个回弹值,再测量碳化深度,共80个回弹值。
2柱:
混凝土龄期达到100%设计强度的一根柱作为一个检测构件,在柱的四个面共选5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规范要求测16个回弹值,再测量碳化深度,共80个回弹值。
3梁:
混凝土龄期达到100%设计强度的一道梁作为一个检测构件,在梁的两个侧面共选5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规范要求测16个回弹值,再测量碳化深度,共80个回弹值。
4板:
混凝土龄期达到100%设计强度的一块板作为一个检测构件,在板的底面选5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规范要求测16个回弹值,再测量碳化深度,共80个回弹值。
5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6不宜抽取截面高度小于300mm的梁和边长小于300mm的柱。
7每次检测应覆盖有代表性的梁、板、柱、墙,每种构件检测总数不应少于10个;如果某个区域出现不合格,则应按规范进行混凝土强度专项检测。
3.1.4记录方法:
每个测区的回弹值记入记录表,计算出每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评价每个构件强度是否合格,按检测构件合格的数量统计合格率。
3.1.5合格标准:
合格率为100%,可判定为合格。
3.1.6示意图:
墙回弹检测
柱回弹检测梁回弹检测
板回弹检测回弹点布置
3.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
3.2.1允许偏差:
梁、柱:
+10mm,-7mm;板、墙+8mm,-5mm。
3.2.2检验工具:
钢筋探测仪
3.2.3检验方法:
1墙:
同一面墙的一个墙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墙中心位置,垂直方向检测6根水平钢筋,共计6个检测点。
(如果墙竖向筋在外侧,则应沿水平方向检测竖向钢筋)
2柱:
同一根柱的一个柱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柱中沿柱高方向连续检测6道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共计6个检测点。
3梁:
同一道梁底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梁底跨中,沿梁长方向连续检测6道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共计6个检测点;悬挑梁在梁上部距支座300mm位置,沿梁长方向连续检测6道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共计6个检测点。
4板:
同一块板底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板底中心位置,沿下层板筋的垂直方向检测6根钢筋,共计6个检测点;悬挑板在板上部距支座300mm位置,沿上层板筋的垂直方向检测6根钢筋,共计6个检测点。
5检验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
悬挑梁、悬挑板、楼梯踏步板、楼梯休息平台板。
3.2.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
3.2.5合格标准:
1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
2当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仍可判为合格。
3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2.6示意图
墙保护层柱保护层
梁保护层悬挑梁保护层
板保护层悬挑板保护层
3.3纵向受力钢筋间距
3.3.1允许偏差:
±10mm
3.3.2检验工具:
钢筋探测仪
3.3.3检验方法:
1墙:
同一面墙的一个墙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墙中心位置,取墙筋所在的两个方向各连续检测6根钢筋的间距,共10个检测点。
2柱:
同一根柱的一个柱面共同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距地1500mm位置取垂直柱高方向的一个截面,对柱外侧主筋全部检测,柱外侧主筋根数即为检测点数。
3梁:
同一道梁底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梁底跨中取垂直梁长方向的一个截面,对梁下部最底层纵向钢筋全部检测,梁下部最底层纵向钢筋间距数即为检测点数。
4板:
同一块板底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板底中心位置,取板筋所在的两个方向各连续检测6根钢筋的间距,共10个检测点。
5检验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
悬挑梁、悬挑板、楼梯踏步板、楼梯休息平台板。
3.3.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
3.3.5合格标准:
1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
2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
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
3.3.6示意图
墙钢筋间距柱钢筋间距
梁钢筋间距
顶板钢筋间距
3.4现浇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
3.4.1允许偏差:
墙、柱、梁:
+10mm,-5mm
3.4.2检验工具:
钢卷尺
3.4.3检验方法:
1墙厚:
同一面墙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取墙身中部(通过门洞口或螺杆孔)量测3点,测点间距不小于1m,共3个检测点。
2柱宽:
同一柱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900mm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共3个检测点。
3梁高:
同一道梁作为一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量测一个侧面的跨中及两个距离支座0.1m处,量测值取腹板高度加上此处楼板的实测厚度,共3个检测点。
3.4.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
3.4.5合格标准:
1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
2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
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
3.4.6示意图:
墙截面尺寸柱截面尺寸
梁截面尺寸
3.5墙面平整度
3.5.1允许偏差:
8mm
3.5.2检验工具: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3.5.3检验方法:
1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在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各测量一次,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一次。
共计3个检测点。
2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
3墙面跨洞口部位必测。
4当取消抹灰层时,执行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第5.1节)。
3.5.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
3.5.5合格标准: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可判为合格。
3.5.6示意图:
墙面平整度
3.6墙柱垂直度
3.6.1允许偏差:
层高≤6m为10mm;层高>6m为12mm。
3.6.2检验工具:
2m垂直检测尺
3.6.3检验方法:
1墙:
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距两端竖向阴阳角约300mm位置,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
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共3个检测点。
2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
3混凝土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4柱:
同一根柱的任意两面共同作为1个检测区,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
共2个检测点。
5当取消抹灰层时,执行抹灰墙面垂直度相关要求(第5.2节)。
3.6.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换算成层高偏差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
3.6.5合格标准:
1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
2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
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
3.6.6示意图:
墙垂直度柱垂直度
3.7轴线位置
3.7.1允许偏差:
8mm
3.7.2检验工具:
经纬仪、钢卷尺
3.7.3检验方法:
1墙:
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墙根位置距墙端部300mm和墙中部各取一点,量取墙边至施工控制线的距离,共2个检测点。
2柱:
同一根柱相互垂直的两个柱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在柱宽中部柱根位置取一点,量取柱边至施工控制线的距离,共2个检测点。
3梁:
同一道梁的一个侧面作为一个检测区,距梁端部300mm和梁中部各取一点,量取梁侧边至施工控制线的距离,共2个检测点。
3.7.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
3.7.5合格标准: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
3.7.6示意图:
墙轴线位置柱轴线位置
梁轴线位置
3.8顶板水平度
3.8.1允许偏差:
15mm
3.8.2检验工具:
激光扫平仪、钢卷尺
3.8.3检验方法:
同一块混凝土顶板下表面作为1个检测区,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
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0mm处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置(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混凝土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共5个检测点。
3.8.4记录方法:
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4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
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来统计合格率。
偏差值﹥20mm时,5个点均按不合格记入记录表来统计合格率。
3.8.5合格标准: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可判为合格。
3.8.6示意图:
顶板水平度
3.9板厚
3.9.1允许偏差:
+10mm,-5mm
3.9.2检验工具:
楼板厚度检测仪
3.9.3检验方法:
同一块板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中,悬挑板取距离支座0.1m处,沿宽度方向取包括中心位置在内的任意3个点,其他楼板在同一对角线上取中间及距离两端各0.1m处3个点,共3个检测点。
3.9.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
3.9.5合格标准:
1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
2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
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
3.9.6示意图:
板厚悬挑板厚
3.10层高
3.10.1允许偏差:
±10mm
3.10.2检验工具:
激光测距仪
3.10.3检验方法:
同一块板作为一个检测区,与板厚测点相同,量测板顶至上层楼板板底净高,净高与板厚之和为层高量测值,共3个检测点。
3.10.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
3.10.5合格标准:
1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
2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
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
3.10.6示意图:
层高悬挑板处层高
3.11外观质量缺陷
3.11.1检验工具:
观察
3.11.2检验方法:
按墙、柱、梁、板等形式分别选取多个构件,观察是否有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外观质量缺陷。
1严重缺陷: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或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外观质量缺陷。
2一般缺陷:
非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或构件非主要受力部位有外观质量缺陷。
3.11.3记录方法:
合格构件和有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的构件记入记录表,统计严重缺陷率和一般缺陷率。
3.11.4合格标准:
严重缺陷率和一般缺陷率为0,可判为合格。
4砌体结构
4.0.1本章节执行规范: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4.0.2本章节对应记录表格:
B1-砌体结构实测实量记录表
B2-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实测实量记录表
4.1墙面平整度
4.1.1允许偏差:
清水墙5mm,混水墙8mm
4.1.2检验工具: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4.1.3检验方法:
1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在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各测量一次,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一次。
共计3个检测点。
2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
3墙面跨洞口部位必测。
4当取消抹灰层时,执行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第5.1节)。
4.1.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
4.1.5合格标准:
1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
2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4.1.6示意图:
墙面平整度
4.2墙面垂直度
4.2.1允许偏差:
5mm(填充墙层高>3m时为10mm)
4.2.2检验工具:
2m垂直检测尺
4.2.3检验方法:
1墙:
同一个墙面作为1个检测区,距两端竖向阴阳角约300mm位置,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
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共3个检测点。
2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
3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4当取消抹灰层时,执行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第5.2节)。
4.2.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
4.2.5合格标准:
1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
2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4.2.6示意图:
墙面垂直度
4.3轴线位移
4.3.1允许偏差:
10mm
4.3.2检验工具:
钢卷尺
4.3.3检验方法:
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墙根位置距墙端部300mm和墙中部各取一点,量取墙边至施工控制线的距离,共2个检测点。
4.3.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
4.3.5合格标准:
1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
2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4.3.6示意图:
墙轴线位移
4.4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4.4.1允许偏差:
±10mm
4.4.2检验工具:
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4.4.3检验方法:
同一门洞口或窗洞口作为1检测区,测量时不包括抹灰收口厚度,以砌体边对边,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各测量2次,共4个检测点。
4.4.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
4.4.5合格标准:
1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
2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4.4.6示意图:
门窗洞口高宽
4.5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
4.5.1检验工具:
拉拔仪
4.5.2检验方法:
1锚栓锚固质量的非破损检验
1)对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应按下表规定的抽样数量进行检验;
检验批的锚栓总数
≤100
500
1000
2500
≥5000
按检验批锚栓总数计算的最小抽样量
20%且不少于5件
10%
7%
4%
3%
2)对一般结构构件,应取重要结构构件抽样量的50%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
3)对非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应取每一检验批锚固件总数的0.1%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
2植筋锚固质量的非破损检验
1)对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应取每一检验批植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
2)对一般结构构件,应取每一检验批植筋总数的1%且不少于3件进行检验;
3)对非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应取每一检验批锚固件总数的0.1%且不少于3件进行检验。
4.5.3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检测是否合格记入记录表,评价每个检验批是否合格,统计检验批合格率。
4.5.4合格标准:
1试样在持荷期间,锚固件无滑移、基材混凝土无裂纹或其他局部损坏迹象出现,且加载装置的荷载示值在2min内无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超过5%的检验荷载时,应评为合格。
2一个检验批所抽取的试样全部合格时,该检验批应评定为合格。
3一个检验批中不合格的试样不超过5%时,应另抽3根试样进行破坏性检验,若检验结果全部合格,该检验批仍可评定为合格检验批。
4一个检验批中不合格的试样超过5%时,该检验批应评定为不合格,且不应重做检验。
5抹灰工程
5.0.1本章节执行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5.0.2本章节对应记录表格:
C1-抹灰工程实测实量记录表
C2-外墙饰面砖\外保温粘结强度实测实量记录表
C3-饰面砖实测实量记录表
C4-厨卫间防水实测实量记录表
C5-外墙保温实测实量记录表
5.1墙面平整度
5.1.1允许偏差:
4mm
5.1.2检验工具: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5.1.3检验方法:
1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在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各测量一次,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一次。
共计3个检测点。
2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
3墙面跨洞口部位必测。
5.1.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
5.1.5合格标准:
1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
2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5.1.6示意图:
墙面平整度
5.2墙面垂直度
5.2.1允许偏差:
4mm
5.2.2检验工具:
2m垂直检测尺
5.2.3检验方法:
1墙:
同一个墙面作为1个检测区,距两端竖向阴阳角约300mm位置,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
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共3个检测点。
2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
3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5.2.4记录方法:
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
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
5.2.5合格标准:
1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
2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5.2.6示意图:
墙面垂直度
5.3阴阳角方正
5.3.1允许偏差:
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