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3492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M为太阳系中某行星,箭头表示行星公转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行星可能为

①水星②火星③木星④金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关于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相同B.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

C.公转周期相同D.公转轨道形状均近似圆形

【答案】1.D2.C

【解析】

1.图示M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内,地内行星有水星、金星,可能为①④,D对。

火星、木星是在地球轨道外,是地外行星,③④错,A、B、C错。

2.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是公转方向相同,A正确。

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B正确。

公转周期不同,C不正确,选C。

公转轨道形状均近似圆形,D正确。

点睛:

地内行星只有水星、金星,其它太阳系行星是地外行星。

太阳系行星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下图为北京时间2017年3月18日9:

30由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空间天气指数。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图示信息表明此时

A.色球层太阳黑子很少B.色球层耀斑很少C.光球层黑子较多D.光球层耀斑较多

4.该信息发布时,纽约(西五区)的当地时间为

A.3月17日20:

30B.3月17日22:

30C.3月18日20:

30D.3月18日22:

30

【答案】3.B4.A

【解析】

3.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的的太阳活动是色球层的耀斑,图示信息表明此时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影响不大,说明色球层耀斑很少,B对,D错。

光球层太阳黑子对地球气候有影响,不是磁暴现象的原因,A、C错。

4.该信息发布时,北京时间是3月18日9:

30,西五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3个时区,即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纽约的当地时间为3月17日20:

30,A对。

B、C、D错。

青藏高原上的人习惯穿露一只胳膊的不对称大袍,服饰的特点是宽松的腰部、两支可触及地面的长袖,如左下图,右下图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C.草原面积广D.高原光照强

6.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A.②强④弱B.①弱③强C.①强②弱D.③弱④强

【答案】5.B6.A

【解析】

5.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是受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昼夜温差大,中午天热,脱一只袖子。

晚上天冷,再穿上,B对。

山峰多冰川、草原面积广、高原光照强不是服饰特点的主要成因,A、C、D错。

6.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②强④弱,A对。

①没有差异,B、C、D错。

下图是我国东北及周边地区某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此时,甲地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8.图中能正确反映大连市未来几天天气变化的是

A.

B.

C.

D.

9.下列现象与图中冷锋天气系统过境无关的是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C.交通事故频发D.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答案】7.B8.A9.D

【解析】

7.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此时,甲地风向为西北风,B错。

A、C、D错。

8.图示反映大连未来几天有冷锋过境天气,过境前受暖气团影响,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

图A所示曲线符合,A对。

图B是暖锋过境,B错。

图C是气旋过境,C对。

图D是反气旋过境,D错。

9.冷锋天气系统过境容易导致感冒患者数量猛增,A有关。

气温低,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B有关。

道路结冰或湿滑,导致交通事故频发,C有关。

气温低,城市取暖,用电、用气量增加,与用电、用气量减少无关,D无关,选D。

点睛: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影响,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

冷锋过境,气温低,城市取暖,用电、用气量增加。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风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图示季节甲地的气候特征为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寒冷干燥D.炎热干燥

11.图中乙地风向的成因是

A.东北信风带的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10.B11.C

【解析】

10.图示季节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北半球是冬季。

根据图示纬度,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气候特征为低温少雨,B对。

高温多雨是夏季气候特征,A错。

C、D错。

11.图中乙地是位于南亚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风向是东北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对。

季风环流破坏了气压带风带影响,不受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A、B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D错。

下图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雾霾C.臭氧层空洞D.全球气候变暖

13.关于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B.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农业增产

C.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较大D.该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

【答案】12.D13.B

【解析】

12.图示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面上升,D对。

酸雨、雾霾、臭氧层空洞是人类生产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但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A、B、C错。

13.上述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A错。

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充足,农业增产,B错。

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小,C错。

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的臭氧破坏,D错。

如图为某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寒流B.北半球暖流C.南半球暖流D.北半球寒流

15.有关②洋流所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B.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

C.位于中高纬度的大洋西岸D.位于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

16.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B.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甲海域多海雾现象D.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

【答案】14.D15.A16.C

【解析】

14.温度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等温线,图示洋流向北温度递减,位于北半球。

①处洋流位于北半球,A、C错。

流经地区比两侧水温低,其性质是寒流,B错,D对。

15.结合上题分析,①处是寒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②洋流是暖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C、D错。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结合洋流分布规律,②洋流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A对。

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是寒流,B错。

16.甲海域在北半球,秘鲁渔场在南半球,A错。

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减慢,B错。

甲海域寒流、暖流交汇,多海雾现象,C对。

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增温增湿,D错。

点睛:

温度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向北温度递减,位于北半球。

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是暖流,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是寒流。

寒流、暖流交汇处多海雾现象。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左图中M处岩石形成过程及N处岩石类型分别对应于右图中的

A.⑤PB.①QC.③TD.④Q

18.有关左图中地形及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火山B.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C.丙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山D.丁处地质构造适合修建水库

19.形成N处岩石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

【答案】17.D18.C19.B

【解析】

17.读图,左图中N处岩石是岩浆侵入形成,岩石类型是侵蚀岩。

M处岩石是与炽热岩浆接触,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根据箭头方向,P只能形成Q,P是岩浆,Q是岩浆岩。

⑤表示高温熔化,①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沉积物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③是外力作用,T是沉积岩。

④是变质作用,S是变质岩。

对应于右图中的④、Q,D对。

A、B、C错。

18.左图中地形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山,A错。

乙处是背斜构造,岩石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B错。

丙处山岭岩层向下凹,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山,C对。

丁处是断层,地质构造不适合修建水库,D错。

19.N处岩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形成N处岩石的物质来源于地幔顶部的软流层,B对。

地壳、地核、岩石圈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C、D错。

下图为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下列各大洲水资源总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亚洲南美洲非洲北美洲B.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

C.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D.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2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地下水和冰川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答案】20.C21.D

【解析】

20.读图,各大洲水资源总量即降水量,根据图示数据,水资源总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C对。

A、B、D错。

2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D对。

冰川水、深层地下水目前难以利用,A、B、C错。

下图为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2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

【答案】22.A23.B

【解析】

22.湖泊最初以水体为主,随着植物的增多,湖底沉积物增加,水体面积缩小,最终成为陆地。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A对。

B、C、D错。

2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环境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B对。

区域性主要指区域内一致,A错。

差异性指区域间不同,C错。

与开放性无关,D错。

点睛: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水体面积缩小,植物生长,陆地面积增加的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环境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常年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海拔低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背阴坡,气温低B.位于向阳坡,气温高

C.位于迎风坡,降水多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25.南坡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高B.降水多C.高差大D.海拔高

【答案】24.C25.C

【解析】

24.雪线是常年积雪冰川带的下界,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海拔低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多,C对。

南坡位于向阳坡,气温高,不是雪线低的原因,A、B、D错。

25.南坡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的主要原因是高差大,即相对高度大,C对。

温度高、降水多不是自然带类型多的主要原因,A、B错。

南、北坡海拔同样高,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5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料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

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为了清晰观察环流过程,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__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对该实验反映的环流形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3)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高的是__________点。

若A、B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则图示时间应当是__________(填“白天”或“夜晚”)。

(4)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______图。

【答案】

(1)冰块

(2)B

(3)B夜晚

(4)甲

【解析】

(1)该实验反映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为了清晰观察环流过程,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冰块的盆子上方,烟随冷空气下沉,再扩散到热水盆一侧,随热空气上升,形成环流。

(3)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高的是B点。

若A、B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则图示时间陆地气流下沉,应当是夜晚。

(4)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甲图,受热处气流上升,气压低。

遇冷处气流下沉,气压高。

27.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甲图)和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乙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由①到②的过程中,A地昼长变化规律为_______。

(2)乙图表示的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

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快或慢)。

(3)乙图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

(4)乙图中B点的夜长为_______小时。

(5)乙图所示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_______。

【答案】

(1)昼长逐渐变长且昼长大于夜长

(2)夏至慢

(3)A=D>B>C

(4)16

(5)由北回归线(23°26'N)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

...............

(1)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当地球公转由①到②的过程中,是由春分到夏至,A地位于北半球,昼长变化规律为昼长逐渐变长且昼长大于夜长。

(2)乙图北极圈是极昼现象,表示的北半球节气为夏至。

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

(3)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乙图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A=D>B>C。

(4)赤道与晨线交点是6点,结合等份,乙图中B点的日出时间是8点,夜长为16小时。

(5)乙图所示时刻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即23°26'N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

28.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风带甲的名称是_______。

(2)图中②气候形成原因是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

(3)下面四幅图中,与①、③三地相对应的分别是①:

_______;③:

_______。

(4)从③到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冬季东南信风带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分季节写也可以)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DB

(4)从赤道向两极

【解析】

(1)根据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南移,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风带甲的名称是东南信风带。

(2)图中②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对应的是图D。

③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相对应的是图B。

(4)从③到①自然带的更替是随着纬度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9.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空心箭头为水循环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够组成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_______;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是_______环节。

(填数码)

(2)与上图中山地成因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华山B.阿尔卑斯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庐山

(3)图中A、B三处的河流堆积地貌分别为:

A:

_______B._______。

(4)试描述A处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

(1)①②⑥

(2)AD

(3)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

(4)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流出出山口时,由于地势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解析】

(1)图中能够组成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海洋上空蒸发、降水环节;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是⑥环节,地表径流。

(2)上图中山地是断层一侧岩块相对上升形成,是断块山。

成因相似的是华山、庐山,A、D对。

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褶皱山,B、C错。

(3)图中A、B两处的河流堆积地貌,A位于山麓河流出山口,是冲积扇地貌。

B位于入海口,是三角洲地貌。

(4)在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

形成的A处河流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