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3454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属于探究步骤中的猜想与假设,故B正确。

选项A、C、D错误。

考点:

科学探究方法

2.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的人音色不同,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C正确为答案。

选项A、B、D错误。

考点:

音色

3.下列对声的应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有经验的瓜农根据拍击西瓜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西瓜的生熟B.利用声纳测海深

C.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跳动的情况D.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有经验的瓜农根据拍击西瓜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西瓜的生熟。

B.利用声纳测海深

C.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跳动的情况。

选项ABC都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均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考点:

声与能量超声波声与信息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B.公路上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

C.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D.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酒瓶表面遇冷液化,致使酒瓶表面变湿了,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公路上沥青在高温下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B正确为答案。

C.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阳台上的衣服变干了,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考点:

物态变化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B.把湿衣服晒在室外通风处

C.洗干净的衣服放在脸盆里晾晒D.酒精灯不用时要加盖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降低了液体温度,减慢了蒸发,A不符合题意。

B.把湿衣服放在室外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蒸发变快,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C.洗干净的衣服放在脸盆里晾晒,减小了液体表面积,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不用时加盖子,减慢了蒸发,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6.如图1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的凝固图像是()

图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其温度-时间图像中有一段平直的线段,凝固结束温度降低,故A图符合题意为答案。

B是晶体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

CD分别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CD不符合题意。

考点:

晶体凝固图像

7.如图2所示,常温下两烧杯,分别盛冰块和热水,上方盖有玻璃片分别为a、b,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C.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D.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烧杯盛冰块温度低,所以在玻璃片a的外侧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有小水珠。

B烧杯盛热水,杯中的水蒸气上升会在玻璃片b的内侧液化有小水珠。

故选项B正确为答案。

选项A、C、D均错误。

考点:

液化

8.如图3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图3

A.A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C.只有AB之间有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此A处为红光,故选项A错误。

B.由于B的外侧是紫外线,将荧光物质放在B处,荧光物质会发光,照相底片会感光,选项B错误。

C.红外线和紫外线均属于不可见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B的外侧是紫外线,故选项C错误。

D.A的外侧是红外线,温度计放到那里,示数会明显升高。

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

光的色散

9.如图4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a大于b。

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图4

A.倒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从蜡烛A的端点,通过小孔作两条直线,直线与光屏的交点即蜡烛A的倒立的实像A’。

因为蜡烛距小孔的距离a大于光屏距小孔的距离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B正确为答案。

选项A、C、D错误。

考点:

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10.如图5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为45°,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上升,则桌面上的小球的运动方向是()

A.沿桌面向右B.沿桌面向左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如图

由于像与物体是对称的,作出小球的像,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桌面的夹角为45°,像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45°,像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若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上升,则小球沿桌面向左运动。

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选项A、C、D错误。

考点:

平面镜成像

1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一直变大,A正确为答案。

选项B、C、D错误。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12.如图6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光屏向左移动B.光屏向右移动C.蜡烛向左移动D.透镜向左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B因为物距u=10cm<f=15cm,蜡烛在凸透镜焦点之内,不能成像,所以无论光屏向左或向右移动均不能得到清晰的像,AB不可行。

C.将蜡烛向左移动,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故C措施可行为答案。

D.透镜向左移动,物距变小,蜡烛仍在焦点之内,不能成像,故D不可行。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1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的位置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所以A正确为答案。

选项B、C、D错误。

考点:

放大镜

14.小明用一块长方形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并将反射的太阳光投射到一块与镜面平行且足够大的白纸上,则白板上的光斑是()

A.长方形的,不是太阳的像B.长方形的,是太阳所成像的一部分

C.圆形的,是太阳所成的像D.圆形的,不是太阳的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用一块长方形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并将反射的太阳光投射到一块与镜面平行且足够大的白纸上,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白纸总是小于太阳的大小,所以是长方形的,但不是太阳的像。

故A正确为答案。

选项B、C、D错误。

考点:

光的反射

二、填空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32分)

15.秋季,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蒸熟的蟹壳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光在蟹壳表面发生(选填“镜面”、“漫”)反射。

如将它拿到只有紫光照射的房间内,看到它是色。

【答案】空气漫黑

【解析】

试题分析:

气体可以传声,生活中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蟹壳比较粗糙,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属于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

因为蟹壳是红色的,吸收其他所有颜色的光只反射红光,所以,用紫光照射蟹壳时,不能被反射,看起来是黑色的。

考点:

声音的传播漫反射物体的颜色

16.地震时会产生一种人耳无法直接听到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其频率20Hz(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对建筑物、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答案】次声波低于

【解析】

试题分析:

地震时会产生一种人耳无法直接听到的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

次声波危害巨大。

考点:

次声波

17.小兵同学用薄塑料片在梳齿上划过,听到了声音。

他想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发声体是哪个物体。

于是他选择了一把钢制梳子和一把塑料梳子。

如图7(a)和(b)所示,用同一个塑料片以相同的力度和速

度划过。

他这样操作(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图7

【答案】能

【解析】

试题分析:

用同一个塑料片以相同的力度和速度划过一把钢制梳子和一把塑料梳子,梳齿振动发声,振动快慢及振动幅度相同,由于梳齿的材料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他这样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考点:

音色

18.如图8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熔化过程中它处于状态,熔化时间min。

【答案】晶体80固液共存6

【解析】

试题分析: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温度-时间图像有一段平直的线段,从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是晶体。

熔化图像中平直的线段对应于它的熔点,熔点是80℃,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从第6min开始到第12min结束,熔化时间6min。

考点:

晶体熔化图像

19.遥控器对电视机进行遥控,是通过外线来实现控制的;用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电屏幕,看到每个小区域的三种色光为红、、蓝。

【答案】红绿

【解析】

试题分析:

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用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电屏幕,可看到每个小区域的三种色光为红、绿、蓝。

考点:

红外线光的三原色

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一同学从看到远方闪电开始计时,经2s时间后听到雷鸣声,打雷处距该同学的距离为_m(声速为340m/s)。

【答案】3×108680

【解析】

试题分析: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打雷处距该同学的距离s=vt=340m/s×2s=680m。

考点:

光速声速的计算

21.如图9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一块(选填“方形”、“不规则形状”、“圆形”)亮斑,这是利用了成像的原理。

说明光是传播的。

 

图9

【答案】圆形小孔沿直线

【解析】

试题分析:

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光会在白纸上形成太阳的实像,在白纸上会观察到圆形亮斑,这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考点:

小孔成像

22.如图10甲是体温计,此时读数是℃。

图10乙另一支温度计此时读数是℃。

图10甲图10乙

【答案】36.5-22

【解析】

试题分析: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图10甲体温计的示数是36.5℃。

图10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数值向上变小,说明此时温度为零下,故乙温度计的示数为-22℃。

考点:

体温计温度计

23.水深为20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0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m;若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

【答案】3059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桥上彩灯距水面30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30m。

若江水上涨0.5m,则桥上彩灯距水面29.5m,那么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59m。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4.人站在游泳池岸边观察池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要,面对着池壁,向下看水中池壁上如图11甲所示正方形的瓷砖,看起来如图11乙的的形状。

图11乙

【答案】浅②

【解析】

试题分析:

(1)池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池底变浅了。

(2)由下图可知

较深的位置,人眼看到的像变高较多,较浅的位置人眼看到的像变高较小,所以,看到的正方形墙壁瓷砖变成了扁长方形,看起来如图②的形状。

考点:

光的折射

25.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线。

如图12所示,请你认真读图后回答:

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cm。

【答案】10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u=2f,所以焦距f=

u=10cm。

考点:

焦距

26.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醚蒸气,如图13所示。

推动活塞,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时注射器的温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下降)。

【答案】压缩体积上升

【解析】

试题分析:

如题推动活塞,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由于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所以此时注射器的温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考点:

液化改变内能的方式

图12

图12

27.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14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位置(选填“甲”或“乙”)。

【答案】折射乙

【解析】

试题分析:

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太阳光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折射,诗人看到了落日,其实是太阳的“虚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乙位置。

考点:

光的折射

28.如图15所示,一位身高1.65m的市民正站在2m高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玻璃门上端和下端各有30cm宽的不透光的广告纸挡着.则她的像高,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属于光的现象.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该市民(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面的乘客看到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的两个像大小,位置(填“重合”或“不重合”).

【答案】1.65折射能重合

【解析】

试题分析:

玻璃门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市民在玻璃门中的像的大小与本人相同,所以她的像高为1.65m。

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地铁反射的光线由空气射入玻璃门,再从玻璃门射入空气进入人的眼睛,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该市民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

安全门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考点:

平面镜成像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0分)

29.

(1)在图16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从A、B向镜面作垂线并延长,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物体AB的像,答案如图。

考点:

平面镜成像作图

(2)如图17所示,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的观察口看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光路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图17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连接飞机与观察口,入射点在连线与界面交点的左侧,在靠近交点的位置确定入射点,画出发现,根据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反向延长,交于飞机的虚像,所以图中下方是飞机,上方是飞机的像。

考点:

光的折射光路图

(3)如图18所示,请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入射光线延长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考点:

透镜折射光线光路图

30.如图19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选填“A”或“B”);

(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一会儿在瓶口观察到白雾,该白雾是液态的水变成_后从瓶口冒出时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此时金属盘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在室温较高时,可以在金属盘内放置一些,使“雨”更快的形成。

【答案】

(1)B

(2)水蒸气液化(3)小水珠升高(4)冰块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装置采取自下而上的安装顺序,先固定B。

(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一会儿在瓶口观察到白雾,该白雾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后从瓶口冒出时液化形成的。

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盘液化,所以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小水珠,由于液化放热,此时金属盘的温度升高。

(4)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所以在室温较高时,可以在金属盘内放置一些冰,使“雨”更快的形成。

考点:

雨的形成液化

31.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20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选填“a”或“b”)。

(2)小凡正确操作,得到如下数据,请根据表格描绘出图像。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图20

(3)从表格或图像中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4)实验结束时,小凡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5)为了加快水的升温速度,可采取的措施中,下列不可行的是:

A.换火焰较大的酒精灯进行加热B.减少水量C.提高水的初温

【答案】

(1)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a

(2)

(3)98(4)石棉网和烧杯底部温度较高,继续加热(5)C

【解析】

试题分析:

(1)他的操作如图20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水沸腾前,下层水的温度高于上层水的温度,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泡变小。

沸腾后,上下层水温相同,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水的深度变小压强变小,气泡体积增大。

通过比较可知:

图(a)反映了水沸腾时的情景。

(2)用描点法画出水吸热升温的图像,见上图。

(3)由表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时的温度为98℃。

(4)实验结束,小凡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是因为石棉网和烧杯底部温度较高,继续加热的缘故。

(5)为了加快水的沸腾,可以减少水量或者提高水的初温,采取换火焰较大的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方法不可行,故答案为A。

考点:

水的沸腾

32.如图21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21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ON。

(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21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

(3)某次实验后得到了如图21丙所示的数据,依据此实验证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4)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

(5)在此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根据图丙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

【答案】

(1)靠近

(2)不能同一平面(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改变入射角,测出反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5)显示光路84°

【解析】

考点: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小明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22所示:

(1)在玻璃板的前面小明放了一个的跳棋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的跳棋B,对跳棋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比较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关系。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把跳棋A放在(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

实验时你选择的是(填“透明的玻璃”或“茶色玻璃”)

(3)在寻找跳棋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跳棋(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跳棋,都不能使之与跳棋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4)实验过程中,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他发现跳棋的像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右侧边在水平桌面上顺时针转动,发现跳棋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移动(均选填“向左”、“向右”或“不”)。

(5)小明将跳棋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发现跳棋所成的像(选填“远离”、“靠近”)玻璃板。

【答案】

(1)大小相等大小

(2)较亮茶色玻璃(3)A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

(4)不向右(5)远离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图23

34.

(1)研究发现,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若物体距离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以下是根据这一特点,在现有条件下设计的一种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案.请完成下列步骤(要求结果尽可能准确):

A.将图23中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cm刻线位置;B.将图中光屏移至光具座上cm刻线位置;

C.将图中的凸透镜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记下此时像与透镜

间的距离.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而

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你选择:

(填”甲”和”乙”)。

(3)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像的位置如图24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解决的方法可以用。

(A.凸透镜向上移动;B.凸透镜向下移动)

(4)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此时应从图中的(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答案】

(1)090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