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3160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docx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C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B】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   】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C】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D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C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C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B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1.C 2.B 3.A 4.A  5.C  6.D7.C  8.A  9.Cl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品德素质、才智素质   2、听、读、    3、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奏定学堂章程》     5、重道轻文、文道分离      6、思维能力

7、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精要    9、审题、开源、谋篇

10、审题、开源、谋篇   11、记叙文、论说文。

     12、人物、情节、环境。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 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听、说、 读    、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超前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4、1903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  重道轻文和文道分离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   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  精要     、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  语文训练、智力发展 审题、开源、、立意、 谋篇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审题、开源、谋篇,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记叙文、 说明文、论说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

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

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

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

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

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

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

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2008年秋古蔺县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暨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共20分,7、8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

1.下列括号中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B)

A.洗濯(zhuó)扁(biān)舟褶(zhě)皱忍俊不禁(jīn)

B.蟾蜍(yū)嗔(zhēn)怒悲怆(qiāng)铺采(lí)文

C.伫(zhù)立阴霾(mái)啜(zhuò)泣脍炙(zhì)人口

D.寒噤(jìn)愧怍(zuò)酝酿(rǎng)不假(jiā)思索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

A.磐石略胜一筹家喻户晓锲而不舍心无旁鹜

B.寒喧灯红酒绿无容置喙不可明状莫衷一是

C.题纲€草长莺飞日薄西山再接再励山青水秀

D.蓦然参差不齐毛骨耸然罄竹难书进退为谷

3.下列各项中,加点得成语使用不恰当得一项是(B)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过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摇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得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得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青岛是一个美丽得城市,夏日得海滨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得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达到人口增长速度得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剧。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C)

A.《老王》的作者是杨绛。

B.《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C.《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叶广芩。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

6.2008年,中国发生多次震撼世界的事件。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请用一句完整的话归纳出“2008年的中国”内涵要点。

(1)年初,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造成数百亿的经济损失。

(2)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8万多名同胞在地震中丧生。

(3)9月,三鹿奶粉等牛奶企业在奶制品中加入三聚氰胺,严重危害消费者利益,也造成奶品企业的重大损失。

(4)由于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下滑,房地产大幅降价,沿海企业纷纷倒闭。

多灾多难,多难兴邦。

7.默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默写白居易《观刈麦》(节选)(4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熟税尽,拾此充饥肠。

二、古诗鉴赏(共10分,每小题2分)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复来,幽期不负言。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住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意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对这首诗鉴赏不当的一项是(D)

A.诗前四句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又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B.接着从“茫然”引出行路难,用四个意象揭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生动表现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C.“行路难!

行路难!

”表现的是诗人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盼望游遍祖国的高山大川和在现实中遭遇艰难的矛盾心理。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描写了丞相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诚挚而悲壮。

D.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慨叹了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2.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流他乡的羁旅之情,表现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

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浣溪纱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3.对这首诗鉴赏不当的一项是(D)

A.“兰芽”“子规”点明季节是春天。

B.“休将白发唱黄鸡”意即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C.这首词先写眼前美景,诱发人热爱生活的情怀,再以反诘激起议论,抒写人生哲理。

D.作者借用“溪水西流”,比喻人生定能“再少”,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现代文阅读(共10分,每小题2分)

难忘的手

邓立中

在我的记忆里,真正注意起母亲的手来,已是满七八岁时,听了母亲讲的一个故事而引发的。

那故事我们不止听过一遍,也许算是我们姐弟五人,在家教中所上的一堂正规的修养课吧。

母亲只在县城的一所女校读过两年书,那故事就是她从课本上读到的。

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把手伸进瓶里抓糖果,由于抓得太多,手怎么也取不出来,急得哇哇大哭。

妈妈告诉他,只要少抓几颗糖自然就会取出来……那课文是用半文言半白话写的,所以,母亲每次给我们讲这故事时,都要饶有兴味地念一句,再讲一句。

故事讲完后,必然告诫我们:

人生在世,不可贪心。

她还说,她一直忘不了课文所配的插图,那小孩的哭相就像我们谁谁,弄得我们既快乐又丧气。

那时,母亲已人到中年,我仿佛才第一次注意到,她的手并不像有钱人家那些孩子的母亲的那样细嫩,而是青筋暴绽,刻满皱纹,指关节显得又粗又大,像树叉断处愈合的疙疤。

当她亲昵地抚摸我的脸颊时,我觉得有一点辣乎乎的轻微痛感,像被粗毛刷子扫了一下。

我幼小的心灵开始意识到,我们家确实太穷了,这大约便是造成母亲细嫩的手变粗糙的原因。

难忘的是往后母亲帮人洗衣服的日子。

那时,父亲下野力,有一天,无一天的,找不了几文钱,倒是母亲替人洗衣服找的钱,成了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了。

洗一床被盖得2角5分钱,洗一件衣服得2分钱。

来让洗衣服的多是教师,也就不大好意思讲价。

母亲除了其他家务,时间全花在洗衣上,常是从早到晚,一大盆一大盆地,用手搓洗后,又下河去清。

遇到天气不好,衣服不易晾干,她便守着炉火烘,准能把干净的衣服及时送到别人手里。

每次收洗衣服,要下水之前,母亲总要仔细地翻检一下衣袋,遇到别人一时忘了的钞票家信什么的,她总要记住归还原主。

倘是掉了扣子的,她便抽空给钉上。

由此,人家也就很放心地拿来洗。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挨了下去,母亲的手越发变得粗糙,十指像枯树枝般开始扭屈,变形。

尤其到了严冬,右手的大拇指像一个老蛇头儿样,冻开一条大冰口,从里面渗出殷红的血珠来。

然而,母亲舍不得花钱买一溜儿胶布贴上,仍一刻不停地洗啊洗!

有几次,我看到她在煤油灯下帮我缝补那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衣服时,常常被针勒痛了冰口,脸上的皱纹便痛苦地抽搐,真恨自己玩时太粗心了。

有年冬天,我打外面回家,看见母亲神色不佳,脸部泡肿。

一问,才知她刚受了一场惊吓:

她到河边清衣服时,刚端起满满一盆清好的衣服要走,忽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一头栽倒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

幸好被人发觉得早,才幸免于难,衣服才未被冲走。

我喉里像塞着一团浸了辣汁的棉团,真想哭出声来。

再看母亲,却装作若无若事的样子,又端过矮凳,在大木盆前坐下来……

就是在这种穷困像阴影时刻笼罩着家庭上空的岁月里,母亲凭着她博大的爱和勤劳的双手,同父亲一起,艰难地把大哥送进了中专,我和三弟也读到初中毕业,四弟差些,也念完了小学。

我初中毕业失学后,一心想减轻母亲的负担,便到处找活干。

一年后,又居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找到个教书的饭碗,当起了“孩子王”。

虽然工资极其微薄,但每月还是可以挤出几元钱来寄给母亲,总算松了口气。

谁想,三年“节约度荒”开始了,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须品几乎都要凭票供应,而且极其有限。

此时,母亲年事已高,再难坚持帮人洗衣服了,便捞酸菜卖,不让双手闲着。

我从教的地方,离家百里之外,又不通公路,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

母亲总惦念着我在外面的生活,每次假期结束要走,都要想法给我塞点吃的在挎包里,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度完暑假即将返校的头一天,我正在收拾衣物,忽见母亲拐着小脚从外面进来,兴奋地告诉我,她好不容易挤到糖果店的柜台前,买到6个月饼。

她激动得双手微微发颤,找出草纸来,一层又一层地包好,硬塞到我的挎包里,说中秋节时我不能回家团圆,吃着她亲手买的月饼,也好做个甜梦。

中秋之夜,我望着清冷的月亮,拿出月饼来吃,才发现,这是什么月饼啊,每个不过一两重,又干又硬,面皮烙得焦黑,只点缀着少许芝麻,里面夹着一层黑不溜秋的红糖,半点油气也没有。

然而,这也是那时难得的美味了。

我慢慢地嚼着,咽着,想起母亲,想起亲人,心里说不出是苦是甜。

人生似水,岁月无情。

写这篇短文时,母亲已在那座松林掩荫的坟茔中安息十多个春秋了。

我也在生活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步入人生的金秋。

母亲偶尔还走出梦境来,讲她那个从课本上读来的故事,那双饱经风霜的手,似乎还是那样清晰可见。

看看儿孙辈举鞭执教的手、摆弄仪器的手、挥洒画笔的手,一双双鲜活而灵巧,耳边常会响起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声音:

“他们应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的……”

14.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

(1)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挨了下去

家庭生活的艰辛,日子的难过。

(2)我也在生活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步入人生的金秋

一生的艰难坎坷。

15.概括文章运用得事例。

(2分)

讲故事、洗衣服、买月饼

16.作者写母亲的手,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2分)

细节描写。

例略。

17.文章标题“难忘的手”,改为“母亲的手”好不好?

请说出理由。

(2分)

不好。

18.有论者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多余,可以删去。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请说出理由。

(2分)

言之成理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每小题2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对文中语句朗读停顿标示有误的一句是(B)(2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B.至若春和景明(影)

C.或异二者之为(不同€€)

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21.《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

请结合全文,分析“衔远山,吞长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在哪里?

(2分)

从气势、人生感悟、思想境界方面分析即可。

22.第三段和第四段采用对比的写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为下文议论铺垫。

23.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

“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什么(哪方面得特长)取胜?

请简述理由。

(2分)

思想境界。

言之成理即可。

五、课标解读(共20分,每小题2分)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更多得是像农业,而不是像工业。

”这句话是(吕叔湘)说的。

4.《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第四学段(七八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

5.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标教材是以(主题组元)编写的。

(二)判断改错题

6.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规定:

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能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正确)

7.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得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正确)

8.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七至九年级学生背诵50篇(段)。

(错误)

9.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正确)

10.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正确)

六、教材教法检测(共30分)

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请从说明对象、说明结构、什么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运用中任选三个考点,设计三个单项选择题,并给出答案。

(6分)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