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255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docx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15年)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七月

前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产品、环保装备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等领域。

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公益性强、产业面广、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工程化应用特点突出、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是国家加快培育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北京作为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中心,具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综合优势。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首都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和推动“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基础。

本规划主要阐明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下一步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编制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等。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3—201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

目录

一、发展背景6

(一)基础现状。

6

(二)面临形势。

8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9

(一)发展思路。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0

三、重点领域11

(一)加快培育壮大高效节能行业。

11

(二)着力提升发展先进环保行业。

12

(三)适宜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行业。

13

四、主要任务14

(一)激发节能环保市场需求。

14

(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5

(三)提升产业发展组织效能。

17

(四)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8

(五)支持企业对外辐射发展。

19

五、重点工程20

(一)重大节能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工程。

20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

21

(三)“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工程。

21

(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装备产品产业化工程。

21

(五)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产品产业化工程。

22

(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工程。

22

(七)节能环保领域智慧管理系统建设与产业化工程。

22

(八)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

23

六、保障措施23

(一)健全统筹推进机制。

23

(二)完善发展政策引导。

24

(三)优化产业投融资机制。

24

(四)加快产业人才培养引进。

24

附件: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路线图25

 

一、发展背景

(一)基础现状。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深入推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政策驱动下,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呈现以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为支撑,以节能环保工程集成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北京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资源的主要集聚地之一。

产业规模达到千亿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节能环保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2000家,从业人数超过5万人,主营业务收入约1800亿元,约占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的10%。

据测算,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约为2%,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本市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增长点之一。

其中,节能技术和装备收入约700亿元,污水处理行业收入约600亿元,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收入近13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收入约70亿元,其它综合性行业收入约300亿元。

产业创新资源全国领先。

本市拥有国家部委直属节能环保科研机构43家,节能环保类国家重点实验室42个。

全市26所“985”和“211”高校均设立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专业,节能环保相关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超过300个,其中,与企业合作共建节能环保科研院所103家。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事节能环保企业约占10%,全市企业自主建立节能环保研究院所达56家。

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据统计,2011年本市节能环保专利申请数量近1800件,专利授权数约12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约占40%。

形成和应用一批创新成果,水泥厂纯低温余热余压发电、LED400W聚光灯、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SCR脱硝等节能环保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H”制膜工艺、BGB高速高温微生物处理装置、微生物提取生物乙醇等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餐厨垃圾生化处理、MBR(膜生物反应器)、墙体内外保温工法等引领了国家标准。

总部型企业发展优势凸显。

依托北京丰富的资本、技术资源与大企业总部资源,本市节能环保产业的总部型企业优势突出,总部型企业收入占产业总收入75%左右,已经形成技术研发、投资建设和综合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本市集聚了一批面向全国投资发展的总部企业,既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神华(国华)电力研究院等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也有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威立雅、苏伊士等污水处理领域专业优势突出的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恩菲工程、中科通用等垃圾处理行业领先企业。

创新创业活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以来,通过创业孵化、合资合作、大企业节能环保业务专业化剥离等方式,本市快速推动了一批节能环保企业发展,涌现了神雾热能、碧水源等一批自主创业成长的典型企业。

全市拥有国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329家,备案公司总数居全国首位。

具有甲级环境工程设计的单位11家、环境工程专业施工承包一级资质单位24家、甲级环评资质单位45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近40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虽然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节能环保产业,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需要充分发挥。

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结构存在明显的“小而散”现象,缺乏辐射带动性强的平台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与成长潜力尚未充分激发。

二是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仍然不足。

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诸多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尚停留在实验和示范阶段,技术和产品应用成本高,节能环保设备的性能、效率及技术水平均有待提高,集成创新能力还需加强。

三是市场需求仍然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拉动。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公共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服务模式还没有有效建立,企业自主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

四是政策和服务环境尚未建立。

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待优化完善,产业发展和业态培育缺乏针对性的有效引导政策。

(二)面临形势。

全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将推动清洁技术革命、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快速助推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新战略。

各国政府在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的投资不断增加,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增长点和风险资本投资热点。

据有关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节能环保投资将达6.5万亿美元,其中节能市场2万亿美元,环保市场1.5万亿美元,资源再生市场3万亿美元。

国家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为产业发展带来新需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强化,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全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切实支撑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现。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在能源节约、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领域的投资将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数万亿元的市场空间,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内在需求旺盛,动力强劲。

首都城市发展转型升级为产业成长注入新动力。

目前,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一方面,本市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步伐,积极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和产业合作,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提供了有利支撑。

另一方面,本市深化实施“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固体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能力,对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节能环保意识理念,坚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市场需求,立足节能、环保和资源再生利用三大领域,突出技术研发设计和综合服务关键环节,以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主线,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实施激发培育市场需求、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等五大任务,推进八大产业化重点工程,努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策源地”,产品标准“引领者”、服务资源“集聚地”和市场应用“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需求拉动。

围绕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节能需求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环境建设要求,坚持市场拉动和政策推动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扩大市场空间,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

创新驱动。

依托首都科技资源优势,通过发挥技术、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功能,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点装备产品,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应用,提升本市节能环保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重点突破。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接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布局,选择一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先行突破,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促进本市节能环保产业错位发展、集群发展。

模式创新。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节能环保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和示范一批系统节能环保技术,聚集大量优质资本和人才,推动一批节能环保高端产业项目,集聚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配合的产业组织结构,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本市的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大幅提升。

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占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

其中,节能行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环保行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其它综合性行业产值约300亿元。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到2015年,培育打造十家产值过百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环保企业集团,百家产值过十亿、国内市场领先的节能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知识和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和运营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核心技术和产品引领国内行业标准。

三、重点领域

(一)加快培育壮大高效节能行业。

1.培育发展专业节能服务业。

以节能产品设计、装备生产制造、工程安装、设施运营等业务环节为重点,规范发展技术咨询、节能评估、能源审计、碳交易等服务业态。

支持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励创新运营模式,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

2.加强节能技术装备研发产业化。

针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需求,加快推进清洁高效燃烧、余热余压利用、轨道交通节能、能源智能化管理等核心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大力推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产业化。

3.择优发展高端节能产品制造业。

支持发展工业窑炉、锅炉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压变频器等节能机电产品,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加快车用动力蓄电池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