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2552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docx

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

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理论派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各种理论派别的观点和思想。

教学重点:

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科层制理论、不同的时代背景把握不同理论派别的观点和思想

教学课时:

4(其中1课时为案例分析讨论)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阶段

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萌芽,在介绍管理理论之前,我们先总结一下在管理理论产生以前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管理思想。

而管理思想源于管理实践,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早期的管理实践及其特点。

一、早期管理实践

早在五千多年前,人类社会就有了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有了部落的领袖和帝王,因而也就有了具体的管理实践。

到了奴隶社会,人类社会出现正式意义上的国家,因而这个时候就出现系统的管理国家的活动,到了封建社会,宗教开始兴盛,因而出现了管理教会的活动和实践,

1、世界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工程,金字塔和“万里长城”就是其中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例子,修建金字塔和长城的过程,既是一个建筑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管理的过程。

2、四大发明、京杭运河、都江堰

3、刘邦取得天下的:

运筹帷幄

4、、田忌赛马等

5、《孙子兵法》等。

如何带兵作战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

这些管理活动和实践孕育出了早期的中外管理思想。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大部分的管理活动都局限于非经济组织的管理。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工业革命的出现,工业革命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变革就是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劳动,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组织也突破了家庭的界限,形成了大规模的企业或公司。

经济社会的变化催生了管理社会的巨变,即管理的重点也从非经济组织管理转向工商业组织的管理,这是管理历史的一大转折。

复杂的管理活动和实践催生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二.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涌现出了大量的蕴含丰富管理思想的著作,如《论语》、《管子》、《孙子兵法》等。

总结不同的管理著作,可概括出以下几点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1.顺“道”: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则”、“常”等。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重人:

一重人心向背,二重人才归离。

中国历史上,得民是治国之本,《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其次,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求贤若渴”,就表示了对人才的重视。

诸葛亮总结汉的历史经验时说: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废也。

”(《前出师表》)

3.守信: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

孔子曰: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论语》)。

《管子》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人们只能被骗一次,第二次就不信你了)。

4.利器: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

孔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当今时代,企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

5.中庸:

“守正”原则,看问题办事情不要偏激,也不要不及。

这一思想,表现了中国人的圆滑,同时也衍生了一大弊端,限制了人的创新思维。

如中国的为官之道: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很好的例证。

6.对策:

我国的一句名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

一是预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是运筹,中国古代有许多系统运筹成功的例子,如战国时期的田忌和齐王赛马。

7.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

韩非子主张“明法”和”一法“,即法的公开性和平等性。

还有节俭、求实……许多宝贵的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深入人心的有多少?

思考: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有什么特点?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比较高一级的管理产生于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这些古代城市国家创建了政治、商业和军事活动的各种组织。

———小詹姆斯·R·唐纳利

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他们在国家管理、军事管理和法律等方面也都曾有过许多光辉的实践和思想,如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色诺芬:

苏之门生,写了《家庭管理》,提出了“分工”、“加强人大管理”、“判别管理水平优劣的标准(财富是否增加)”等。

苏格拉底:

管理的普遍性,认为私人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是相通的,忽视了其特殊性和专业性

柏拉图:

苏之学生,著《理想国》,在国家范围内分工:

治国贤哲、卫国武士和民间工艺(包括商人、农民和手工业者)。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之学生,著《政治学》,指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关系是“天赋人性”。

公元三世纪后,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古国文明逐渐被基督教文化所取代,基督教圣经中包含的伦理观念和管理思想对以后西方封建社会的管理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

这一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体现于阿奎那、马基雅维利和莫尔的思想中。

阿奎那:

“神学之父”,分类:

上帝、天使、圣徒、人和非生物体。

马基雅维利:

“人性恶”;领导者素质:

比狮子还勇敢,比狐狸还狡猾。

莫尔:

空想主义的创始人,《乌托邦》——废除私有制、民主选举、统一分配和布置、生产布局和生产组织的安排(每人每天工作6小时,剩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活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基督教新教的兴起,从事资本主义经商和管理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有愈来愈多的人来研究社会实践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

如:

亚当·斯密、查理·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AdamSmith)的经济管理思想

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776年,他发表了其代表作《国富论》,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1)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2)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指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经济人假设的观点:

“请给我所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有以下益处:

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2.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3.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附录:

亚当•斯密时代,欧洲一制针厂做劳动分工实验。

每人做全部工序,平均每人每天完成200根;采用分工协作方式,则平均每人每天完成48000根——提高工效240倍。

2.查理·巴贝奇(CharlesBabbage)的经济管理思想

继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人巴贝奇在1832年发表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1)巴贝奇指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

(2)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工人和工厂主之间存在利益共同点,并竭力提倡所谓利润分配制度。

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

①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②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的贡献分得的利润;

③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3.罗伯特·欧文的管理思想

欧文指出:

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

同时提出了很多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欧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9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停止雇佣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童工送学校学习

员工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三刻钟

禁止对工人体罚

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

设立按成本向工人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

建造工人住宅、修马路等

呼吁关注工人,改善劳动条件,用这种方法提高利润

管理理论从19世纪末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它随着工业革命和近代工厂的建立,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形成了系统的管理理论并得到迅速发展。

三、早期管理活动的特点

1、管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协作

2、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结晶

3、管理活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4、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现代管理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产生于形成

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和他人在1891—1930年间建立。

科学管理理论寻求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完成每项工作任务。

挑选、培训和激励员工是提高生产率的最佳途径。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原因:

提高生产力的需求。

尤其在美国20世纪初技术工人短缺,提高生产力唯一途径是提高工作效率。

(一)泰勒。

1、个人简介:

1856年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律师家庭;1875年恩特普利斯水力机械厂车工;1878年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当技工,后提拔为工长、机修车间主任、总机械师;1884年(28岁)总工程师;1891年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活动;1906年(50岁)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1911年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59岁)去世。

墓碑刻上“科学管理之父”。

2、泰勒理论观点:

工作定额

泰勒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出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

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合理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

搬运生铁块试验。

实行标准化

什么是标准化?

把老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条例,从而在全厂实行,实现标准化管理。

铁锹试验:

科学地选人用人:

头等工人是指哪些人?

泰勒所说的头等工人,即第一流的工人,就是指那些最适合又最愿意干某种工作的人。

如何使工人成为第一流工人?

泰勒不同意传统的由工人挑选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的方法,而是提出管理人员要主动承担这一责任,科学选择并不断地培训工人。

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泰勒在1895年提出了一种具有很大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工资制”方案。

主要内容如下:

(1)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

(2)制定差别工资率。

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

(3)每个人的工资尽可能地按他的技能和工作所付出的劳动来计算,而不是按他的职位来计算。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勒主张:

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建立专门的计划层。

这一主张实际是把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让资方承担管理职责,让工人承担执行职责。

这也就进一步明确厂资方与工人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这种例外的原则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3、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思考:

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与缺陷有哪些?

a.贡献

1、在管理中提倡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2、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b.局限

1、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

2、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

C实质:

是对一切企业或或机构中的雇主和工人在思想上进行的一次完全的革命。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个人履历:

1841年,法约尔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1856—1858期间,他就读于里昂公立中等学校,1858一1860年期间,他就读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

1860年毕业后,他进入科门特里富香博公司担任工程师,并显示出他的管理才能。

1888年,当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极为困难,公司几乎濒于破产时,法约尔被任命为总经理。

而到1918年法约尔77岁退休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极为良好。

法约尔在管理方面的代表作是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法约尔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因此他的管理理论被称作“一般管理理论”。

2、一般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该学派将法约尔尊奉为开山祖师)。

因此,继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之后,一般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学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其主要内容有:

A区别经营和管理

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他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以下6种:

 

(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4)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

 (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指出: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2)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3)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4)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5)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C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

(1)劳动分工原则;

(2)权力与责任原则;(3)纪律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原则;(8)适当集权与分权的原则;(9)等级制度与跳板原则;(10)秩序原则;(11)公平原则;(12)人员的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原则。

 

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的区别

统一领导指的是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讲的是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

统一指挥是指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示,讲的是组织机构设置以后运转的问题.

 

3、对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

思考:

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a.贡献

ⅰ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ⅱ管理的一般性(普遍适用性)。

b.缺陷

ⅰ管理原则过于僵硬。

ⅱ也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三).马克斯·韦伯(MaximilianWeber)的科层制理论

个人简介:

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

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主要履历是:

1864年韦伯出生在德国爱尔福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法律,之后又就读于柏林大学。

在此期间,他还曾入军队服役,1888年参与波森的军事演习,因而对德国的军事生活和组织制度有相当的了解,这对他今后建立组织理论有相当的影响。

1891年,他以《中世纪贸易公司史论》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94年获得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

1897年韦伯患上神经分裂症,一连9年都未能做任何工作。

1904年他再次露面,并出版了他的名著《新教徒论与资本主义精神》。

他的主要著作大多是在后来的年代及死后发表的。

1920年6月4日韦伯逝世,当时他的主要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尚未写完。

1、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

A等级、权威和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确定的工作内容和纪律)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B“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主要观点反映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

2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A权力的分类

韦伯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

韦伯把这种权力划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是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其依据是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性”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有权指挥的人所具权力的信念(法定权力)

第二种是传统的权力。

其依据是对古老传统的不可侵犯性和对传统执行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信念(传统权力)。

第三种是超凡的权力。

其依据是对个别人特殊和超凡的神圣、英雄主义或模范品质的崇拜(超凡权力)。

韦伯认为,这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中,传统权力的效率较差,因为其领导人不是按能力来挑选的,仅是单纯为了保存过去的传统而行事。

超凡权力过于带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或神圣的启示,所以这两种权力都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只有理性和法律的权力(合法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的基础。

B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行政组织体系又被称为官僚政治或官僚主义,与汉语不同,它并不带有贬义。

韦伯的原意是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中所谓“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组织“纯粹的”形态。

这种“纯粹的”形态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①明确分工

②组织结构严密

③根据职务要求通过考试、培训选拔员工

④公职人员是任命的,个别的通过选举产生

⑤行政人员是专职的,有固定薪金、明示的升迁制度

⑥管理人员属企业员工而非企业拥有者

⑦行政管理人员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纪律

⑧组织成员间和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3对韦伯科层制理论的评价

思考:

根据对韦伯科层制理论的基本内容的了解,总结韦伯科层制理论的特点及局限。

韦伯的官僚制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看,强调知识化、专业化、制度化、标准化、正式化和权力集中,确实能给组织带来高效率。

但在实践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过分强调执行规章制度,抑制了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的行为的一门科学。

以二战为界线,行为科学理论划分为前期行为科学和后期行为科学。

前期行为科学理论是指在梅奥的霍桑实验基础上形成的人群关系理论;后期行为科学学派是在前期人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所以又称作新人群关系理论。

新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代表理论有: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弗雷得里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一)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

乔治·梅奥(EltonMayo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20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

192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梅奥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管理学院任教。

1923年,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

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以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

1.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

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在将近8年的时间内,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阶段一,车间照明实验——“照明试验”(1924.11—1927.5)

阶段二,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试验”

阶段三,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访谈试验”(1928.9—1930.5)

阶段四,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试验”

2.人群关系学说的建立及内容

霍桑实验的结果由梅奥于1933年正式发表,书名是《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这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

以及他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

三、管理科学理论

1、运筹学

规划论、库存论、排队论、对策论、搜索论、网络分析

2、系统分析

 

3、决策科学化

 

4、管理科学理论的特征及局限性

 

第三节现代化管理理论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三、经验或案例学派

 

四、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五、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六、群体行为学派

 

七、决策理论学派

 

八、沟通(信息)学派

 

九、管理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十、经理角色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