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2455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5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docx

9年级物理备课教案

单元

1.1

教学内容

分子动理论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物质结构,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2、认识扩散现象,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教学难点:

用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解释扩散现象。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1、扩散现象演示实验。

2、分子引力实验器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介绍本期教学内容。

1、热学: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热机)

2、电磁学(电路、探究电流、欧姆定律、电功率、磁与电、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二、上期期末考试情况介绍,结合上期教学情况,提出本期的教学设想和教学要求。

三、新课教学

1、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师演示扩散现象:

提出问题:

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A、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闻到花香、腌咸菜、水中放糖、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播放多媒体

教师演示实验:

铅柱引力实验

一、学生结合教师介绍看教材目录。

二、学生结合上期末考试情况,提出新学期的学习目标。

三、新课学习

1、阅读教材,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2、观看多媒体演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3、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现象,认识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学生观看多媒体和演示实验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分析

A、铁丝很难被拉断

B、铁块很难被压缩

C、两滴水银合在一起

四、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5、学生分别说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

四、学生背诵本节主要要点

作业

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P6页:

自我评价1、2、3题

1、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什么是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1.2

教学内容

内能和热量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

3、能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4、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5、认识燃料的热值。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内能的含义

2、教学难点:

区别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1、电学演示板。

2、多媒体。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复习:

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引入新课:

1、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A、演示墨水在冷水与热水中的扩散。

B、结合生活实际:

炒菜与腌菜,菜变咸的快慢

2、什么是温度?

3、热运动:

由于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叫热运动。

4、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学生进行复习,检查。

二、新课学习

1、观察演示实验。

2、结合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生活中的实际,得出结论:

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快。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体温、水温、气温)

3、理解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一种能量形式,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分子数量、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6、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动手实际做:

学生向手上哈气和搓手都会感到暖和。

一根锯条发烫的原因

7、教师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学生进行分析:

将火柴点燃和擦燃,钻木取火,烧水水开,饭煮熟

8、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9、燃料的热值: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做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0、燃料燃烧释放热量多少的计算

Q=mq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A、热传递(向手上哈气,将锯条放在炉火上烤。

B、做功(搓手手暖和,用锯条锯木头)

6、热量不是物体内能的多少,而是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7、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多少无关。

8、进行计算:

50g酒精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

作业

布置

教材P12页1、2、3小题

1、什么是温度。

2、什么是内能?

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哪些:

做功和热传递

4、热量、热值?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

Q=mq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1.3

教学内容

比热容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了解比热容,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查比热容表,认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容的含义,会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相应计算

2、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的含义,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某些现象,进行相应计算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1、电学演示板。

2、多媒体。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样在太阳下的沙滩和海水,沙滩烫脚,而海水却很凉,通过学习比热知识后,我们会找到其中的奥秘。

二、播放视频。

三、根据视频内容提出问题:

1、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相关呢?

2、怎样来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呢?

(实验1-3-3)

A、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变化。

(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小。

B、让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沙子加热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

3、为了描述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入比热容。

一、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在水里和在混凝土路面上的区别。

二、观看视频。

四、根据视频内容学习新课

1、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2、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本身有关,不同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不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进行交流讨论。

3、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的物理量。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4、理解比热容: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通常是不同的。

学生学习查阅比热容表。

(为什么汽车用水冷却、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原因,炒花生用沙子)

6、热量的计算:

Q=cmΔt

各物理量的单位和比示的意义。

四、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4、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0C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符号是c,单位是J(/Kg0C)。

5、阅读P13页,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A、在各种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

B、各种物质,在通常情况下比热容是不同的,比热容物质的一种属性。

C、并不是液体的比热都比固体大(水银的比热容很小,比许多因固体小)

6、学习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完成教材P14页例题)

四、学习背诵本节主要知识点。

作业

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P17页1、2、3题。

1、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是比热容:

3、热量的计算:

Q=cmΔt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2.1

教学内容

热机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理解热机的原理

2、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热机的原理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的机械能。

2、教学难点:

热机的能量转化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1、多媒体。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在现代社会中,热机为社会生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各是什么,历史上有过哪些类型的热机呢?

二、新课教学:

1、播放视频

2、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两种方法?

3、实验2-1-2

4、什么是热机?

5、热机的能量转化:

(工作原理)

一、学生根据教师提问,阅读教材。

二、新课学习:

1、观看视频

2、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

热传递、做功。

3、实验2-1-2: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通过热传递,传给水和水蒸汽,水蒸汽推动叶轮转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就是热机的工作原理。

4、热机:

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5、热机的能量转化: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6、热机的类型哪些?

三、小结本节内容

6、热机的类型:

蒸汽机、轮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发动机。

三、背诵本节主要要点。

作业

布置

1、热机的能量转化过程(工作原理)是什么?

2、热机的类型有哪些?

3、内燃机包括:

汽油机和柴油机。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2.2

教学内容

内燃机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3、了解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1、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模型。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汽车、火车、轮船、拖拉机,它们的心脏是内燃机,内燃机是怎样工作的呢?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认识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新课学习

1、向学生展示汽油机的模型。

2、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做功,这种热机叫做内燃机

3、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A、冲程

B、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由四个冲程组成

C、各冲程中能量的转化

一、学生阅读教材:

三、新课学习

1、学生结合教材和模型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内燃机:

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

4、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A、冲程:

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B、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C、各冲程中能量的转化:

吸气冲程:

依靠外部提供机械能。

压缩冲程:

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排气冲程:

依靠外部提供机械能。

只有做功冲程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它冲程靠飞轮惯性来完成。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4、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5、火箭发动机

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4、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1)构造上:

火花塞(喷油嘴)

(2)燃料上:

汽油(柴油)

(3)吸气冲程:

吸入空气与汽油混合物(空气)

(4)做功冲程:

火花塞点燃汽油(活塞压燃柴油)

(5)效率与应用:

汽油机小巧轻便,效率低,用于小轿车。

柴油机笨重,效率高,用于载重汽车、轮船。

5、火箭发动机:

自己携带燃料和助燃剂,可以飞离大气层。

我国在运载火箭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

三、背诵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

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P25

1、内燃机的主要构造、工作原理

2、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3、汽油机与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2.3

教学内容

热机效率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知道热机的效率。

2、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3、感受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废物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热机的效率。

2、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低的原因,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热机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大多数热机的效率较低,大量热机的使用也会消耗大量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呢?

二、新课教学

1、在内燃机里,燃料释放的能量到哪里去了?

2、热机的效率

3、常见热机的效率

4、热机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一、学生阅读教材:

P26-28

二、学习新课:

1、燃料释放的能量去向:

(阅读P26交流与讨论)

A、废气B、冷却水C摩擦与辐射D、输出有用功

2、热机的效率:

热机所做的有用功与所用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的一个重要性能。

3、常见热机的效率:

汽油机26%-40%,柴油机34%-45%,喷气发动机50%-60%

4、热机的发展:

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它们的使用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5、热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飞速发展,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6、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

三、小结本节内容:

5、热机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大气污染、热污染、噪声污染。

学生列举:

大气污染(向大气排放三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大量的粉尘)

热污染:

向大气中辐射热量,排放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率和热岛效应。

噪声污染:

热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危害人们的健康。

6、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开发低能耗,少污染的高性能热机,控制和减小污染。

三、背诵本节主要知识点

作业

布置

完成练习册

1、内燃机里,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流向:

2、热机的效率:

3、大量热机的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污染?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3.1

教学内容

磁现象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

2、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3、知道磁化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磁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2、教学难点:

用磁感线的描述磁场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磁体、磁感线演示器、多媒体。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磁体在生活中比较普遍,也有很多作用,现在我们进一步来认识磁体以及与磁体相关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认识磁体:

(向学生展示磁体)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用磁针和磁体演示

3、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4、磁场方向:

5、磁感线:

(用磁场演示器演示)

一、学生阅读教材:

P30-33

二、新课学习

1、认识磁体:

磁性(磁体具有吸收铁质物质的性质)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每个磁体都有且只有两个磁极。

北极(N极)南极(S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3、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在磁体周围有着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叫做磁场。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

4、磁场方向:

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5、磁感线:

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表示磁场的分布,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在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曲线分布的密疏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6、画磁感线练习:

磁感线方向(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线,它并不存在,但磁场是真实存在的)

7、磁化:

教师演示磁化过程

三、小结本节内容

6、学生练习画磁感线:

同一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同名磁极间的磁感线,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

6、磁化:

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强烈敲击或加热或让其磁性消失)

三、背诵本节主要要点

作业

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P34页

1、认识磁体:

磁性、磁极(N极、S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3、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叫磁场。

4、磁场方向:

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5、磁感线:

同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表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3.1

教学内容

电现象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场。

4、知道电流的形成与电流方向的规定。

5、知道电流的三种效应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它能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电流方向的规定

2、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静电教学箱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离不开电,电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演示:

摩擦起电(物体经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两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4、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带电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电场。

5、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

一、小组组织阅读教材,找出重点,提出问题

2、新课学习:

1、学生进行试验后观察教师丝绸与玻璃棒(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与轻小物体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吸引轾小物体。

2、两种电荷:

在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力强的得到电子,对电子束缚力弱的失去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推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5、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6、电池:

7、电流的效应:

电能可以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声能、光能和化学能。

利用电能的过程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

三、小结本节内容:

6、电池:

电池是提供电流的装置,电池有正负两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7、电流的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三、学生背诵本节主要要点

作业

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1、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4、电流的形成与电流方向:

5、电流的效应:

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3.2

教学内容

电与磁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了解奥斯特实验的意义,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2、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掌握安培定则。

3、知道磁现象的电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电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分布。

2、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通电螺线管、磁感线演示器,多媒体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磁现象、电现象,电与磁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实验。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奥斯特实验:

(电能生磁)

2、演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3、演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4、如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师生一起做)

一、学生阅读教材: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奥斯特实验:

磁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后,磁针向相反方向偏转。

证明在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以导线为圆心排列的同心圆。

3、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相同

4、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5、螺线管的磁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6、画出各种不同的螺线管绕法和不同的电流方向,学生判断磁场方向。

7、物体的磁性哪里来?

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5、螺线管的磁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螺线管的绕法、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或螺线管的绕法改变时,螺线管的磁极方向改变。

6、学生判断各种不同的绕法和不同的电流方向的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7、物体内部每个原子可看做是一个微型针,当大量微型小磁针指向较为一致时,物体就具有了磁性。

磁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体内微型小磁针按顺序整队的过程。

三、学生记忆本节主要知识点。

作业

布置

课堂练习:

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1、奥斯特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它说明了什么?

2、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是怎样的?

3、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是怎样的?

4、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右手螺旋定则

教学

反思

邛崃市羊安中学2014级物理教学备课本

单元

3.2

教学内容

电路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

2、认识电路中各电路元件的作用。

3、知道不同类型的电路。

4、会画基本的电路符号。

5、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养成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电路的组成及各电路元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学习画电路图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电路演示板

老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电脑、电视等都有很复杂的电路组成,但无论怎样复杂的电路都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