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2090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docx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四、考点: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果及其意义

  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例题1: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试分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第一,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从而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第二,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以及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基本方针。

第三,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论断。

第四,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第五,提出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两个务必”。

第六,最重大的成果是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及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成为中国改革的理论依据;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在今天对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

  

(2)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它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品格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如前所述,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目标展开的,因而自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第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第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

但苏联模式未必适合中国。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揭示了苏联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等等。

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于1955年底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从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挑战面前,毛泽东率先提出了科学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任务,并且取得了探索的初步而丰富的成果。

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

2.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和群众联系。

总的来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这个讲话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但是,1957年反右派的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59年的反右倾,是“左”倾错误的大发展,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中国的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即通常所称的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全面失调。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党和政府认真地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为调整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出现好转的趋势,到1965年,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时期结束,社会主义建设又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党在这十年中虽然发生过严重失误,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这是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导方面。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走俄国人的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最初探索走俄国人的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最初探索这是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的以下论述,深刻概括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

他指出: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由于中国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苏联又是世界上唯一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国家,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都十分复杂,自己又缺乏任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因此,学习和借鉴苏联的历史经验,甚至搬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就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特点。

尽管如此,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努力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苏联模式的框架内,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崭新探索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崭新探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逐步进入低潮,社会主义日益陷入深重的体制性危机的时候,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2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这段论述,深刻总结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33年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65年的历史经验,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

这个特点就是:

完全打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从走俄国人的路转到走自己的道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内外的形势异常严峻,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以巨大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全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用新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更加自觉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历史过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将不断地深化,并升华成为丰富而深刻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

3

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代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奠定基础

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强调“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

毛泽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设想过,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办法。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机会实践他们的设想。

列宁虽在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赎买”的主张,但也因受到俄国资本家的抵制而失败。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

从历史上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中政治上大部分中立,一部分有影响的人士表现进步,拥护新民主主义,故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集体参加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代表人物参加了新中国的政府机构。

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把一部分民族工商业者的市场和原材料、零配件来源切断,一部分资金冻结,促使他们对于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依赖程度愈来愈深,愈来愈广。

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

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

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

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就这样,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以和平方式有秩序地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以“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

由于发展迅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难免有些简单粗糙。

但应该看到,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采用的“赎买”政策,确实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功。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包括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商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商业四十条》)、教育工作条例草案(共三个,分别简称《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科学工作条例草案(简称《科研十四条》)、文艺工作条例草案(简称《文艺八条》)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有了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章程”;毛泽东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同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突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抗的局面,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大国的地位,为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

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

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

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他创造性地提出“农、轻、重”的顺序,已为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没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这决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

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但这不意味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

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

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毛泽东提出了要警惕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阴谋的观点,提出防止“和平演变”最重要的是党内,特别是党内的领导人、领导集团。

与此相联系,他一贯十分重视反对党内腐败现象的产生,并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

他始终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顶住了来自国外的军事挑衅和种种压力。

毛泽东关于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继承和发展了。

他为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

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继承性、创新性,以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与时俱进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过程中,所积累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史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前提;所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准备。

  有一种说法,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概括,不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正确的思想观点。

本人难以苟同该说法。

首先,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力更生的基本观点既是对中国革命,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概括,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其次,毛泽东在社会主义过渡、改造和建设时期所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正确观点,丰富和充实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前提;再次,毛泽东本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上的失误并不包括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之中。

  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一个占当时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极为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发展奠定了制度前提和基础。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所提出的关于国民经济恢复,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和社会主义和平过渡,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建立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同时又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思想上、制度上、物质上的准备。

  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1976年整整20年间,毛泽东领导全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探索时期的20年,大致分为三个小阶段: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八大前后的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起步阶段。

发展是健康的,政策是恰当的,成就是公认的。

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有创造性的、正确的认识的标志性著作。

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不足十年时间,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阶段。

有曲折,有错误,基本方面是好的,成绩还是主要的,是应该肯定的。

在这一阶段,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毛泽东虽然在总体上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离开八大正确路线的“左”倾错误,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然而历史客观地看,毛泽东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摸索上既有错误的认识,也有正确的观点,既有反面的教训,也有正面的经验。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的十年时间,这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大失误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阶段。

虽然有重大失误,有重大挫折,但也有健康的方面,取得成绩的方面。

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上,总体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造成了重大损失,当然也不乏正确的认识,最重要的是留下了沉痛的、可资借鉴的教训。

  对待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生的错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已有定论。

在纪念新中国建立60周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