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1792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docx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13考试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考前再回首易错题

考前再回首易错题之考试中常犯错误

易错题清单

1、比值、倍数是谁比谁

题目中告诉的比例,倍数关系的物理量的比例关系要清楚。

2、物理量单位是什么?

实验题中经常性出现常用单位,而不是国际单位。

3、竖直平面还是水平面?

4、判定错误还是正确的

5、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错误:

1题时会看错字或漏掉一些关键字。

2理解题意时想当然。

3题目设置的陷阱不能发现。

4物理过程没搞清就匆忙解题。

5受题目答案影响产生对自己解题过程时的怀疑。

6、作图常见错误:

1图随便,不用作图工具随手作图。

如:

作图题,《评分细则》明确规定:

“不用尺作图的最多只能得2分(即扣2分)”。

2直接用铅笔作图,而未按要求用黑色笔描一下,以致扫描不出而不能得分

3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不能大致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不对应。

4作函数图像时,坐标不标箭头,无字母及单位;未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图上及两侧;没有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用折线连接;往往漏掉原点及最后一点;不注意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

5电路图留有缺口。

⑥光学作图题中光路图随便作,光线无箭头等。

7、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五点:

1解答中涉及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明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8、方程式:

写基本式忌用连等式

1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

要知道高考评分标准中原始的基本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点。

  

2原方程式一定要与题意有联系,要体现方程式的物理意义。

  

3列方程时,所用到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中所给的符号(题中给定的字母意义不能自行改变),不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若题目中没有给定物理量符号,也要用统一的符号,不能随便设定物理量的符号(不能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y等字母来表示),如用U表示电压的有效值,用u表示电压的瞬时值,用V表示电压的单位等。

如果遇同类物理量较多,可用下标来加以区别,如E1、E2、E3等。

  

4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

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如F-f=ma不能写成6-f=2a。

  

5方程要完备忌漏掉。

方程式有多个时,一般要分别列出并进行编号,便于计算说明。

  

6要用原始方程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9.“力学”实验基础——“纸带”包括两个结论(易出错以下四点)

(1)单位cm-m(审题时一定要看清楚单位是什么,计算时要化成国际单位)

(2)距离——必须是真实的位移之差。

(3)时间——是否有四个点未画出(是0.02s呢?

还是0.1s呢?

(4)是否要求保留有效数字。

10.矢量常犯的一些错误

1)忘记了矢量的方向性

【典例】一质点分别沿同高度但倾斜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滑到斜面底端时,关于质点,下列物理量相同的是()

A动量B动能C加速度D位移

[分析]对于该题,相当多的学生在选答案B的同时也选了答案A,他们认为,由于机械能守恒,滑到底端时速度大小是一样的,因而动量也是相同的。

其实,他们忘记了动量是一个矢量,仅仅大小相同是不行的。

很明显两者方向是不同的,因而选A是错误的。

2)习惯用标量的眼光看待矢量问题

【典例】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在1/4个周期内,其动量变化量为:

A0B

mvCπmvD2mv

[分析]对于该题,相当多的同学错选了答案A,分析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是不变的,因而动量的变化量为零。

事实上,由于动量是矢量,其变化量不能简单的用大小去相减,而应按矢量法则去运算。

正确的答案应选B。

他们之所以犯错误,主要是矢量“意识”不浓,习惯用“标量”的眼光看待“矢量”问题.

3)不善于用符号来进行矢量的运算

【典例】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垂直撞击墙壁,结果以原速率弹回,则其在此过程中受到的冲量为:

(选原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A0BmvC2mvD-2mv

[分析]很多的学生错选了答案A,原因是他们在使用动量定理求冲量的时候,忘记了用负号表达反弹后的动量。

正确的解式应是:

(-mv)-mv=-2mv,而不是:

mv-mv=0。

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D而不是A。

4)不能正确理解矢量负号的意义

【典例】有两个质点A和B分别作S

=3+2t-5t

和S

=4+5t-3t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两者加速度的关系为:

AA的大于B的BA的小于B的

CA的等于B的D无法确定

[分析]对于本题,不少学生错选了B,他们认为,从各自的解析式可得:

A的加速度为-10,B的加速度-6,而-6>-10,故而选B。

他们之所以产生上述错误观念,主要是对矢量中的负号的意义没有理解透。

在矢量中,正负号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这正是矢量与标量不同的地方,因而本题应选A。

5)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典例】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在一个周期内,其平均速率为()

A0BVC2VDV/2

[分析]由于许多学生误认为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因而误选答案A。

实际上,即时速率虽然是即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却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应是质点经历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因而正确答案应是B。

11

.常犯的知识性错误

1)运动学规律应用的2个误区

(1)误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运用到一般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2)盲目套用公式,造成理论脱离实际。

如在汽车刹车问题中,汽车速度减为零后无反向运动。

2)摩擦力的5个不一定

(1)有摩擦力,则接触面一定粗糙,但接触面粗糙不一定有摩擦力;

(2)有摩擦力必有弹力,但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运动;

(4)摩擦力方向不一定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不一定共线;

(5)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不一定做负功,可以做正功,也可以不做功

3)曲线运动中的3个易错点

(1)物体运动的轨迹(直线或曲线)由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合力)的方向决定,初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初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2)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沿运动轨迹上相应位置的切线方向,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如匀变速直线运动。

(3)向心力与合力的区别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速度方向垂直,只产生改变速度方向的效果,此时外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方向、大小均在改变,合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

4.人造天体运动中易混淆的4组概念

(1)卫星轨道半径r与中心天体半径R

天体运动中常把天体看成球体,中心天体的半径R就是球体半径,它反映了天体的大小;而卫星的轨道半径r是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一般满足r=R+h(h是卫星离中心天体表面的高度),当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运行时,有r≈R。

(2)地球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和赤道上的物体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h),它一定位于赤道的正上方,距离地面的高度一定,运行速度也一定;近地卫星是指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运行的卫星,运行速度v=7.9km/s、运行周期T=85min;赤道上的物体与地球同步卫星属于同轴转动物体,赤道上物体的受力满足GMm/R2=mω2R+mg。

(3)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其大小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速度(相对地面),卫星在发射过程中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发射越远所需发射速度越大。

(4)稳定运行和变轨运行

变轨往往在圆轨道与椭圆轨道的相切点完成,卫星速度增大后会从低轨道运动到高轨道,但稳定后运行速度会变小;卫星速度减小后会从高轨道运动到低轨道,但稳定后运行速度会变大。

5)功和功率的4个易混易错点

 

(1)功的定义式W=Fxcosθ适用于直接计算恒力做的功,变力做的功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求解:

①利用动能定理W=ΔEk求解;②利用W=Pt求解(如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情况);③利用F-x图像分析求解(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该力所做的功)等。

(2)不能认为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摩擦力可以做负功,也可以做正功。

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一定小于零,一对静摩擦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3)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摩擦力与物体在摩擦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即W=Ff·x,一定要注意x是在摩擦力作用下物体对地的位移。

(4)功率的分析:

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如果要求瞬时功率使用公式P=Fvcosα,α是F与v的夹角。

6)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2个误区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系统只有重力或系统内的弹力做功,系统所受的合外力可以不为零;而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而各个分力都可以做功。

(2)使用这两个守恒定律时一般选相对地面静止的参考系。

7)静电场中的4个易错点

(1)对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理解不到位:

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在空气中也近似成立)两个静止的点电荷。

(2)对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概念掌握不牢

 ①电场强度决定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电场本身的性质,与电势能、电势及电势差没有直接关系,但电场强度决定了电势 变化的快慢(φ-x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②电势是描述电场特征的量,是标量(零电势点可以任意选取),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称为电势差;

 ③电势能Ep=qφ,计算时注意要代入符号,其变化量与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对应。

(3)对匀强电场中电势的特点理解出错: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沿电场线方向电势是逐渐降低的。

电势差UAB=Ed,其中d为A、B两点沿场强方向的投影。

(4)对带电粒子在平行板间的运动分析不透彻出错:

当极板间距离变化时,错误地认为电场强度一定不变而盲目套公式;当电场是交变电场时,不能根据交变电场特点进行分段分析;当同时存在重力和电场力时,不能类比重力场对问题求解等。

8)有关安培力的2个易错点

(1)误认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一定受安培力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若与磁场方向平行放置,则通电导线不受安培力作用;当磁感应强度B与通电导线的方向相互垂直时,可用F=BIL计算安培力的大小。

(2)公式F=BIL中的L为导线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实际长度,可理解为匀强磁场中电流的起点到终点的连线在垂直磁场方向的投影的长度。

9)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3个易错点

(1)对于微观粒子,如质子、α粒子、离子等常不考虑重力,而像液滴、尘埃、小球等带电体的重力常常不能忽略。

(2)洛伦兹力的方向垂直于v、B所确定的平面,洛伦兹力的大小F洛=Bqv,它与粒子的速度大小有关,只有粒子速度大小变化时,洛伦兹力的大小一定变化。

(3)圆形磁场半径和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

带电粒子在圆形有界磁场中运动,会涉及圆形磁场半径和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求解时一定要分清。

10)电磁感应中的3个易混点

(1)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应用

 ①安培定则用于根据电流(磁场)方向判定磁场(电流)方向;

 ②左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判定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或用于根据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磁场方向判定洛伦兹力的方向;

 ③右手定则用于根据通电导线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判定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E=NΔΦ/Δt用于计算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BLv适用于B、L、v互相垂直的情况,且往往用于计算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瞬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3)焦耳热的求解

 ①利用克服安培力做功求解:

电磁感应中产生电能的多少等于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的多少。

 ②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若只有电能和机械能参与转化,则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电能的增加量。

 ③若通过电阻的电流是恒定的,可利用焦耳定律求解。

11)恒定电流中的3个易混点

(1)动态电路分析

不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多,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流越小,总电阻越大,总电流越小。

(2)实际电源的等效处理

实际电源等效为一个没有内阻的理想电源和一个电阻大小等于内阻的定值电阻串联,这样电源的电动势相当于初中电学中的电源电压。

(3)含容电路的处理:

主要看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是哪部分电路或电阻两端的电压。

12)交流电和变压器中的3个易错点

(1)交变电流电动势的最大值与转轴的位置、线圈的形状无关,线圈转动的快慢既影响交变电流的周期又影响交变电流的最大值。

(2)Um=U、Im=I对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成立,若为其他形式的交变电流,一般根据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进行求解。

(3)理想变压器只能改变电流和电压,不能改变功率和频率,无论副线圈有多少个,电压比都等于匝数比;但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只适用于有一个副线圈的情况,有多个副线圈时要根据P入=P出计算匝数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