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1705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

《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docx

第五节《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四节《桃花扇》与《长生殿》

一、孔尚任与《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与著作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肯塘,别暑岸塘,又号岸塘主人,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

曾以监生充讲书官,特授国子博士,经户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

1699年6月51岁时写成代表作《桃花扇》。

孔尚任著有《阙里新志》、《岸塘文集》、《湖海诗集》、《会心录》、《节序同风录》等诗文集,剧作有《桃花扇》传奇。

另与顾彩(天石)合作有《小忽雷》传奇——

(1)孔尚任《燕台杂兴三十首》自注:

“予《小忽雷》填词成,长安传看,欲付梨园,竟无解音。

后得景云部,始演之。

”好像是孔尚任一人创作。

(2)但是,康熙抄本题“梦鹤居士(顾彩天石)撰”,而《桃花扇》序说:

“犹忆岁在甲申,先生指斋所悬唐朝乐器小忽雷,令余谱之。

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联诗,而性情加畅。

”《桃花扇本末》也说:

“前有《小忽雷》传奇一种,皆顾子天石代予填词。

”作者“题识”更说:

“岁丙子九月退食之暇,贯联杂史,作为小传,顾子天石补以词曲。

”而两人好友吴穆序《小忽雷》也说:

“孔门星座,立传周详;顾氏秀才,填词秀雅。

”根据这些材料,一般以为是两人合作(大约孔构思立传——立传周详,顾填词谱曲——填词秀雅)。

(二)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

1、《桃花扇》的创作目的

《桃花扇小引》: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huī)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桃花扇本末》:

“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

《桃花扇·试一出·先声》副末所扮老赞礼说:

“昨日在太平园中,看一本新出传奇,名为《桃花扇》,就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人实事,有凭有据。

从上述所引材料、特别是剧作本身的描写可知,作者创作《桃花扇》的目的是要以南明覆灭的历史为背景,借男、女主人公的离合之情,来写个人的“兴亡之感”,达到“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的目的。

具体说,作者要通过《桃花扇》南明覆灭原因的揭示,谴责的矛头直指“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的“权奸”──“魏阉之余孽”(《桃花扇小识》:

“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者也。

”)如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的丑恶行径。

同时剧作还表达了对“为争位而内讧”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对信奉“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争位》出刘良佐语)、最后变节投降的刘良佐、刘泽清、田雄等人的丑行的痛恨,对民族英雄史可法坚贞不屈、以身殉国的壮举以及众多爱国志士的民族气节的歌颂。

2、《桃花扇》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

《桃花扇》是一部特别“尊重”历史事实的历史剧。

作者在《桃花扇本末》中:

“族兄方训公(孔尚则,号方训),崇祯末为南部曹。

予舅翁(岳丈)秦光仪先生,其姻娅(亲家和连襟,泛指姻亲。

婿父称姻,两婿互称曰娅)也;避乱依之,羁栖三载,得弘光遗事甚悉。

旋里后,数数为予言之。

证以诸家稗记,无弗同者,盖实录也。

独香姬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此则龙友小史言于方训公者。

虽不见诸别集,其事则新奇可传,《桃花扇》一剧,感此而作也。

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

”又在《桃花扇凡例》中: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朝,虽稍有点染,亦非子虚乌有之比。

孔尚任不但如此说的,而且还是如此做的:

(1)据《桃花扇本末》说,他未出仕时,就打算创作此传奇,只是又“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因而仅画其轮廓,并未具体写作。

十余年后,有人索观,方挑灯夜战,三易其稿而始成。

(2)《桃花扇》剧前附有《桃花扇考据》,也说明他在了解此段历史时是花了很大功夫的。

唯其如此,在《桃花扇》剧中,除《却奁》、《争位》及《沉江》的一部分情节有所虚构外,剧中所写几乎都是有根有据的。

而且就是《却奁》也是依据侯方域《李姬传》有关情节点染而成,而《沉江》中“乘白骡”与“沉江”的情节,在当时也有“传闻”。

3、《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第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首先,剧作很重视情节的历史真实性,如剧前有《考据》一篇,剧中人物、事件均具有很大程度的历史真实性等。

惟其如此,剧作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崇祯灭亡前夕的1643年至弘光灭亡的1645年之间发生在以南京为中心政治舞台上的各种政治的、军事的斗争,特别是全剧所写人物,共有29人都是历史上的“真人”。

正如剧中老赞礼所说:

“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

”(《孤吟》)这是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桃花扇》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也做了必要的艺术加工与提炼。

像《却奁》、《争位》及《沉江》等情节,就有虚构和点染。

具体如《沉江》:

史实是史可法自杀不成、后就义——剧中沉江自杀;史实是扬州破于4月25日,史可法当日就义,福王5月初9日逃离南京——剧中史可法扬州失陷欲到南京保驾,但闻圣上逃离,南京大乱,于是自沉。

还有,清兵的进攻,作者也做了有意的回避与“篡改”。

第二、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李香君、侯方域等人。

具体说:

(1)李香君:

一个尽管身为妓女,但却在爱情上忠贞不二,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捍卫自己的爱情,敢于同窃据高位的马、阮等权奸做坚决的斗争,因而政治色彩鲜明、爱情坚定执著的青楼女子。

《却奁》一场中,当她得知妆奁乃阮大铖所送,目的是要拉拢侯方域时,他便毅然拔掉簪子,脱下裙衫,当着杨龙友的面将其扔之于地。

在《拒媒》《守楼》两场戏中,杨龙友要她嫁给马士英同伙田仰,她很坚决地说自己要等侯方域三年、十年甚而一百年,并且反问杨龙友:

“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

”当杨龙友要强拉她下楼时,她竟以头撞地,宁死也决不受辱于权奸。

在《骂筵》一场中,她置生死于不顾,当着马、阮之面,痛骂他们的倒行逆施的罪行。

可见,李香君是一个爱憎分明,忠于爱情,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2)侯方域:

一个忠于爱情,具有正义感,但却较为软若的、在政治斗争中摇摆不定因而性格较为复杂的知识分子。

他一开始,就不是以嫖客对妓女的态度对待香君。

两人定情后,他成了典型的多情公子,这在《逢舟》、《题画》中表现尤为突出。

但在对待权奸的态度上,尽管他有正义感,但却较为软若。

对于阮大铖之交纳,他竟然说“可怜”、“不可绝之太甚”;吴次尾要去“采掉”阮大铖的胡子,他劝说“不必为已甚之行”。

在这一点上,他是比不上李香君的。

第三、严谨的戏剧结构:

剧作以道具“桃花扇”为贯穿全剧的线索,以中间人物(杨龙友)穿针引线,借男女主人公的“离合之情”写作者自己的“兴亡之感”。

关于这一点,作者曾在《桃花扇凡例》中说:

“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则龙也。

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以扇击阮——以扇定情——扇上题诗——血溅扇面——扇面绘图——昆生送扇——方域得扇——祭坛撕扇

确如作者所言,作者抓住侯、李两人的定情之物──“桃花扇”这一全剧的关键线索,将与之相关的人事贯穿起来,于是便将“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了;而对于国家的“兴亡之感”,也便借侯、李的“离合之情”表现了出来。

具体说,《桃花扇》剧从侯、李以桃花扇定情开始,由于杨龙友的帮衬和阉党余孽阮大铖的妆奁促成了她们的结合,但是,阮送妆奁是一大阴谋,由此便引出李发现其阴谋而“却奁”。

“却奁”惹恼了阮大铖,他便诬侯勾结左良玉,侯、李由此分离,线索一分为二。

通过侯这一线索,引出史可法、左良玉、高杰等军国重臣,写出拥立福王,四镇内哄,高杰被谋杀、侯寻李不成反被阮大铖拘狱等内容;通过李这条线索,又引出福王、马士英、阮大铖等昏君与奸臣,写出他们对李香君的迫害及偷安宴游的内容。

其中,两条线索虽分,但又用香君面血溅扇,由杨文聪点染后“寄扇”,侯方域接扇后寻找香君的情节使两条线索不即不离,相互照应。

最后,由于南明朝廷的崩溃,侯、李分别逃出,桃花扇之两主人重新相会栖霞山,两条线索又合而二为一。

但因张道士的启示,侯李双双入道,而桃花扇则被张道士撕碎于斋坛之上,侯李之爱情遂以悲剧结束。

就整个剧作看,线索经历了“合-离-合”三个阶段,而作者正是巧妙地通过侯李的“离合之情”,传达出了所谓的“兴亡之感”。

二、洪昇及其《长生殿》

(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洪昇,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人。

出生没落世家,在京曾从王士祯、施闰章学诗文。

因与父母失和,加之其父又曾“被诬遣戍”,虽得到当道的开脱,但家境也随之败落。

“移家失策寓长安,若问生涯尔便难”(《稗畦集·赠徐灵昭》),“八口总为衣食累,半生空溷(同“混”)利名场”(《省觐南归留简长安故人》),这些诗句分明记录了他在北京的穷困不遇的境遇。

在此期间,他历时十五年,三易其稿而终写成《长生殿》剧。

康熙28年8月,因佟皇后丧服未除,与侍读学士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宴饮观演《长生殿》剧,被人告发而遭弹劾,赵执信、翁世庸等因此革职,洪昇也被革除国子监籍。

时人有诗叹曰: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事后不久即回杭州。

康熙43年(1704年),乘船访友的归途中,酒后失慎,于浙江乌镇堕水而死。

洪昇的创作涉及诸多方面。

在诗,先以诗闻名天下,深得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祯、浙西词派开山祖师朱彝尊、性灵派大诗人袁枚、格调派创始人沈德潜的赏识。

诗集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

另有还有不少诗作见于他书。

在词,他一生爱好填词,有词集数种,可惜不传,能见之者,见于他书之少数词作而已。

在曲,其所作不在少数,但传者极为有限。

在戏剧创作方面,他成就骄人传奇有《长生殿》、《回文锦》、《回龙记》、《闹高唐》、《长虹桥》五种;杂剧有《四婵娟》、《天涯泪》、《节孝坊》三种。

而《青衫泪》、《西蜀吟》两种不知是传奇或是杂剧。

可惜传世者仅《长生殿》、《四婵娟》两种而已。

《四婵娟》包含《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神笔》《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四个单折短剧。

其中《李易安斗茗话幽情》探讨婚姻关系,颇值得一提。

写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任淄川守时,两人夫唱妇随,公事之余,将俸银收购书籍字画等以供赏玩。

某日,两人品茗斗茶,明诚建议把古今来的夫妇闲数一番,清照欣然从之。

明诚将历史上萧史与弄玉、相如与文君、梁鸿与孟光以至于李益与霍小玉、张君瑞与崔莺莺等等夫妇一一数来并将他们分别归入美满夫妻、恩爱夫妻、生死夫妻、离合夫妻四等,继而又认为自己与李清照“情缘两得,才貌并佳”,乃是第一等的美满夫妻,完全可“做人世夫妻榜样”。

剧作对“噙住了一点真情”的夫妻关系,尤其对“情缘两得,才貌并佳”的理想婚姻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洪昇的代表作——《长生殿》

1、三易其稿而始成的创作进程

《长生殿》前后历时15年,三易其稿而始成的。

这从《长生殿例言》可知。

约康熙12年,与友人严定隅在杭州皋园,“谈及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

这是第一稿。

康熙18年左右,客居京师,“亡友毛玉斯谓排场近熟,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

这是第二稿。

康熙27年,再次修改,专写李杨“钗盒情缘”,更名《长生殿》。

至此《长生殿》的创作方最后完成。

2、《长生殿》对以前同题材作品的批判与继承

《长生殿》以前,同题材作品颇多,较有影响的作品有:

唐·白居易诗《长恨歌》、陈鸿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杂剧《梧桐雨》,明·屠隆传奇《彩毫记》、吴世美传奇《惊鸿记》,清初孙郁传奇《天宝曲史》。

当然,《长生殿》有所批判与继承,或者说有所借鉴的作品远不止此。

所以,焦循《剧说》卷四说,洪昇“撰《长生殿》杂剧,荟萃唐人诸说部中事,及李、杜、元、白、温、李数家词句,又刺取古今剧部中繁丽色段以润色之,遂为近代曲家第一”。

对于这些作品,《长生殿》既有批判,又有继承:

(1)立意的取弃:

作者在《长生殿例言》说,“史载安禄山多污乱事,予撰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

在《自序》又说:

“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

”这里,作者提到三个作品,在立意方面,他明确表示有所“取”者是“陈鸿《长恨歌传》”的立意,有所“弃”者是《长恨歌》及《秋雨梧桐》过分伤感的思想倾向。

(2)构思的借鉴:

这从其创作过程看得出来。

初稿“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次稿“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均走的仍然是屠隆《彩毫记》与吴世美《惊鸿记》的路子。

而第三稿,则删除枝蔓,专写李、杨“钗盒情缘”,方才别开生面,成“为近代曲家第一”。

(3)艺术的继承:

如关目安排与细节描写方面,《彩毫记》的《海青死节》、《罗袜争奇》与《长生殿》的《骂贼》、《看袜》之间,就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又如《天宝曲史》重音律,而《长生殿》为明清传奇作品中音律最严之作品,也应当受其影响。

(三)《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长生殿》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争论不休。

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

“政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

1、“政治主题说”以为洪昇借李杨故事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具体又分:

(1)抒写亡国之痛。

如袁世硕《试论洪昇创作<长生殿>》:

抒写郁积在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

(2)垂戒来世。

如陈玉璞《驰了朝纲,占了情场——读<长生殿>札记》:

写明皇驰了朝纲,占了情场招致的社会悲剧;

2、“爱情主题说”以为剧作描写的重点是李、杨爱情,主题也是爱情,其他描写,则只是背景而已。

3、“双重主题说”以为其包含有“政治与爱情”两方面的内容,但又有“矛盾”、“主副”、“统一”等说法。

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呢?

我觉得下面的问题不能忽视:

首先是自己的一些有关《长生殿》的话。

作者在《长生殿例言》说,“史载安禄山多污乱事,予撰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

在《自序》又说:

“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

”(“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

‘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恶”,此指伤感)这里,作者提到三个作品,但他明确表示不满的是“二白”之作,因为它们太过伤感。

这似乎暗示,在思想倾向上,《长生殿》是止按“陈鸿《长恨歌传》为之”的。

而陈鸿《长恨歌传》的写作意图是明显的:

“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这与作者《长生殿·自序》中所说的“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是完全一致的。

由此观之,“垂戒来世”至少是《长生殿》的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之一。

其次是作者对“题材”的处理。

我们知道,对于同一题材,如果处理不同,那么作品表达的思想倾向也随之不同。

同是所谓“李杨爱情”题材,《长生殿》与其他同题材的作品的处理是很有区别的。

第一,李、杨事实,史家记述,多有“秽语”。

《长生殿》作者则出于“诗人忠厚之旨”的原则,一概予以删出。

第二,以前的作品,出于种种考虑,常常热衷于李、杨爱情本身,甚而还充斥一些庸俗的东西。

洪昇在借鉴这些作品时,也毫不留情予以删除。

其同兄弟吴舒凫序《长生殿》所谓“芟其秽墁”,即是此意。

第三,剧作特别加重了或者说突出了不少唐明皇“占了情场”从而“弛了朝纲”进而导致杨国忠穷奢极态、纳贿招权、与安禄山互相争斗并最终导致安、史叛乱,危及国家社稷的内容(《贿权》《禊游》《权閧》《进果》《侦报》等)。

特别像《贿权》,更是“有意”“篡改”史实(此时杨玉环乃寿王之妃,杨国忠还未进宫)。

而新增加这些内容的目的,同样除了寄寓“垂戒来世”的思想倾向外似乎没有别的解释。

更为重要的是剧作本身。

整部《长生殿》,明显以《埋玉》为界分为两部分。

作品前半部分,主要通过《贿权》《禊游》《幸恩》《权閧》《进果》《盘舞》《侦报》《密誓》《惊变》《埋玉》等场次写李、杨的享乐生活即所谓“占了情场,驰了朝纲”,表现作者所谓“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乐极哀来”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其教训以“垂戒来世”。

后半部分用想象的手法,主要通过《闻铃》《情悔》《哭像》《看袜》等场次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而且剧作最后也安排李、杨两人月宫团圆,并“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

但正如作者《自序》中所说,“双星作合,生忉利天,情缘终归虚幻”。

这说明,在作者看来,李、杨所谓生死不渝的爱情,特别是最后的《重圆》,不过是“虚幻”如梦的东西而已。

特别是剧中的具体描写。

如《情悔》中贵妃说:

“[悲介]只想我在生前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

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

”《献饭》中郭从谨“(杨国忠)他与安禄山,十年构畔,一旦里兵戈起自渔阳。

[生]国忠构衅,禄山谋反,寡人那里知道。

[外]那禄山呵,包藏祸心日久,四海都知逆状。

去年有人上书,告禄山逆迹,陛下反赐诛戮。

谁肯于甘心铁钺,来奏君王。

”《看袜》中郭从谨:

“[外作恼介]唉,官人,看他则甚!

我想天宝皇帝,只为宠爱了贵妃娘娘,朝欢暮乐,弄坏朝纲。

致使干戈四起,生民涂炭。

老汉残年向尽,遭此乱离。

今日见了这锦袜,好不痛恨也。

”《弹词》中李龟年:

“[四转]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没两,镇日里高擎在掌,赛过那汉宫飞燕倚新妆。

可正是玉楼中巢翡翠,金殿上锁着鸳鸯,宵偎昼傍,直弄得个伶俐的官家,颠不剌,懵不剌,撇不下心儿上。

弛了朝纲,占了情场,百支支写不了风流帐,行厮并,坐厮当。

双,赤紧的倚了御床,博得个月夜花朝同受享。

这是一个方面:

垂戒来世。

但是还有另一方面。

第一出《传概》:

【南吕引子·满江红】[末上]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

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

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

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

昭白日,垂青史。

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

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这似乎是说,一部《长生殿》,不过一个“情”字而已。

又剧作末尾【尾声】也说:

“旧《霓裳》,新翻弄。

唱与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万古无穷。

”要使之“万古无穷”的也是一个“情”字。

还有剧中人物的言行。

如《定情》唐明皇:

“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复召》唐明皇:

(贵妃去后)“触目总是生憎,对景无非惹恨。

”“朕在此想念妃子……纵有天上琼浆,海外珍馐,知他甚般滋味!

除非可意,立向跟前,方慰调饥。

”再如《密誓》一段:

(旦)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

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

(生)妃子说那里话!

……(移坐近旦低介)问双星,朝朝暮暮,争似我和卿!

 ……(牵生衣泣介)论恩情,【金凤钗】若得一个久长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生举袖与旦拭泪介)妃子,休要伤感。

朕与你的恩情,岂是等闲可比……(生上香揖同旦福介)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旦合)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

有渝此盟,双星鉴之。

(生又揖介)在天愿为比翼鸟,(旦拜介)在地愿为连理枝。

(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

(旦拜谢生介)深感陛下情重,今夕之盟,妾死生守之矣。

再如《埋玉》中唐明皇说:

“妃子说那里话!

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

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

”真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气度”(虽然有些矫情!

)。

综上可知,《长生殿》的思想倾向明显包含两个方面:

(1)对李、杨爱情的颂赞:

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唐明皇与妃子杨玉环的情爱生活,对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给予了充分肯定。

虽然他们的爱情因马嵬兵变、玉环自缢而告结束,但剧作又安排他们月宫重圆,尽管“虚幻”,但表现出一种崇尚真情的思想;

(2)对唐明皇的批判:

创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唐明皇与杨贵妃“乐极哀来”的故事以“垂戒来世”。

特别是剧作具体写了唐明皇“占了情场”,宠爱杨贵妃,却“弛了朝纲”,导致权奸争斗,安、史乱起,给国家、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第一,杰出的语言成就。

具体有:

(1)音律和谐、格律谨严,在这一点上被吴梅称为明清传奇第一作品。

《例言》谓:

“余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踰越。

盖姑苏徐灵昭氏为今之周郎,尝论撰《九宫新谱》,予与之审音协律,无一字不慎也。

”比如为了要用平声字而与格律相一致,竟然在《进果》“为进离支受艰难”一句中,将“荔枝”改写作“离支”。

(2)曲牌、宫调的运用与排场得布局非常合理:

各出戏中,曲牌从不重复;宫调两出间也不重复(即没有连续两场戏用同一宫调的)。

至于“排场”,王季烈《螾庐曲谈》卷二更是极力推崇,认为《长生殿》全本五十出,其选择宫调、分配角色、布置剧情等方面,使离合悲欢的剧情,错综交叉,演者无劳逸不均,观者觉层出不穷,是传奇排场中最佳者。

(3)语言简洁传神且富于动作性。

比如《骂贼》出结尾:

……〔军夺琵琶介〕〔净〕快把这厮拿去砍了。

〔军应拿外砍下〕〔净〕好恼,好恼!

〔四伪官〕主上息怒。

无知乐工,何足介意。

〔净〕孤家心上不快,众卿且退。

〔四伪官〕领旨。

臣等恭送主上回宫。

〔跪送介〕〔净〕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怒下〕〔四伪官起介〕杀得好,杀得好。

一个乐工,思量做起忠臣来。

难道我每吃太平宴的,倒差了不成!

【尾声】大家都是花花面,一个忠臣值甚钱。

〔笑介〕雷海青,雷海青,毕竟你未戴乌纱识见浅!

第二,人物性格鲜明。

如杨贵妃之娇妒,李隆基之恣纵、杨国忠之奸诈,安禄山之狡黠,郭子仪之忠直,雷海青之义烈等,无不栩栩如生。

具体说像《惊变》中贵妃之娇,《骂贼》中雷海青之“义”之“烈”,四伪官之厚颜无耻,均令人过目不忘。

第三,结构安排巧妙。

作品分上下部,总的看前实后虚。

前半部写李杨“逞侈心而穷人欲”的豪华热闹,后半部写“乐极哀来”的冷落凄凉,通过虚与实、乐与悲的对照,不但使悲剧气氛浓烈,而且使“垂戒来世”的主题更加集中、鲜明、突出。

再从题材处理看,剧作在李、杨史实以及以前同题材的作品的基础上,芟除枝蔓,“专写钗盒情缘”,不但使线索明晰,而且也使情节相当紧凑集中。

参考资料:

章培恒《洪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叶长海编《长生殿:

演出与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孟繁树《洪升及〈长生殿〉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章培恒《洪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袁世硕《孔尚任年谱》,齐鲁书社1987年版。

蒋星煜著《<桃花扇>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附:

清代戏曲概况

清代戏曲包括传奇与杂剧两部分,另外还有地方戏。

一、清代传奇

清代初年,传奇在明末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

其时值得注意的有苏州派——明末清初,苏州剧作家人才辈出。

他们或者是苏州人,或者是长期流寓苏州者。

作家将近20人。

他们富有才情,语言真切朴实、自然本色,作品关注现实,关心国事,题材常常有关风化。

代表人物是李玉,代表作是《清忠谱》与“一人永占”等。

其余作家作品有:

朱佐朝《渔家乐》;朱素臣《十五贯》;叶时章《琥珀匙》,张大复《醉菩提》;毕魏(吴县人)《三报恩》;邱园(常熟人)《虎囊弹》。

与苏州派同时的,还有浙江兰溪人李渔。

剧作有《笠翁十种曲》,代表作是《风筝误》、《比目鱼》。

作品舞台性极强,语言也朴素自然、雅俗共赏,结构针线绵密。

其《闲情偶寄》其中“词曲部”“演习部”系统论述了戏曲理论,论到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等戏曲文学以及戏曲表演等问题。

这部分戏曲理论,被后人编为《李笠翁曲话》,为我国古代体系最完善之戏曲理论著作。

清康熙年间,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剧作家——南洪北孔、两部伟大的、终结性的传奇作品——《长生殿》与《桃花扇》,将明清传奇的创作推向的最高峰。

清代康熙之后,传奇创作,如夕阳西下,迅速衰落,此后将近200年,可考作家350余人,作品650种,但名家名作极少。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乾隆年间,由文人、民间艺人几经改编,以白娘子为主人公的爱情神话剧《雷峰塔传奇》。

除此之外,成就较高者有:

张坚,江宁人,有《玉燕堂四种曲》;董榕,有《芝龛记》;唐英,有《古柏堂传奇》中的传奇作品;夏纶,有《星斋五种》;蒋士铨,有《藏园九种曲》。

等等。

二、清代杂剧

清初杂剧创作呈现两种倾向:

一是多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