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135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docx

汉台中学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了解毒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了解毒品的概念,常见毒品的种类;

2、通过教学知道毒品的来源;

【教学重点】常见毒品的种类、来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组罂粟花的图片(课件展示)我们很难把毒品和眼前这么美丽的花联系起来,事实上,鸦片正是由它提炼而成的。

(播放相关毒品的影视资料)全世界每年的毒品交易额已经达到8000亿至10000亿美元。

相当于世界经济贸易总额的13%;超出了全球钢铁工业或石油工业的年产值。

师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毒品吗?

师:

(在学生讨论后小结)

(一)毒品的概念(课件展示各种毒品的图片)

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规定:

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来源(课件展示)

毒品有两大来源,一是从毒品原植物如罂粟、大麻和古柯叶中提炼的;二是采用有关的化学药品合成的。

目前,世界上的毒品主要还是来自于毒品原植物。

当今世界上的三大主要毒品产地是“金三角”、“银三角”和“金新月”,这三个地区生产的毒品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

(三)毒品的种类(课件展示)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毒品数量已达600余种,并且,随着毒品滥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新型毒品的不断出现,毒品的种类还将进一步增多。

我国法律规定列入毒品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共有237种。

师提问:

你知道有哪些吗?

鸦片、吗啡、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K粉、大麻、冰毒、摇头丸等。

(图片展示)

(在学生讨论、分辨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

1、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

医学上它被称为“阿片”,俗名“大烟”。

罂粟是一种两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株高1.5米左右。

罂粟花开在绿色茎杆顶端,色彩鲜艳、美丽。

当罂粟花瓣慢慢脱落后十余天,蒴果长成,其大小和形状与鸡蛋相似,在蒴果表面割开口子,就会流出一种乳白色的汁液,经过自然风化,汁液变成深褐色,这就是生鸦片。

生鸦片经过加工成为熟鸦片,俗称“大烟”,这也就是曾危害旧中国近百年的鸦片烟。

鸦片经过加工,可得到吗啡,在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可以获得海洛因。

2、吗啡,在医学上它是麻醉性镇痛药,具有镇痛及催眠作用,是解除剧痛最有效的传统止痛药。

最大缺点是易成瘾,它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大脑处于麻木状态而解除痛苦或忘掉一切。

吸食吗啡,可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嗜睡、性格改变、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衰竭等,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吗啡,会引发精神失常,出现幻觉。

3、海洛因,与吗啡、杜冷丁同属于鸦片系列,但它的成瘾性和对人心理、生理的伤害大大超过鸦片和吗啡,戒断难度也更大。

目前,海洛因被世界各国列为头号毒品,人们称之为“白色恶魔”或“白色瘟疫”。

在药理上,海洛因的镇痛效力是吗啡的4—8倍,依赖性是吗啡的2.5倍。

4、摇头丸,英文缩写为MDMA,俗称“摇头丸”、“甩头丸”、“快乐丸”、“亚当”、“疯药”等等,根据其颜色、图案,又被称为“蓝精灵”、“白天使”、“鸽子”、“小鸟”、“恐龙”等等。

摇头丸的片剂形状和图案达100多种,药片上刻有鸟形、五角形、菱形和LOVE等标志,也有无任何标志。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诱发治安和刑事案件。

据了解,人在服用摇头丸经历了长时间兴奋期以后,往往长时间浑身瘫软无力,极度虚弱,大脑一片空白,并产生消沉、绝望等精神上的痛苦。

总结:

今天,我们从概念、来源、分类这三个方面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

其实,相关的知识还有很多,请大家回去后搜集某一种毒品的知识、危害以及有关的案例。

第二课历史上的禁毒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了解历史上的禁毒运动。

2、时妯刀能力目标:

通过对历次禁毒运动的比较,明确毒品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了解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以及历史上的几次禁毒运动为主题,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形成探究小组。

2、自办一份专题小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看电影、师生互动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虎门销烟》。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问:

我们对毒品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毒品对人体有危害性。

其实,早在我国明、清两代,人们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毒品不仅危害生命,更是动荡社会的根源。

今天,让我们追寻前人的足迹,进一步感受毒品对中国人民、中国社会的巨大危害。

请大家展示课前收集的历史上有关禁毒活动的资料,以便让每位同学共享。

2、小组汇报交流,明确毒品危害。

要求:

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历次禁毒的时间、发起人、主要措施及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禁烟运动:

第一次:

1729年,雍正皇帝颁布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禁烟法令,从此,禁烟之声缕缕不绝。

1839年,在道光皇帝的推举信任之下,林则徐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以虎门销烟为代表的禁烟壮举,有力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贩毒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毒运动。

第二次:

清末民初,中国政府又发动了第二次禁烟运动。

这场运动分前后两期,前者是晚清新政的一部分,以挽救垂亡的政权,后者是民初政府除旧布新的措施,以巩固新生的制度;两者虽初衷不一,但却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的上下篇。

这场运动前后十年,在民众的踊跃参与下,取得很大成果:

罂粟种植锐减,烟馆大量封闭,吸毒者纷纷戒除,尤其是外交上,阻止了英国的印度鸦片的合法进口,1909年,在上海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召开了万国禁烟会,这标志着世界联合禁毒的开端,也在近代禁烟史上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

第三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周密的部署,凭借对社会的有效控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发动了第三次禁烟运动。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协助千百万烟农改种作物,帮助2000万烟民脱瘾新生。

1953年中国政府庄严宣布,中国已是一个“无毒国”。

危害中国百年的毒品问题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

近代毒品屡禁不止的原因:

自清中叶禁烟后,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历届政府均高喊禁烟,中国不仅是发布禁烟令最早的国家,也是发布禁烟令最多的国家,但在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禁烟令中,烟毒却走向了泛滥,达到了高潮。

毒祸屡禁不止的原因,概而言之,主要是国家政治长期动荡,号令不一,各行其是;各级政府因贪图鸦片烟税而见利忘义,动摇于禁弛之间,官吏贪赃枉法,使禁烟徒有虚名;列强凭借条约的庇护或武装干涉,大肆向中国走私毒品,破坏中国的禁烟。

因此,尽管绵延百年的禁烟运动曲折悲壮,可歌可泣,但毒品问题一直没能根本解决。

毒品为什么会在中国流行?

毫无疑问,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是毒品普遍流行并长期泛滥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正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1950年2月24日发布的《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中指出的:

“自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强迫输入鸦片,危害我国已有百余年。

由于封建买办的官僚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其荒淫无耻的腐烂生活,对于烟毒,不但不禁止,反而强迫种植,尤其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曾有计划地实行毒化中国,因此伤害人民生命,损耗人民财产,不可胜数。

”帝国主义——先是英国,继之日本,对中国倾销毒品,以及中国历朝统治者腐败无能,贪赃枉法,客观上造成中国毒品成灾外。

你知道图片中的人为什么会如此痛苦?

(多媒体出示吸毒者图片)

出示《戒烟歌》,全班朗读。

一朝吸毒染成瘾,两眼发呆无气神。

三餐难咽不眠夜,四处求钱跪恳人。

五业荒疏家败落,六亲不认最无情。

七窍生烟遍体通,八方偷钱倍坑人。

九(久)陷毒窟归冕路,十成毁去好前程。

小结:

毒品已经日益成为安定社会的毒瘤,成为幸福家庭的杀手,我们同学作为一名小公民,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积极宣传

(2)抵制诱惑

作为学生,不仅能使自己进一步了解禁毒知识,而且可以让毒品的危害家喻户晓,让人人痛恨毒品。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周围有人吸毒,切不可与他接近,但也不要慌乱,而应该首先远离吸毒者。

然后在确认自己处在安全的环境之后,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学校、社区、派出所)报告,或拨打110、当地禁毒举报电话。

因为吸毒是违法行为,公民有义务向有关部门举报。

同时,吸毒者不仅损害吸毒者的自身健康,毁坏自己的家庭,而且会引发犯罪,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

这其中也包括可能对你和你的家庭造成危害。

因此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也是少年朋友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蚀的最好办法。

第三课吸毒的危害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了解毒品的危害、吸毒、毒瘾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毒品的危害。

【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个别同学交流课后搜集的有关资料。

大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搜集和交流,可以体会到毒品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危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着重探讨毒品的危害。

二、讲授新课

案例一:

15岁少年的控诉(学生朗读)

我曾是一个好孩子,有过幸福的童年。

我家爸妈、姐姐都吸烟。

每当他们吸的时候,我就好奇地看着他们,不止一次产生过“吸一次玩玩”的念头。

终于,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从爸爸的抽屉里偷了一支香烟。

吸了以后,除了呛人,我没什么感觉。

可为什么他们抽得那么津津有味呢?

于是,我又吸了第二次、第三次,感觉全身难受,恶心,最后呕吐,惭愧中却有一种想再抽的欲望。

第二天,我就又抽了,感到似乎有点舒服。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不是普通的香烟,而是含有海洛因的烟。

我后悔了,但已经不能控制自己。

我不再想上学,整天只想着弄来“白面”烟抽。

一个月后,家里人发现我染上了毒瘾。

爸爸把我送到戒毒所时对我说:

“你一定要戒毒,不要像我一样。

”可戒毒后回到家里,我去发现他们还在吸。

我的毒瘾没断,禁不住诱惑,又开始吸了。

后来,爸妈因贩卖毒品被逮捕了,我的毒瘾也越来越重,体重下降,记忆力衰退,思想一天天麻木。

15岁的我现在已经是第三次走进戒毒所了。

我真希望是我最后一次进戒毒所。

我禁不住要大声疾呼:

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你们中有吸毒的吗?

如果有,请你们悬崖勒马,不要到毒瘾入骨后才流下悔恨的泪水,请不要再吸毒了!

问:

这位少年为什么要大声疾呼?

(学生讨论)

师:

毒品害了这位少年,拆散了他的家庭,毁坏了他的身体健康。

在一次次吸毒、戒毒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无尽的痛苦和煎熬,所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身边的人。

一、什么是吸毒?

吸毒是指吸食、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

在我国,过去吸毒者传统使用的毒品主要是鸦片(俗称“大烟”),吸食大烟的方式是从口鼻吸入。

在民间,吸毒与吸大烟是一回事。

现在,吸毒的内涵扩大了:

一是毒品的范围扩大,即凡是非医疗为目的而滥用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都是吸毒;二是吸毒的方式多了,由过去单一的口鼻吸入发展为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毒品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会使人成瘾。

一般来讲,鸦片类毒品——吗啡、海洛因等,如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2-3天即可成瘾。

吸毒成瘾,是指人在服用毒品后生理和心理上发生某种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医学上称为“药物依赖性”,分为生理依赖、心理依赖两种。

生理依赖表现为人在停止吸食毒品一段时间后,出现一系列身体反应(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症状”),如:

流鼻涕、流口水、流泪、打哈欠、出汗,出现腹痛、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发热、失眠、心情烦躁等,严重时会出现血压下降、虚脱和休克等,吸毒者只有再次吸食毒品才能抑制身体反应,满足生理需求;心理依赖则表现为对毒品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和连续不断吸食毒品的强烈欲望。

这种生理和心理的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强化,从而使其毒瘾愈来愈强烈,以致难以解脱。

二、介绍毒品的危害。

1.毒品毁人毁健康。

毒品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会引起对身体造成一系列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

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长期吸毒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