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135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x

焊接与切割安全

焊接与切割安全

GB9448-1999代替GB9448-1988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美国标准ANSI/AWSZ49.1《焊接与切割安全》对GB9448—1988《焊接与切割安全》进行修订的,在技术要素上与之等效;在具体技术内容方面有如下变动:

  ——本标准以我国标准作为引用依据。

由于标准体系的不同,在引用相关标准技术内容的部分,做了不同程度上的调整,文字叙述上亦有相应的改动;

  ——ANSI/AWSZ49.1《焊接与切割安全》中个别内容重复、难以操作的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均做了适当删改;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保留了ANSI/AWSZ49.1《焊接与切割安全》中没有、但在原标准中存在、而且证明确实有效合理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的焊接、切割操作,故删除了原标准中与操作基本无关的内容及特殊的安全要求,如:

登高作业、汇流排系统中的设计、安装细节等;

  ——根据技术内容的编排需要,本标准增加了附录部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9448-1988。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负责起草单位: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朴东光、张伶。

  第一分篇通用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施焊接、切割操作过程中避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为安全地实施焊接、切割操作提供了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T2550-1992焊接及切割用橡胶软管氧气橡胶软管

  GB/T2551-1992焊接及切割用橡胶软管乙炔橡胶软管

  GB/T3609.1-1994焊接眼、面防护具

  GB/T4064-19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T5107-1985焊接和切割用软管接头

  GB7144-1985气瓶颜色标记

  GB/T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5578-1995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

  GB15579-1995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一部分:

焊接电源

  GB15701-1995焊接防护服

  GB16194-1996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

  JB/T5101-1991气割机用割炬

  JB/T6968-1993便携式微型焊炬

  JB/T6969-1993射吸式焊炬

  JB/T6970-1993射吸式割炬

  JB7496-1994焊接、切割及类似工艺用气瓶减压器安全规范

  JB/T7947-1995等压式焊炬、割炬

  3总则

  3.1设备及操作

  3.1.1设备条件

  所有运行使用中的焊接、切割设备必须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如:

安全性或可靠性不足)时,必须停止使用并由维修人员修理。

  3.1.2操作

  所有的焊接与切割设备必须按制造厂提供的操作说明书或规程使用,并且还必须符合本标准要求。

  3.2责任

  管理者、监督者和操作者对焊接及切割的安全实施负有各自的责任。

  3.2.1管理者

  管理者必须对实施焊接及切割操作的人员及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设备的安全操作、工艺的安全执行及应急措施等。

  管理者有责任将焊接、切割可能引起的危害及后果以适当的方式(如:

安全培训教育、口头或书面说明、警告标识等)通告给实施操作的人员。

  管理者必须标明允许进行焊接、切割的区域,并建立必要的安全措施。

  管理者必须明确在每个区域内单独的焊接及切割操作规则。

并确保每个有关人员对所涉及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并且了解相应的预防措施。

  管理者必须保证只使用经过认可并检查合格的设备(诸如焊割机具、调节器、调压阀、焊机、焊钳及人员防护装置)。

  3.2.2现场管理及安全监督人员

  焊接或切割现场应设置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督人员。

这些监督人员必须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工艺的安全执行负责。

在实施监督职责的同时,他们还可担负其他职责,如:

现场管理、技术指导、操作协作等。

  监督者必须保证:

  ——各类防护用品得到合理使用;

  ——在现场适当地配置防火及灭火设备;

  ——指派火灾警戒人员;

  ——所要求的热作业规程得到遵循。

  在不需要火灾警戒人员的场合,监督者必须要在热工作业完成后做最终检查并组织消灭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

  3.2.3操作者

  操作者必须具备对特种作业人员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并懂得将要实施操作时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适用于控制危害条件的程序。

操作者必须安全地使用设备,使之不会对生命及财产构成危害。

  操作者只有在规定的安全条件得到满足;并得到现场管理及监督者准许的前提下,才可实施焊接或切割操作。

在获得准许的条件没有变化时,操作者可以连续地实施焊接或切割。

  4人员及工作区域的防护

  4.1工作区域的防护

  4.1.1设备

  焊接设备、焊机、切割机具、钢瓶、电缆及其他器具必须放置稳妥并保持良好的秩序,使之不会对附近的作业或过往人员构成妨碍。

  4.1.2警告标志

  焊接和切割区域必须予以明确标明,并且应有必要的警告标志。

  4.1.3防护屏板

  为了防止作业人员或邻近区域的其他人员受到焊接及切割电弧的辐射及飞溅伤害,应用不可燃或耐火屏板(或屏罩)加以隔离保护。

  4.1.4焊接隔间

  在准许操作的地方、焊接场所,必要时可用不可燃屏板或屏罩隔开形成焊接隔间。

  4.2人身防护

  在依据GB/T11651选择防护用品的同时,还应做如下考虑:

  4.2.1眼睛及面部防护

  作业人员在观察电弧时,必须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或佩戴安全镜、护目镜或其他合

  适的眼镜。

辅助人员亦应配戴类似的眼保护装置。

  面罩及护目镜必须符合GB/T3609.1的要求。

  对于大面积观察(诸如培训、展示、演示及一些自动焊操作),可以使用一个大面积的滤光窗、幕而不

  必使用单个的面罩、手提罩或护目镜。

窗或幕材料必须对观察者提供安全的保护效果、使其免受弧光、碎

  渣飞溅的伤害。

  镜片遮光号可参照表1选择。

  表1护目镜遮光号的选择指南

  

  

  4.2.2身体保护

  4.2.2.1防护服

  防护服应根据具体的焊接和切割操作特点选择。

防护服必须符合GB15701的要求,并可以提供足够的保护面积。

  4.2.2.2手套

  所有焊工和切割工必须佩戴耐火的防护手套,相关标准参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

  4.2.2.3围裙

  当身体前部需要对火花和辐射做附加保护时,必须使用经久耐火的皮制或其他材质的围裙。

  4.2.2.4护腿

  需要对腿做附加保护时,必须使用耐火的护腿或其他等效的用具。

  4.2.2.5披肩、斗篷及套袖

  在进行仰焊、切割或其他操作过程中,必要时必须佩戴皮制或其他耐火材质的套袖或披肩罩,也可在头罩下佩带耐火质地的斗篷以防头部灼伤。

  4.2.2.6其他防护服

  当噪声无法控制在GBJ87规定的允许声级范围内时,必须采用保护装置(诸如耳套、耳塞或用其他适当的方式保护)。

  4.3呼吸保护设备

  利用通风手段无法将作业区域内的空气污染降至允许限值或这类控制手段无法实施时,必须使用呼吸保护装置,如:

长管面具、防毒面具等(相关标准参见附录C)。

  5通风

  5.1充分通风

  为了保证作业人员在无害的呼吸氛围内工作,所有焊接、切割、钎焊及有关的操作必须要在足够的通风条件下(包括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

  5.2防止烟气流

  必须采取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呼吸到焊接操作所产生的烟气流。

  5.3通风的实施

  为了确保车间空气中焊接烟尘的污染程度低于GB16194的规定值,可根据需要采用各种通风手段(如: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

  6消防措施

  6.1防火职责

  必须明确焊接操作人员、监督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防火职责,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防火管理制度。

  6.2指定的操作区域

  焊接及切割应在为减少火灾隐患而设计、建造(或特殊指定)的区域内进行。

因特殊原因需要在非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焊接或切割操作时,必须经检查、核准。

  6.3放有易燃物区域的热作业条件

  焊接或切割作业只能在无火灾隐患的条件下实施。

  6.3.1转移工件

  有条件时,首先要将工件移至指定的安全区进行焊接。

  6.3.2转移火源

  工件不可移时,应将火灾隐患周围所有可移动物移至安全位置。

  6.3.3工件及火源无法转移

  工件及火源无法转移时,要采取措施限制火源以免发生火灾,如:

  a)易燃地板要清扫干净,并以撒水、铺盖湿沙、金属薄板或类似物品的方法加以保护。

  b)地板上的所有开口或裂缝应覆盖或封好,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以防地板下面的易燃物与可能由开口处落下的火花接触。

对墙壁上的裂缝或开口、敝开或损坏的门、窗亦要采取类似的措施。

  6.4灭火

  6.4.1灭火器及喷水器

  在进行焊接及切割操作的地方必须配置足够的灭火设备。

其配置取决于现场易燃物品的性质和数量,可以是水池、沙箱、水龙带、消防栓或手提灭火器。

在有喷水器的地方,在焊接或切割过程中,喷水器必须处于可使用状态。

如果焊接地点距自动喷水头很近,可根据需要用不可燃的薄材或潮湿的棉布将喷头临时遮蔽。

而且这种临时遮蔽要便于迅速拆除。

  6.4.2火灾警戒人员的设置

  在下列焊接或切割的作业点及可能引发火灾的地点,应设置火灾警戒人员:

  a)靠近易燃物之处建筑结构或材料中的易燃物距作业点10m以内。

  b)开口在墙壁或地板有开口的10m半径范围内(包括墙壁或地板内的隐蔽空间)放有外露的易燃物。

  c)金属墙壁靠近金属间壁、墙壁、天花板、屋顶等处另一侧易受传热或辐射而引燃的易燃物。

  d)船上作业在油箱、甲板、顶架和舱壁进行船上作业时,焊接时透过的火花、热传导可能导致隔壁舱室起火。

  6.4.3火灾警戒职责

  火灾警戒人员必须经必要的消防训练,并熟知消防紧急处理程序。

  火灾警戒人员的职责是监视作业区域内的火灾情况;在焊接或切割完成后检查并消灭可能存在的残火。

  火灾警戒人员可以同时承担其他职责,但不得对其火灾警戒任务有干扰。

  6.5装有易燃物容器的焊接或切割

  当焊接或切割装有易燃物的容器时,必须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并经严格检查批准方可作业,否则严禁开始工作。

  7封闭空间内的安全要求

  在封闭空间内作业时要求采取特殊的措施。

  注:

封闭空间是指一种相对狭窄或受限制的空间,诸如箱体、锅炉、容器、舱室等等。

“封闭”意味着由于结构、尺寸、形状而导致恶劣的通风条件。

  7.1封闭空间内的通风

  除了正常的通风要求之外,封闭空间内的通风还要求防止可燃混合气的聚集及大气中富氧。

  7.1.1人员的进入

  封闭空间内在未进行良好的通风之前禁止人员进入。

如要进入,必须佩戴合适的供气呼吸设备并由戴有类似设备的他人监护。

  必要时在进入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