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古诗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古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古诗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古诗教案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
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祁县第三小学 教师 罗建英
二、教学内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大家对南宋,对诗人有哪些了解?
简单地说。
生:
介绍南宋的历史
生:
介绍搜集的资料
师:
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南宋可以说是北宋的后半生,《水浒传》里提到的那个皇帝丢了半壁江山,还当了金兵俘虏,他的儿子逃到临安又做了皇帝,继续寻欢作乐……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老师介绍历史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师:
谁来说说诗题目的意思?
题目的关键词是哪个?
为什么?
生:
有感……
师;一个字
生:
感
师:
“感”是什么意思?
生:
感想
生:
感受,感慨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
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师:
是啊,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板书:
泪)这滴滴流淌的又是怎样的泪啊?
生:
这是失去亲人的泪。
生:
这是家破人亡的泪。
生:
充满仇恨的泪。
生:
这是遗民们盼望统一的泪。
师:
金兵横行,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何等的悲惨呀!
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
(并请学生怀着体会到的心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生答。
(痛苦,愤怒,绝望,期盼……)
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
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
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
——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
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
(遗忘、遗弃)
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
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
(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师:
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播放《满江红》)
师:
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汴州
壮美
泪
金兵横行
悲愤交加 忧国忧民
一、《鹿柴》教案 祁县第三小学 教师 罗建英
二、教学内容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品味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初步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述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
(课件演示鹿柴的风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鹿柴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来。
)
2、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鹿柴风景区。
(板书:
鹿柴)在这里“柴”的读音“zhài”是山寨的意思。
刚才大家看了鹿柴的风景了,那你觉得鹿柴这个地方怎么样?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唐代大诗人王维游览到这里的时候,也跟大家一样,颇有感触,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老师指“鹿柴”,学生齐读课题。
)
二、合作学习,质疑解疑。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老师读时的语气、停顿和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做到读准每字每句,读得正确流利。
3、同桌或小组间互读互检,然后指名读进一步检验学生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4、再读古诗,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帮助。
5、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对词的理解或在哪里见过这些字词,都是怎样用的。
还可以是质疑,或针对同学的质疑谈自己的看法。
)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空山之中能有什么声音?
(风声、鸟声、水声等)那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没有写这些,单单写了“人语响”?
(板书:
“人语响”)你能猜出作者的用意吗?
(作者用这种反衬的手法是想突出鹿柴的“静”)
如果你置身于这鹿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幽静、悠闲、安逸、平和)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生试读。
师指导朗读:
“但闻人语响”用轻重两种方式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因为听得不够清楚,有回声,声音要轻一些。
学生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配乐美读)
(引导学生体会到人在山中,山静,人心更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美。
)
2、如果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是一种幽静之美,那么夕阳西下时的鹿柴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
诗人用“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两句来描写的,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
(师随机板书“返景”“深林”“青苔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抹阳光照进深林,为这幽静的深林增添一份独特的美。
请大家看老师搜集到的一段影片。
(观看鹿柴夕照影片。
)
师指导朗读:
“返景入深林”用快、慢两种方式对比读,使学生理解,因为有一抹阳光为幽静的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读的稍快一些、有生气;“复照青苔上”读时要充分表现对这种悠闲、安逸环境的喜爱。
学生练读。
谁想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给同学们朗诵这两行诗句?
(同学朗诵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想象当时画面。
)
3、让我们共同再来领略一下鹿柴的美景吧!
(学生再次看课件)
4、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这首诗。
5、采用同桌互背、指名背、配乐齐背等形式检验背诵情况。
四、动笔勾画,深化诗情。
这首诗意境清幽,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板书:
诗中有画意境清幽)请同学们也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上。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其实,描写山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先欣赏配乐师朗诵《山居秋瞑》大家体味一下诗中的意境。
(师真情朗诵,学生感悟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希望同学们常走近它、欣赏它、品味它,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相关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并且能在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
板书设计:
鹿柴
唐:
王维
不见人 深林
静 暗
人语响 返景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小猪唏哩呼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对书中小猪的讨论,体会小猪乐于助人、勇敢、聪明、勤劳、幽默、坚强,向小猪唏哩呼噜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猪乐于助人、勇敢、聪明、勤劳、幽默、坚强,向小猪唏哩呼噜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新书
1、小朋友们,书会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会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
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
2、平时在学习中,我们也读了很多童话故事,谁来说说?
(学生交流: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布头奇遇记》 ……)
3、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玩的故事书,书名叫《小猪唏哩呼噜》,相信读完后大家一定会有很多体会与收获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
二、欣赏封面,走近作者
1、一个小猪的故事听过吗?
”(展示手中《小猪唏哩呼噜》的封面,漂亮的封面和彩色的富有童趣的插图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
2、出示小猪图片。
“你知道小猪为什么叫‘唏哩呼噜’吗?
”(孩子们纷纷举手要讲讲自己的猜测,孩子的想象力实在丰富。
)
3、故事在一片欢呼声后开始了——
“要讲唏哩呼噜,就得先讲唏哩呼噜的爸爸和妈妈。
唏哩呼噜的爸爸是一头猪。
他娶的太太嘛,真巧,也是一头猪。
有一天,这位猪太太给猪先生生了一大窝孩子。
猪先生快活极了……”
【设计意图:
“猪”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原本就是憨厚可爱的,我就刻意地强调“猪”,让孩子们满脑子都是“猪”,结果都开始乐起来】
下面的故事不断地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我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孩子听故事的快乐。
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就在教师的朗读声中传递给了学生,孩子在短暂的时间里,形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当我们看到,当孩子沉浸在阅读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
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
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
4、介绍作者:
《小猪唏哩呼噜》是中国童话作家孙幼军的著名童话,我们在前面曾与他的“小布头”奇遇。
听说这位怪老头儿以前在“五七”干校劳动时照看过猪,为了赶走到猪圈里偷食的硕鼠,他还扛着猎枪去捕杀过老鼠。
说起来怪老头儿与猪也是有些交情的。
小猪唏哩呼噜的系列故事于90年代初开始创作,1994年曾以《唏哩呼噜历险记》为名整理成书,这本书在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评选时获得童话类的提名奖。
同学们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5、发给学生们新书。
让我们翻开这本充童心的书吧!
相信在这本书中大家一定能找到与自己童年一样的趣事,看谁笑得最开心。
(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了!
怎不叫他们喜欢。
不过小猪唏哩呼噜并不是为了逗笑而诞生的,他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
孙幼军先生在唏哩呼噜身上寄寓了完美的儿童形象,虽然完美,但很真实、质朴。
)
【设计理念:
通过对书中小猪的讨论,体会小猪乐于助人、勇敢、聪明、勤劳、幽默、坚强,向小猪唏哩呼噜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
】
三、浏览目录,了解小猪唏哩呼噜
1、刚才同学们拿到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说明大家很喜欢《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不过,要真正地读好这本书就一定得有好的读书方法,让我们先从目录看起。
2、大家认真看看目录里有多少个小故事,读一读,然后和同桌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讨论)
四、利用插图,感知大意
1、出示部分插图。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你从哪里看出来?
(2)它有哪些朋友?
哪个朋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3)除了它的朋友,还有哪些角色让你觉得很有趣,很好玩,或者印象深刻?
为什么?
(4)书中哪个部分让你觉得最好玩?
哪部分的描定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为什么?
(5)看完这本书,你会想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叙述故事。
(大家能展开丰富的想像力,老师从你们的想像中看到了可爱的小猪。
大家到底猜得对不对呢?
我们先来读读封底的简单介绍,看封底.)
3、指名读后面的主要内容介绍。
4、过渡:
老师只是简单介绍,要想真正了解故事内容还得品读具体章节呢。
【设计理念:
利用插图引领小朋友认识小猪唏哩呼噜,充满了诱惑力图片,很容易抓住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使小朋友产生阅读的向往心态。
】
五、选取故事,品读内容
1、我们一起读一读《唏哩呼噜当大侠》这个章节,看看这个小可爱怎么会当上大侠?
2、学生自由阅读。
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3、全班交流:
(1)出示书中插图,感受小猪路见不平,被当皮球的场景。
(2)“鸡宅捉鬼,大侠惹麻烦”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
(3)猜猜小猪这样做的结果怎么了?
你觉得有趣吗?
(4)想像一下,最后会发生什么事?
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学生可边读边想象。
)
(5)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你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有趣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6)读完后,你最想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