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文字运用(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A(B.挑(tiǎo)大梁C.沸反盈(yíng)天D模棱léng两可)
2.D(A.真知灼见B.有史可稽C.誊写登录)
3.C大放厥词:
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A.驽马恋栈豆:
劣马惦记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
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B.可圈可点:
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D.弦歌不辍:
意思是以琴瑟伴奏而歌诵,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4.B.(A.强加因果,不合逻辑。
C.缺少成分,“服务”后加“品牌”。
D.另起炉灶导致结构混乱,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
5、历史悠久表现力丰富技艺难度大有失传危机(后继乏人)(每处1分,共4分)
6.(5分)示例:
有这样一种愁绪,一个人乘着小舟,喝着苦酒,借着风雨,看樱桃红芭蕉绿。
(3分,主旨1分,句式协调1分,结合诗句1分)是一种无法抛却的如同落叶归根的情愫(2分,句式协调1分,语言生动1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7.D(A.“只”太过绝对,现代散文是“更”。
B.欧洲所提出的解放是走向“由于自己”的途径,和胡适所提的并非相同的概念。
C.文中强调“文学的自由”和“人的自由”是同样对待的,而不是相同。
)
8.C(原文是“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
9.①现代山水游记散文体现出强烈的精神主体性和个体性。
②满怀强烈社会责任感,表达社会批判和忧思愤懑之情。
③更寄寓了追求自由的心理追求。
(1点1分)
10、运用动作(神态)描写(1分),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这是苦难生活带给姑姑心灵上的伤痛,是姑姑长久潜藏于心底的情感宣泄(1分);以此结尾,使文章具有苍凉的况味,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分)
11.①美丽、聪慧。
如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采花扎花谋生等。
②勤劳、坚忍、不向命运屈服。
如叙述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等。
③乐观、追求美好。
如年迈的姑姑依然去南山坡采野花,并把花环戴在头上等。
(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12.①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人物零碎的生活片段,使姑姑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将叙述与描写相结合。
将人物的故事与情景描写相结合,有意淡化命运的残酷,便于揭示故事的人性内涵,赋予故事以诗意美。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13.①“吊桥”是从有到无,维系着姑姑的生活,象征了苦难的岁月和艰难的生存,它的消失暗示了人物境遇的改变;②“鲜花”芬芳鲜艳,生命力顽强,象征了人物乐观的态度和坚忍的内心,烘托了人物的美;③以“扎满鲜花的吊桥”为题,有利于营造作品哀而不伤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
(每点3分,共6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三、古诗文阅读(4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4.A(屑:
名作动,研成碎末)
15.D(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A副词,将要/副词,尚且B介词,用/连词,因为C副词,才/副词,竟然)
16.B(错在“逼使李希烈从蔡州撤军”,从“希烈奔还蔡州”可知是兵败退守蔡州。
)
17.史臣谓不然/且勒兵乘城与贼抗/所赖赏罚耳/今无罪而斩其甥/士心且离/不祥莫大焉/宁好事者传此以益其美(3分,断对2-3处1分,断对4-5处2分,断对6处3分)
18.
(1)刘昌挖掘壕沟来阻止叛军挖地道,抵挡叛军总共四十多天,叛军屡次遭受失败,才解除包围撤离。
(“堑”“遏”“拒”各1分,大意1分。
)
(2)杜牧认为张巡、许远身陷睢阳,他们的名声传扬,刘昌保全了宁陵但是事迹不能够在当世显露,难道是杜牧没有思考过这件事吗?
(“陷”“全”“暴”各1分,反问句式1分)
19.融景入情(移情入景)。
(1分)晚春时节,诗人处境闲寂,自然觉得景色也寂寞无聊;(1分)花草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自己无关,嗔怪春物的“自私”,写出内心的悲凉。
(1分)
20.不同(1分)杜诗颔联“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两句表面上似乎悠闲恬适,但从诗的最后两句可以感受到此时诗人内心是焦灼苦闷的。
(2分)元曲中“寸心流水知,小窗明月归”两句,写的是宿于山中,听得窗外泉流潺潺,看见窗间明月映照,此时的“寸心”正如同明月一样空明,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隐逸情趣。
(2分)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分)完全匡正天下(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1分)
22.有爱心,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能推己及人,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为大众谋福利,像管仲那样舍小信而取大信。
(1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3.
(1)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3)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4)而乱大伦行其义也(5)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四、作文(60分)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准分42分。
论述角度自选,关键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述。
立意参考:
从学校角度看,发现现在男孩子缺少阳刚气,女生也太柔弱,推行充满危险与挑战的攀岩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阳刚气与坚毅勇敢的精神,值得点赞。
而且这项运动相对较为新奇,能够吸引学生参与。
但是反过来,阳刚坚毅的品质是不是只要有一两座攀岩墙一门课程就能实现的呢?
从学校育人功能出发,我们更要从根本上寻找原因,然后选择更加大众普及的课程与活动项目,这样岂不是更好?
从学生角度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一般都喜欢运动,尤其是新奇的运动,这一点从攀岩课程一推出就被秒杀的现象就可以看出。
从小培养健康阳刚坚毅的品质也可以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很多时候品质的养成需要自身更多的自觉参与。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选择的运动项目也不一样,作为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选择相应的课程项目,也许除了攀岩外,还可以通过其它的项目培养健康勇敢坚毅的品质,但是无论选择哪样,都需要坚持。
从社会角度看,也许会对学校这样的做法点赞,也许认为这样的做法有点不妥,当然也会为我们现在孩子的身体与性格不够阳刚担忧,这的确是需要考虑的。
学校校长看到了这一现状就采取措施,耗巨资造攀岩墙推出课程,但是仅仅靠一两座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从社会民族的未来发展看,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但是所有的人才都需要基于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品质,为此我们应该从这一事件中思考,整个国家,每个家庭要思考如何在培养孩子阳刚坚毅的品质方面给孩子们创造点条件,创设点氛围。
我们需要的全民素质的提高,当然需要全民动员,人人参与。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昌,字公明,是汴州开封人。
他擅长骑马射箭。
天宝末年,他跟随河南防御使张介然讨伐安禄山。
史朝义军队包围时,城里粮食吃完了,官兵们将要投降。
刘昌劝刺史李岑说:
“李光弼就在河阳,江淮一带驻军很多,他一定会前来救援。
现在仓库里酿酒的原料还很多,如果研成碎末来吃,军队还可以支撑二十天,那么救兵就等到了。
”李岑听从了他的意见。
刘昌于是就身披重铠登上城墙,用忠诚节义的大道理教导叛军,叛军因害怕而不敢攻城。
不久,李光弼的救援部队到达了,叛军当晚就败逃。
刘玄佐担任宣武节度使时,提拔刘昌担任左厢兵马使。
刘玄佐攻打濮州,让刘昌代理刺史。
李希烈攻打汴州时,刘玄佐的别将高翼率领精兵防守襄邑,城池陷落后,高翼投水死亡,于是江淮一带大震动。
刘昌率领三千士兵防守宁陵时,李希烈部队五万人进攻他。
刘昌挖掘壕沟来阻止叛军挖地道,抵挡叛军总共四十多天,叛军屡次遭受失败,才解除包围撤离。
接着李希烈又进攻陈州,刘昌跟随刘玄佐率领三万浙西军前去救援。
在西边距离陈州五十里时,刘昌逼近李希烈军队,大战击败李军,并活捉了叛将翟曜。
于是李希烈逃回蔡州。
贞元三年进入朝廷,朝廷命令他率领八千宣武兵向北到达五原驻防。
有逗留坏事的士兵,刘昌杀了三百人后才出发,全军士兵害怕屈服。
一年多,他调任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节度使。
贞元七年,他在平凉筑城,开拓了二百里边疆,扼守着弹筝峡。
接着他又建保定堡,保卫着青石岭。
他总共建造了七座城两个堡,并在十天内完工。
当初在平凉建城时,恰逢会盟失败之后,牺牲将士的尸骨全都暴露荒野没有掩埋,刘昌到任后才开始下令埋葬。
当天晚上刘昌就梦到有人前来他这儿深谢,他把情况全部上报让朝廷知道。
德宗皇帝下令要深深哀悼,朝廷要拿出几百套衣服,地方官府要置办祭祀用品,用小棺材装殓尸骨,还要分开建造两个大坟,大将坟叫旌义冢,士兵坟叫怀忠冢,尸骨安葬在浅水原上,同时下令翰林学士撰写墓志铭标记在那安葬地。
祭奠时刘昌大规模集中士兵,备办了牲品和甜酒,率领各位将军穿白衣到坟前。
戍边的士兵看到后没有人不感动哭泣。
刘昌戍守边疆总共十五年,他亲自率领士兵开垦田地。
三年后军队就有多余的粮食,兵器崭新锋利,边疆一片安宁。
到了患病时,朝廷下令让他回到京城。
他还没动身,就去世了,时年六十五,朝廷追封他为司空。
唐杜牧声称:
“宁陵的围困被解,刘玄佐召来刘昌问他说:
‘你以一座孤城,以一当十,为什么能够坚守?
’刘昌流着泪说:
‘起初我命令:
守城的士兵顾虑家事的要被砍头。
我孤甥张俊守着宁陵城的西北面,不曾顾念家事,却被抓下斩杀了。
士兵有了自杀的决心,因此能够守住宁陵。
’说完,于是伤心地倒在地上痛哭流涕,玄佐也哭泣着说:
‘国家必将让你富贵。
’”史臣说不是这样的,况且指挥军队守城和贼兵相抗,所能够依靠的不过是赏罚罢了。
如今没有犯罪却斩了他的外甥,将士有异心,实在是大大不吉利啊!
难道爱多事的人写下这件事用来增加他的美名?
这不是刘昌的本意。
杜牧认为张巡、许远身陷睢阳,他们的名声传扬,刘昌保全了宁陵但是事迹不能够在当世显露,难道是杜牧没有思考过这件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