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0693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docx

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

2018届高三历史考前10天冲刺卷

一、单选题

1.(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二模·24)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央集权日趋瓦解                                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C.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D.宗法体系受到冲击

2.(2018·福建漳州二模·26)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皇帝

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汉武帝

“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

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

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据此可知(  )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3.(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26)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

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

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

A.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            B.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D.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4.(2018·山东菏泽一模·27)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

C.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                    D.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

5.(2018·安徽蚌埠一模·7)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

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

这一变化(  )

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D.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6.(2017·四川资阳二模·29)1920年,上海政府发布布告,禁止“一切所穿衣服或故为短小袒臂露胫或摹仿异式不伦不类”,并称其“招摇过市恬不为怪,时髦争夸,成何体统。

”“故意奇装异服以致袒臂、露胫者,准其立即逮案,照章惩办。

”该布告表明(  )

A.自由开放之风已渐入民间                    B.五四运动促成国人思想解放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                D.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

7.(2018·河南郑州一模·17)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

这一政策的实行(  )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8.(2018·山东济宁一模·32)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

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

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

这一现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突出特点是(  )

A.以宗教活动为纽带                                B.建立在不断妥协的基础之上

C.以文化认同为基础                                D.通过城邦的公共活动来促进

9.(2018·广东茂名二模·34)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

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

这反映出英国(  )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B.长期的腐败问题得以解决

C.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                    D.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变革

10.(2018·广东二模·30)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

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

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11.(2018·安徽合肥一模·20)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两项水利工程都(  )

A.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为了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                    D.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12.(2016·四川德阳四模·35)1947年,苏联和保加利亚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以及苏联政府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500万美元商品贷款的协定;到1948年年底,苏联还分别同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类似协定。

这些协定的签订(  )

A.直接导致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全面对抗

B.抵制了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

C.导致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D.强化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经济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13.(2018·广东梅州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

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春北大即准予9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

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1922年10月间,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未有结果。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材料二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

1897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1914年,西部12个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

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1916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

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

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

(15分)

 

14.(2018·重庆名校联盟3月联考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

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

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

……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

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

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

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解读材料,就“大众教育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和外国相关史实予以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5.(2018·河南安阳一模·45)(15分)【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晚清统治集团为摆脱危机、重振清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接受了本来不肯接受的东西——变法。

以此为出发点,清政府在法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挽救危机、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自救运动,即清末修律。

1902年颁布上谕:

“现在通商事务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定,妥为协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随后沈家本、伍廷芳被任命为修律大臣,主持修律事宜,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修律工作。

晚清立法一方面表现为对西方近代立法原则和基本理论的采用,甚至是对西方具体法律条文的照搬照抄;另一方面也继承了中华传统立法的若干精神。

1902—1906年,主要侧重于删除旧体例,调整旧法体系,同时制定一些单行法规以满足当时社会需要。

最大的成果就是制定了《大清现行刑律》;1906—1911年为第二阶段,以1906年预备立宪为契机,除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外,刑法、民商法、诉论法等领域的法典相继出台。

上述法律使中国基本上建立了新的法律体系,代表了中国法制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张光剑《清末修律与中国近代法制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修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修律。

 

16.(2018·四川乐山一模·45)(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本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占领南部和北部的方案,得到苏联认可。

1948年8月和9月,南方和北方分别建国。

1950年6月,双方在发生军事冲突,朝鲜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初期,朝鲜取得重大军事胜利。

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同时美国放弃原有对台政策,公开保护台湾。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保家卫国。

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并把联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前。

1953年6月,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谭旌樵主编的《抗美援朝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9分)

 

17.(2018·山东淄博一模·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

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揉和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

当时参加对策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摧弘对为第一”。

公元前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

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摧居相位。

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

(9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样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为统一奠基,故B项正确;“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诺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不能体现是否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诺侯”无法判断宗法制的情况,故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从“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内容反应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如“地方大族兼并土地”“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故A项正确;材料中“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不能说明王国问题已经解决,故B项错误;“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与地方权力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中都能体现其对地方的监察职能,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材料中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及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不能代表整个封建士大夫阶层,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封建传统思想是指儒家思想,明清之际开始冲破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为商人鸣不平”、“农末皆利”可知其思想具有反传统倾向,由材料“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可知强调务实,故D项正确。

4.【答案】

B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并未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了明中后期,天下人看穿着服饰就可以知道一个人身份的规制被打破,江南有很多穿着华丽衣服的人,这体现了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等级观念逐渐被打破,故B项正确;材料中讲的是明中期人们服饰的变化以及服饰代表等级的观念的改变,并未体现政府对经济管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的人民的服饰变化和观念改变,并未提到外贸繁荣,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郭嵩焘坐轮船以及熊蒋两人创办轮船企业,没有涉及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熊蒋创办轮船企业四处奔走,在次年获得总督批准,说明障碍还存在,且B项中“扫除了”一词太过绝对,故B项错误;郭嵩焘乘轮船回家竟然被苦阻,17年后创办轮船企业竟要总督批准,说明近代航运业何其艰难,故C项正确;熊蒋创办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说明民众仍不开化,故D项错误。

6.【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政府对开放的西式穿着传入中国的禁止态度,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五四运动与国人思想解放,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男尊女卑的观念,故C项错误;政府禁止开放西式穿着不等同于反对西方生活方式,故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1953—1954年仍处于建国初期,经济尚不发达,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答案】C【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协调、融合和统一”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协调、融合和统一”、“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相符,故C项正确;根据题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属于文化认同,并非城邦的公共活动,故D项错误。

9.【答案】D【解析】“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

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提供了机会,不能说明已经掌权,故A项错误;“腐败选区”是指代表的减少或阶层的减少,不是政治腐败,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为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打开了大门,没有为工人阶级提供方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从而推动了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

10.【答案】C【解析】材料仅体现中国向德国贷款及购买德国工业品特别是军火兵工设备,因而不能体现中国意图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故A项错误;B项不是中国签订合同的目的,故B项错误;1936年日本逐渐加大侵华,在此情况下中国与德国签订贷款及购买军工设备的合同,意在夯实备战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中国与德国签订贷款及购买军工设备的合同对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11.【答案】D【解析】依所学,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立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此时美国已完成工业化建设,故B项错误;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早日建成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田纳西水利工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一五计划”的内容,因此两者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D项正确。

12.【答案】B【解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全面对抗的开始于1955年华约的成立,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苏联对东欧的经济援助是应对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渗透的对策,故B项正确;1949年经互会的成立标志着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苏联援助东欧并在东欧强推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

13.【答案】

(1)思想:

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男女同校;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6分,每点2分)评价:

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任两点,4分)

(2)结果:

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选举权),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

(3分)原因:

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为美国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中国妇女则深受封建礼教禁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而当时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不利于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

(1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一“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主张女子享有平等教育权;根据材料一“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倡导男女同校;根据材料一“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主张妇女享有平等参政权;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有利于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同时推动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结合所学,有利于推动中国思想、政治近代化。

(2)第一小问不同结果,根据材料一“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北洋政府剥夺了妇女的参政权;根据材料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并有宪法的保障;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以从当时美国、中国的政治、思想、妇女的地位等角度作答。

如:

从政治角度看,美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

14.【答案】示例:

论题:

大众教育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求。

(2分)

阐述: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西方代议制的发展,公民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

同时资产阶级需要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各种管理人才。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分)在近代中国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创办了大量学堂,宣传西方的君主立宪,借此推动变法运动展开。

(4分)

总之,近代大众教育的发展,顺应了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需求。

(如大众教育适应了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等)(2分)

【解析】“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

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

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可得出大众教育的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发展紧密相联,由此可得出结论:

大众教育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的观点,然后可联系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史实和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史实说明该观点即可。

15.【答案】

(1)背景:

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术主义的发展;清政府统治合法性遭到冲击;新政的开展;西方法律学说的传入。

(2)简评:

清政府在法学领城的自救运动;开始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立法接轨,使近代立法体系初具规模;但又因其对传统法律的沿袭,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

【解析】

(1)根据材料“为摆脱危机、重振清政府的合法性权威”得出民族危机严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2年”得出民族资术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重振清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接受了本来不肯接受的东西”得出清政府统治合法性遭到冲击;根据材料“清政府在法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挽救危机、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自救运动”得出新政的开展;根据材料“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定,妥为协议,务期中外通行”得出西方法律学说的传入。

(2)根据材料“清政府在法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挽救危机、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自救运动,即清末修律”得出清政府在法学领城的自救运动;根据材料“上述法律使中国基本上建立了新的法律体系,代表了中国法制发展的里程碑”得出开始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立法接轨,使近代立法体系初具规模;根据材料“1902—1906年,主要侧重于删除旧体例,调整旧法体系,同时制定一些单行法规以满足当时社会需要”得出但又因其对传统法律的沿袭,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

16.【答案】

(1)背景:

朝鲜半岛分裂;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朝韩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

(任3点6分)

(2)影响:

中国民族自信心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国内经济建设进程;中美敌对,中国长期被西方国家封锁包围;不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任4点9分)

【解析】

(1)从材料“日本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占领南部和北部的方案,得到苏联认可。

1948年8月和9月,南方和北方分别建国”,结合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世界格局,可知朝鲜半岛分裂;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朝韩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

(2)从朝鲜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国家安全,人员和财产损失,国内经济建设,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和台湾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总结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民族自信心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国内经济建设进程;中美敌对,中国长期被西方国家封锁包围;不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17.【答案】

(1)原因: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公孙弘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6分)

(2)影响:

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提升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形成了崇尚儒学的社会风气。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