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0680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docx

水污染课程设计报告

 

《水污染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

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

环境工程0802班

学生姓名:

周伦

指导教师:

陈吉春

 

(课程设计时间:

2011年4月25日——2011年4月2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城市排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设计题目描述

(1)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3)原始资料

该城市位于湖北地区原始资料如下:

①设计规模:

近期人口20万,远期40万人。

生活污水排放量排水量180-200L/人,工业废水占最大生活水的1/3,远期面积用虚线画出。

②城市污水水质:

SS=210mg/L,去除率达到60%;

BOD5=200mg/L,要求出水为25mg/L。

③当地最高水温为30℃,。

④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⑤污水厂北面200米处有一条河流,最高洪水位为46.00米,常水位为42.00米。

⑥污水厂地形平坦,设计标高为48.00米;地下水位标高为42.00米,地基良好。

⑦城市污水总管从污水厂南面进入,干管终点水面标高为43.00米,管径1200mm。

2.2设计要求

设计时间为一周。

设计成果要求如下:

(1)设计说明书(含课程设计的目的、原始资料、工艺方案比较、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及主要设计参数、污水厂的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及设计的心得体会等,A4纸打印)

(2)设计计算书(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高程计算、草图,学校信纸抄写)

(3)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一张(1号图,1∶500或1:

400);

(4)污水处理厂高程图一张(1号图,坐标纸,横向1∶500或1:

400,纵向1∶100或1:

50);图纸要求:

布置合理、图面整洁、按绘图规定制图。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一A/O工艺

A/O处理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

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A/O工艺是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该工艺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

A/O工艺的特点:

(1)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功能;

(1)在同时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它工艺。

(2)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3)污泥中含磷量高,一般为2.5%以上。

二氧化沟工艺

严格地说,氧化沟不属于专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但是随着氧化沟技术的

发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实践范围,出现了一系列除磷脱氮技术与氧化沟技术相

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单沟式、双沟式和三沟式,交替式氧化沟兼有连续式氧化沟和SBR工艺的一些特点,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调节转刷的开停,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实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

(1)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氧化沟工艺不需要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

有些类型氧化沟还可以和二沉池合建,省去污泥回流系统。

(2)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

氧化沟的BOD平均处理水平可达到95%左右。

(3)能承受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对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有较强的适应能

力。

这主要是由于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长、泥龄长和循环稀释水量大。

(4)污泥量少、性质稳定。

由于氧化沟泥龄长。

一般为20~30d,污泥在沟

内已好氧稳定,所以污泥产量少从而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

(5)可以除磷脱氮。

可以通过氧化沟中曝气机的开关,创造好氧、缺氧环境

达到除磷脱氮目的,脱氮效率一般>80%。

但要达到较高的除磷效果则需要采取

另外措施。

(6)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在去除BOD、

去除BOD和NH3及去除BOD和脱氮三种情况下,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都有较大降低,特别是在去除BOD和脱氮情况下更省。

同时统计表明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氧化沟的基建投资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更多。

三SBR工艺

SBR是一种间歇式的活性泥泥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内完成污水

的生化反应、固液分离、排水、排泥。

可通过双池或多池组合运行实现连续进出

水。

SBR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SBR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造价低。

SBR工艺只有一个反应器,不需

要二沉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调节池,因此要比传统活

性污泥工艺节省基建投资30%以上,而且布置紧凑,节省用地。

由于科技进步,

目前自动控制已相当成熟、配套。

这就使得运行管理变得十分方便、灵活,很适

合小城市采用。

(2)处理效果好。

SBR工艺反应过程是不连续的,是典型的非稳态过程,但

在曝气阶段其底物和微生物浓度变化是连续的(尽管是处于完全混合状态中),随

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

反应器内活性污泥处于一种交替的吸附、吸收及生物降

解和活化的变化过程之中,因此处理效果好。

(3)有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

SBR工艺可以很容易地交替实现好氧、缺氧、

厌氧的环境,并可以通过改变曝气量、反应时间等方面来创造条件提高除磷脱氮

效率。

(4)污泥沉降性能好。

SBR工艺具有的特殊运行环境抑制了污泥中丝状菌的

生长,减少了污泥膨胀的可能。

同时由于SBR工艺的沉淀阶段是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沉淀效果更好。

(5)SBR工艺独特的运行工况决定了它能很好的适应进水水量、水质波动。

四废水中和处理

废水中和处理可采用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方式,本工艺的酸碱废水量较大,如果采用间歇式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处理量大,从而造成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高;

(2)操作繁琐,管理复杂,由于池子大,池内污水充分混合均匀极为困难,

PH监测不够精确,中和效果难以保证;

(3)耗能,采用间歇式中和池需对大量的池水进行搅拌混匀,要消耗大量的动力。

综合考虑后采用第一种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原水→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消毒接触池→出水

(1)格栅由于A型平面格栅运行可靠,构型简洁,易于安装维护,是栅条布置在框架的外侧,适用于机械清渣或人工清渣,本工艺采用A型平面格栅。

(2)沉砂池平流沉砂池由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及沉砂斗组成。

平流沉砂池具有截留无机物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较方便等优点,比较及结合本工艺,本工艺采取平流沉砂池多斗排泥。

(3)沉淀池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6~10m,最大可达100m。

辐流式沉淀池可用作初次沉淀池或二次沉淀池。

(3)曝气池曝气池是活性污泥反应器,是活性污泥系统的核心设备,本工艺采用鼓风曝气系统,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1)格栅截流的栅渣量栅渣量与栅条间隙、当地的废水特征、废水流量、排水体制等因素有关。

本工艺采用以下数据:

当栅条的间距为16~25mm时,栅渣截留量为0.10~/10m污水。

当栅条的间距为40mm左右时,栅渣截留量为0.03~/10m污水。

格栅渣的含水率约为80%;密度约为960kg/m3。

(2)水头损失可通过计算确定,一般采用0.08~,栅后渠应比栅前相应降低0.08~,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s,废水通过栅条间隙的流速可采用0.6~/s。

(3)格栅的倾角一般采用45°~75。

,格栅设有棚顶工作台,其高度应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工作台过道高度不小于,正面过道宽度不应小于。

2.平流沉沙池的设计参数

(1)设计流量的确定,应按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用水泵抽升入池时,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

(2)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最大流速/s。

最小流速为m/s.;

(3)最大设计流量时,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0s,一般为30s~60s;

(4)设计有效水深不应大于,一般采用0.25~,每格池宽不宜小于;

(5)沉沙量的确定:

生活污水每天每人0.01~计,城市污水按每10万m3污水的3m3砂量计,沉砂率约为60%,容重1.5t/m3,贮砂斗的容积按2d的沉沙量计,倾角55。

~60。

(5)沉砂池超高不宜小于。

3.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1)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6~10m,最大可达100m;

(2)用机械排泥,池底坡度不宜小于0.05;

(3)为了使布水均匀,穿孔率为10%~20%;

(4)保护高取,缓冲层高非机械排泥取,机械排泥取m.

的设计参数

(1)池体直径D不宜大于20m,直径过大,充氧和搅拌能力将受到影响。

(2)水深不宜超过5m,搅拌不良池底易于沉淀,影响运行效果。

(3)沉淀区水深,一般在1~2m之间,不宜小于1m,过小会影响上升水流的稳定。

(4)。

(5)池底斜壁与水平呈45。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污水处理厂内的辅助建筑物有:

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水质分析化验室、变电所、机修、仓库、食堂等。

它们是污水处理厂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建筑面积大小按具体情况与条件而定。

有可能时,可设立试验车间,以不断研究与改进污水处理技术。

辅助建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方便、安全等原则确定。

应指出的:

在工艺设计计算时,就应考虑它和平面布置的关系,而在进行平面布置时,可根据情况调整构筑物的数目,修改工艺设计。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包括:

处理构筑物、办公、化验及其他辅助构筑物,以及各种管道、道路、绿化等的布置。

根据处理厂的规模大小,采用1:

200~1:

500比例尺的地形图绘制总平面图。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如下:

(1)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应紧凑,节约用地并便于管理。

(2)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地按流程顺序布置,以避免管线迂回,同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以减少土方量。

(3)经常有人工作的建筑物如办公、化验等用房应布置在夏季主风向的上风一方,在北方地区,并应考虑朝阳。

(4)在布置总图时,应考虑安装充分的绿化地带。

(5)总图布置应考虑远近期结合,有条件时可按远景规划水量布置,将处理构筑物分为若干系列,分期建设。

远景设施的安排应在设计中仔细考虑,除了满足远景处理能力的需要而增加的处理池以外,还应为改进出水水质的设施预留场地。

(6)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考虑敷设管渠的位置,运转管理的需要和施工的要求,一般采用5~10m。

(7)污泥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布置成单独的组合,以策安全,并方便管理。

污泥消化池应距初次沉淀池较近,以缩短污泥管线,但消化池与其他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m。

贮气罐与其他构筑物的间距则应根据容量大小按有关规定办理。

(8)变电站的位置宜设在耗电量大的构筑物附近,高压线应避免在厂内架空敷设。

(9)污水厂内管线种类很多,应考虑综合布置,以免发生矛盾。

污水和污泥管道应尽可能考虑重力自流。

(10)如有条件,污水厂内的压力管线和电缆可合并敷设在一条管廊或管道沟内,以利于维护和检修。

(11)污水厂内应设超越管,以便在发生事故时,使污水能超越一部或全部构筑物,进入下一级构筑物或事故溢流。

(12)污水厂的占地面积,随处理方法和构筑物选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设计计算

近期水量计算

近期人口20万人,远期人口40万人,生活污水排放量185L/d每人,工艺污水占最大生活污水量1/3,近期水量

m3/d=m3/s

Q总=Q生活+Q工业=m3/sKz

1格栅设计计算

格栅设计计算草图见图1。

设栅前水深h=,过栅流速取v=/s,用中格栅,栅条间隙e=30mm,格栅安装倾角a=60。

栅条的间隙数: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若进水渠宽度B1=0.75,展开角a=20。

,此时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s,

计算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过栅水头损失:

取k=3:

栅后槽总高度:

取栅前渠道超高,栅前槽高H1=h+h2=0.5+0.3=0.8m

栅后槽总高度:

H=H1+h1=0.86=6m

栅槽总长度:

每日栅渣量:

取W1=/103m3,

采用机械清渣。

2沉砂池的计算与设计

沉砂池设计草图见图2

沉砂池水流部分的长度:

沉砂池两闸板之间的长度为水流部分长度L=vt=0.25*40=10m。

水流断面积

池总宽度:

有效水深h2=

沉砂斗容积:

x1:

城市污水沉砂量(3m3/105m3)

X2:

生活污水沉砂量()

t′:

清除沉砂的时间间隔,d

K总:

流量总变化系数(表3-3)

N:

沉砂池服务人口数

3

设斗底a=0.5m,倾角55。

上口宽:

 

沉砂斗体积为:

 

采用重力排砂,坡向砂斗的部分长度l2

 

按最小流量时,池内最小流速Vmin

验算最小流速,满足标准。

3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

沉淀池计算草图见图3,去除率

沉淀时间t=43min

所以q0

=u0

设计沉淀时间为to=34*1.75=1h

1)沉淀池的表面积取n=2座

取D=28m

2)有效水深

沉淀时间计算为1h,h2=q0

3)沉淀池的总高度

污泥斗容积

 

贮存污泥体积够用

周边高度h1+h2+h3=0.3+2.4+0.5=3.2m

4)径深比校核D/h2=28/2.4符合标准

4曝气池的计算与设计

曝气池计算草图见图4

1)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

原污水的BOD值为200mg/L,经初次沉淀池处理,按降低25%考虑,则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其Sa=200*(1-25%)=150则,

去除率:

曝气池的运行方式:

以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为基础,又可按阶段曝气系统运行。

2)BOD污泥负荷的确定

是合适的

3)确定混合污泥浓度(x)

4)确定曝气池容积

Q=1/3Qmax+

=62613m3

5)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

设两组曝气池,每组容积为9487/2=4744m3

池深取5m,每组曝气池面积F=4744/5=2

宽高比为1符合条件

6)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平均时需氧量的计算:

a’=0.5b’=0.15O2

=/h

 

每日去除BOD5值:

去除每kgBOD5值:

最大时需氧量与平均时需氧量之比:

7)供气量的计算

采用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参见图4-55),敷设于距池底处,淹没水深,计算温度定为30℃。

查除录1,得:

水中溶解氧饱和度: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b)按式(4-79)计算,即:

代入值得,Pa=1.405*105pa

空气离开曝气池面时,氧的百分比,按式(4-80)计算:

EA取12%代入求得Ot=18.43%

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按下列式计算:

代入值求得:

换算为2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按下式计算:

取值a=0.82;

ρ;代入各值

 

曝气池平均时供气量,m3/h

曝气池最大时供气量

去除每kgBOD5的供气量

每m3污水的供气量3污水

3/h

总需气量:

16083+12522.6=28606m3/h

5二次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

计算出D=28m

2)有效水深

3)沉淀池的总高度

污泥斗容积

 

贮存污泥体积够用

沉淀池总高度3m

周边高度h1+h2+h3=0.3+2.4+0.5=3.2m

径深比校核D/h2=27/2.4符合标准

4.总结

课程设计心得

在第十周,我们开始了我们水污染工程的课程设计,我们的课程设计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个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期间我们要完成的工艺的选定,格栅、沉淀池、曝气池等等的计算,还要在A1的图纸上画出构筑物布置图及所有的水面标高和剖面图。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们终于是完成了任务,此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对课内知知识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了我们互相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短短的一个星期,我们曾经一度激情高涨过看,也曾失落灰心过,从开始的满腹激情到后来的疲惫不堪的心境,点点滴滴,真的让人值得铭刻于心。

一开始我们都是先做的计算,一开始我们认为就跟作业差不多,抱着很乐观的心态去做,很多的同学都是早早的开始准备计算。

而我一开始就没太重视后来我们在计算中遇见了很多问题,因为比较繁琐,一开始大家都很有耐心的计算,可是到了遇见复杂管道,遇见书上没有出现的问题,很多东西是第一次接触,难免会很困惑,这就反映了自己上课理解的不够深刻,学习的不够牢固。

计算会花很长时间,有时候错了一点点,就又要重新开始,急躁的心情,可想而知。

另外,在画图的过程中确实有点辛苦,对于我个人而言制图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

草图可以随便画画,但是到了一张比桌子还大的图纸上,很多东西都需要很细致的去完成。

要考虑各种处理池和主要辅助构筑物的布置,而且线条有粗有细,有直线有虚线,我觉得都比较麻烦。

画了很久喝酒虽然累得有些腰酸背痛,甚至有时候都忘记了是否吃饭没,但是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

一个星期的艰辛付出,真的是很艰辛,但是最终我们大伙还是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浮躁的心态,烦人的抱怨,都被我们抛在身后。

最后,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

尽管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专业知识的问题,通过陈老师和郑老师的指导与讲解,我们一直相信自己能顺利完成。

在此对给过我们帮助的老师与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课程设计,除了专业知识得到了学习,也真正领悟到了“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

心境与态度,如何团队协作,如何分配时间,都在课程设计这个艰难的一周中得到了历练。

我们的课程设计可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体谅与包容,我们是真的很努力的去完成了。

可以说本次课程设计,设计的是污水处理厂,历练的是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张自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孙慧修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5、9、11、12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三~四);

(5)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

课程设计成绩:

项目

业务考核成绩(70%)

(百分制记分)

平时成绩(30%)

(百分制记分)

综合总成绩

(百分制记分)

注:

教师按学生实际成绩(平时成绩和业务考核成绩)登记并录入教务MIS系统,由系统自动转化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等。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2010年6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