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0660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docx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

华东师大版2019年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带答案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碳酸钠

纯碱、苏打

NaCO3

B

碳酸钙

石灰石

CaCO3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

D

氢氧化钠

苛性钠、烧碱

NaOH

A.A 

B.B 

C.C 

D.D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3.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常引淡水冲洗土地以降低其酸性,在下图中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1)                          

(2)                        (3)                           (4)

A.

(1)

B.

(2)

C.(3)

D.(4)

4.少量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再取大小形状相同的X、Z各3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O4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

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A.X>Y>Z

B.Y>Z>X

C.X>Z>Y

D.Z>X>Y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容器与所盛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反应的是()

A.用铁制容器盛盐酸

B.用铜制容器盛盐酸

C.用铁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D.用铜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

C.氢气可燃烧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7.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

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

8.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

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操作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加入硝酸钡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加入锌粒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9.各物质充分混合后,溶液总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

B.氯化铜溶液和石灰水

C.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

D.氧化铁粉末和稀硫酸

10.某同学对下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硝酸钾的溶解度/g

13.3

31.6

61.9

110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6

36.6

37.2

A.升温可将20℃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60℃,饱和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52.4%

C.温度变化对NaCl的溶解度影响较小

D.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11.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一条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B.振荡后,乙瓶瘪得更厉害

C.仅用乙瓶无法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D.该实验也可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

12.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A.由红变紫

B.由紫变红

C.由橙变绿

D.由蓝变紫

13.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太阳能取暖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为了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的关系,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先使其中的两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一个量的变化规律

B.先使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C.同时研究三个量的相互关系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二、填空题

16.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像。

(1)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_____克.

(2)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______.

(3)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4)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____

17.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铁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

(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________(选填序号).

A.合金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3)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二)铁锈成分的探究

(1)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Fe

Fe(OH)2

Fe(OH)3

Fe2O3•xH2O

次要过程为:

Fe

FeCO3

写出Fe→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铁锈组分的确定

某铁锈成分为Fe2O3•xH2O和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Fe2O3•xH2O温度为110℃,FeCO3在282℃分解为FeO和CO2.②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

①装配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要________ .

②装置A中的反应为:

________ 2C2O4(草酸)

CO↑+CO2↑+H2O.通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 ________ (选填序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③现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300℃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装置E增重3.6g,装置F增重2.2g.则样品中FeCO3的质量m(FeCO3)=________g,x=________ .

④若缺少G装置,测得的m(FeCO3)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x的值会________ .    

(三)炼铁过程的探究.

(1)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主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查阅资料)

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

3Fe2O3+CO

2Fe3O4+CO2

阶段2:

Fe3O4+CO

3FeO+CO2

阶段3:

FeO+CO

Fe+CO2.

(2)将上述300℃热分解后的D装置中剩余固体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的氧化物炼铁过程的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M点对应的a=________ .

18.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

19.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科学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________.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

氧化铜

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0.(6分)在H、O、C、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

(1)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2)可做干燥剂的氧化物           ;

(3)可做建筑材料的盐         ;(4)汽水中含有的酸             ;

(5)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

三、探究题

21.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

22.将金属铜进行如下图实验:

向得到的C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请回答:

(1)写出Cu→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

(2)写出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

(3)用如图乙装置还原氧化铜,反应结束后正确的操作是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3.以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化学式表示为:

aCuCO3·bCu(OH)2)的过程如下:

由于药品用量等原因,产品中可能会混有碱式硫酸铜(化学式表示为:

cCuSO4∙dCu(OH)2)。

(定性研究)

(1)检验产品的成分:

①取适量产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若同时能观察到试管中有(填实验现象)____,可证明有碱式碳酸铜存在。

②向反应后的试管中继续加入_____(填试剂的化学式),可用以检验碱式硫酸铜是否存在。

(定量研究)

(2)通过定性研究发现产品中只有碱式碳酸铜,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己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3)请写出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____。

(4)若装置B和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增加量分别为∆mB,∆mC;则∆mB:

∆mC=___时,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

四、简答题

24.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40g放入锥形瓶中,将40g盐酸分4次(每次10g)加入瓶中,所得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2CO3+2HC=2KCl+H2O+CO2↑(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所加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g

49.68

59.36

69.12

79.12

(1)以上四次实验,其中盐酸有剩余的是________。

   

(2)第一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_______

25.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我国深水钻井平台“981”用钢量达3万吨,露出平台的钢、铁很容易生锈,钢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

(2)写出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硫酸铜、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2、

3、

4、

5、

三、探究题

1、

2、

3、

四、简答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