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0256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江苏苏州五中学年高二上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苏州五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9月考试高二化学(选修)

第I卷(选择题,满分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区别CH4、CH2=CH2、CH≡CH的最简易方法是

A.分别通入溴水B.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分别在空气中点燃D.分别通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乙炔都能使溴水褪色,不能区分,A错误;

B、乙烯、乙炔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区分,B错误;

C、甲烷、乙烯、乙炔三种气体中碳的含量依次升高,燃烧产生的现象依次为:

淡蓝色火焰;明亮火焰,带有黑烟;明亮火焰,带有浓烟,可以区分,C正确;

D、三种气体均与碱石灰不反应,不能区分,D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有关氟氯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的卤代烃

B.氟氯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有毒

C.氟氯烃大多无色、无臭、无毒

D.在平流层中,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烃分子中1个或者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得到的产物为卤代烃,故A正确;

B.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而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造成臭氧层空洞,使大量的紫外线照向大地,伤害地球上的生物,但无毒,故B错误;

C.依据氟氯烃物理性质解答:

大多数无色,无臭,无毒,故C正确;

D.在平流层,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可引发损耗O3的循环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的卤代烃,它化学性质稳定,大多无色、无臭、无毒,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制冷业,但是释放到空气中的氟氯烃,可以到达大气平流层,并且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而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造成臭氧层空洞,使大量的紫外线照向大地,伤害地球上的生物。

3.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B.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D.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醇的官能团为羟基,如乙醇中含-OH,与烃基相连,故A正确;

B.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

-COOH,不是羟基,故B错误;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如苯酚中含酚-OH,与苯环直接相连,故C正确;

D.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如乙烯中存在碳碳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物质不属于石油主要成分的是

A.烷烃B.烯烃C.环烷烃D.芳香烃

【答案】B

【解析】

【详解】石油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不含烯烃,故答案为B。

5.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乙酸和乙醇B.甘油和水C.乙醇和乙二醇D.溴苯和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中的物质相互混溶,混合后均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法分离,而D中溴苯不溶于水,分层后水在上层,可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答案为D。

6.1828年,填平无机物与有机物间鸿沟的科学巨匠维勒将一种无机盐直接转变为有机物尿素[CO(NH2)2],维勒使用的无机盐是

A.NH4NO3B.(NH4)2CO3C.CH3COONH4D.NH4CNO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学科常识或从元素组成判断。

【详解】1828年,维勒加热无机物NH4CNO溶液,获得了有机物尿素[CO(NH2)2]。

本题选D。

7.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合物的组成或性质,以此能够说明该化合物肯定属于有机物的是

A.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在氧气中能燃烧,且只生成二氧化碳

D.熔点低,且不溶于水

【答案】A

【解析】

A、有机物一般指含碳的化合物,CO、CO2、H2CO3、NaHCO3、CaC2、KSCN等含碳化合物因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物,故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肯定属于有机物,A正确;B、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属于有机物,例如碳酸钠等,B错误;C、在氧气中能燃烧,且只生成二氧化碳的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CO,C错误;D、熔点低,且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有机物,D错误,答案选A。

8.工业上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

在汽油中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

CH3OC(CH3)3分子中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碳原子总是形成四个共价键,氧原子总是形成两个共价键,CH3OC(CH3)3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为

,故合理选项为C。

9.下列对于有机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书写错误的是

A.丙炔:

CH≡C—CH3

B.丙烯:

CH2CHCH3

C.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其键线式为

D.乙醇:

CH3CH2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碳三键不能省略,丙炔:

CH≡C﹣CH3,故A正确;

B.碳碳双键不能省略,丙烯:

CH2═CHCH3,故B错误;

C.CH3CH═CHCH3,键线式为

,故C正确;

D.乙醇的结构简式:

CH3CH2OH,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结构简式中表示碳氢键的“﹣”一定要省略,同时也可以省略表示碳碳单键、氧氢键的“﹣”但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碳氧双键的“﹣”不能省略。

只用键线来表示碳架,两根单键之间或一根双键和一根单键之间的夹角为120˚,一根单键和一根三键之间的夹角为180˚,而分子中的碳氢键、碳原子及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均省略,而其他杂原子及与杂原子相连的氢原子须保留,每个端点和拐角处都代表一个碳,用这种方式表示的结构式为键线式。

10.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苯的同系物

B.

,芳香化合物

C.

,不饱和烃

D.

,醇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不含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属于环烷烃,故A错误;

B.

含有苯环,是芳香族化合物,故B正确;

C.

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只有C、H两种元素,属于不饱和烃,故C正确;

D.

中-OH没有直接连接苯环,为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属于醇,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注意区别酚类与芳香醇中羟基的位置是解答关键。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针对下图所示乙醇分子结构,下述关于乙醇在各种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醋酸、浓硫酸共热起酯化反应时②键断裂

B.与金属钠反应时①键断裂

C.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时②④键断裂

D.在加热和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①③键断裂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醇提供羟基氢、羧酸通过羧基中的羟基生成乙酸乙酯,①键断裂,故A错误;

B.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时键①断裂,故B正确;

C.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醇中键②④断裂,故C正确;

D.乙醇在Ag催化作用下和O2反应生成乙醛,乙醇中的键①③断裂,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2.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

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应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丁烷的是

A.CH2BrB.CH2BrCH2CH2CH2Br

C.CH2BrCH2CH2BrD.CH3CH2CH2CH2Br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可知反应的原理为:

碳溴键发生断裂,溴原子与钠形成溴化钠,与溴原子相连的碳相连形成新的碳碳键,若形成环状结构,分子中一定含有两个溴原子,据此完成解答。

【详解】A.根据通过信息可知,CH3Br与钠发生反应生成的是CH3CH3,故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CH2BrCH2CH2CH2Br与金属钠反应后可生成环丁烷:

,故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CH2BrCH2CH2Br分子中含有两个溴原子,与钠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环丙烷或环己烷,故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CH3CH2CH2CH2Br与钠发生反应生成的是正辛烷,CH3CH2CH2CH2CH2CH2CH2CH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三聚氰胺(结构式如图9所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阻燃剂、水泥减水剂和高分子合成等领域。

一些不法分子却往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制品的含氮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是一种蛋白质B.三聚氰胺是高分子化合物C.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D.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

【答案】D

【解析】

【详解】A.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中含有肽键,而三聚氰胺没有,所以不属于蛋白质,故A错误;

B.高分子化合物是指分子量达到一万的化合物,为高聚物,而三聚氰胺分子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三聚氰胺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C错误;

D.根据结构简式可得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故D正确;

答案选D。

1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A.(CH3)3CCH2CH3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D.(CH3)3CCH2CH2CH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效氢原子来判断各烷烃中氢原子的种类,有几种类型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就有几种不同的沸点,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根据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所连的甲基的氢原子等效,对称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A.(CH3)3CCH2CH3中含有3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3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故A正确;

B.(CH3CH2)2CHCH3分子中含有4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4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故B错误;

C.含有2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2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故C错误;

D.(CH3)3CCH2CH2CH3分子中含有4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4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甲苯是由苯环和甲基结合而成的,甲苯能够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

A.烷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苯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苯环使甲基的活性增强而导致的D.甲基使苯环的活性增强而导致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烷、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甲苯中苯环对甲基的影响,使甲基的活性增强,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答案为C。

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80分)

16.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如图。

(1)请写出该物质的含氧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和______。

(2)请写出以下化学反应

方程式:

①A跟NaOH溶液反应:

__________

②A跟NaHCO3溶液反应:

__________

③A在一定条件下跟Na反应:

__________

【答案】

(1).醇羟基

(2).酚羟基(3).羧基(4).

(5).

(6).

【解析】

【分析】

有机物A中含有酚羟基和-COOH,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其中酚羟基

临位H可被溴取代,-COOH可与NaHCO3反应,含有醇羟基,与酚羟基和-COOH都能Na反应,所含三种羟基活性顺序为羧基中的羟基大于酚羟基大于醇羟基。

【详解】

(1)

中含氧官能团名称分别是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

(2)①有机物A中含有的酚羟基和-COOH,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有机物A中含有的-COOH可与NaHCO3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有机物A中醇羟基、酚羟基和-COOH都能Na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17.如图为几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①CH3CH=CHCH2CH3②

③CH3CH2CH2CH2OH④CH3—C≡C—CH3⑤CH3—CH2—C≡CH⑥

⑦CH3CH2CH2OCH3⑧

⑨CH2=CH—CH=CH2⑩CH2=CHCH2CH2CH3

(1)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官能团位置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官能团类型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⑩

(2).②⑧(3).③⑥⑦(4).④⑤⑨(5).①⑩(6).③⑥(7).④⑤(8).③⑦(9).④⑨(10).⑤⑨(11).⑥⑦(12).②⑧

【解析】

【分析】

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

由于分子中碳链形状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位置异构:

由于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上或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官能团异构:

分子中由于官能团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

【详解】①CH3CH═CH﹣CH2CH3、⑩CH2=CH﹣CH2CH2CH3分子式相同,碳碳双键位置不同,二者属于位置异构;

④CH3﹣C≡C﹣CH3,⑤CH3﹣CH2﹣C≡CH,⑨CH2=CH﹣CH=CH2,三种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其中④⑤碳碳三键位置不同,属于位置异构,④、⑤与⑨的官能团不同,属于官能团异构;

③CH3CH2﹣CH2﹣CH2OH、⑥

、⑦CH3CH2CH2OCH3,分子相同,结构不同,三种互为同分异构体,③⑥羟基位置不同,属于位置异构,③、⑥与⑦的官能团不同,属于官能团异构;

、⑧

的分子式相同,前者含有碳碳双键,或者含有环状,属于官能团异构;

(1)根据分析可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①⑩、②⑧、③⑥⑦、④⑤⑨;

(2)属于官能团位置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

①⑩、③⑥、④⑤;

(3)属于官能团类型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是:

③⑦、④⑨、⑤⑨、⑥⑦、②⑧。

18.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若有违反系统命名者请予以纠正。

(1)3,5-二甲基己烷________________,正确名称:

________________

(2)3,3,4,4-四甲基-2-乙基戊烷________________,正确名称:

________________

(3)4,4,5,5-四甲基-3-丙基己烷________________,正确名称:

________________

(4)2,3,4,5-四甲基-3-乙基-5-丙基庚烷____________,正确名称: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2,4-二甲基己烷(3).

(4).2,2,3,3,4-五甲基己烷(5).

(6).2,2,3,3-四甲基-4-乙基庚烷(7).

(8).2,3,4,5-四甲基-3,5-二乙基辛烷

【解析】

【分析】

依据烷烃的命名原则命名。

【详解】

(1)取代基的位次和最小,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2,4-二甲基己烷;

(2)主链不是最长,应有6个碳原子,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2,2,3,3,4-五甲基己烷;

(3)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2,2,3,3-四甲基-4-乙基庚烷;

(4)主链有8个碳原子,从左边命名,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2,3,4,5-四甲基-3,5-二乙基辛烷。

【点睛】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

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

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

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

支链编号之和最小;⑤简:

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

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19.将所列仪器组装为一套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并进行蒸馏,可得到汽油和煤油。

(1)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B、______;C、______。

(2)将以上仪器按

(一)→(六)顺序,用字母a,b,c…表示连接顺序:

e接____;h接____;k接l;b接____;____接____。

(3)A仪器中的c口用于______,d口用于______。

(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

(5)在B中注入原油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给B加热,收集到沸点为60℃~150℃间的馏分是______,收集到150℃~300℃间的馏分是______。

【答案】

(1).冷凝管

(2).蒸馏烧瓶(3).锥形瓶(4).i(5).a(6).f(7).g(8).w(9).进水(10).出水(11).蒸馏烧瓶支管口(12).防止暴沸(13).溶剂油和汽油(14).煤油

【解析】

【分析】

(1)根据装置图判断仪器名称;

(2)按实验要求和目的组装实验仪器;

(3)冷凝水应是下进上出;

(4)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

(5)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6)汽油的沸点为60℃~150℃间,煤油的150℃~300℃间。

【详解】

(1)根据装置图可知,A是冷凝管,B是蒸馏烧瓶,C是锥形瓶,

故答案为冷凝管;蒸馏烧瓶;锥形瓶;

(2)根据蒸馏装置图(如下)可知,仪器连接顺序为:

e接i;h接a;k接l;b接f;g接w,

故答案为i;a;f;g;w;

(3)冷凝水应是下进上出,延长热量交换时间,使热量能更充分吸收,故A仪器中的c口用于进水,d口用于出水,

故答案为进水;出水;

(4)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

故答案

蒸馏烧瓶支管口;

(5)为防止烧瓶内液体受热不均匀而局部突然沸腾(暴沸)冲出烧瓶,需要在烧瓶内加入几块沸石。

故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6)汽油

沸点为60℃~150℃间,煤油的150℃~300℃间,故收集到沸点为60℃~150℃间的馏分是为溶剂油和汽油,收集到150℃~300℃间的馏分是煤油,

故答案为溶剂油和汽油;煤油。

20.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名称是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环己烷(3).取代反应(4).消去反应(5).

【解析】

【分析】

(1)由反应①可知,A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环己烷,故A为

(2)反应①环己烷中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环己烷;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②由一氯环己烷去掉HCl生成环己烯;

(3)由合成路线可知,B为1,2﹣二溴环己烷,故反应④是1,2﹣二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4﹣环己二烯。

【详解】

(1)由反应①可知,A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环己烷,故A为

,名称为:

环己烷;

(2)反应①环己烷中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环己烷,该反应为取代反应;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②由一氯环己烷去掉HCl生成环己烯,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3)由合成路线可知,B为1,2﹣二溴环己烷,故反应④是1,2﹣二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4﹣环己二烯,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反应方程式为

【点睛】常见的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有:

①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②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③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

④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⑤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⑥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

⑦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

(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

⑧在稀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

⑨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21.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

甲乙

(1)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______;

②在各装置中注入相应的试剂(如图所示);

③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______℃;实验时烧瓶中液体混合物逐渐变黑。

(2)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甲装置,是否也能检验乙烯具有还原性?

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170(3).乙中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4).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CO2等酸性气体(5).不能(6).因为SO2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

【分析】

(1)①依据实验目的:

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首先应组装仪器,然后检验仪器的气密性,装药品,制备乙烯,性质验证;

③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条件下,加热到170℃时,反应生成乙烯;

(2)乙烯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乙醇、二氧化硫也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在检验乙烯还原性时应先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和乙醇。

【详解】

(1)①既然要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首先应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条件下,加热到170℃时,反应生成乙烯;

(2)乙烯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乙醇、二氧化硫也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在检验乙烯还原性时应先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和乙醇,所以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

乙中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装置甲的作用是: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CO2等酸性气体,若无甲装置,则不能检验乙烯具有还原性,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