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大学设计方案定稿.docx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大学设计方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大学设计方案定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大学设计方案定稿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吴诗章(小学教育一班0850920011)
【摘要】以往的研究都指出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随机抽取了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100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家庭环境五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父母应着重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环境
Abstract:
Previousstudieshavepointedoutthatfamilyenvironmentisanimportantfactor,whichaffecttheprimary-school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Inthisarticlewerandomselected100studentsfromWuhanLuxiangExperimentalPrimarySchoolforresearch。
todiscussinghowthedifferentfamilyenvironmentaffect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byanalyzingfiveaspectsoffamilyenvironment.Accordingtotheresearchshows:
thesingle-childfamily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ylevelhigherthannon-single-childfamilystudents。
thenon-single-parentfamily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ylevelhigherthansingle-parentfamilystudents。
thelocalemployeefamily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ylevelhigherthannon-localemployeefamilystudents。
thehighereducationparentsfamily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ylevelhigherthanlowereducationparentsfamilystudents.Agoodfamilyenvironmentconducivetothechilddevelopahealthypsychology,parentsshouldfocusonthecreationofagoodfamilyenvironmentforchildrengrowingwithhealthandhappiness.
Keywords:
primary。
psychologicalhealth。
familyenvironment.
一.文献综述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阶段,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
可近年来,关于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校园暴力等事件频繁发生,反应出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
薛庆兰(2009)认为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
第一,学习方面的问题;第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第三,情绪方面的问题;第四,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而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许晓杰(2008)认为造成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重要因素,此外小学生的自身身心发展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包括三方面:
一是小学生的妒忌心理,二是小学生不被尊重引起的苦闷心理,三是小学生网络迷恋综合症。
与此相似的是卫萍,陈雪梅(2007),他们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二是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三是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四是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在众多的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中,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都包含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见一斑。
有言道,家庭是人生的港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往往能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道路。
针对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有许多研究者做了专门的调查。
马梁红,蓝琼丽等人(2007)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柳州市四所小学三、四年级1781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检测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4.49%,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高达64.79%。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控制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
谭晓云,李宁燕(2008)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宣武区某小学1-6年级的在读学生,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Epidata软件包建立数据库,二次录入数据后,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有异常行为的子女多发生在父母是高中文化以下的家庭;家庭经济收入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不明显,这一点与其他研究者所得出的家庭经济对子女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非常重要影响。
而目前的相关研究还有不完善或存在一些争执的地方,因此,继续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提出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些成长环境中,家庭环境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人从出生一刻起就开始收到家庭环境的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心理学对家庭的定义为:
“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是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特殊功能组织。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家庭的结构也变得复杂起来,例如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父母文化水平很高的家庭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的家庭,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等等。
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不同的孩子,而面对这样复杂的家庭状况,现在的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更是令人担忧。
因此笔者意图重点研究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中的家庭因素,初步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在借鉴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初步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从家庭环境着手,改善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为父母改善其家庭环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些依据。
(二)研究假设
以往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家庭环境作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次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的培养。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取样
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随机抽取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共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以下是各年级基本情况。
表1各年级人数分布情况
人数
性别
合计
男
女
年级
三年级
21
24
45
五年级
23
22
45
合计
44
46
90
(二)研究工具
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张雅明,王永丽(2004)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和量表编制”郑日昌,张颖(2008)两篇文献的描述,自编关于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评定量表。
该量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学生基本情况,其中第4题到第9题调查小学生的家庭情况,主要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是否外来务工家庭及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五个方面考察家庭环境。
第二部分为主要量表,分五个维度:
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
据郑日昌(2008)等人定义:
“学习适应”是指个体多大程度能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读书、注意力、课业习作等方面的良好的固化行为;“学校人际”指个体多大程度能够与同伴、教师建立恰当关系;“亲子关系”指个体多大程度能够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我现状的满意或接纳程度及多大程度能够对自我进行激励、调节和管理;“生活适应”指个体多大程度能够有效规划、料理、调控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保护自己安全的基本行为,遵守学校及之外生活中的基本规章制度。
其中每个维度5个题目,共25题。
该量表采用likert5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一般/不确定,“4”表示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记分。
该量表信度如表2所示为0.849,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2量表信度系数
Cronbach'sAlpha
项数
.849
25
(三)研究步骤
1.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分别对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实施《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评定量表》的测查,随堂测试,统一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当堂收回。
收集每个测试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分析结果。
2.数据录入与统计方法
利用SPSS17.0录入、编码、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可靠性分析,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等等。
四.结果分析
(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图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如图3所示,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五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说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非独生子女略好。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城市地区实行得较好,而在偏远农村地区则实行得不够好。
本次调查的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属于城区小学,在此环境下,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所受到的关注要比非独生子女多,享有的各方面条件也比非独生子女好,其中当然也有父母对子女学习上的期望。
所以在学习适应方面,独生子女不管是从自身意愿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都会表现得比较突出。
而非独生子女大部分享有不到等同独生子女那么优越的条件,他们的父母多数从事高强度的工作(在此次调查中,外来务工家庭中37.4%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62.6%的家庭有二个或者以上的孩子),对子女的关注不会太多,而分到每个子女身上的就更少。
从外部条件来说,非独生子女比不上独生子女,但从自身的学习意愿来说,非独生子女可能比独生子女拥有更强烈的求知欲,因此非独生子女在学习上不会落后与独生子女太多。
在学校人际方面,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只与父母接触,所以对寻找同龄伙伴或谈得来的人有很强烈的欲望,而非独生子女由于长期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一定经验,但是对与人交往的愿望不如独生子女那么迫切。
因此,虽然独生子女在学校人际的得分比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但差别不大。
在亲子关系方面,独生子女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对孩子十分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基本不会出现太多问题,亲子关系的亲密度也很高。
而非独生子女家庭里,由于父母的精力可能更多地花费在工作上,与孩子的交流就比较少,甚至很多家庭可能存在父母偏爱的现象,从而引起一些孩子的妒忌与怨恨心理。
在自我概念方面,独生子女由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长久以来会形成一种优越感,对自身感到很满意。
而非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和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形成一些对比,从而发现自身很多的缺点,也就对自己感到不是很满意了。
在生活适应方面,依然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遵守规章制度。
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容易忽视对孩子个体的教育,就容易造成孩子性格自由散漫,生活作息不规范。
这一研究结果与谭晓云、李宁燕(2008)的研究结果也相一致。
(二)单亲家庭与双亲健全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图4单亲家庭与双亲健全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如图4所示,单亲家庭的子女和非单亲家庭的子女在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三个维度的得分互有高低,差别不是很大,在自我概念和生活适应两个维度,非单亲家庭子女的得分明显比单亲家庭子女的得分要高。
说明从整体上来看,非单亲家庭的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单亲家庭的子女的心理状况良好。
首先在学习适应方面,从我的访谈记录里可以看到,单亲家庭的子女一部分会和正常家庭子女一样,喜欢学习,认真学习,一部分也会不喜欢学习,而非单亲家庭的子女的学习情况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单亲与非单亲家庭的子女在学习适应上差别不大。
在学校人际方面,虽然统计图呈现忽悠交错的形态,但是对照量化表可以发现,非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与同学们友好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但是拥有交情很深的朋友的比例却不高,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与同学关系紧张,不喜欢与人交往,一旦有了朋友,就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
从访谈中我还注意到,一般非单亲家庭的孩子交友是选择比较广泛,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选择的是与自己有着类似经历或家庭情况的同学作为朋友。
而有关亲子关系,依然要仔细对照量化表,不难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对父母的感情更深,或者正是因为失去过才知道珍惜,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除了孩子本身性格的因素,往往还因为对父母离异感到不能接受甚至怨恨父母,同时也与不能与父母(或其中一方)经常见面有关。
而非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中,很多时候不能意识到父母之爱的可贵,但是由于非单亲家庭的孩子总体表现出开朗的性情,所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要更多一些。
在自我概念方面,非单亲家庭子女的得分比单亲家庭子女的得分要高。
单亲家庭的子女总认为自己的家庭没有别人的完整,从而存在一种自卑感,于是各种各样的不如别人的念头就会产生,会去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作比较,从而对自己感到不满。
在生活适应方面,非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分要明显高于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家长一般都对孩子心怀愧疚之心,所以对孩子多有纵容,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不服管教,在遵守纪律,生活规律这一块上,得分偏低。
(三)外来务工家庭与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图5外来务工家庭与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如图5所示,在学习适应方面,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得分明显比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得分高,说明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在学习上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和非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家庭住址的变迁、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变化都是其中的原因。
在学校人际方面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得分比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得分略高,但差距不大,说明不管哪种家庭在处理学校人际关系时都有自己独到理由。
在亲子关系方面,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得分比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得分高,原因是外来务工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与子女的沟通比较少。
根据调查,很多外来务工子女年幼时由在老家的祖父母养育,直到读书年龄才被接到父母身边。
由于从小的疏离,一部分孩子对父母的感觉比较微妙。
在自我概念方面,非外来家庭子女的得分远远高于外来家庭子女的得分,究其原因是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漂泊在外,在心理上有种不如别人的感觉,再加上父母多从事一些辛苦的工作,自卑感更加强烈,所以自我满意度偏低,不如非外来家庭的子女。
在生活适应方面,非外来家庭子女的得分也比外来家庭子女的得分高,原因是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一般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一些,同时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原本比较有条理的生活到新环境后被打乱。
总的来说,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非外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父母文化水平不同的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图6父母文化水平不同的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如图6所示,在学习适应方面,虽然图中不同文化水平的家庭差异不是很明显,从量化表中可以看出父母在高中文化水平的家庭子女得分最高,父母文化水平在大学及以上的家庭子女的得分与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家庭子女的得分略高一点,原因是不管在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期望都是很高的,可能父母的文化水平在指导孩子课业时有所帮助,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还是由孩子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意愿决定的。
在学校人际方面,父母文化水平在大学及以上的家庭子女得分最高,父母文化水平在高中的家庭子女得分次之,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家庭子女得分最低,原因是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就越懂得如何教导孩子以后的生存之道,而与人交流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所以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子女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的比较好。
在亲子关系方面,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家庭子女的得分最高,父母文化水平在大学及以上的家庭子女得分最低。
原因可能是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给孩子的压力也大,导致亲子关系不是非常融洽,相反,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但或许不会给孩子施行高压政策,也就相处得好一些。
在自我概念方面,父母文化水平在高中的家庭子女得分最高,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家庭子女得分最低,一般来说,高文化水平的父母会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会有一种优越感,自我满足感强。
而大部分低文化水平的父母给不了孩子很好的外部环境,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与他人比起来就显得有些自卑。
在生活适应方面,父母文化水平在大学及以上的家庭子女得分最高,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家庭子女文化水平最低,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不仅想让孩子能拥有比自己当初更好的学习成绩,也希望孩子是一个全面性的人才,所以这样的孩子会中规中矩,适应能力也很强。
低文化水平的父母或许不会去关注孩子太多方面的能力,就导致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欠缺,忽略细节如一些规章制度等问题。
总之,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的孩子得分比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庭孩子得分高,所以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好。
(五)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图7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如图7所示,在学校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五个方面,家庭收入在1000-5000的子女得分最高,家庭收入在9000以上的子女得分最低,原因可能是小学生对家庭收入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对自己家庭的月收入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填写问卷时真实性很低,在此就不做细致研究了。
而据谭晓云、李宁燕(2008)年的研究,家庭经济收入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影响。
五.结论
通过对家庭环境五个方面的对比分析:
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与非外来务工家庭,父母文化水平高与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庭,经济收入高与经济收入低的家庭,得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说明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
父母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的健康成长,应着重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薛庆兰.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16)
[2]卫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3]许晓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考试周刊,2008,(31)
[4]张雅明,王永丽,曾盼盼,俞国良.《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
[5]郑日昌,张颖,刘视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和量表编制.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9)
[6]谭晓云,李宁燕.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08,24(7)
[7]马粱红,蓝琼丽,田昕,骆桂秀,陈意曼,张小玲,农超英,韦家成,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
[8]彭海芹.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改善.大家.2010,(5)
[9]孔德荣.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中国心理学杂志.2006,(04)
[10]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2006,(02)
[11]彭厚鹏,罗五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医学与社会.2004,(05)
[12]郭晓飞.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调查与思考.教育探索2005,(11)
[13]叶向阳,刘志宏.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理论界.2007,(7)
[14]刘天娥,龚伦军.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现代妇女(理论版).2010,(4)
[15]刘晖,杨会芹.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
(1)
[16]马梁红,唐峥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与干预的研究现状.华夏医学.2004,17(5)
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评定量表
测量目的:
综合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和生活适应五个方面的影响。
测量说明:
心理健康被一些研究者定义为:
在这会文化和规范的约束下,个体一方面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富有建设性的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郑日昌,2004)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自我认识,日常生活这些方面。
该量表能够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测评。
量表简介:
该量表由参考相关心理健康量表得出。
量表分为5个维度,由5个部分组成。
分别用A、B、C、D、E代表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五个维度。
量表正文。
性别:
年龄:
学校:
班级:
家庭结构(是否单亲?
是否独生?
):
父母文化水平:
家庭经济收入(月收入):
指导语:
(1)这是一份有关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评定量表,希望您能同我们密切合作,如实认真的加以评定。
(2)量表采用Likert5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多数不符合,“3”表示一般/不确定,“4”表示多数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
(3)请您仔细阅读量表中的每一道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在相应题号的右面的1、2、3、4、5上划“√”。
(4)对于填表人的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量表评定完成以后,请不要忘填表上方的相应信息,谢谢合作。
A1.上课能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
12345
A2.能很好的完成课堂与课后作业
12345
A3.经常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12345
A4.喜欢读书,包括教材与课外书
12345
A5.参加多种竞赛并获奖
12345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