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0225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

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黄河流域总面积为79.5万平方千米,但黄河的集水面积仅为75.24万平方千米,两者相差4.2万平方千米,相差的面积就是包在黄河“几”字形头部的鄂尔多斯内流区。

读鄂尔多斯内流区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有

①气候干燥,蒸发旺盛②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

③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④地势外高内低,多内陆湖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鄂尔多斯内流区主要的生活用水来自

A.冰川水B.地下水C.湖泊水D.黄河水

3.距离黄河仅十几千米的郑州却不属于黄河流域,是因为

A.郑州降水少B.郑州用水多C.黄河河床高D.郑州河流少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其地下水资源开采用于农田灌溉、煤炭开采与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等。

下图示意鄂尔多斯市2005~2014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与降水和蒸发量月变化对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地下水埋深3~7月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逐月增加B.气温回升快

C.植被下渗作用增强D.土壤透水性减弱

5.对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人为因素是()

A.煤炭资源开采B.工业用水C.农田灌溉D.城市生活用水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风光路灯”——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性”路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风光路灯”最适宜销往()地区

A.贵阳B.成都C.鄂尔多斯D.济南

7.为降低成本,将路灯上风力发电扇叶的朝向固定,在鄂尔多斯则风力发电机扇叶应朝向()

A.西北B.正南C.东北D.东南

鄂尔多斯高原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

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的相对竞争系数(如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

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

9.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避开天然降水干扰B.减弱气温变化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

2017年9月5日至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尔多斯地区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流动沙丘约占61%,经过多年有效地治理,沙漠化得到有效控制,被联合国称为治理沙漠的范本,读下图。

回答下列各题。

10.鄂尔多斯地区容易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冬季寒冷,光照强B.当地牧民过度放牧

C.降水稀少,多大风D.植被覆盖率比较高

11.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②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③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④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2.能够对库布齐沙漠的流动沙丘进行及时有效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是鄂尔多斯地区保护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用秸秆覆盖地表过冬。

下面甲图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分布图,乙图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甲图中植被的分布特征是()

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西多东少,南多北少

C.自然植被分布较少D.以温带落叶林为主

14.影响甲图中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降水D.气温

15.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对当地土壤的影响是()

A.土壤肥力下降B.土壤水分增加

C.土壤抗风蚀能力减弱D.改变土壤的颜色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沙棘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能力,在沙漠地区适应性很强。

TJ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沙棘工业园区,沙棘醋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

沙棘具有广泛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高度重视。

图一是鄂尔多斯所在区域及丘间地与迎风坡示意图,图二是TJ食品有限公司的沙棘醋产品说明。

“夏伏晒,冬捞冰”法是在老陈醋制成后,夏季开缸放在太阳下暴晒,冬季放在室外冷冻,并剔除醋中的冰块。

(1)说明毛乌素地区广泛种植沙棘的原因。

(2)与丘间地相比,同一片沙地中迎风坡沙棘长势较差,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3)分析鄂尔多斯市发展沙棘醋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4)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

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17.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分布图。

材料二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向沙漠宣战,把2.7万亩沙丘改造成为马铃薯种植基地。

据当地农民反映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空气湿度增大了,云量增多了,白天不再那么热了,夜晚不再那么冷了。

材料三“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是鄂尔多斯地区保护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将秸秆覆盖地表过冬。

图乙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图。

(1)概述图甲中植被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沙丘改造为马铃薯种植基地导致该地气温发生变化,请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3)简述鄂尔多斯地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的生态意义。

参考答案

1.D2.B3.C【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

1.鄂尔多斯内流区地势四周比内部相对较高,为封闭洼地,②说法错误。

该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河流稀少,流程短,汇入内陆湖盆难以入海。

选D。

2.鄂尔多斯内流区内无高大山脉,故冰川水,A错误。

湖泊为内流湖,属于咸水湖,不能用于生活用水,C错误。

内流区没有与黄河相边,D错误。

只有地下水作为主要的生活用水,B正确。

3.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主要是黄河河床太高,为地上河,其周边的城市附近水系不能汇入黄河,只能划归别的流域,郑州却不属于黄河流域,是因为黄河河床高,C正确。

4.B5.C【分析】

4.根据图示曲线,3-7月份,降水量增加幅度小,蒸发量明显增大,地下水埋深3~7月明显增大,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对。

降水逐月增加、植被下渗作用增强,地下水埋深应减小,A、C错。

土壤透水性没有逐月变化特征,D错。

5.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总用水量的70%,对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人为因素是农田灌溉,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深明显增大,C对。

煤炭资源开采、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占比重小,对地下水埋深影响小,A、B、D错。

6.C7.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风力发电的区位选择。

1.该“风光路灯”是采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最适宜销往风力持续稳定,光照充足的地区。

2.为降低成本,将路灯上风力发电扇叶的朝向固定,如果在鄂尔多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离冬季风源地近。

6.A.贵阳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故A错误;

B.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云雾多,光照不足,故B错误;

C鄂尔多斯位于半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且风力稳定,最适宜使用“风光路灯”,故C正确;

D.济南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光照相对不足,季风不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7.A.鄂尔多斯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则风力发电机扇叶应朝向西北方向,故A正确。

B.鄂尔多斯正南方向风向频率小,故B错误。

C.鄂尔多斯东北风风向频率小,故C错误。

D.夏季东南风受山地阻挡,势力较弱,且影响鄂尔多斯的时间短,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顾名思义,“风光路灯”要求布置在风力稳定,光照强烈的地区,根据选项各地的气候特征来判断。

8.C9.A【分析】

8.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斑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C项正确;由“绿色斑斑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故A项错误;由“荒漠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D项错误。

故选C。

9.据材料可知,人为设置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该题属于典型的新材料新情境的创新型试题,答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10.C11.D12.A【分析】

10.冬季寒冷,光照强和土地荒漠化无关,A错误;过度放牧是人为原因,B错误;鄂尔多斯地区降水稀少,物理风化较强,地表多沙质物质,且该地多大风,沙质物质易流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C对;鄂尔多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D错误。

故选C。

11.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①对;扩大耕地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②错误;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固沙措施效果很好,是我国治理沙漠的一项重大成果,故可以建设草方格沙障,阻碍沙丘流动,固定沙丘,③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④错误。

故选D。

12.遥感的基本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因此能够实现监测功能的是遥感技术,A正确。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等;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定位、导航等,二者均不能实现对沙漠的监测,BC错误。

“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不能及时有效监测流动沙丘,D错误。

故选A。

13.A14.C15.B【分析】

13.结合图甲中的图例信息可知,甲图中植被东南部多为温带落叶灌丛区、温带禾草草原区,西北部多为荒漠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递减,A正确,B错;甲图中东南部植被分布相对较多,C错;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并无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

故选A。

1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植被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自东南向西北,距海距离逐渐变远,降水变少,植被分布呈减少趋势,C正确;图甲所示区域为鄂尔多斯高原,地形差异不大,A错;光照、气温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

故选C。

15.根据图乙信息可知,通过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肥力提高,A错;实验前后对比而言,实验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B正确;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且结合大气悬浮质减少可推断,土壤抗风蚀能力增强,C错;并不会改变土壤的颜色,D错。

故选B。

【点睛】注意:

农作物留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地表蒸发,改善土壤墒情(必修三前苏联垦荒区的案例里有提到),从而减少风蚀的影响。

16.

(1)沙棘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可作为沙棘醋等食品加工原料,增加经济收入;沙棘环境适应性强,自我繁殖能力强,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对土壤侵蚀,减少扬尘风沙天气。

(2)迎风坡风力强劲且干燥,加大了水分蒸发,加剧了水分不足;迎风坡的沙棘更容易受到风沙的伤害(或易倒伏)。

(3)接近沙棘产区,沙棘果产量大,品质好;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方便暴晒,气候干燥,储藏条件好,冬季严寒,满足捞冰工艺需求;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制作沙棘醋工艺经验丰富。

(4)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种植人口草场;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草场退化,恢复植被等。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鄂尔多斯高原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植被类型及条件、工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题,毛乌素地区广泛种植沙棘的原因应从经济、生态两方面说明。

材料信息表明,沙棘具有广泛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可作为沙棘醋等食品加工原料,广泛种植沙棘,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材料信息表明,沙棘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能力,在沙漠地区适应性很强,容易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由于植被阻挡和固定,可以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减少风沙天气。

(2)题,迎风坡沙棘长势较差的气候原因主要从水分和风力的破坏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当地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分条件,与丘间地相比,迎风坡风力更强劲,当地的风很干燥,风力较大,会加大了水分蒸发,导致水分不足,从而使得沙棘生长条件较差;迎风坡风力强劲,风携带沙石的破坏力更强,沙棘容易受到风沙的伤害直接伤害。

第(3)题,鄂尔多斯市发展沙棘醋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原料、生产环境、交通、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因沙棘的沙漠地区适应性很强,当地广泛种植,沙棘果产量大,品质好;当地气候干旱,夏季晴天多,光照强,适合传统工艺中的“夏伏晒”条件;气候大陆性强,冬季严寒,满足传统工艺中的“冬捞冰”工艺需求;图中显示,当地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说明交通便利;沙棘醋品质优良,国内外市场广阔;制作沙棘醋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生产经验丰富。

第(4)题,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应对土地资源退化的措施应从产生原因入手进行作答。

由于过度开垦,导致当地土地退化,因此要退耕还林还草,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恢复植被等;因过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而导致土地退化,因此要兴修水利设施,统筹安排水资源利用,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退化,因此要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由于沙漠侵吞导致了土地退化,可以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17.

(1)由东南向西北植被变稀疏;依次是灌丛、草原到荒漠。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内陆,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少,蒸发强;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2)气温日较差减小;植被覆盖增加,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增温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夜晚,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增强。

(3)保持土壤水分;保护了土壤肥力;减少空气中的沙尘;增加大气湿度;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解析】试题分析:

(1)图甲所示区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地处我国内陆,距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强。

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所以该地的植被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稀疏,依次是灌丛、草原到荒漠。

(2)沙丘改造为马铃薯种植基地,植被覆盖增加,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增温慢。

地面温度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

夜晚,空气中水汽多,天空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增强,降温慢。

所以白天不再那么热了,夜晚不再那么冷了,说明气温日较差减小。

(3)“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肥力。

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沙尘,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有利于增加大气湿度,减少蒸发量,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考点:

影响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因素,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