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9620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docx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

五年级美术第九册教案

1、悠悠北山街

教学目标:

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

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

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

难点:

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

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

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

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

探访的建筑物名称,值得探访的一处传统历史建筑——探访的传统历史建筑物所在的(街区)

(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

二、教学过程

1.导课,出示课题。

(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

(2)小结:

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

(3)板书课题:

悠悠北山街。

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

(1)小结出示:

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

(2)小结:

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

3.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

(1)趣味导入。

教师先出示几张北山街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让学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物?

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

(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杭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

(3)探究活动。

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

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

(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

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

可讲述有关后人想寻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过的历史建筑,由于文字图片记载缺乏而费尽周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除了文字图片的收集探访外,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

4.写生创作指导。

(1)对比北山街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

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

(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

(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

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

(4)作业设计:

用速写与摄影的表现手法,创作题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并配上文字简述。

学生创作用纸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线装订。

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

6.展示作品,创作点评。

教师装好封面、目录,写出作者姓名,装订成册,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写生创作工具,已打过装订孔的画纸。

(教师)已设计好的《值得珍藏的建筑》封面、目录,装订用线。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写生创作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探访结果,选择学生较为集中探访的一处历史建筑,进行重点讲解建筑文化、风格及相关故事,确定写生创作《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主题画。

2.学校写生创作指导。

(1)对比分析建筑的造型特点。

教师出示现代建筑和北山街历史建筑图片,对比造型、颜色、材质等的不同点?

让学生对比感受,抓住建筑物特征。

(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

启发学生对建筑物进行创作构思、创作写生。

(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讲究创作的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

(4)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的创作写生方法。

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

注重讲解技能难点。

(5)讲解外出写生常规,如找角度,选好安全位置,放置工具,外出不能喧哗等要求。

3.学生按写生常规要求进行外出写生创作,教师进行管理,指导创作。

4.教师将已设计的《值得珍藏的建筑》封面,与学生作品装订成册,进行展示。

5.教师总结:

现在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

6.教学建议。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所处的实际环境,自行寻找一处值得探访的街区及其建筑,进行相应的教学。

 

2、安全标识

教学目标:

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2.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能用安全标识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

3.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

设计的标识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出示各种安全标识,让学生对标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师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3)学生回答:

我在变压器旁边看到过当心触电的标识;我在包装箱上看到过小心轻放的标识;我在……

(4)教师小结:

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

2、分辨标识:

(1)分类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分别从形状、图案、色彩三方面进行讨论。

(2)禁止标识:

圆形,红色+黑色;警告标识:

三角形,黄色+黑色;提示标识:

方形,绿色、黑色、红色等

(3)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让学生思考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

(4)教师提问:

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小结:

安全标识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刺激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

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如:

楼道口、阳台上、教室里等

(2)探讨:

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

(3)要求:

你准备为学校设计一个怎样的安全标识?

4、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

(1)画面构图时主体要画得大,外形要标准。

(2)颜料运用时要控制水分,运笔要概括。

(3)如果选择张贴室外的安全标识,可以运用防水的油画棒或者丙烯颜料。

5、小结与拓展:

(1)课外分小组把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合适的位置。

(2)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注意人身安全。

3、童谣童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

(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新知教学。

(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

(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

(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

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题:

《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

(1)交流:

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

(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

(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3.尝试创作。

(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

(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

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

(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

(教师)准备编排童谣童画集。

二、教学过程

1.朗诵童谣。

(1)请学生朗读童谣,交流此童谣的含义。

(2)探讨自己喜欢的童谣及创作童画的思路。

(3)教师小结:

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

(4)教师提供创作建议:

从不同角度思考,再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创作;考虑不同画种的特点;注意为童谣配上音乐,能够体会到更强的艺术效果。

2.学生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

(2)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或连续的均可)。

3.评价交流。

评价建议:

(1)能基本表达出童谣的意境。

(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

(3)选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当。

4.小结拓展。

(1)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集等。

(2)收集更多童谣童画的资料。

(3)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

 

4、大盒子小舞台

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用多种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热爱生活。

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

难点:

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

(教师)范作,裁纸刀,纸盒子等。

二、教学过程

1.组织导入,盒子百变。

(1)出示一个方形的纸盒。

这是什么?

同学们一定会说是一个方形的盒子。

那么,我们用美术的眼光,通过想象,这盒子还能是什么呢?

(竖起来是一幢公寓、平放是一个舞台……)

(2)将盒子打开。

现在它是什么了?

(一个小鸟的家,游泳池,古代竞技场……)

(3)将盒子简单变形组合。

你认为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一个有背景的舞台,种上树是森林的一角,搭上床是我的卧室……)

(4)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准备的盒子,来超级变变变。

——通过教师的引导,改变纸盒的边框和外形,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

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

2.开拓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大盒子,我们首先来给它们进行分类。

按形状分:

方形、圆形、多边形。

按材质分:

纸质、塑料、木质、综合。

(2)根据自己盒子的形状、质材、色彩,你觉得适合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

(3)讨论自己的盒子制作设想并交流(先小组讲,后全班交流)。

(4)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想一想,在这里盒子是怎样被巧妙应用的,这些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制作的?

(盒子的形、色、材质的巧妙结合,经过切割加工,辅之另外的小工艺品,使之成为一组完整的、有趣的作品。

3.方法指导,巧变盒子。

(1)为了使盒子变成你心目中的舞台,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你有什么办法呢?

①添加法:

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

例如:

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成舞台;将盒子添上门窗和顶成为一幢房子……

②切割展开法:

原来的盒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部分切割。

如:

上下切割、斜切割、特殊型切割。

③综合法:

将盒子切割并组合成新的形状。

(2)给盒子涂上颜色或制作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

——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

(1)同学们,想一想,制作底座需要注意些什么?

(易出现的问题:

切割时弄坏盒子,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

(2)制作步骤。

①用笔画出切割的线。

②用裁纸刀由外到内逐步割出所需要的形状。

③根据需要涂上颜料或粘贴上其他装饰物。

5.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

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

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

(学生谈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

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场景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现成的小玩具(汽车、纸偶人等)。

(教师)范作,裁纸刀,纸盒等。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办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是各显神通。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

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1)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景2—3个。

教师猜想场景可能表现什么主题?

例如:

你的盒子有深蓝色的背景,前面是高低变化的树木,该是准备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吧……

(2)学生介绍自己在设想、制作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

(3)请同学们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出金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2.继续制作完成《大盒子小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

(1)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

作品中需要许多用纸做的人、树、动物等,那么怎样将它们竖起来,站稳呢?

(看教科书上的范图,教师简单示范。

①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②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③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

④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铁丝、小棒、毛线等的线型材料的固定(钻孔、缠绕、粘贴等)。

3.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也有了背景和主角(汽车、人、小动物等),如何围绕自己的设想编排、组织、美化舞台呢?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

请同学们一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左中右式的排列:

清楚,整齐,但显死板。

②三角形的编排:

变化多,易协调,但画面易散。

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色彩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4.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5.个别展评,夸夸小舞台。

(1)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同学间相互评议。

(2)更多的有关盒子的艺术作品欣赏。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座的工艺制作。

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

首饰盒。

教师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

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6.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收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5、民间木雕

教学目标:

1.欣赏传统的民间木雕,了解其艺术特点、雕刻方法等。

2.学习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选择适合雕刻的材料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

2、难点:

雕刻的作品要有一定的特点和创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

(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二、教学过程

1.录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录像:

木雕艺术作品的欣赏。

(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初步的印象。

(3)引出课题:

《民间木雕》。

2.介绍木雕,了解相关知识。

(1)木雕的历史:

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木雕的特点:

实用而精美。

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工艺品。

(3)木雕的分类:

按材料分有黄杨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东阳木雕、潮洲木雕、闽中木雕等。

(4)雕刻的方法:

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

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特点。

(1)欣赏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让学生说说木雕的艺术特点。

(2)教师小结:

东阳木雕的特点是雕刻细腻华美,人物形象饱满;黄杨木雕的特点是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

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

(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

(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5)。

①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

②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

③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

④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

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

(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

(2)提示:

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

(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

(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

(3)下节课准备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

(教师)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雕刻魅力。

(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

(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

(3)课件欣赏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与学生作品比较。

(2)师生交流作品的特点。

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2.教师示范,感受不同特点。

(1)教师讲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点和方法。

(2)教师选择一种材料示范。

(3)小结:

要根据蔬果和肥皂的材质特点进行塑造,雕刻时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提刀稳当;轻重合适。

3.学生创作,体验材料特点。

(1)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

(2)创作提示见“第一课时5”的提示。

4.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

(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雕刻练习,举行作品展览。

(3)收集资料档案,定期全班交流。

6、门的装饰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外的门饰。

2、难点:

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外门的图片资料,课前分4—6人为小组写好调查报告等(注意安全、选好主题,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师)有关门饰的课件,组织学生开展对门的研究。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分组汇报。

(1)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组长发言,组员补充,主要介绍门饰的特点以及作用等。

教师小结,组长作好记录。

(2)师生共同探讨更为细致调查项目(如门的历史、类别、装饰、形状、制作材料,对未来门的畅想等)。

(3)引出课题:

《门的装饰》。

2.欣赏范作,交流体会。

(1)欣赏范作、名作(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欣赏:

创意、装饰、纹理、材料、意境、历史等)。

(2)师生交流中外门饰的特色。

(3)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介绍中外门的知识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中外不同门饰的印象。

3.学生试画,作好构思。

学生试画《中国的门饰》草稿,教师在构思、构图、线条、色彩以及细节装饰等方面作指导,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商讨合适的绘画表现形式(线描、纸版画、铅笔淡彩)后再画出草图。

4.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小结作业和合作情况。

(2)在课外将草图创作成绘画作品。

(3)课外尝试创作门饰的剪纸作品,下节课上《中国的门饰》的剪纸。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剪纸的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剪纸的材料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小组汇报,各抒己见。

(1)小结上节课的内容,谈谈绘画作业的优缺点。

(2)学生交流体会,小组汇报课后创作的情况。

(3)教师小结。

2.讨论特点,提出意见。

(1)欣赏教师范作以及中国门饰的名作。

(2)师生共同探讨中国门的特点及本地门的特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3.传授方法,创作练习。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剪纸,教师示范。

(方法:

将纸对折后画上纹样;将纹样剪刻出来;用色彩渲染的方法在完成的作品上涂色。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提示:

可以小组合作创作,也可单独进行;色彩渲染和谐;握刀规范,用力有度,注意安全。

5.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小结。

(2)交流创作经验。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综合绘画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外国门的图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讲评作业,交流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剪纸创作体会和想法。

2.欣赏作品,讨论创作。

(1)欣赏外国门的图片,注意门饰的特点。

(2)教师介绍外国门的历史、材质和装饰特点。

(3)学生互相交流这些门的知识。

(4)思考:

创作作品用什么材料合适?

(5)讨论创作的表现形式。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提示:

可以自己创新,对门的形状、色彩等作夸张、变形的表现。

可以对目前门饰存在的问题讨论改进建议。

4.师生互评,收集作品。

(1)教师和学生一起互评。

(2)可以把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展示,放到档案袋。

7、生动的泥塑人物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2、难点:

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2、(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

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