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6832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科学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

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

群落的水平结构

3、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

②化学防治病虫害本质上是降低了其K值;

③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可进行大量捕捞,持续获得高产量;

④B点:

出生率>死亡率,C点:

出生率=死亡率。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9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

5、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6、如图

(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

(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

(一)

(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7、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8、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  湿度  D.温度

9、如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e点之后

B.若此图表示细菌的生长曲线,则选育菌种扩大培养常在b~d时期进行

C.若此图表示菜青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D.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10、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300只C.200只D.400只

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

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2、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C.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

1.5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13、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

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

14、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

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5、将两种仓谷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在一个容器中,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图,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B.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

C.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

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16、在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

18、如图所示,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

2,则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A.小于2mB.大于1m,小于2mC.大于2mD.无法确定

1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

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锡箔套.

A.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

D.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20、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际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没有调节作用,所以都无毒无害,可以安全地大量食用

B.幼儿食用过多的用乙烯利催熟的柿子,会过早出现性早熟

C.在小麦田中使用2,4﹣D可抑制双子叶杂

草的成长

D.给未受粉的桃花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果实成熟

2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2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23、如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

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B.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D.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24、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25、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

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可以调节气孔的开闭

B.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的萌发

C.利用细胞分裂素可以贮藏保鲜农产品

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

(1)在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中,样方的大小一般以________为宜。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2)完成“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设计

①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

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备用。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淀粉糊。

在A烧杯中加入30ml_____

___(实验组),B烧杯中加入30ml________(对照组)。

③在室温下放置7天,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④在A1、B1、中加入________,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

⑦观察A1、A2、B1、B2四支试管中的颜色。

27、(6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分)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28、(10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是由于成片的黄栌或枫树叶片逐渐变红形成的。

假若你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请你利用暑假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

叶片变红现象受温度影响。

围绕该实验假设,有的同学主张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才能对实验组的温度进行设置,该“有关资料”应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

盆栽的黄栌或枫树、透明的恒温箱等实验用具。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