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8211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docx

优势病种诊疗措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骨伤科

2010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的变性或破坏,软骨下骨骨质硬化,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出现炎症的体征和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膝痹病范畴。

《素问·长刺节论》: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膝痹。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疾病诊断。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

1.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

2.有骨摩擦音

3.晨僵≤30min

4.年龄≥38岁

5.有骨性膨大

满足1+2+3+4条,或1+2+5条或1+4+5条者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放射学标准

1.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

2.X线片示骨赘形成

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

4.年龄≥40岁

5.晨僵≤30min

6.有骨摩擦音

满足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者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及《中医症状临床诊断标准》对膝痹病中医基本证候要点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1.1临床表现:

中老年患者(≥40岁),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关节周围压痛,晨僵≥30min,关节僵硬,关节肿大,膝关节骨摩擦音,关节活动无力或障碍。

1.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标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率(ESR)轻度升高。

1.3其他检查:

X线:

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可有少量积液,关节变形,或可见游离体。

2.中医治疗

以中医辨证辨病施治为原则,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以“治痹当从肾、血论治”的学术理论为指导,以“补肾通络活血法”为基本大法,以补肾通络方加减治疗,亦可使用补肾通络活血祛瘀之功效的中成药剂;外治法以“以松治痛,祛痛致松”为理论指导,以敷贴、热熨、小针刀为基本外治法,配以沙疗、针灸、推拿等其他外治法;若中医保守治疗10日无效者根据患者要求及病情需要可进一步手术治疗。

2.1中医内治法

2.1.1肾虚血瘀

主症:

关节隐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夜间痛甚

次症:

腰脊无力,关节屈伸不利。

伴耳鸣,耳聋,头晕。

舌暗,苔薄,脉沉涩或弦涩。

治法治则:

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

以补肾通络方加减

熟地黄、山萸肉、杜仲、怀牛膝、当归、穿山甲、地龙等

血瘀甚者可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郁金、延胡索等;湿盛伴关节肿胀者可加泽泻、薏苡仁、防己、木瓜、五加皮等;伴阴虚者可加天冬、女贞子、龟板等;伴肾阳虚者可加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等;痛甚者可加川乌、桂枝、白花蛇等;伴寒凝者可加附子、干姜等。

用法与用量: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疗程:

两周

同时配以院内制剂骨质增生丸,中成药金乌骨通胶囊、脉络通颗粒及骨松宝胶囊,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2.1.2肝脾两虚

主症:

胫软膝酸,关节疼痛,肿胀积液;

次症:

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红,苔薄或薄白,脉滑或弦。

治法治则:

柔筋补脾,疏筋止痛

方药:

以补肾通络方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加减

芍药、山萸肉、杜仲、怀牛膝、穿山甲、鸡血藤等

关节肿胀较甚者加薏苡仁、防己、苍术、黄柏、五加皮、瓜蒌根等;痛甚者可加乌头、吴茱萸、桂枝、透骨草等;夹风寒湿邪者可加防风、秦艽、羌活、木通、忍冬藤、海风藤等;伴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山药等,夹瘀者可加丹参、红花、乳香、没药等。

用法与用量: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疗程:

两周

同时配以院内制剂骨质增生丸、中成药骨筋丸胶囊,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

2.1.3阳虚寒凝:

主症: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

次症:

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

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治法治则:

温补肾阳,通络散寒

方药:

以补肾通络方合四逆汤加减

干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仙茅、怀牛膝、杜仲、当归、桑寄生等

伴血瘀者可加川芎、丹参、穿山甲、地龙、丹皮等,寒湿重者可加桂枝、羌活、独活、细辛等;湿重者可加生姜、苍术、防己、羌活、萆薢、土鳖虫等。

用法与用量: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疗程:

两周

同时配以院内制剂骨质增生丸、中成药金天格胶囊,散寒通络止痛。

2.2中医特色疗法

建议住院患者以基本特色治疗:

贴敷、热熨、薰洗(或蒸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加选:

针灸、推拿、关节腔注射、小针刀;

建议门诊患者以基本特色治疗:

贴敷、热熨;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

针灸、推拿、关节腔注射、浸洗、中药离子导入、薰洗、蒸汽。

2.2.1敷贴疗法

以敷贴下肢穴位(犊鼻、血海、梁丘、足三里、委中)或阿是穴为主。

方药组成:

制川乌、天南星、姜黄、生山楂、白芷、炒白芥子等

功能与主治:

温经化瘀散结、通痹消肿止痛

用量与用法:

取本品适量涂敷患处,覆以纱布敷料包裹3~4小时后除去药物,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敷药时要使病人采取适当体位并固定药物。

②局部皮肤溃烂、感染者禁用

③孕妇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疗效:

对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关节疾病有明显的化瘀散结,消肿止痛之功。

2.2.2热熨疗法

本疗法所使用药物为我院院内制剂骨伤热熨方。

方药组成:

刘寄奴、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丹参、白芷、苏木等

功能与主治:

温经散寒、消肿止痛

用量与用法:

上述中药切碎装入布袋(15cm×25cm大小)备用,使用时将药袋用水浸透后置蒸锅中蒸15~20min,取出后待温度适宜,用棉布或毛巾包裹熨敷患膝,每天2次,每次30min,1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热熨法主要用于治疗寒证为主,故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急性炎症等实热证均属禁忌。

②局部皮肤溃烂以及孕妇禁用本法。

③寒冷季节作热熨治疗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预防受冷感冒。

④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应当逐渐加温,剧热易致病情恶化。

⑤操作过程中,术者要经常检查熨物的温度、熨包是否破漏,患者的皮肤有否熨伤、擦伤等,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头晕、恶心、心悸、心慌等觉如有不良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⑥过敏体质者慎用。

⑦熨包温度当以患者温热舒适感而不烫伤皮肤为度。

⑧热熨治疗后当避风保暖,静卧休息。

疗效: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各类关节疾患,具有明显的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2.3熏洗疗法

本疗法所使用药物为我院院内制剂骨伤熏洗液。

方药组成:

丹参、透骨草、苏木、伸筋草、乳香、没药、五倍子等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用量与用法:

上述中药用水浸透后煎煮加热,将患肢先置于药液蒸汽中进行熏蒸,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以药液浸洗患处,每天1次,每次15-20min,6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熏洗时,为免使药液蒸汽走散,要加盖被单,或可用厚卷筒状罩住患部和盛药液的器皿。

②要使蒸汽热度适中,并掌握好患部与盛药液器皿的距离,以免烫伤或灼伤患部,但药液温度也不可过冷。

③熏洗时,冬季宜保暖,夏季宜避风寒,以免感冒加重病情,熏洗下肢后,要立即试干,盖被保暖。

④局部皮肤溃烂以及孕妇禁用本法。

⑤过敏体质者慎用。

疗效:

对于寒痹及血瘀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所致关节疼痛,拘急,活动不利,具有明显的温经通络,化瘀止痛的作用。

2.2.4中药离子导入

方药组成:

刘寄奴、伸筋草、透骨草、肉桂、黄连等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用量与用法:

上述药物浸泡在50%酒精1000ml中,1周后取用。

治疗时,患者根据不同部位,取适当姿势,裸露患处,涂月季酮溶液(增加皮肤通透性)于衬垫,然后将消毒沙布浸湿药液后连接正负电极并予以固定,接通电源,调节输出电流至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30min,1次/日6-12次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治疗前除要明确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极性外,对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应做皮肤过敏实验。

②衬垫要有记号,正负极分开;最好一个衬垫供一种药用,用后以请水洗去药液。

③配制透入用的药液时,应避免离子或其他杂质存在,配制的药液经1~2周要更换,使用前须检查药物有否变质及沉淀。

④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湿疹有出血倾向者,对直流电不能耐受者,禁用本法。

疗效: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各类关节疾患,具有明显的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2.5针灸疗法

功能与主治:

行经活血,消肿止痛。

一般治疗:

患者平卧,屈曲畸形者膝下垫一软枕,保持舒适卧位。

取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阿是穴,局部消毒后,选取适合的针具,毫针补泻,血瘀及寒凝重者以泻法为主,肝脾肾亏虚者以补法为主。

寒凝重者加肾俞、关元;肝脾亏虚者加足三里、商丘;血瘀重者加膈俞、血海。

痛甚者可用电针及温灸,久痛难愈者使用穴位注射(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视病情需要,针灸疗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应用针刺疗法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②应用灸法治疗时,注意预防皮肤烫伤;

④病变局部有皮肤损伤及溃疡者,应避免使用此疗法;

⑤伴肿瘤与结核病患者禁用针灸治疗;

⑥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针刺疗法。

2.2.6推拿疗法

功能与主治:

舒筋通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推拿手法辩证:

阳虚寒凝症见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手法以捏、拿、揉、按及滚法为主;血瘀重者见痛性筋结或索条、压之痛重,夜间尤甚,手法以揉、拿、提、捏、放松肌肉和松髌法及牵拉扳摇为主;肾虚伴全身乏力,腰酸腿痛。

手法以滚、按、揉、拿、摩擦为主;症见痛处不定,关节不适者,施以揉、按、推、捋、刮、摩擦等法。

一般治疗:

①循经推运法:

患者仰卧位,以手掌或掌根分别用推、揉、搓法,辨病循经,推运所属之经筋及膝关节周围。

连续推运3~6次,病位处可推运8~10次。

②活动髌骨分筋法:

以拇指按压于髌骨两侧,有节律地向内外侧拨动髌骨。

五指拿住髌骨作一紧一松的上提手法。

再将髌骨缓慢地环转、滑动。

每项作5次。

③点穴通经法:

分别用拇指点按内外侧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委中等穴及压痛点,手法宜先轻后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④按揉理筋法:

患者俯卧位,沿足太阳膀胱经,从承扶、殷门、委中一直到承山、昆仑穴处,手法宜深沉紧贴体表不可离开或摩擦,反复进行5次。

⑤屈伸展筋法:

以左手托其腘窝,右手握住踝部,用力缓慢、沉稳地做屈伸关节被动运动,尽量达到屈伸的极限性,反复进行5次。

然后,将膝关节尽量伸直,一手压住膝部,一手握住前足部用力背伸踝关节,重复5次。

⑥搓擦膝关节:

以两手分别置于膝关节两侧,用搓、擦法治疗数十下。

两掌不可按之过紧,以透热为度。

伴轻度关节畸形,活动不利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重点加用于以下手法:

①提拿股四头肌,反复20次;

②膝过伸加压3~5次;

③侧向加压屈伸膝关节;

④屈伸旋膝3~5次;

⑤抱膝揉搓数次; 

注意事项:

①注意保暖,避免劳累;

②治疗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医患配合,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③推拿手法应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不应用力过剧,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④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推拿治疗时避免实施扳法、拔伸等手法;

2.2.7小针刀疗法

功能与主治:

松解粘连,以松治痛

①无关节畸形:

根据患者所述的疼痛部位(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内侧副韧带止点处,胫骨前缘,髌骨上下缘等处)局部取穴,先标定疼痛部位,局部消毒后,辅以适合的针刀,先刺达痛处骨膜,若痛点在韧带附着处,用循经纵形疏通剥离法,若痛点不在附着处,则用横向扇形铲除法,松解骨面粘连的韧带,当针刀局部剥离有松动感,运针流利视为松解成功,即可顺原针刀方向拔出针刀。

针孔贴上创可贴,保护创口。

每4~5天行1次治疗,2次为1疗程。

当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活动,压痛点消失或不明显,走路无跛行,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临床治愈。

②伴有轻度关节畸形者:

内翻畸形:

标记疼痛部位、内侧副韧带起止点,鹅足滑囊,骸骨左右两侧缘骨支持带,关节囊点用循经纵形疏通剥离法松解内侧副韧带,当针刀局部剥离有松动感,运针流利视为松解成功,即可顺原针刀方向拔出针刀。

针孔贴上创可贴,保护创口。

每4~5天行1次治疗,4次为1疗程。

局部疼痛手法参考无关节畸形的针刀操作。

每次手术完毕后,将患膝置于手术台边,一助手按住患者大腿,术者握住患肢踝关节上方,轻轻推压屈曲膝关节5~6次后,用力弹压膝关节1次,使膝关节被动活动。

手法完成后,病人在手术台上休息10 min,嘱病人下床,双脚分开平肩站地,双手握手术台边,作主动下蹲活动,活动幅度达到手法活动的范围,共10次,回病房休息。

在手术间隔期间,每天早、中、晚各作下蹲活动10~15次。

外翻畸形:

标记疼痛部位、内侧副韧带起止点,股二头肌腱、髂胫束胫骨止点,操作同内翻畸形。

伸直畸形:

取伏卧位,膝关节屈曲30。

左右,踝部垫一软枕,标记疼痛部位、外侧副韧带起止点,鹅足滑囊,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股四头肌膜与簇上囊粘连带、股中间肌与股骨粘连带、股直肌挛缩带。

确定针刀方向,刀口线与施术部位神经血管、肌肉韧带纵轴一致,针刀体与术区皮肤相垂直,按四部进针法进针刀。

根据术前定点及病情轻重,逐次、逐层切割粘连索带及硬结达骨面,然后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

对股中间肌与股骨粘连带分别从股直肌与股内外侧肌交汇部及股直肌中央三个部位直达骨面进行通透剥离松解。

对股直肌挛缩带,在该肌全层作纵行网状切开松解。

局部配以委中、阴陵泉、委阳、承山点刺。

每次手术完毕后,将患膝置于手术台边,一助手按住患者大腿,术者握住患肢躁关节上方,轻轻推压屈曲膝关节5~6次后,用力弹压膝关节1次,使膝关节被动活动。

手法完成后,病人在手术台上休息10 min,嘱病人下床,双脚分开平肩站地,双手握乎术台边,作主动下蹲活动,活动幅度达到手法活动的范围,共10次,回病房休息。

在手术间隔期间,每天早、中、晚各作下蹲活动10~15次。

屈曲畸形:

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30。

左右,膝下垫一软枕,标记疼痛部位、腘肌腱止点,比目鱼肌起点。

操作同伸直畸形松解。

局部配以犊鼻、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梁丘点刺。

注意事项:

①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小针刀要高压或煮沸消毒,进针部位的皮肤要先用碘酒涂擦,然后再用酒精脱碘,再铺上消毒小洞巾。

②凡有发热症状者禁忌使用此法。

③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或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无法避开者不宜使用此法。

④患有血友病或严重内脏疾病发作期不宜采用此法。

⑤操作者应熟悉膝关节周围解剖,操作时避免损伤膝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如怀疑损伤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

疗效:

对于各种急慢性损伤所致的关节局部粘连疗效明显。

2.2.8蒸汽疗法

本疗法所使用药物为我院院内制剂骨伤蒸汽方。

方药组成:

白芷、伸筋草、透骨草、丹参、香加皮、苏木、威灵仙等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通经络

用量与用法:

上述中药用水浸透后煎煮加热,将患肢置于药液蒸汽中进行熏蒸,每天1次,每次30min,6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蒸汽浴室要设有观察窗口,治疗时工作人员应随时注意病人情况,以便作相应处理;用简易蒸薰法治疗时,因注意避风保暖,防止受寒。

②局部蒸熏时,患部与药液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可根据药液的温度不断调整,以温热舒适,不烫皮肤为度。

③恶性肿瘤、癫痫、急性炎症、心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病等,禁用此法。

④局部皮肤溃烂以及孕妇禁用本法。

⑤过敏体质者慎用

疗效: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所致关节肿痛,拘急,活动不利,具有明显的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2.9浸洗疗法

本疗法所使用药物为我院院内制剂骨伤浸洗方。

方药组成:

苏木、乳香、没药、白芷、丹参、红花、五倍子等

功能与主治:

舒筋通络、通痹止痛

用量与用法:

上述中药用水浸透后煎煮15~20min取药汁,将药汁滤出后待温度适宜,用以浸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30min,1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浸洗液浓度不能过高,局部皮肤溃烂以及孕妇禁用本法,过敏体质者慎

用。

②治疗时要注意保暖,避受风寒,浸洗完毕,要将局部擦干。

③伴恶性肿瘤、癫痫、急性炎症、心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病等患者,禁用此法。

疗效:

对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创伤后关节瘀肿,骨折后愈合缓慢及关节疾病有明显的化瘀散结,消肿止痛之功。

2.3膝痹病预防与保健

根据患者病情对于门诊及出院患者,给予患者以下相应的预防保健指导。

2.3.1埋沙疗法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消肿止痛,松利关节

治疗方法:

每年6~9月午后沙区砂粒晒至烘热时,将下肢覆埋于20cm以下38.5°±5°的热沙中,每次30分钟~1小时,每日1~2次为宜,2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埋沙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寒证,故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急性炎症等实热证均属禁忌。

②癌肿、局部皮肤溃烂、急性出血性疾病,以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禁用本法。

③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患者中暑,避免沙粒温度过高而造成皮肤烫伤及肌肤裸露区的防晒保护。

④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应视病情适当减少治疗时间。

疗效:

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关节疾病有明显的祛风散寒,化瘀通络之功。

2.3.2导引

功能与主治:

舒筋通络,活血行气;以松治痛,去痛致松

治疗方法:

①点压六穴:

站立或者平坐在床上,双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膝部都可以。

搓热双手,用大拇指点压,揉按患肢6处穴位,力度要由轻入重,至相应穴位有麻痛感为好。

6处穴位顺序如下:

环跳穴、伏兔穴、风市穴、膝眼穴、委中穴、血海穴。

每处穴位点压1分钟。

②推按大腿:

平坐在床上,双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

搓热双手,把患肢放平,双手从大腿根部往膝盖方向缓慢推按,力度由轻开始慢慢加重,推按3分钟。

③按压膝部:

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

搓热双手,双手按压患病膝部:

先左右相对按压(左手在膝盖左边,右手在膝盖右边)1分钟,然后上下按压(一只手在膝盖上部,另一只手在膝盖下部)1分钟,接着全方位的按压膝部关节(用双手掌心从各个角度揉按膝盖至膝部发热)2分钟。

注意:

按压时要用手掌心使劲,类似揉面那种力道。

④足腿导引:

平坐在床上,以左膝关节为例,第一步,左腿膝盖弯曲,左手握住脚趾部位,右手握住脚跟部位;第二步,左手把脚趾向左方向牵引,右手把脚跟向右方向牵引,慢慢牵引到不能动为止,力度要柔和,同时配合呼吸为呼气;第三步,双手依然握住脚趾和脚跟,慢慢牵引让脚自然归位,同时配合吸气。

以上第二三步重复10次。

如果右腿患病反之。

注意:

牵引的力度一定要柔和,动作一定要缓慢,幅度要到不能动为止。

注意事项:

①导引训练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选择应用,患者应避免盲目进行该疗法。

②导引训练初期应按照少量、适度、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以免使症状加重。

2导引训练当动静相和,避免因训练过量或用力过大而加重筋骨损伤。

2.3.3酒剂——外用逐痹通脉酒

功能与主治:

强筋骨、活气血、祛风湿

方药组成:

熟地黄24g山萸肉12g杜仲12g

肉苁蓉12g怀牛膝12g枸杞12g

穿山甲12g川芎12g青风藤12g

海风藤12g川乌9g草乌9g

甘草9g雪莲1支

上述药物饮片置入70%酒精2000ml中浸泡7日制备药液。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先以温水擦洗患膝,拭干后取以上酒剂适量于纱布或毛巾上涂擦、湿敷患膝10~15min,然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熨敷以促进药效。

注意事项:

①凡有发热症状伴关节及关节周围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禁忌使用此法。

②癌肿、局部皮肤溃烂、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此法。

③过敏体质者慎用此法。

疗效:

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关节疾病,风湿痹痛有明显的祛风散寒,化瘀通络之功。

2.3.4膏方——口服膝痹膏方

①肾虚血瘀

功能与主治:

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组成:

熟地120g

山萸肉90g

杜仲60g

柴胡90g

仙灵脾120g

粉丹皮90g

淮牛膝90g

西洋参冲60g

木瓜90g

云苓90g

净赤芍90g

泽泻90g

紫丹参150g

桃仁90g

黄芩90g

川郁金90g

炒枳壳60g

制香附90g

当归90g

威灵仙150g

炒知柏各90g

川桂枝24g

鸡血藤150g

法半夏90g

红花90g

台乌药90g

仙茅90g

苍白术各90g

大生地150g

晚蚕砂90g

生苡仁300g

嫩桑枝150g

川芎90g

生甘草45g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成糊状,入龟板胶90g,鳖甲胶90g,蜂蜜1斤,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2匙。

3肝脾两虚

功能与主治:

柔筋补脾,疏筋止痛

方药组成:

党参120g

黄芪120g

熟地120g

白芍120g

白术90g

当归90g

桂枝15g

秦艽60g

牛膝45g

蚕砂90g

威灵仙45g

伸筋草45g

菊花45g

泽泻90g

天仙藤45g

寻骨风45g

海风藤45g

枸杞子45g

续断60g

川芎24g

茯苓90g

木瓜45g

五加皮45g

络石藤45g

桑寄生90g

丝瓜络45g

谷麦芽各45g

甘草60g

上药浓煎2次,滤汁,去渣,加驴皮胶180g,冰糖250g,文火收膏。

每晨以沸水冲饮2匙。

4阳虚寒凝

功能与主治:

温经活血,通络散寒

方药组成:

熟地300g

淡附片另煎冲90g

大白芍90g

五灵脂90g

炙黄芪300g

川桂枝90g

干姜24g

川芎90g

柴胡90g

青陈皮各45g

细辛60g

红花90g

巴戟天90g

木香45g

生蒲黄包煎90g

生三七冲30g

破故纸90g

血竭粉15g

赤芍90g

苍白术各90g

红枣90g

玉竹150g

野山参30g

当归90g

桃仁90g

茯苓150g

公丁香24g

紫丹参150g

淮山药150g

炙草45g

潞党参150g

菟丝子90g

枳壳90g

上药共煎浓汁,文火熬成糊状,入龟、鹿角胶各150g,饴糖1斤,熔化收膏。

每晨用沸水冲服一匙(6g)。

注意事项:

①进补膏方时,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刺激性食物。

②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现感冒、发热、咳嗽以及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

③服用膏方时若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应暂停服食,症状严重时应前往医院就诊。

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定标准:

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百分比(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⑴临床控制:

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0%;

⑵显效:

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积分减少≥70%,<90%;

⑶有效:

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善,积分减少≥30%,<70%;

⑷无效:

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症状

程度

治疗前

治疗后

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或不适

偶有疼痛或不适

时有疼痛

频频疼痛

(1)

(2)

重(3)

(1)

(2)

重(3)

晨僵或起床后疼痛加重

无疼痛有不适感,稍活动后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