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7705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0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2讲能源资源的开发练

【梳理夯实基础练习】——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包括、风能、、潮汐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

(1)类型:

主要包括等矿物能源。

(2)特点:

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

【答案】水能生物能太阳能

煤炭、石油、天然气

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资源的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

2.市场。

3.位置适中,。

【答案】开采条件好广阔交通比较便利

【注意提示】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种。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如图中的①、②、③、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运输为主、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坑口电站:

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

(2)发展炼焦业:

为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答案】大同平朔西山

铁路公路

冶金工业焦炭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产业结构的调整

进行,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结果

(1)单一结构转变为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2)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

【答案】产业结构调整煤—焦—化多元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等。

3.“三废”的治理:

(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对大气的污染;②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3)对于废水,主要采取的办法。

【答案】技术创新洁净煤

重化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发电供热

洒水降尘沉淀净化

 

【拓展发散思维练习】——问题思考发散学生思维

1.比一比: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议一议:

通过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发展炼焦业,向外输出焦炭,是目前山西省加强煤炭加工转换的两种主要方式,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出哪些转换方式?

3.辩一辩:

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促进了经济发展。

试问这种调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吗?

4.比较重庆和拉萨发展太阳能的自然条件。

5.评价酒泉建设风电基地的区位条件。

6.分析上海建设海上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7.敦煌发展光伏并网发电站的优势条件。

【基础知识尝试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

(2013年南宁模拟)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完成1~2题。

1.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 ②煤炭运力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B.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

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

D.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4题。

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

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2013年太原模拟)“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提高煤炭资源储量级别200亿吨,新增煤炭资源量100亿吨,将加大向外输送电能的比例,缓解当地的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5~6题。

5.与直接向外输送煤炭资源相比,山西省向外输送火电的劣势在于(  )

A.减轻交通压力,提高运输效益

B.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

C.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

D.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6.山西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列关于其生态问题与根治措施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A.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把采空区作为西气东输的中转站

B.破坏土地资源,引起土壤退化—保存好表土,进行复垦

C.大量煤矸石弃之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煤矸石上面修建厂房

D.饮用水环境被破坏—跨流域调水

(2013年宁德模拟)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

读图,回答7~8题。

7.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石油、煤炭、天然气B.天然气、石油、煤炭

C.煤炭、天然气、石油D.石油、天然气、煤炭

8.M省可能是(  )

A.山东B.贵州

C.新疆D.河北

(2013年泉州模拟)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此回答9~10题。

“煤变油”工艺流称示意图

9.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0.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解析】第9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第10题,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答案】9.B 10.C

2012年1月11日,山西省省长王君透露,山西首次跨入全国“万亿GDP俱乐部”。

山西实施“转型跨发展”战略一年有余,但“一煤独大”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统计显示,山西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8.6亿吨、5.8亿吨,创下历史新高;煤炭行业上缴税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43%。

阅读材料回答11~12题。

11.关于山西实施“转型跨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B.建设了系列引水工程,缓解了水资源的不足

C.扩大开采量

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旅游业等,降低重化工比重

12.“一煤独大”的格局对山西省长远发展的影响是(  )

A.财政总收入会大幅度减少

B.环境污染不会改善

C.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不利

D.交通压力不会缓解

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13~14题。

13.这种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4.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造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B.②⑤⑥

C.①②⑥D.①②③④

15.(2013年汕头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河金三角区域略图。

图Ⅰ

材料二 两城市气候资料图。

图Ⅱ

材料三 由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图Ⅰ中阴影区域)。

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氧化铝产能610万吨,约占全国的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

材料四 铝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

1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622度,相当于3.2吨标准煤;炼1吨铝综合能耗为9.6吨标准煤。

因此,按9.6吨标准煤/吨铝计算,排放二氧化碳21.8吨、碳5.8吨。

(1)石家庄与太原两城市纬度相仿、距离相邻,但气候差异比较大。

两城市中全年各月气温偏低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金三角区域”苹果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年产苹果700余万吨,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

简述该区域苹果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的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

请提出三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措施。

(4)该区域大力发展炼铝工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会加剧全球的________效应。

试从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方面简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典题探究变式练习】——课堂讲解针对提高训练

考点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典题探究】

【例1】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①地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哪些?

(2)山西煤炭通过三大通道运到港口后主要运往我国哪些地区?

(3)山西等省区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向外运输煤炭外,还通过哪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

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4)山西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煤炭的开发给山西带来的不利影响。

【变式精练】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B.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C.山东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关于甲、乙两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有的资源是石油B.共有的资源是煤炭C.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D.都属于中部经济地带

(3)图中所示煤矿是()

A.东胜B.神府C.大同D.霍林河

2.建国60多年来,山西省向全国提供了上百亿吨煤炭,而在山西大地上积存的煤矸石已达12亿吨,形成了300多座大型矸石山,占地约1.667万公顷。

读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

A.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B.交通运输便利

C.消费市场广阔D.开采技术水平高

(2)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综合效益有(  )

①节约了土地资源 ②提高了煤炭利用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③增加煤炭的输出量 ④优化了产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013年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联考)“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读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的地区并简述理由。

(2)内蒙古近期发展目标之一是打造以“中国电都”为核心的国家特大型绿色能源基地。

请为内蒙古提出一种绿色能源开发的方法,并说明其可行性。

办法二:

开发太阳能资源。

理由:

全区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日数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考点二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典题探究】

【例2】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据此完成

(1)~

(2)题。

(1)“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解析】“坑口”电站是火电站,对大气环境有污染。

【答案】D

(2)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

①煤炭储量大 ②铝土矿储量大 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例3】2011年3月3日,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消息,珠江流域控制性工程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近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

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

(1)~

(2)题。

(1)红水河适宜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势崎岖,落差大

B.平行水系,支流多

C.流经我国大部分地区,集水面积大

D.流经高原地区,河流长

(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是(  )

A.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B.河流梯级开发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C.有利于发展炼铝等高耗能工业

D.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变式精练】

4.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

(1)-(3)题。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B.可以把坑日电站建立在⑦处

C.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D.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3)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

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3—20m/s为可利用的风能,据此计算的风能密度称为有效风能密度。

读下图,完成5-7题。

我国有效风能密度(W/m2)分布图

5.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B.风速越大的地区,有效风能密度越大

C.距海远近是影响有效风能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D.风能电站集中分布在常规能源缺乏地区

6.导致甲地周边地区风能电站密度小的原因主要是(  )

A.有效风能密度小

B.常规能源供应充足

C.当地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小

D.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

7.造成乙地附近有效风能密度等值线发生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距海远近C.海拔D.纬度位置

(2013·安徽省皖中名校联合体高三联考)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

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据此回答8-9题。

8.山西和新疆发展煤炭工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距市场距离远B.水资源短缺

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D.交通不便

9.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