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7704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5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docx

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地理+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2020年高考地理-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1地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课标解读】——细化课标预测高考

1.以多种考题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2.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

3.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判断。

4.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等高线图的剖面线、工程量判断、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和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名师综述】——掌握规律融会贯通

一、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

一般的图上箭头所指为北,据此确定其他方向

时针法

表示自转或公转时,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为东;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为东

右手法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所指为东;拇指指向南极,弯曲四指所指为西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大陆,则为南极;极地为海洋,则为北极

经纬度法

经度法

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纬度法

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2.比例尺缩放

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三、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方法

规律

示例

“大大小小”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若a>b,则甲>a,乙<b

若a<b,则甲<a,乙>b

高低低高

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有暖流经过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若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洋流向凸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

1陆南7陆北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四、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

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

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

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

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

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

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

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

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

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等高线图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地形的表示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①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特征

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

f.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B.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

C.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②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③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即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B.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为好。

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陡坡、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C.进行农业区规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农林牧副渔合理的布局方案。

D.确定引水路线

引水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E.工业区、居民区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地区。

(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①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甲-H乙。

②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T差=0.6×H相/100。

③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

H高-H低≤H相<H高-H低+2d。

④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n-1)d≤H<(n+1)d。

3.等温线图判读时要注意:

①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由于全球温度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如果自北向南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则表示纬度逐渐增大,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反之则是北半球。

②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和陆地的升温、降温速度并不相同,冬季时陆地上的温度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而海洋的温度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时情况刚好相反。

因此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

③海洋中,等温线的分布较为平直,但如果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常会产生弯曲。

暖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的温度要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寒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的温度要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因此根据大洋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出寒、暖流,再结合其他的一些信息,甚至可判断出具体洋流的名称。

④根据等温线还可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这类图中等温线常与等高线平行。

4.等压线图判读时要注意:

①判断高、低压中心及天气状况: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大于四周,即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反之为低压中心。

在高压中心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不易形成阴雨天气,较为晴朗;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②判断各处的气压高低及所处气压场中的部位:

根据等压线所提供的数值,可判断图中任何一点气压值的高低,并进一步判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位置。

由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脊线;由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槽线,在槽线处常会伴生着锋面,从而形成锋面气旋。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称为鞍部,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③判断一个地点的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但在高空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而风力的大小则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④判断锋面的位置、性质及雨区位置,在等压线图中常伴有锋面,它一般出现在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根据两侧空气的冷暖性质还可判断出锋的性质,冷锋一般会形成锋后雨,而暖锋则为锋前雨。

5.几种常见等值线图(等高线图除外)的判读和应用

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无论何种等值线,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图

等压线图

等降水量线图

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特殊闭合区

位于两等值线之间的小闭合区,表示数值不在两线数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判读方法是遵循“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的规律

高值区或低值区

盆地海拔低,气温呈闭合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呈闭合低值区

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降水闭合低值区

数值变化趋势及应用

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风向

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

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

判断风速大小:

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

密大疏小

弯曲规律及影响因素

规律:

同纬度相比,等值线凸向低值,比两侧高;等值线凸向高值,比两侧低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水平方向弯曲最大处形成高压脊或低压槽;垂直方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应用

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寒暖流、地形高低、海陆分布等

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根据气压场和锋面气旋判断天气: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线附近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线附近多晴朗天气

判断海岸走向、地形走向等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

①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②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介于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

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判断地形

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地形影响分析

对气候

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

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

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C

对河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度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坡度有关;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①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②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③水电站选择建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带;④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势较高处引水

 

【百强校模拟】——仿真训练突破高考

[2018届高三模拟题]

(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可知(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B.人类活动C.纬度位置D.地貌地势

【答案】1.B2.D

【解析】

1.图中信息是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情况,数值越大,说明云量越多,日照时数越少。

根据图示等值线判断,甲地云量值小于乙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A错。

甲地晴天多,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B对。

乙地云量大于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C对。

丙地等值线稀疏,说明云量空间变化小于丁地,D错。

2.乙地云量多,主要是位于山地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地貌地势,D对。

海陆分布、人类活动、纬度位置不是云量多于两侧地区的主要原因,A、B、C错。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读我国某地区日雨量等值线与泥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图中泥石流分布关联度不强的是

A.河流

B.城镇

C.降雨量

D.地形

4.图中甲地的日雨量可能为

A.45毫米

B.55毫米

C.65毫米

D.75毫米

【答案】3.B4.D

【解析】

3.泥石流是因暴雨、暴雪或其它地质灾害引起的夹杂着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影响泥石流分布的因素有河流、降雨量,A、C关联度强。

主要发生在地形险峰山区,D关联度强。

与图中泥石流分布关联度不强的是城镇,不是泥石流的发生条件,B对。

4.图中等差是10毫米,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图中甲地的日雨量范围是70-80毫米,可能为75毫米,D对。

A、B、C错。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五))翡翠岛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黄金海岸南部。

该地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

区内风向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季节盛行偏西风,冬、春季节盛行偏东风且春季风力较大。

下图为翡翠岛自然保护区等高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目前,该地区沙丘获得的补充沙源主要来自()

A.西北内陆B.浅海区及沿海沙滩C.深海区D.河流

6.图示地区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受()

A.冬、春季节偏东风的影响B.涨潮海水的影响

C.夏、秋季节偏西风的影响D.落潮海水的影响

【答案】5.B6.A

【解析】考查区域位置判定、等高线图的判读。

本题组以材料阅读为基础,联系秦皇岛的位置信息可知,该地区处于沿海;以翡翠岛自然保护区等高线图为载体,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大于0米,说明该地区沙丘位于陆地沿海,因而沙丘补给只能来自于浅海区及沿海沙滩。

在学习我国西北地区新月形沙丘时,曾总结规律“沙丘坡度平缓的方向即是风吹来的方向”所以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变化可以推断,强劲的偏东风是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5.由该地区涨潮和落潮流速的差异可知,涨潮带向海岸的泥沙不会全部被冲走,有一部分沉积下来,它们是沙丘的主要补充沙源。

故选B。

6.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沙丘东侧较缓,西侧较陡,则沙丘东侧为迎风坡,西侧为背风坡,结合四个选项及材料可判断冬、春季节强劲的偏东风是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海水涨潮和落潮对沙丘形态的形成影响很小。

故选A。

(【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高三调研考试地理试题)某生物爱好者徒步在某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区域内了解林木分布状况,宿营地选择在①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均为20m)。

7.图示区域内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89mB.lOOmC.117mD.140m

8.图示区域内的溪流条数和流向分别是

A.l条自东北向西南B.1条自西北向东南

C.2条自西南向东北D.2条自东南向西北

9.选择在①处宿营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河谷,取水方便,温暖B.位于山脊,风力大,凉爽

C.位于背风坡,地势平,方便搭建营地D.可避开山洪、山石崩塌威胁

【答案】7.C8.A9.D

【解析】

7.据题干知,该图等高距为20米,图中显示有6条等高线,则最大高差应接近为(6+2)x20=140米,但不会等于140米。

故选C。

8.据图可知,林木密集区应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图中林木密集区为山谷部位,则说明该区域北高南低。

因此该区域只有一条河流即林木密集区,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

据指向标可判断河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故选A。

9.据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北高南低,据图可知,①处海拔较高且等高线稀疏,平坦开阔,可避开山洪、山石崩塌威胁,适合建宿营地。

故选D。

根据数值变化判断地形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也叫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两个山脊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等高线交汇处——陡崖

(2)根据数值大小判断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平坦广阔——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剖面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等高线边缘密集、底部稀疏,中间低、四周高——盆地地形.

(【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大部分区域

A.夏季受西风影响B.全年温和湿润C.降水季节变化大D.冬季寒冷干燥

11.与乙地相比,甲地

A.冬雨多B.夏雨多C.多台风雨D.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

12.与丙地相比,杭州市

A.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变化小C.夏季气温低D.冬季气温低

【答案】10.C11.A12.D

【解析】考查气候类型特点,地形、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10.读图可知,图中区域主要是美国中东部,主要分布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两种气候都降水季节变化大,故选C。

11.甲地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北坡,位于冬季来自北冰洋寒冷气流的迎风坡,而乙地位于冬季气流的背风坡,故甲与乙地相比冬雨多。

故选A。

12.图中丙是新奥尔良,与杭州纬度大致相同,但由于沿岸有世界最大规模之一的暖流流经,冬季增温作用明显,故与丙地相比,杭州市冬季气温低。

故选D。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下图示意非洲南部周边海域冬季表层水温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造成甲地等温线弯曲的洋流是

A.南极环流B.西风漂流C.本格拉寒流D.厄加勒斯暖流

14.而地比乙地水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类活动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海陆分布

【答案】13.D14.B

【解析】

13.根据等温线数值和弯曲方向,甲地洋流是暖流,来自大陆东岸。

造成甲地等温线弯曲的洋流是厄加勒斯暖流,D对。

南极环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都是寒流,A、B、C错。

14.丙地比乙地水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丙地位于东南信风带,是离岸风,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水温低,B对。

人类活动不影响水温,A错。

丙地太阳辐射比乙地强,不是水温低的原因,C错。

海陆分布相似,D错。

(【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凌源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下图为某地某月份7℃等温线百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图示月份

A.北京寒冷于燥B.公转速度最快

C.南极出现极昼D.巴西日出东北

16.图示季节的河流

A.处于枯水期B.含沙量最大

C.河水补给湖泊水D.有凌汛现象

17.图示海域的洋流

A.自北向南流的寒流B.自南向北流的暖流

C.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

【答案】15.D16.A17.C

【解析】

15.此图为等温线百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而变化的示意图,同一地点气温,2015年高于1905年。

1905年7℃等温线所分布的地方,在2105年气温应该高于7℃。

因此判断该半球向北温度升高为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凸向气温较高的地方,则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为该半球冬季,月份为7月份。

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北京在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A选项错误。

公转速度,近1快远7慢,B选项错误。

南极出现极夜,C选项错误。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选项正确。

正确答案是D。

16.根据上题结论,图示为南半球7月份,季节为冬季。

该河流位于30°s附近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7月份冬季,降水少处于枯水期,A选项正确。

流量较小,输沙能力较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