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7418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docx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初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梦与青少年犯罪预防初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明确提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国上下为之沸腾。

“美丽中国”的美好梦想已在远方照亮,如何才能让中华号巨轮咬定青山、矢志不渝地驶向梦想的彼岸?

70后、80后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成功地担起了时代赋予地重任,成为了推动社会稳步向前的中流砥柱,90、00后这些被俗称为“用钱堆出来”的青少年一代?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没有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国梦,无异于缘木求鱼、水中望月,遥不可及。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长升趋势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整个社会重点研究的课题。

笔者就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危害及预防五个方面进行初探,力求从根源上杜绝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当前,我市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

  

             抓  

    获  

    年  

    龄  

    年  

    度  

     

抓获刑事案件作案人员  

14岁以下  

14—15岁  

16—17岁  

18—25岁  

26岁及以上  

2010年  

0  

9  

83  

714  

906  

2012年  

2  

17  

161  

1562  

1426  

  

从上述列表中可以分析出:

2010年,青少年犯罪人数占总人数的47.1%,2012年为50%,青少年犯罪两年间增长近三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犯罪数增长情况更加突出,两年间上涨97.8%。

  

  

(二)青少年犯罪特点:

  

  1.犯罪向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

2010年,我市抓获的未满14周岁少年犯为0人,2012年为2人,15岁及以下的从2010年的9人上升到19人。

  

  2.犯罪暴力残忍程度明显加深。

虽然前期尤引人关注的药某某案已尘埃落定,但药某的整个犯罪过程,及其作案手段之残忍,着实值得人们反思。

  

  3.犯罪形式趋向团体式、组织化。

结伙抱团可以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容易得逞,单独作案则风险较大。

2010年,青少年团伙犯罪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45%,2012年为70%。

近年来,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团伙组织趋势向黑社会发展,是青少年犯罪团伙的一显著特征。

  

  4.从犯罪身份看,辍学青少年人数居多。

从看守所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在押1154人,不满18周岁的127人,18—25周岁的401人,青少年占45.8%。

1154人中,在校学生5人,文化水平中学及以下为1125人,占97.5%;

127人中,辍学青少年106人,占83.5节%。

相对整体中小学生而言,辍学青少年为数不多,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这些孩子过早离开学校以后,闲散在社会上,成了家庭无力管、学校不再管、社会无人管的“三不管”对象。

调查表明,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走向犯罪道路的辍学青少年的行为轨迹。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行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可以归类成以下五个方面:

  

1.父母不和或离异。

大人经常性的争吵侮骂及在家乱摔东西,使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给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2.父母教育方法单一。

孩子被过度关注,被过高期望。

期望过高,对子女要求严苛,一手操办,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极易造成孩子心理畸形;

  

3.父母行为作风不正。

一部分年轻父母由于自身素养不够,不务正业、酗酒、赌博或攀比等不良行为作风,严重影响到孩子世界观的形成;

  

4.父母过度溺爱。

重物质满足轻品性教养,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造成孩子的自私自大,为所欲为,不顾后果;

  

5.父母长年在外。

有些父母因为生计所迫或因忙于工作而对把孩子托于置于家中,疏于管理,任其发展,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或孤独、或自卑、或怨恨、或冷漠、或虚荣,极易被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道路。

  

  

(二)学校教育片面导致学生缺乏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1.学校法制道德教育滞后。

近几年,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但过去书面化,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加之很多学校并未从根本上加以重视,很少对学生进行诸如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普法教育,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成为一纸空文。

素质教育虽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爱心、责任感、尊重别人、自我管理,这些是比学习成绩、特长技能更重要的,但也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

  

2.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鱼目混杂。

有些教师本身水平有限,管理方法不到位,上课疲于应付,对学生听之任之;

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

有的教师教育方法不科学,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些学生大厌学、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

  

3.教育价值受扭曲,过于功利。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校组织周末有偿补课,有些教师为牟利开办辅导班,无法参与补课的学生,受到排挤或歧视。

孩子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已经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再加上“低人一等”等不良暗示,极易产生悲观情绪,形成畸形心理。

  

4.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

很多学校的家长会浮于形式,走走过场,取不到实际效果,甚至有的学校不开家长会;

极少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访,反倒是家长给老师家访的多,以致家校双方都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干预;

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情况缺乏全面掌握,致使学生在学校体会不到温暖,班级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导致学生极易被外界诱惑。

  

  (三)缺乏正能量的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

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不时的腐蚀着青少年的纯洁心灵。

  

1.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一切向钱看”成为社会主流观念重要分支,致使部分青少年不安心务农,急于求成,重活干不了,轻活、家务活又不想干,终日无所事事,吃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久而久之往往铤而走险,实施犯罪;

  

2.影视、互联网传播、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软实力中充斥着大量趣味低俗、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健康的负面内容,既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又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3.社会上偷盗、抢劫、黄赌、斗殴、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

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特殊的身体和心理阶段。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

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有想试试的心理。

加之由于大多数青少年犯文化素质不高和其脆弱的心理,使得他们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危害  

(一)对犯罪者自身的危害。

青少年犯罪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它不仅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也埋葬了自己的前途,并戴上了一辈子的精神枷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抹不去的污点,对自己也会带来终生的痛苦。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形容的入木三分。

  

(二)对社会组成因子——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

不仅毁了他人的家庭,也毁了自己的家庭,特别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一旦犯罪被判刑,可以说一个家庭就被彻底改变,许多家庭因侵害或被侵害使孩子入狱或致伤、致残、致亡。

从而使家庭希望破灭,或祖辈父母自杀,或父母离异,或家庭陷入绝望境地。

  

(三)对国家和社会稳定向前带来冲击。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对国家制度、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挑战。

以一个抢劫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的少年犯为例,宣判前,需要公检法出动车辆30次左右,动用人力40人次,办案还要支付办案人员的通讯费、食宿费、材料费、设备仪器检测等费用;

宣判后,罪犯入狱后不仅吃、穿、住、水、电、医疗等费用全由国家承担,而且国家还要为此投入大量的管理费用;

同时,使人们产生“不安全”的恐惧心理,不敢夜间出行,不敢在人少的地方活动,极大地影响公民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社会。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犯罪,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对公众安全心理的伤害,对社会稳定和工作、学习、生活等正常秩序的破坏更是无法计算的。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  

  

(一)注重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气氛。

  

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是传承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更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是孩子理所当然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俗语说:

“龙生龙,凤生凤”,强调的就是父母的重要作用。

  

首先,家长应刻意加强对法律常识、德育知识和育孩常识的学习;

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家长的素质如何,教育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其次,家长应放下身段,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惟命是从,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努力缩小代沟,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常肯定,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

  

最后,家长应花更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作一项工作来做,多观察,多了解,多体谅,常沟通,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承担起一份实实在在的责任。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法制教育。

  

1.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育艺术。

教师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教师团队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好差。

教育部门要严格把好关,选拔聘用学术高、品德好的教师进入教育团队,确保教师团队质量,并健全考核机制,狠抓落实,把那些不合格的次等、劣等教师剔除出队伍,为学生打造一支学术素质够高、行为作风过硬的优质师资队伍。

  

2.完善课程,强化人格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要利用和创造每一次机会,加强法律、道德教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并认真考核;

大力表彰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在校园范围内树立学生学习的道德标兵;

鼓励学生会做、勤学、善省;

经常性组织学生就当前社会热点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社会实践,磨练学生毅志。

学校要积极地与社区联系,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

切实做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统一,以生动具体的方式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把正确的是非观通过实践活动刻印入学生的头脑中,鼓励学生积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

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情景和模拟实际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的受挫能力。

  

 (三)国家机器应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犯罪,同时做好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

  

国家机器应整合资源,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特别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扎实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竭力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为青少年能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政法部门特别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网吧、迪吧、歌厅,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黄赌毒,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同时,政法部门应着力加强和做好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满后回归社会后的工作。

务必强化与教育、劳动、社区等部门的联合,设置心理咨询机构,把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等同时进行引导、教育,发动力量组织专场招聘,为他们再次融入社会创造条件,避免他们走上二次犯罪道路。

  

(四)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建设,结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据研究,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是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构起来的。

各级政府部门要以村镇、社区为依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常联系教育、文化、司法等部门深入社区、村镇中小学进行调研,采取知识竞赛、法制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宣教活动,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文明、活力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国家机器应紧密协助,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实行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法律、行政等手段,下好药,下猛药,使其全面了解违法犯罪的行为、充分熟悉犯罪惩罚的严重性、深刻认知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积极祛除腐朽污垢,不断净化社会风气,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以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撑起一片蓝天、打好根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国家希望之所在。

笔者由衷地希望青少年朋友,能以“青春”的名义起誓:

锁定目标,勤学、勤做、勤省,自觉担当使命,释放光和热,为自已、为家人、为祖国做实实在在的业绩,同心共筑中国梦!

  

 

 

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