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思想.docx
《中国福利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福利思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福利思想
浙江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福利思想试题
课程代码:
002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标志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开始的是(C)
A.《贝弗里奇报告》B.《新济贫法》
C.《伊丽莎白济贫法》D.《社会保障法》
2.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首先产生于(A)
A.德国B.英国
C.美国D.法国
3.公民权利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倡导者是(D)
A.庇古B.亚里士多德
C.蒂特马斯(社会国家)D.托马斯·马歇尔
4.第一个描述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羊吃人”现象,并对之给予严厉谴责的思想家是(A)
A.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原型:
柏拉图《理想国》B.马克思
C.康帕内拉《太阳城》,实物的自然循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唯物主义观点
D.18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代表:
梅叶《遗书》指出了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现实之路;摩莱里《自然法则》依靠理性和法的力量;马布利(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5.傅立叶提出的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是(B)
圣西门:
按劳分配,实业制度,协作制
欧文:
空想共产主义,劳动公社
A.新村B.法郎吉
C.实业制度D.劳动公社
6.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是(A)
A.17世纪,配第:
劳动价值理论,最低工资理论B.18世纪,斯密:
主张放任自由市场
C.19世纪,李嘉图:
税D.马尔萨斯:
人口法则,反对《济贫法》
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起于布阿吉尔贝尔,终于西斯蒙第。
西斯蒙第:
主张通过研究收入的分配来解释经济运行的规律。
直接鼓吹经济干预主义。
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站在小生产社会的立场反对放任自由主义的竞争,保护劳动者利益,实现他们的福利与幸福需要的思想。
边沁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原则,福利最大化原理,立法改革思想。
穆勒:
主张通过法律,指出快乐和痛苦有量的差别,还有质的差别。
7.强调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认为这一方面是对自由的节制,同时另一方面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
这属于下面哪一思潮的观点(D)
A.自由主义B.新自由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社会民主主义思想:
人道主义思想,民主主义精神,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8.德国旧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李斯特,历史学派先驱,《国家经济学》,贸易保护B.韦伯
C.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
D.,新历史学派代表:
瓦格纳(既主张要重视对历史统计资料的研究,也不完全不论有经济规律存在),施穆勒(鼓吹劳资合作)
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是:
通过社会政策的安抚劳动阶级的方案,而不是创造消灭阶级对立,实现初值的平等和自由的条件。
主张德国应该选择一条以新教伦理为原则,以公共福利和社会公正为方向的发展道路。
国家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来推进社会福利。
保护劳工的有关立法是开端于英国,而采用社会保险的方式是德国首创。
9.边际效用是哪一派经济学的重要概念(C)
A.古典经济学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新古典经济学:
效用理论,人性假设,市场理论D.功利主义
10.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B)
A.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边际效用学派的杰出代表B.庇古
C.阿罗---新福利经济学:
不可能定理D.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
11.根据基数效用论(C)
A.效用不可计算B.效用是主观的
C.人际效用可以比较D.无法用客观数值来测量效用
早期经济学学说的影响:
创立者---庇古,先驱---霍布森,主导地位---斯密
新福利经济学创始人:
帕累托—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帕累托最优
12.哪一定理的出现,促成了社会选择理论的出现与发展?
(B)
A.帕累托最优定理B.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C.福利最大化定理D.萨伊定理
13.与新古典经济学对失业分析不同,凯恩斯承认了下面哪种失业的存在(A)
A.非自愿失业B.摩擦性失业
C.自愿失业D.自愿失业与摩擦性失业
14.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是(D)
A.经济危机理论B.国家干预理论
C.就业一般理论D.有效需求理论
15.两个剑桥之争是指(B)
A.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之争B.新古典综合派与新剑桥学派之争
C.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D.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之争
16.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的含义是(A)
A.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B.商品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处达成的需求
C.人生存所必须满足的需求
D.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
17.贝弗里奇认为二战后英国重建的主要任务是(D)
A.恢复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B.实现充分就业
C.满足人民的需要D.消除贫困、疾病、愚昧、污秽和懒惰
18.蒂特马斯把社会福利分为(C)
蒂特马斯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A.政治福利、经济福利与社会福利B.经济福利与社会福利
C.公共福利、财政福利与职业福利D.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
19.“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遗产,并且根据社会中流行标准过一种文明生活的权利的所有范围”,这是对何种公民权利的界定?
(A)
A.社会权利B.民事权利
C.政治权利D.法律权利
国家功能:
对内维护秩序,对外保障国家安全。
实现功能三要素:
强力,权力,权威。
福利国家的类型:
自由福利,组合主义福利,社会民主福利。
福利国家的指标:
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社会开支的增长,公民权利的扩大。
新自由主义的社会背景:
凯恩斯主义面临挑战,全球经济联系的增强,社会结构的变化,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
新自由主义的哲学理念: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反对功利主义的个人权利论,对经济不平等的辩护,必须限制国家的作用
20.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人物布坎南主张(C)
A.平等就是结果平等B.社会不应该追求平等
C.平等是指公正的规则:
征收土特产转让税,政府出资办教育
D.起点不平等不需要被修正
21.哈耶克对社会保障的态度(C)
A.反对任何社会保障的措施B.主张一种绝对的社会保障
C.有限度的保障是大家都能够获得的D.社会保障有利于自由的发展
22.根据诺齐克的“拥有的正义论”可以得出(A)
A.一物的获得必须符合获取的正义原则
B.需要补偿社会最不利群体的处境
C.对社会基本善的分配应该平等
D.积极的权利观
23.与新保守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的政治观点是(A)
A.选择的自由B.有序的社会
C.强有力的政府D.等级制和服从
全球化的特征:
各民族的融合,分化和冲突的复杂情况,客观过程,不同国家和民族自我意识的发展
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核心要素:
个人自由、市场机制、法制
社群主义的政治哲学:
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积极的权利和消极的权利,强国家理论
人类的各种关系的基本模式:
团结性社群,工具性联合体,公民身份,他们分别通过需要,应得和平等三个原则,表壳了支配人类生活的社群关系、市场关系和国家关系中的正义原则。
24.所谓“积极的权利”是指(B)
消极的权利:
是指无须政府或集体的作为而获得的个人权利,他人也不得侵犯这些权利。
A.个人信仰的自由权B.个人对国家或集体的要求权
C.言论自由的权利D.他人不得侵犯的权利
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以家庭、家族和地方社区为基础的保障服务体系,二是比较广泛的民间慈善事业,三是有限、有效的官方社会救济及福利。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民本主义,仁爱精神和仁政理念,大同思想,整体主义,孝道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思想制度的特点: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企业的运行模式,普遍主义的福利模式和福利供给的梯次差异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福利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的国家福利理论,家庭保障责任和社会互助精神,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福利理论,社会分配中必要扣除理论,平等主义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公平观和社会主义福利分配理论,自力更生与无私奉献的理想境界
社会福利转型的基本内容:
社会政策基本目标的转化,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社会政策基本模式的变化,社会福利运行机制的变化,组织体系的变化
25.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变化表现为(C)
A.按劳分配基础上的社会公平观已经不起作用—仍起作用
B.整体主义观点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C.单位在社会福利事务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在缩小
D.泛福利倾向---计划经济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表现为(DC)
A.(非)功利性和服务性B.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
C.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D.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2.根据穆勒的功利主义福利思想(BC)
A.精神幸福与物质幸福是等质的
B.政府只应该在有限范围内干预经济活动
C.政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在社会福利方面做出了贡献
D.社会福利事业尽量由政府来办为好
3.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的影响表现在(ABC)
A.以宣传革命(改良)思想来影响社会
B.对英国各政党实施“渗透”策略
C.推动英国社会福利的实施
D.为工党提供了理念基础和基本原则
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
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坚持社会民主,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
费边社为工党提出的四根支柱:
国家最低生活标准的普遍实施,工业的民主管理,国家财政政策的彻底改革,剩余财富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些思想流派共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改良”(BD)
A.自由主义B.保守主义
C.社会主义D.新保守主义
5.凯恩斯提出的克服经济危机的主张包括(CD)
A.供给会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B.实行投资社会化
C.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D.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
6.英国皮尔森归纳的福利国家三个指标分别是(BCD)
A.有效的市场竞争B.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
C.社会开支的增长D.公民权利的扩大
7.从弗里德曼的思想出发,负所得税可以实现的福利目标有(ABC)
A.使穷人有自助的动力
B.将贫穷的人当作认真尽责的人来对待
C.使公共基金集中用于穷人
D.避免累赘的、代价高昂的福利机构的介入
8.米勒的“社会正义原则”把人类关系分为(BA)公民身份
A.工具性联合体B.团结性社群
C.记忆性社群D.心理性社群
9.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是(BDC)
A.天赋人权B.民本主义
C.仁爱精神D.整体主义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政策基本目标的变化表现在(BCD)
A.目标是要解决庞大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
B.目标是要通过为职工和其他劳动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而增强劳动积极性
C.目标更注重提高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效率和压缩社会福利开支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政府的财政负担
D.目标是建立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体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社会福利:
是人类的一种设置,一种制度,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保障措施。
广义是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狭义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包含了三个层面:
社会政策,社会行政,社会工作。
2.制度化福利:
主要是指这样的社会福利,它把济贫时代那种临时性的和不确定的社会供应变为经常的和稳定的制度;它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公民,而不是某些被特别区分出来的社群;福利保障具有全面性崭家必须负担起保障全体国民基本生活,以免人民陷于匮乏的责任;受保障者无须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从而避免给受助者社会烙印和歧视;社会福利的制度化使过去施舍式的慈善救助发展成为公民应得的法定权利。
3.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来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德国历史学派:
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应发挥不同的作用。
5.福利的经济学内涵:
个人福利是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它是正负效用的总和。
社会福利刚是为所有人共同的效用满足之和,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下资源配置和个人效用实现的结果。
6.效用的基本内涵:
指人(消费者)从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效用也就越大。
7.社会选择:
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的结果。
8.帕累托改进:
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
而当不能再实现改进时,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9.凯恩斯主义:
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
它不仅标志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而且导致西方国家经济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折。
10.福利国家:
是一种超越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范围的国家制度。
这种制度把福利看作是国家的最主要特性,强调国家要为国民的福利负责,国家必须具备基本福利功能并作为其目的发挥作用。
11.公民权利:
政治权利---指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作为带有政治权威的团体的一名成员,或者是作为这样一个团体成员的选举者。
社会权利---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遗产,并且根据社会中流行标准过一种文明生活的权利的所有范围。
公民权利---是对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个人自由的条件的阐述。
12.新右派的概念:
由传统的放任自由的经济学、极端的自由意志论和反社会主义的奥地利经济学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思想的集合体。
13.社群的概念:
社会是关系到生活在现代世界的人的意义和福祉的政治问题,社是我们属性的一部分,人类结成社群,既是一种政治的需要,也是人类生活的道德需要。
分为地区性,记忆性,心理性三种。
14.团结性社群:
指由家庭、村落、宗教团体、工作小组、俱乐部和职业等具体的社会团结形式组成、在彼此熟识和信任、面对面的交往,以及共同信仰或文化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认同与互助合作的社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征:
意识形态性,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阐述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2.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评价:
古典经济这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欧洲社会从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空人的自由主义倾向。
其次,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开端,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社会福利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它创立了一种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一种把对处境最不不幸阶级和人群的道德关怀和对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的哲学。
他赋予了社会福利以批判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贫穷以及其他种种不合理现象,并从更高价值观的意义来阐明社会福利的内涵的可能性。
4.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观:
财富分配中的福利问题,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的增量,政府的福利责任。
5.简述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一、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通过社会计划在不同人群的利益之间实现均衡,政策推行过程中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实现公平,对集体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二、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对社会政策理念的影响,对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效率的认识,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的启发;三、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与实践的影响---对贫困的道德判断不再是简单的一种价值归类,更是社会发展中机会分配不足带来的后果。
福利资源的配置不再仅仅是国家的活动,个人还可以从就业市场、私营福利资源、非政府组织等方面获得,福利服务的提供也不再仅仅是国家的行为,多元化的服务提供者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促进宏观与微观效率同时尽量保护就业者动机的前提下,国家应创造一个积极的维护公民生活水准的制度。
6.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福利福利思想:
一、经济危机的病因分析:
有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二、克服经济危机的对策:
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政策的重心:
赤字财政政策,辅助政策:
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的观点。
7.蒂特马斯社会福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贡献:
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对自由放任主义的批评与对国家福利的强调,社会福利的构成,社会福利制度所承担的责任。
贡献---以社会行政为主题的广泛观点,对社会政策的学科化起了重大的作用,对社会科学中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中的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性,提示了社会福利研究的学科建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费边社的价值观念和立场,阐释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社会福利研究中的核心价值,将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思想系统化和理论化。
8.简述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的基本内容:
自由的原则---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内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该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其基本含义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广泛的自由,而且大家拥有的自由应该是相等的,每个人拥有的自由要与他人拥有的同样的自由能够相容。
差别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一是这种不平等应该对每个人都有利的,二是这种不平等是依附于地位和职务,这些地位和职务应该是向所有人开放。
9.诺奇克:
个人权利理论强调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
拥有正义论的三个原则---一个人在符合有关获取的正义原则的条件下获得的东西,则他有权利拥有这些东西。
一个人在符合有关转让的正义原则的条件下获得的东西,则他有权利拥有这些东西。
除了重复运用上面两条原则,没有人有权利拥有任何东西。
对最低国家的论证:
一是针对无政府主我的任何开工的国家都是违反道德原则的,都是不正义的观点,论证了最低限度的国家是可以不违反任何道德原则的;二是对最低限度国家的论证又是针对扩大国家功能的各种理论,认为任何超出最低限度国家职能的国家都会侵犯个人的自然权利,都不是正义的。
10.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它们都反对左派主张的福利集体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试图建立一个既符合传统、有序和具有国家权威的保守主义观念,又符合资本主义的私有化市场经济理念的社会。
区别---新保守主义认为国家应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限制公民自由以使国家能更有力的对付无政府主义的冲动具有更高的价值。
而新自由主义认为公民自由是最高的政治道德原则,国家的作用低于个人自由,并且是为保障公民自由服务的。
11.社群主义的社会福利哲学:
“共同善”的理论---善优先于权利,只有在承认“共同善”的首先性的前提下,人类生活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其体现的是公共利益和集体的道德精神,分为物化和非物化两种形式,物化形式主要以公共利益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非物化即为美德。
沃尔泽的复合平等论和分配正义原则---复合平等的原则表述为任何一种社会的善X都不能这样分配:
拥有社会善Y的人不能仅仅因为他拥有Y而不顾X的社会意义占有X。
分配正义三大原则:
自由交换,应得,需要(最为重要的原则)。
米勒的“社会正义原则”---1是团结性社群与需要的原则:
两个基本命令一是帮助穷人,二是给予每一个人的帮助必须根据他们的特定需要,而不是不顾需要的平均分配,或者功利主义那样,为了追求边际效益而牺牲少数最困难人群的需要。
2是工具性联合体与应得的原则:
应得原则不仅是对什么是应得或不应得的评价和认定,也是对制度本身是否符合正义的判断。
它向实践的方式提出质疑,反思其合理性,并将正义的要求变成塑型制度的力量而独立于制度的具体建构。
3是公民身份与平等的原则---整体论的平等观比之个人主义的平等观具有更高的价值。
12.新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观:
重构国家的政治框架---一是修复被新自由主义用“扭曲了的个人主义”所破坏的社会团结的纽带,创造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重新组合”的条件,为建设启发性团结的社会提供新的基础,二是要将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区别开来,摆脱解放政治而发展生活政治,三是以积极信任为基础,在社会反思性的普遍化和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摆脱将他们对立起来的“左和右”的争论,确立启发性政治的地位,用能动性政治去解决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使三者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发挥出来,四是发展对话民主,用它去解决现代民主制度的缺陷,对再造的自由民主进行更彻底的民主化,五是改革福利国家,为建设积极的福利社会创造条件,六是通过对话政治机制来发挥一切作用消除各个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暴力,建立全球性的世界主义秩序来解决人类事务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建立新型的民主国家与积极的公民社会---创建合作包容的新型社会,改革现有的政党和政治制度,培育积极的公民社会,建立作为“风险管理者”的政府,用积极的福利社会取代福利国家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策基本模式的变化表现在:
我国的社会政策从依附于经济政策到形成独立的社会政策体系;我国在几乎所有领域中都进行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慢慢放弃了在城市国有部门中原已初步形成的“国家---企业”福利制度,而转化到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模式;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模式正在从普遍性福利转化到选择性福利模式。
试论述马克思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对待社会福利问题的态度是站在彻底的社会批判的立场上,对造成贫困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他反对任何针对现实社会问题而采取的福利措施,他看到社会福利对现实政治经济制度的依存关系,不改变后者,而只是从社会政策的调整改善前者,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社会福利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政治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改革,而不是社会政策的局部调整或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福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