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6771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docx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修改版

第一篇: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

农旅融合丨艺术农业项目规划设计与打造要点!

绿维文旅

农旅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之一,以艺术农业为主题结合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旅游项目呈明显增长,“艺术+农业+旅游+康养”跨界融合综合开发模式形成。

如何规划与打造艺术农业旅游项目?

绿维文旅在江西恒晖艺术农业景区中,从“色彩、体验、农产品、造型、生产、景观、声音和生活”八个角度表达体现农业的艺术性,融合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生态产业,打造我国首个以艺术农业为主题的综合型景区。

江西恒晖艺术农业景区位于宜春市万载县,项目地第一产业发展良好,但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发展旅游业是十分适合且必要的。

以当地良好的生态基础为依托,绿维文旅将有机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健康生活主题观光休闲产业为引擎,以养生度假产业为支撑,以“大健康”文化升华体验为核心,以特定目标消费群体为市场,以农旅综合发展模式为创新,带动周边的发展。

最终,项目将建成表现农业艺术性的大健康特色小镇。

项目提出从8个农业艺术角度展开设计,致力于打造全国第一家以“艺术农业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8个角度分别为色彩、体验、农产品、造型、生产、景观、声音和生活。

与上述8个农业艺术角度对应的,是绿维文旅打造的主要项目景区:

色彩艺术——印画恒晖体验艺术——嘉年华农产品艺术——果林修竹造型艺术——花飞蝶舞生产艺术——蔬情画意景观艺术——金玉良田声音艺术——荷塘韵色生活艺术——桃源人家

本项目打造成为集有机花、果、菜、禽及其衍生产品开发为一体的供产销垂直体系农业公园。

项目总体鸟瞰效果图

桃园人家经典鸟瞰效果图

嘉年华项目鸟瞰效果图

本项目在设计上,涵盖了城市休闲、商务、度假聚会,艺术农业体验、健康主题旅游、休闲配套、旅游休闲集散等多项功能。

项目组策划了打造四季全时性的节事,春耕节、赏花节、戏水节、秋收节、美食节、观灯节、研学旅游等。

包括春季的踏青观花,夏季避暑戏水,秋季观叶采摘,冬季温室、水疗、庙会与民俗节庆。

江西恒晖艺术农业景区项目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农业资源和环境,打造艺术农业,将地方文化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摸索一条现代农业旅游景区的出路。

第二篇:

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精致胡场

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精致胡场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

立足我镇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休闲生产生活、绿色生态服务等功能,融入科技、品牌、观光、采摘等旅游要素,制定出台全镇休闲观光农业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和旅游升级为目标,完善形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丰富农旅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提高农业和旅游的综合承接力,把农业旅游发展成全镇的支柱产业,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围绕特色资源、特色优势、特色镇位做文章,突出观光体验休闲功能,把我镇建设成“农村旅游休闲镇”;围绕“富硒产品”、“天然氧吧”做文章,突出品绿吸氧洗肺功能,把我镇打造成“农旅新镇,精致胡场”。

(二)发展思路。

1.重点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全镇农业和旅游现有基础和形态,突出“点、线”建设,多点多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三线”为汉江沿岸、318国道沿线及排湖旅游通道沿线,在三线上布局精品农家院落、特色产业和配套设施。

“汉江沿岸主要以水产养殖、种植等为主,重点发展休闲垂钓、水产餐饮等功能的休闲庄园;318国道沿线及排湖旅游通道沿线以特色水果种植、现代设施栽培、农耕文化展示等为主,重点发展休闲采摘、科技示范、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等功能的休闲农园。

“多点”主要是指分布在全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美丽乡村,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主,重点发展生态种养、特色民宿、度假养生等功能的休闲农庄。

2.集中精力,培育主体。

引导、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拓展产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情况,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融合发展。

支持有能力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发展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

3.树立典型,重点扶持。

组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镇)创建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工作,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

着力打造阿尔迪休闲农业观光园、潭湖村美丽乡村、下麻村美丽乡村等休闲观光示范点。

树立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市场发展理念,充分整合农业、林业、旅游、商贸、文化等产业资源,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

充分整合交通、建设、国土、环保、水务等项目资源,集中精力办大事,千方百计办成事,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局面。

重点抓好面上的品牌创建推介与点上的典型培育,营造氛围,扩大宣传,打造品牌,推动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规范经营、持续利用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坚持先论证、后规划、再建设,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2.坚持以人为本,融合发展。

农旅融合,精妙之处就在融合二字。

融合,不是把两者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从单纯的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建立起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

融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受益。

这一过程中,就要完善惠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好处。

比如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的利益联结模式,鼓励企业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采取保底收益加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融合发展的红利;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激励机制等。

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在发展规划制定、市场环境优化、整体形象推介、导向性投入等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激励扶持。

在资金筹措、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

鼓励支持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农旅项目开发,采取多种经营形式,发挥社会资金在农旅发展中的效力。

4.坚持产业联动、优先发展。

打破景镇、城乡、行业、部门界限,在全镇发展规划上,把农旅融合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进行布局,引导产业向农旅景镇集中,联动发展,优先发展,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和镇域优势,以带动其它镇域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5.坚持创新机制、提升效益。

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旅游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农旅产业扩规模、上层次、增效益。

二、明确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夯实基础,打造重点。

将“三线多点”作为全镇农旅融合发展的重点进行布局,鼓励创新突破,当其农旅产业项目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再纳入全镇发展战略统一规划。

“桃花源”要紧扣桃花这一主题,向纵深拓展,向产业延伸,尤其要将桃花主题花园分步打造成形,尽快形成观光产业;同时要做好桃花文化的研究和结合,增强桃花文化的实用性、体验性和参与性。

“潭湖美丽乡村”要加快核心景镇打造,加大文化挖掘力度,形成文化的体系和板块。

“上麻美丽乡村”要尽快完成旅游要素的配置,形成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

(二)多元发展,打造特点。

做乡村旅游千万不能一拥而上,因为并不是每一村都适合做农旅结合。

虽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乡村游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不少游客也都发出“到处都是采摘”的感慨,经营模式单

一、旅游产品开发水平较低已经成为限制乡村游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布局乡村旅游项目时,应立足地方特色、环境特点,注重资源互补、整合,把同一类型的资源按照不同手法包装、打造,将特点塑造成“卖点”,形成比较优势,做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乡村特色的“特”应该体现在风景、文化、创意三个方面。

要挖掘本地文化,文化的种类很多,包括本地民俗、美食、典故等等都是值得植入的文化调料。

都没有,那就做创意。

大家都做采摘、那就做特色菜品、经济作物的采摘,把亲子项目活动融入采摘,做娱乐性、游戏性的采摘。

通过多种形式,评选特色农产品、特色农家乐、特色观光园、特色新村、特色小镇等,以特聚气,以特促销。

(三)塑造品牌,打造亮点。

一要有一批特色产品,包装出特色菜、特色果、特色花、特色小吃,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二要有一批特色商品,要将桃花系列产品、葡萄系列产品、蔬菜系列产品等塑造成品牌,推向市场,形成效益。

三要有一批特色精品,要通过引导、扶持和定点打造,形成精品农家乐、精品农家菜、精品旅游点、精品产业园。

乡村旅游可以围绕着“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全方位体验。

利用农耕技艺、农产品加工等活动让游客“观、采、品、学、耕”,充分体验农事乐趣。

打花鼓、唱民歌等民俗表演、以乡土文化节的形式展现出的节庆活动,让游客“戏、乐、养、憩”做好文化体验,凸显乡土乡音乡情。

农民画、民间年画、剪纸窗花等农村艺术品、手工艺品让游客“赏、玩、淘、购”。

这些都为游客创造了更多的体验价值,可以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精准布局,打造节点。

要围绕全镇“三线多点”工作安排,按照“优美、朴素、整洁”的要求,作好景镇景点的布局和管理,注重景镇的连接性、整体性和可赏性,尤其在各个节点的布置上,既要注重环境的整体融合,又要注重细节的完美呈现,让游客既能赏心又能悦目,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回归田园梦想。

三、明确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作好发展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开发有序原则,科学编制农旅融合发展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发展思路,围绕“三线多点”重点,依托全镇特色和“现代农业示范镇”、“富硒产品”等品牌优势,科学定位、精准布局,打造特色鲜明、集聚力强的休闲镇、养生园和养心地。

(二)改善基础设旋。

整合农民新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着力改善农旅融合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

大力整治村容镇貌和农村房屋风貌,完善服务功能,推进环境的优化、亮化和美化,规范标识标牌设置,改善景区景点水、电、气、讯和交通条件,建设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把停车场、公厕、旅客中心作为必备设施优先建设,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和舒适性。

(三)健全服务体系。

以“三线多点”为核心,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农家菜、摘农家果、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小院、家庭农场,重点培育功能齐、环境好、配套全的乡村农庄,倾力打造有特色、有规模、有档次的农业休闲度假镇,以提高农业与旅游的综合承载能力。

制定农业产品质量标准、特色商品认定标准、服务设施评定和验收标准等,以提高农旅综合管理水平。

(四)打造农旅品牌。

发展以沔阳三蒸为代表的特色餐饮,建设以家庭农场、农民新村、花海人家、森林人家、果园人家、乡村农庄为特色的“胡场农家”,打造以蔬菜、桃花、葡萄、桑葚为重点的“胡场富硒”产品,创建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的民俗风情园、民俗风情村、民俗风情小镇,开展以现场制作、现场体验、现场营销为样板的现榨菜油、现酿白酒、现磨豆腐体验,开发以胡场滋味、胡场印象、胡场记忆为原型的特色旅游商品。

(五)强化宣传营销。

农旅结合发展农村旅游要做好宣传,要会吆喝,要为本地旅游品牌“摇旗呐喊”。

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农旅宣传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农旅产品和商品的策划和包装,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阿尔迪生态采摘园就利用美团进行推广,做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

统筹农旅资源,形成资源体系与组团,形成拳头产品,形成营销冲击力。

强化市场运作,以菜花节、桃花节、桑葚采摘节、蔬菜博览会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推介农旅品牌。

解决目前农村旅游面临的营销观念缺、渠道少、方法简单、成本高的问题。

四、明确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资源保障。

坚持“项目围绕产业布局、产业围绕景镇发展”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在重要产业布局上,要优先考虑农旅发展重点区域,努力形成产业集群、产业组团,以提升景区的规模、档次和深度。

各部门在项目包装和专项投入上要紧紧围绕全镇农旅产业重点,统一安排,集中布局,明确责任,协力提升景区景点综合功能。

镇农委要把农旅产业纳入农业发展整体布局和重点实施内容,扶持和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镇财政局要加大对农旅项目的支持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镇交委要积极支持农旅重点镇域的农村公路建设,优化和升级旅游线路,提高景镇可进入性和便捷性;镇建委要加强对特色村庄、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加大对农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镇林业局要加强农家院落、森林人家、特色农庄和“三线三片”景镇景点的生态建设,增强优雅度和舒适度;镇扶贫办在安排扶贫资金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旅融合的贫困村;镇国土房管局要做好农旅产业用地规划和土地整治项目包装;工商、卫生、电力、通信等单位要做好农旅发展的服务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一要制定农旅产业发展政策,引领产业的多样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二要制定农旅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开发;三要制定农旅项目土地利用政策,每年安排一批农旅发展用地指标,促进产业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发展;四要制定农旅产品和农旅企业的税收政策,对重点发展的项目按投资强度给予税费补贴和奖励;五要制定农旅产业业态培育和激励政策,鼓励先行先试,优化众创空间。

(三)资金保障。

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加大对农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象推广、项目策划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要采取集成或分包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介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旅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农旅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鼓励投资公司对农旅项目做好投资担保服务。

(四)人才保障。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旅人才进出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建立院校培养、岗位培训、技能竞赛等多层面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农旅宣传、策划、营销、管理等专业人才,尤其要加大导游解说人员的培训提高力度。

鼓励建立农旅服务中介机构和相关专业队伍,推行农旅从业人员、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和行业标,大力提升农旅发展质量和水平。

(五)组织保障。

成立农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农旅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农旅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抓好促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

要将农旅融合发展工作纳入全镇的目标考核体系,要制定分时分段和分项分块工作任务,作好责任分解,镇委镇政府督查室负责跟踪督查,做到月报告、季分析、年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有效落实。

第三篇:

农业公园开拓农旅融合新模式

农业公园开拓农旅融合新模式

□高雯雯董磊解党先

前些时候,山东临沂苍山县代村的农展中心里,显得格外热闹,来参观的市民、游客摩肩擦踵。

这是因为首届中国(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开幕,同时酝酿已久的农业公园——兰陵农业公园正式开园。

农业公园引爆农业观光游

“农业公园”,这个词对于生长在有着“山东南菜园”美誉的苍山县人民来说还真是新鲜,“只听说过塔山公园,儿童乐园,还真没听说过农业也有公园。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村民王大爷说。

没听说过的人还不止一个,苍山农村信用社的李佳妮很惊奇地看着展馆里无土栽培的生菜,心想,这可比自家菜地里的干净多了,“还有那些小西红柿,一个个的跟葡萄似的,真是喜人,看着就想摘了尝尝。

”大厅里不时有人对展出的一人多高的西红柿树、足有一尺长的辣椒发出惊叹。

作为兰陵农业公园的一个主要部分,新天地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种的菜都是自产自销,供给旁边的新天地酒店。

短短一周时间,示范园共迎来了7万多游客,“尤其前四天人最多,每天都在1万人以上,而且这只是买票的游客数量,”经理刘建永说:

“在其他地方参观的游客因为不用买门票,所以也无法统计,估计在十

二、三万人左右。

第一天就有河南、费县的客商提出想跟我们合作,建生态温室,具体的细节正在进一步商谈中。

”来参观的游客以苍山本地和临沂各县区为主,也有来自上海、河南、安徽、济南、青岛等附近省市的游客。

要做“大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山东这个农业大省,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推进农旅结合有利于让三大产业互相带动,这和农业公园的理念不谋而合。

规划界人士郑建平认为,“我国现代农业已经不仅是做一个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所能涵盖的,我们急待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急待一个旅游创新时代的到来”,他认为,过去对农村的改造无非就是将农村变为又一个城市,而没有真正解决农业发展的长远之计,“中国的乡村问题绝非简单的惠民这么简单,也绝不是做一个农家乐就能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格局,这迫使我们从更深层次、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方面来考虑农村的变革”,“国家现在有森林公园、矿山矿业公园,为什么没有农业公园呢?

”基于这些想法,郑建平提出了“农业公园”的概念以及“庄+园”的规划理念——“庄”就是新农村变成了度假村,农村直接变成观光度假目的地,农民就地转型,农居变成度假物业;“园”就是把原来农业的农地、农产品种植养殖直接变成城游基地。

即农业加度假再加观光这种模式,其发展理念就是一产带动二产再带动三产,以此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

2012年5月份,山东省委农工办、省旅游局联合下文,决定在革命老区临沂市建设山东省首个农业公园。

临沂市旅游局经过申报、考察、论证等程序,对提出申请的19家县区、单位进行了考查论证,最后确定将农业公园项目落户苍山代村。

代村社区党委书记、兰陵农业公园经理王传喜告诉笔者,2003年他到南方的浙江和宁波考察时受到启发,回到代村后开始发展农业旅游。

2005年,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陈国忠的一句“苍山发展农业旅游条件成熟、资源丰富,可以填补临沂农业旅游的空白”鼓舞了他,更加坚定了他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的信心。

至2012年,代村旅游收入已占全村经济总量的10%以上。

为打造农业公园项目,苍山县整合代村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营农场2万亩土地,规划了“一心两村一带五区”的空间格局——即西汶河生态农业景观带、农业生态休闲轴、农业文化体验轴和绿意兰陵、兰陵温泉、五行田园、中国知青园、兰花(郁金香)园等五个园区。

特别是中国知青园,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综合性知青文化体验园。

兰陵农业公园项目规划总面积62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50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

整个试点项目分解成十个功能区:

农耕文化及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和商贸服务区,整个项目的重点落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营农场上。

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建成之后,整个代村将成为山东省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的一个典型,并有望成为“大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

农业公园任重道远

“兰陵农业公园的开园,是苍山旅游产业发展史上乃至临沂旅游业发展的一件喜事”,临沂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它进一步丰富了苍山生态休闲旅游元素,在山东省旅游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关专家认为,把建设兰陵农业公园项目作为新时期推动农业发展、加快乡村休闲旅游的有效载体,必将对促进临沂市乃至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参观时,一些游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来苍山谈脱水蔬菜生意的徐州市民史先生说:

“因为工作关系,去过很多蔬菜温室大棚,苍山这个大棚面积不大,但是管理还行,菜长得不错,也很新鲜。

茄子树是无土栽培的,挂果率还不低,不像有的温室大棚光长叶不结果。

南瓜长得也不小”,史先生接着说:

“不过,这里旅游商品的种类还不多,应该把全苍山的旅游商品全集中过来,游客想买什么有什么,最好是高档的、深加工农产品,像日本的有机大米似的,一斤能卖到一百多。

一位在代村百姓菜园工作的大爷说,“平时给外来游客管理菜园,没租出去的空地里结余的菜可以分给全村的人,像大葱、茄子、土豆什么的,每人能分

6、7斤,一到过年都不用买菜了”。

他的老伴儿媳也都在景区工作,“这就很好,年纪大了能干什么?

这就不孬。

”但是走在代村,像这位大爷家里这样围绕景区、围绕旅游做生意的村民还不是很多,很多村民对于农业和旅游关系的认识也还不够充分。

“农业旅游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提高”,代村任重而道远。

兰陵农业公园总经理王传喜也总结分析了目前代村农业旅游发展的不足:

一是旅游点散落,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不强;二是

苍山旅游资源整合还不到位。

王传喜计划,借助农业公园这个平台,做几个项目:

一是完善现有的示范园,扩大蔬菜、花卉、种苗、养殖面积,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兰陵温泉度假区,建设一批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科普性,现代和传统结合的游乐设施;三是体现传统大田农业风光,大面积种植高粱、油菜花、向日葵、谷子、水稻等。

在执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以面向市场为主,走市场化道路,面向大众旅游消费。

“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农业公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的生产加工、科技研究、示范推广、带动辐射、观光旅游等功能,以农业促进

二、三产业尤其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链接: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指出,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其必须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提到农业公园和以往的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区别,郑建平认为最核心的是两个变化:

一是主体不同,原来乡村旅游依靠农民,现在依靠企业;第二是以消费为带动的农业增长的方式,“根据城里人的消费需求来定制农业生产”。

“整个乡村就是一个大公园,有菜地、有花圃、有苗圃、有养鸡场、有奶牛场,有大棚设施、有水景、有垂钓,一切这些东西都是按照旅游的特色打造的,不是按照生产要素来组织的”。

第四篇:

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走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新路着力打造农业新增长点

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走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新路着力打造农

业新增长点

近年来,xx县深入实施“农业提档升级”战略,把“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助农增收脱贫奔小康。

加快推进“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

xx县先后引进多种新理念新技术,建设现代特色“智慧农业基地”。

截至目前,已建成大数据农业生产服务战略的标准化实践示范基地一个。

该基地基于火龙果物联网大数据科技化种植生产应用,充分利用自身软件研发实力,建成了郎当合作社基地金禾智慧云农场管理平台,利用自动化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数据,进行种植规划、采收时间预测、产量预估、品质管控、温度预警等,从生产过程到果实采收、从分拣分级到物流销售,每个环节都实现信息化远程、高效地管控,把关果品质量,使种植效益大幅度提升。

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大数据+农业”示范区。

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并加大对本土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自建农业电商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以电商扶贫“一村一品”网货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助推全县农产品“产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