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6663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 11.docx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11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doc11)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

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归纳了学术界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的提法并不统一,各种观点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多为对全球化不同方面或特征的强调。

就其本质讲,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一把双刃剑,但对其反映出的一些深层问题,如是否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等,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经济全球化具有“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等特征。

四、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有“该现象早已有之”、“是现代的新事物”和“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三种不同观点。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1986年在他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

他是用这个词形容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

目前,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提法五花八门,不尽相同。

既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西方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又有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

猛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动态论的另外一种表述是: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

      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性质,中外学者从多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许多见解,这中间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有: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具有其必然性。

甚至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潮流,任何国家只能适应这一潮流,而不可以回避这一现实,否则就要被人类文明甩掉。

(注:

王三星:

《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本质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财经贸易》2001年第10期。

(2)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也是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反映了当前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张的集中表现。

作为人类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在一定历史范畴内,它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直接推动了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

但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并非免费午餐,对于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必须注意趋利避害。

(注:

何秉孟: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的三个误区》,《真理的追求》2001年第4期。

)(4)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没有选择的自由,只能勇敢地面对。

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不论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多大的风险,不管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你都得加入进去。

尽管如此,但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上发展中国家还是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5)经济全球化更有利于西方强国、特别是美国。

因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它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提供了新的历史条件。

甚至有人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就是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剥削的全球化。

也就是说,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合理、不公正的。

(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的两级分化。

在论证这一观点时,学者们更多的不是采用理论阐释或逻辑推论的方法,而是通过列举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说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加剧。

但也有学者从市场竞争的原理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竞争秩序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导致两极分化的原因。

(7)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一些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由于经济利益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加剧,并列举西雅图会议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国际会议期间发生的游行示威甚至流血事件加以佐证。

    对于上述大多数学者持有的观点,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经济全球化中性说的观点就是其中的一例。

持有该观点的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个客观的过程,不能说它是“姓资”还是“姓社”。

其理由是:

首先,既然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也是由生产力发展推进的过程,它就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

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而当今世界不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因此,不能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再次,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都提供了同样的客观条件,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只是因为它们的经济力量强大,而不是因为它们是资本主义,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往往要受到损害,只是因为它们弱小,这与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关系。

(注:

李琮: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理论前沿》2001年第5期。

)此外,也有学者就经济全球化对当代社会主义的影响(注:

文力:

《“社会主义与21世纪”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

)以及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等作了一些探讨。

      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1.空间的全球性——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交织融合。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贸易国际化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边界的限制,国际市场急剧拓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前导。

在全球的经济活动空间,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距离缩短,联系时间缩短,“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是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注:

〔日〕初獭龙平: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亚洲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6期。

    2.内容的复杂性—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面。

其核心是金融市场、国际贸易、跨国生产,在某种程度上也包括科学和技术以及专业劳动力。

通过这些全球化的、关键性的经济成分,经济系统得以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连接。

世界上的经济依赖于其全球化核心的表现。

(注:

〔德〕伯恩德·梅:

《全球化与新经济:

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老问题与新挑战》,《开放导报》2001年第7期。

    3.高新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与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驱动力。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信息产业等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4.跨国公司争剧扩张,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载体。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物——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好载体。

跨国公司凭借资本、技术信息、营销战略等垄断优势,凭借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最佳投资地点,使公司生产和销售活动建立在全球战略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经济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迈了一大步。

现在,跨国公司垄断着世界半数以上的生产、贸易、投资及技术。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带动资本、技术及服务等在各国之间转移,从而推动贸易、生产、服务、技术与资本的全球化。

(注:

王三星:

《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本质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财经贸易》2001年第10期。

    5.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6.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基本形成,其主要标志是由于成员国的迅速增加,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真正的具有全球性的多边贸易组织。

WTO规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具有全球性普遍约束力的规则。

    7.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8.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强国、特别是美国主导的。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意识地推动的结果,普遍认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组织是由美国控制的。

这一点,就连国人也是承认的。

基于这一点,有人认为,所谓“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其实质含义就是“美国化”?

(注:

蔡仲德:

《“全球化”?

》,《中流》2001年第4期。

    9.经济全球化并不代表世界经济的全部特征。

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全球性的。

事实上,大多数生产、就业和企业仍是且仍将是地方性和区域性的。

    10.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也得到了发展和加强。

      四、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经济全球化的现象早已有之。

持这一观点的人指出,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早有论述,并深刻地分析了全球化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人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正像它迫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实质上同样涉及全球化的本质内容。

毛泽东1935年也曾指出:

“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以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也不可能了。

”(注: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

)他们认为,尽管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个概念,却再清楚透彻不过地阐明了,“全球化”是资产阶级固有的特点与本性,是它的一个终极目标,其实质就是资产阶级要统治全世界。

(注:

蔡仲德:

《“全球化”?

》,《中流》2001年第4期。

    持这一观点的人也注意到了今天一般所谓的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论述过的经济全球化的差异,指出虽然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全球化并不是新生事物,只不过反映了一种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并被人所认知的现象,但这一现象在今天却出现了加速化,出现了资本国际化进程。

(注:

墨西哥《永久》周刊文章,转引自蔡仲德:

《“全球化”?

》,《中流》2001年第4期。

    2.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的新事物。

提出这一主张的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

全球经济是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创造出的新事物,只有信息经济才是全球性的。

他们提出了一个与全球经济相对应的世界经济的概念,认为前者是历史上的新现实,与后者不同。

世界经济,即资本积累在全世界进行的经济,在西方至少从16世纪起就存在了。

全球经济则不同,它是能够在实时或选定的时间以全球化的规模作为一个整体运作。

只有在20世纪晚期,在信息和通讯技术提供的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并在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所执行的撤销管制和自由化政策的决定性帮助下,世界经济才真正具有全球化。

(注:

〔德〕伯恩德·梅:

《全球化与新经济:

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老问题与新挑战》,《开放导报》2001年第7期。

    3.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

与前面两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所不同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本身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实际上是前两种观点的折中。

认为第一种观点所说的是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讲,“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这一世界性现象联系在一起的。

但若作为一种较显著的世界现象予以考察,“全球化”则又是随着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革命的出现而日益成为现实的。

而当今“全球化”既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力图向全球扩张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