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6563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docx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本科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6届)

题目: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

策略

二级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

学生姓名:

学号:

120715111

指导教师:

职称(学位):

硕士

合作导师:

职称(学位):

讲师(硕士)

完成时间:

2016年5月30日

池州学院教务处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1.引言3

1.1研究背景3

1.2研究意义3

2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源预处理3

2.1研究区域概况3

2.2数据源及预处理4

3池州地区旅游资源对比分析5

3.1池州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对比分析5

3.2池州地区旅游资源等级差异对比分析7

4池州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9

4.1基于池州市核心县区的缓冲区分析9

4.2基于交通干道的缓冲区分析10

5对策及建议13

5.1加大区域内交流合作,共同发展13

5.2利用交通遍达性加大区域内旅游发展速度13

5.3以服务业的发展带动旅游发展13

6结论与讨论15

参考文献15

摘要

本文运用GIS相关知识和技术对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揭示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空间地理特征。

主要以池州市的大型旅游景点为中心,在核心县区,主要交通干道等方面进行缓冲区分析、查询分析等,得出在这个中心点以及附近相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空间地理位置,通过GIS技术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反应出池州市现阶段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现在阶段旅游空间结构的特点。

通过分析结果来对池州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评价,评价池州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长处与不足,对池州市的旅游前景进行规划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建议。

 

关键词:

旅游资源;查询分析;空间分析

 

Abstract

ThispaperusestheknowledgeandtechnologyofGISrelatedtotheanalysisandevaluationofChizhoucityspatialstructureoftourismresources,andmakerelevantanalysisofChizhoucitytourismprospect.InChizhouCity,majortouristattractionsasthecenter,intraffic,clothing,food,housingandotheraspectsofbufferanalysis,queryandspatialanalysis,obtainedinthecenterandneartherelatedtourismresources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distribution.ThroughtheanalysisofGIStechnologyresultsevaluationandanalysis,reflectingtheChizhouCity,nowthedistributionoftourismresourcesandnowstageoftourismspatialstructurecharacteristics.ThroughtheanalysisoftheresultstothespacestructureoftourismresourcesinChizhouCityawakenedbyfurtheranalysisandappraisal,judgetheChizhouCityasatouristcity'sstrengthsandweaknesses,prospectofChizhouCityTourismPlanningandthatmaybeencounteredinthedevelopmentprocess.

KeyWord:

Tourismresources,queryanalysis,spatialanalysis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21世纪,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每个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也在逐渐提高。

故而旅游业作为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都具备的一种形式存在了,因而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与品质的要求也会有一定的高度,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是在旅游资源的运用与开发还是处于一个较为模糊的时代[1]。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于旅游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说中国现阶段旅游业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对旅游区域点进行旅游资源量的查询与分析以及旅游区域的环境承载量与游客容纳量,还有研究旅游资源对于城市与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城市旅游发展前景。

1.2研究意义

在21世纪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开发与运用,要更深一步的进行研究发展。

本文运用GIS相关知识,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技术,以池州市为例,对池州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空间结构分析,了解池州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从而反映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怎么利用这些分布规律进行更一步合理的规划旅游,从而更好的反映出旅游区域间的相互规划和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加高效的旅行方式[4]。

2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源预处理

2.1研究区域概况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是一个山水相伴的城市,池州北面是浩荡的长江,南面是峻峭高耸的黄山,既是一个山水城市也是一个港口城市;有着优秀的山林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2]。

池州市共计8272平方公里,有一区三县,包括有贵池区,石台县、青阳县、东至县。

当年温总理来池州时就说池州山水好,是一个优秀的旅游胜地[6]。

池州市空气清新良好,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森林树木遍布全市范围,森林覆盖率达到60%。

旅游景点达到300多个。

其中国家级旅游景点四个,包括有名扬国际的佛家圣地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是中国少有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牯牛降风景区也是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珍贵动植物不计其数;升金湖风景区是国家级珍贵湿地,鹤群种类繁多,有中国鹤湖之称。

其中九华山风景区是池州市唯一一个5A级景区,4A级景区也有多个,有大王洞、杏花村等。

就连3A级景区也有很多,譬如大历山、蓬莱溶洞群等[3]。

总而言之池州市有发展为一个大型旅游城市的潜力与资本。

池州旅游文化历史悠久,自唐朝起,文人墨客就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比如杜牧的《清明》就被后人称颂,我们都知道了杏花村,陶渊明、李白、苏轼、王安石、李清照等古代大家都曾经领略过池州美景,感受到了池州的魅力[2]。

九华山更是有名满天下的佛名,拥有着世界上99米高的露天佛像,香火鼎盛,至今有15位高僧和比丘尼修成不腐之身,成为海内外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5]。

2.2数据源及预处理

首先利用GIS叠加分析,以池州市地区行政区图和池州市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揭示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态和地理位置。

主要通过将池州市的行政区图,旅游景区以及主要交通干道进行叠加,从而可以得到池州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图。

图2-1池州市旅游景点图

表2-1池州市主要旅游景观表

池州市县区

主要旅游景观

青阳县

龙亭庄园、齐春生态园、青阳县博物馆、五都孙家、龙岭庄园、罗城民歌之乡、龙泉圣境景区、莲峰云海景区、大愿文化园、九子岩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神仙洞风景区、闵园十王峰

石台县

石门高风景区、鱼龙洞景区、怪潭景区、牯牛降景区、仙寓山景区、蓬莱仙洞景区、黄崖峡谷景区、慈云洞景区、秋浦河景区

东至县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南溪古寨、东流双塔、东流文化区、陶公祠、历山风景区、升金湖风景区

贵池区

杏花村、齐山平天湖风景区、九华天池、万罗山风景区、华丽农业观光园、大王洞风景区、昭明钓台、新四军革命遗址、霄坑大峡谷、九华漂流

3池州地区旅游资源对比分析

3.1池州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对比分析

池州市山清水秀,旅游资源数量充足,种类繁多。

根据政府普查结果,池州市含有200多处旅游资源,包括有山,有湖,有溶洞,有峡谷等等,从大自然的馈赠到历史文化的遗留[7]。

池州市目前按照资源类型等级来划分的话,可以简单规划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然景观与历史遗留的人文景观。

表3-1池州市旅游资源类型表

旅游资源类型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总计

贵池区

7

3

10

青阳县

6

7

13

东至县

2

5

7

石台县

9

2

11

总计

24

17

41

从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池州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分布较为均衡,其中石台县人文景观较于其他县区最少。

经过以上统计可知,其中石台县占有最多自然景观,青阳县含有最多人文景观并且青阳县总体旅游资源数量较多,东至县与贵池区较少。

但是总体来说,池州市旅游自然景观较多共有24处,人文景观较少共计17处。

可以看出池州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因而池州市满足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基本条件与要素。

由表3-1可知青阳县旅游资源数量最多且自然景观7处与人文景观6处,东至县最少仅含自然景观2处,人文景观5处,贵池区自然景观7处,人文景观3处,石台县自然景观9处,人文景观2处。

由此可知,青阳县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并且资源种类均衡,石台县,东至县,贵池区总体差距不大但是资源种类分布存在不均衡性。

仅从数量上分析可能会看出青阳县旅游资源数量较多,而东至县旅游资源数量少。

但是数量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由于各个区县面积范围不同,因此数量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差距,误差可能较大。

现在从另一个方面来进行验证分析,运用自然分类的方法,用各地区单体密度来表示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

首先本文以40个优质旅游资源景点为例进行密度处理。

池州市(池州市区域面积为8272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单体平均密度为0.06个/km2,而青阳县(青阳县区域面积为1240.463平方公里,旅游单体数量为14个)内(含九华山风景区)为0.01个/km2,石台县(石台县区域面积为1454.86平方公里,旅游单体数量为8个)内旅游单体密度为0.0048/km2贵池区(贵池区区域面积为2647.05平方公里,旅游单体数量为11个)为0.0042个/km2的密度为最小,东至县(东至县区域面积为3372.56平方公里,旅游单体数量为7个)内旅游单体密度为0.002个/km2(如图3-1所示)。

通过GIS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池州市旅游资源的分布,在区域内数量和区域内单体密度的比较中,东至县地区的旅游资源数量是最少的,相对的,东至县和石台县内旅游资源总量是较多的。

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注意区域内旅游群体的相互合作,由单方面的旅游资源发展转向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图3-1旅游单体密度图

3.2池州地区旅游资源等级差异对比分析

通过池州市旅游景点的调查可知池州市共有200多个可供旅游的旅游景点,而其中含有不同等级的旅游景点。

包括1个5A级的旅游景点,即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4A旅游景点共有8个;3A级旅游景点总数7个;2A级旅游景点11个。

贵池区共有10个A级旅游景点占资源总量的36%;青阳县共含有6个A级旅游景点占总资源总量的21%,石台县共有7个A级旅游景点,占总数的25%;东至县共有4个A级旅游景点,占总量的14%[8]。

旅游资源等级从高到低旅游单体数量依次递增,经过分析得到池州旅游资源等级分布得当,符合一般旅游城市的基本要素。

 

表3-2池州市旅游景点等级分布表

池州市区域

5A

4A

3A

2A

1A

总计

所占比例(%)

贵池区

0

3

3

4

0

10

36

青阳县

1

1

2

2

0

6

21

石台县

0

4

1

2

0

7

25

东至县

0

0

1

3

0

4

14

总计

1

8

7

11

0

27

100

图3-3池州市景点分布柱状图

 

在运用GIS软件分析过程中,并且通过以上A级旅游景点的调查,池州旅游资源数量充足,优质旅游资源众多,其中以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风景区为首。

其中九华山风景区发展前景最好,优质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交通便捷。

总体来说池州市A级旅游景点数量分布较为均衡,区域内差异性较小。

因此在选择旅游景点的衔接较为合理,旅游路线较为清晰,旅游景点的品质优良,在旅游等级和旅游资源分布情况上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量充足,分布合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发展上前景充足,发展状况良好。

 

4池州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4.1基于池州市核心县区的缓冲区分析

首先进行点的缓冲区分析,设置五个基本缓冲点,分别为池州市区,九华山风景区、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属于青阳县内)、石台县、东至县并且设置40个主要旅游单体点数据。

接下来以池州市基本版图面积为基准,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以15km为缓冲点的最大缓冲半径,5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区分析。

经过点的缓冲区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五个缓冲点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呈离散分布,以主要旅游景点的点随机分布在五个缓冲点周围。

可以清楚的看出这种离散分布的点与主要核心缓冲点之间的地理位置分布状态(如图4-1所示)。

 

图4-1核心城市的缓冲区分析

如上图(图4-1)所示大部分景点都在基于缓冲点最大缓冲半径15km内,五个缓冲区内(九华山风景区属于青阳县内)共有22个景观点,且含有不同级别的景观点,其中一级景观数量5个,二级景观11个,三级景观6个。

以九华山文化景区为首,多处景点组成的风景区,包括九座国家重点寺庙,一处森林公园等,形成一个庙宇景观类型。

石台县区范围内有景点6处,其市区范围内则有6处景点,其中一级景区2处,二级景区4处,都是在离城区较远的地方,该处主要以洞穴景观和森林景观为主要旅游类型,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牯牛降风景区,是一个天然的山水景观区域。

然而东至县地区则共有景观2处,包含1处一级景观1处三级景观;其市郊范围内共有4处景观,其中一级景观1处,二级景观1处,三级景观2处,而且以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

在基于点的缓冲区分析中,以五个缓冲点为首形成五个缓冲区中包含池州市多数旅游资源,进一步的展示了池州市旅游资源的空间位置与空间结构特征,可以更加清楚的揭示池州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在基于点的缓冲区分析中,可以清楚的揭示出呈离散分布的旅游点与核心缓冲点之间空间相对地理位置。

且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青阳县、九华乡和石台县区范围内,且优质旅游资源较多,其他县区范围内分布较为均衡仅池州市区旅游资源较为稀少。

4.2基于交通干道的缓冲区分析

通过GIS将池州市旅游景点图与池州市交通干道图进行叠加处理,在GIS使用点与线的邻近关系分析,可以看出池州市旅游资源在空间分析处理后产生的带状区域,这个带状地区就是旅游资源比较受欢迎的地区,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有较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地带。

在GIS软件分析过程中比较,几条比较明显的带状区域比较突出:

池州—东至沿线旅游地带;池州—石台县沿线旅游地带;池州—九华山沿线旅游地带。

说明在这几条线的旅游资源丰富,有着较为优质的旅游资源,旅游路线通顺,是池州最为适合的旅游景点。

旅游资源的分布与交通路线的联系是密切关联的,在交通路线顺达,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就是旅游业发展最好的地方。

在21世纪最为普遍的旅游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团队旅游,一种是自驾游。

在这个基础上在GIS上对池州市几条主要交通路线进行了缓冲区分析,在最大半径8km的缓冲区范围内,可以看到在交通路线附近的景区分布状况,从而为团队旅游以及自行驾驶的游客提供方便旅行地路线。

如图4-2所示:

在最大的8km半径范围内,景观共有22处,占该地区旅游资源总量的54%,其中景观等级分布较为均匀,一级景观8处,占该地区一级景观总量的80%,二级景观10处,占该地区中旅游二级景观资源总数的59%,三级景观5处,占总数的55.6%。

图4-2交通干线的缓冲区分析

首先池州—东至县国道沿线的带状区域内共有8处景观,该国道沿线以湿地景观,山水景观以及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景观升金湖景区就在这里,这里群鹤纷飞,有着“鹤湖”之称。

其中一级景观有3处,占该地区一级景观总数的30%,二级景观1处,占该地区二级景观总数的5.8%,三级景观4处,占该地区三级景观总数的44.4%[9]。

池州—石台县公路沿线的带状区域内共有5处景观,占该地区旅游资源总数的8%。

这片带状区域内面基本以历史文化景观和洞穴景观为主,历史文化较为浓厚山体洞穴居多。

其中二级景观仅有3处,占该地区二级景区总数的8%左右;三级景观2处,占该地区二级旅游景观总数的5.6%,但是这个地区没有一级景观,缺乏优质旅游资源。

池州—九华山公路沿线的带状区域内共有景观7处,占该地区旅游资源总数的20%。

这个地区以山地景观和庙宇景观为主要旅游景观。

其中以九华山风景区最为著名,是世界佛教圣地,佛教文化最为出名,吸引无数虔诚的信徒来拜佛祈福,是这一地区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其中一级景观1处,占该地区一级景观总数的2.8%,二级5处,占该地区二级旅游资源景观总数的29.5%[10]。

在三条主要路线的分析上,可以得知在几条路线的旅游景点分布还是较为合理的,仅在池州—石台县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偏少。

通过交通路线的缓冲区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将交通路线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更好的呈现出来。

在三条线的缓冲区分析形成的带状区域中,池州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均匀,差别不大。

其中池州到东至县国道线上旅游资源分布最多,优质旅游资源最多;池州到石台县国道线上优质旅游资源较少,池州到九华山国道线上的旅游资源也有较为合理的优质旅游资源。

从三条线的缓冲区分析可以看出池州市-青阳县,池州市-东至县,池州市-石台县所形成的三条带状区域,每条带状区域都包含有不同的旅游景点,共同揭示了旅游景点与交通干道的空间地理位置以及分布状态。

除此之外还包括有铜九铁路,G206,G50,安东高速,S325,S221等多条交通路线穿插,形成一个随机分布的旅游景点离散分布于各条主要交通干道的空间位置特征。

由此可知池州市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合理,但是在优质旅游资源的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在三条缓冲区分析交通干道中池州—东至县国道线上优质旅游资源最多;池州—石台县国道线上优质旅游资源最少。

因此在选择优质旅游景点的路线选择上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最佳路线上旅游选择以便于寻找一个更加高效的旅游方式。

 

5对策及建议

5.1加大各县区区域内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通过池州市区域内旅游资源资源类型和资源等级分析对比以及基于县区的点的缓冲区分析,发现池州市不同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和旅游资源等级存在一定差异性,优质旅游资源地理空间中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均衡性。

由于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地理位置的不可改变性,可以通过加大各个县区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通过各阶级政府统一分配,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旅游资源优势作用,带动池州市整体旅游发展趋势以及其他区域内旅游发展。

5.2利用交通遍达性加大区域内旅游发展速度

交通方式

结构

连接方式

航空

九华山机场

重要交通方式

铁路

铜九铁路

主要对外方式

公路

安景高速、合同黄高速、沿江高速、318、206国道103、219、221、222、231、321、325、327省道

主要对外方式以及区内交通方式

水路

长江航道、池州港、东流港、泥州港

区内外联系通道

表5-1池州市主要交通干道表

通过对池州市主要交通干道的缓冲区分析,发现池州市主要旅游路线分别是池州—东至县;池州—石台县;池州—九华山(青阳县)。

但是池州市目前有一个机场,一条铁路,多条公路以及水路,以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形成了一个较为通顺的交通运输网,为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ArcGIS对池州市主要交通干道的缓冲区分析发现铜九铁路,G206,G50,安东高速,S325,S221等多条交通路线穿插在旅游资源离散分布的区域内。

但是另一方面池州是的旅游路线发展模式单一,基本还是以文中三条旅游路线为主。

因此可以通过加大对池州市多条省道,国道包括铁路,水路等交通方式附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可以通过建设通往旅游景点的特定站点来推动旅游发展。

5.3以服务业的发展带动旅游发展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偏于山地地区的一个市区。

服务业相较于发达城市较为落后,相较于著名旅游城市,比如苏州、北京、上海等地区,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影响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而服务业也是旅游发展较为重要的一环,旅游与服务是环环相扣的。

所以池州是旅游发展速度想要在未来更上一个层次,服务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池州市可以建设中高级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服务措施,在旅游发展同时带动服务业的进步,同理,当服务业达到一个能够吸引游客消费甚至形成一个成熟的消费体系,反之也将带动旅游发展。

服务业最重要的是服务品质,旅游业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品质,并且二者相互依存。

 

 

6结论与讨论

本文运用ArcGIS软件,对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基于GIS空间查询分析和空间分析能力以及地图表现化能力对池州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以及旅游等级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池州旅游资源总体数量较多,优质旅游资源数量可观,表现了区域内旅游资源特征和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基于GIS的缓冲区分析对池州市旅游资源密集区域和主要交通干道进行分析,发现池州市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区域分布不是很合理,优质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但是交通较为便捷,主要旅游区域交通干道交通状况良好。

现阶段池州市旅游资源如果要走集群发展的路线,最大的障碍是行政区界限。

由于各个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涵盖不同县区,需要各个县区共同合作,消除单干模式,合作共赢,大力发展交通路线,加强合作交流。

其次各个旅游景区应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池州市较多优质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好,在加大交流的基础上应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却不能以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来建设,因为旅游资源的根本就是环保,根本上就是与大自然一体。

 

参考文献

[1]郭来喜,吴必虎,刘峰.中国旅游资源分类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12(3):

294-301.

[2]安徽省旅游局.走遍安徽[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3]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策略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33

(1):

44-45.

[4]朱瑞琪,黎慧,彭敏.定远县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3):

68-73.

[5]周成,李悦铮,江海旭.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河南科学,2012,26(11):

76-79.

[6]张洪,时浩楠.安徽省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16(4):

80-83.

[7]李亚洲.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9(5):

178-181.

[8]魏兴华,谭红敏.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