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第八章.docx
《财务管理基础第八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基础第八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基础第八章
§8筹资管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股票、债券发行价格和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了解企业筹资的目的、种类、渠道与方式,理解筹资应坚持的一般原则以及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掌握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包括:
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综合杠杆;理解并掌握资本结构以及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8-1筹资管理概述
一、企业筹资的目的与分类
(一)概述
1.概念:
企业筹资:
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本市场,并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
2.作用:
(1)筹集资金既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又是谋求企业发展的基础。
(2)筹资工作做得好,不仅能降低资本成本,给经营或投资创造较大的可行或有利的空间;而且能降低财务风险,增大企业经济效益。
(3)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它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及效果。
(二)企业筹资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
(1)满足企业设立的需要。
(2)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3)满足资金结构调整的需要。
2.要求
(1)筹资与投放相结合,提高筹资效益。
(2)认真选择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资金成本。
(3)适当安排权益资金比例,正确运用负债经营。
(4)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创造吸引资金的条件。
(三)企业筹资的分类
短期资金:
一般是指一年以内使用的资金。
主要投资于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常采取商业信用和取得银行流动资金借款的
1.按资金使用的期限划分方式来筹集。
长期资金:
一般是指提供一年以上使用的资金。
主要投资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生产规模的扩大、厂房和设备的更新。
通常采用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取得长期借款、融资租赁和内部积累等方式来筹集。
所有者权益资金: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的资金,也称之为企业的自有资金、主权资金或权益资金。
2.按资金的来源渠道分类特点:
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负债资金: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又称之为企业的借入资金。
特点:
财务风险较大,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
直接筹资:
是指企业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
3.按筹资活动是否通过金融机构划分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活动。
间接筹资:
是指企业借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筹资活动。
(为目前重要的筹资方式)
二、企业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一)企业筹资的渠道
筹资的渠道:
是指客观存在的筹措资金的来源方向和通道。
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国家财政资金2.银行信贷资金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4.其他企业和单位资金5.企业自留资金6.居民个人资金
7.外商资金
(二)企业筹资的方式
企业筹资的方式:
是指企业筹措资金采用的具体形式。
主要有六种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
(2)发行股票
(3)发行债券
(4)融资租赁
(5)银行借款
(6)商业信用
(三)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对应关系
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是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得。
筹资方式
筹资渠道
吸收直接投资
发行股票
银行借款
发行债券
发行融资券
商业信用
融资租赁
国家财政资金
√
√
银行信贷资金
√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
√
√
√
√
√
其他企业资金
√
√
√
√
√
√
居民个人资金
√
√
√
√
企业自留资金
√
三、筹资的基本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筹资,都必须预先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以需定筹。
既要防止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要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二)及时性原则
按照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同等数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企业筹集资金应根据资金投放使用时间来合理安排,使筹资和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
既要避免过早筹资使资金过早到位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要避免资金到位滞后丧失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
(三)效益性原则
因不同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各不相同,而且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
筹集资金应从资金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适的方式操作,追求降低成本,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优化资金结构原则
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要有合适的比例,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也应比例适当。
以减少企业财务风险,优化资金结构。
§8-2权益资金筹集
一、吸收直接投资
(一)概念
吸收直接投资:
是指非股份制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二)特点
1.吸收直接投资不以股票为媒介,无需公开发行证券。
2.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者都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对企业拥有经营管理权,并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承担损失。
(三)筹资渠道
1.吸收国家投资——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由此形成国家资本金。
2.吸收法人投资——是指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以其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由此形成法人资本金。
3.吸收个人投资——是指城乡居民或本企业内部职工以其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个人资本金。
4.吸收外商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或我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的资金投入企业,形成外商资本金。
(四)出资主要方式
1.现金投资——是吸收直接投资中最重要的出资形式。
因现金具有最大的灵活性,故企业要争取投资者尽可能采用现金方式出资。
2.实物投资——是指以房屋、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和原材料、商品等流动资产所进行的投资。
3.无形资产投资——是指以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所进行的投资。
※注意事项:
①应持谨慎态度,避免吸收短期内会贬值的无形资产,避免吸收对本企业利益不大及不适宜的无形资产;
②应注意符合法定比例。
(五)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
1.确定吸收直接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量。
2.寻求投资单位,商定投资数额和出资方式。
3.签署投资协议。
4.执行投资协议。
(六)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筹资方式简便、筹资速度快。
(1)资金成本较高。
(2)有利用增强企业信誉。
(2)企业控制权分散。
(3)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4)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二、发行股票
股票:
是股份公司为筹集主权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凭证,它表示了持股人在股份公司中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股票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分。
(一)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
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具有管理权而股利不固定的股票,是股份制企业筹集权益资金的最主要方式。
1.普通股的特点:
(1)普通股股东对公司有经营管理权。
(2)普通股股东对公司有盈利分享权。
(3)普通股股东有优先认股权。
(4)普通股股东有剩余财产要求权。
(5)普通股股东有股票转让权。
2.普通股的发行价格:
(1)按票面金额等价发行
公司始发股的发行价格与票面金额通常是一致的,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则需根据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增值水平加以确定,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以未来股利计算
每股价格=
预期股利
=
票面价值×股利率
利息率
利息率
公式中的利息率最好使用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也可用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
②以市盈率计算
每股价格=每股税后利润×合适的市盈率
③以资产净值计算
每股价格=
=
※不论用以上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如果计算得到的结果低于股票面值,那么股票的发行价格就取股票面值。
因为根据我国股票发行的有关规定,禁止股票折价发行。
(2)按高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
3.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1)优点:
能增加股份公司的信誉。
能减少股份公司的风险。
能增强公司经营灵活性。
(2)缺点:
资金成本较高。
新股东的增加,导致分散和削弱原股东对公司控股权。
有可能降低原股东的收益水平。
(二)优先股筹资
优先股:
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具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
它既具有普通股的某些特征,又与债券有相似之处。
1.优先股的特点
优先股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证券,它虽属自有资金,但却兼有债券性质。
在法律上,优先股是企业自有资金的一部分。
优先股股东所拥有的权利与普通股股东近似。
优先股的股利不能像债务利息那样从税前扣除,而必须从净利润中支付。
优先股类似于债券,有固定的股利并且对盈利的分配和剩余资产的求偿具有优先权。
2.优先股的优先权利
(1)优先分配股利权——优先股股利的分配在普通股之前,其股利率是固定的。
(2)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当企业清算时,优先股的剩余财产请求权位于债权人之后,但位于普通股之前。
其金额只限于优先股的票面价值,加上累计未支付的股利。
3.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1)优点:
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
股利支付率虽然固定,但无约定性。
当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也可暂不支付,不像债券到期无力偿还本息有破产风险。
优先股属于自有资金,能增强公司信誉及借款能力,又能保持原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
(2)缺点:
资金成本高,优先股股利要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股利支付虽无约定性且可以延时,但终究是一种较重的财务负担。
优先股较普通股限制条款多。
三、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
是权益资金的一种,是指企业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1.特点:
(1)相比其他权益资金,取得更为主动简便,它不需作筹资活动,又无筹资费用;
(2)这种筹资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企业的信誉。
2.实质
留成收益是投资者对企业的再投资。
3.限制:
留成收益受制于企业盈利的多寡及企业的分配政策。
§8-3负债资金的筹集
一、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
是指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
(一)银行借款的种类
短期借款:
是指借款期限在1年以内的借款;
1.按借款期限长短分中期借款:
是指借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借款;
长期借款:
是指借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借款。
信用借款:
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为依据而获得的借款,企业取得这种借款,无需以财产做抵押;
2.按借款担保条件分担保借款:
是指以一定的财产做抵押或以一定的保证人做担保为条件所取得的借款;
票据贴现:
是指企业以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银行贴付一定的利息而取得的借款。
政策性银行贷款:
是指执行国家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银行向
3.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企业发放的贷款。
商业性银行贷款:
是指由各商业银行向工商企业提供的贷款。
(二)银行借款的程序
1.企业提出借款申请
~企业要向银行借入资金,必须向银行提出申请,填写包括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内容的《借款申请书》,并提供有关资料。
2.银行进行审查
~银行对企业的借款申请要从企业的信用等级、基本财务情况、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偿债能力等多方面作必要的审查,以决定是否提供贷款。
3.签订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是规定借款单位和银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的法律文件。
借款合同包括基本条款、保证条款、违约条款及其他附属条款等内容。
4.企业取得借款
~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后,银行应如期向企业发放贷款。
5.企业归还借款
~企业应按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归还借款本息。
如因故不能按期归还,应在借款
到期之前的3~5天内,提出展期申请,由贷款银行审定是否给予展期。
(三)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
1.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
是借款企业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借款最高限额。
在信贷额度内,企业可以随时按需要支用借款。
但如协议是非正式的,则银行并无必须按最高借款限额保证贷款的法律义务。
2.周转信贷协议
周转信贷协议:
是银行具有法律义务地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议。
企业享用周转信贷协议,要对贷款限额中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
举例:
见教材P195【例8-1】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
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通常为10%-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
其目的是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但对借款企业来说,加重了利息负担。
举例:
见教材P195【例8-2】
4.借款抵押
(1)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股票、债券以及房屋等。
(2)贷款额度——银行接受抵押品后,将根据抵押品的账面价值决定贷款金额,一般为
抵押品账面价值的30%至50%。
这一比率的高低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
能力和银行的风险偏好。
(3)抵押借款的资金成本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
(4)企业取得抵押借款还会限制其抵押财产的使用和将来的借款能力。
5.偿还条件
(1)到期一次偿还:
企业希望采用此种方式,而银行不希望。
(2)在贷款期内定期等额偿还:
银行希望采用此种方式,而企业不希望。
6.以实际交易为贷款条件
当企业发生经营性临时资金需求,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求解决时,银行则以企业将要
进行的实际交易为贷款基础,单独立项,单独审批,最后做出决定并确定贷款的相
应条件和信用保证。
(四)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1.收款法
收款法:
又称利随本清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
借款的名义利率(亦即约定利率)等于其实利率(亦即有效利率)。
2.贴现法
贴现法:
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再偿还全
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
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举例:
见教材P197【例8-3】
(五)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1.优点:
(1)筹资速度快
与发行证券相比,不需印刷证券、报请批准等,一般所需时间短,可以较快满足资金的需要。
(2)筹资的成本低
与发行债券相比,借款利率较低,且不需支付发行费用。
(3)借款弹性好
企业与银行可以直接接触,商谈借款金额、期限和利率等具体条款。
借款后如情况变化可再次协商。
到期还款有困难,如能取得银行谅解,也可延期归还。
2.缺点:
(1)财务风险较大
企业举借长期借款,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甚至会导致破产。
(2)限制条款较多
企业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一般都有一些限制条款,如定期报送有关报表、不准改变借款用途等,这些条款可能会限制企业的经营活动。
(3)筹资数额有限。
银行一般不愿借出巨额的长期借款。
因此,利用银行借款筹资都有一定的上限。
二、发行债券
债券:
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它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凭证。
(一)债券的基本要素
币种:
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外国货币,这取决于发行者的需要
1.债券的面值和债券的种类。
票面金额:
是债券到期时偿还债务的金额。
票面金额印在债券上,固定不变,到期必须足额偿还。
2.债券的期限——债券从发行之日起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称为债券的期限。
3.票面利息率——债券上一般都注明年利率,是债券持有人定期获取的利息与债券票面价值的比率。
按债券面值等价发行,即面值发行;
4.发行价格按低于债券面值折价发行;
按高于债券面值溢价发行。
(二)债券的种类
政府债券:
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特点:
风险小、流动性强)
1.按发行主体分金融债券:
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特点:
风险不大、流动性较强、利率较高)
企业债券:
是由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
(特点:
风险较大、利率较高、流动性差别较大)
信用债券:
又称无抵押担保债券,是以债券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发行的债券。
如:
政府债券
2.按有无抵押担保分抵押债券:
是指以一定抵押品作抵押而发行的债券。
担保债券:
是指由一定保证人作担保而发行的债券。
记名债券:
是指在券面上注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同
3.按债券票面上是否记名分时在发行公司的债权人名册上进行登记的债券。
无记名债券:
是指债券票面未注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也不用在债权人名册上登记债权人姓名或名称的债券。
4.其他分类
(1)可转换债券: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按规定的价格或一定比例,由持有人自由地选择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
(2)无息债券:
是指票面上不标明利息,按面值折价出售,到期按面值归还本金的债券。
(3)浮动利率债券:
是指利息率随基本利率(一般是国库券利率或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变动而变动的债券。
(4)收益债券:
是指在企业不盈利时,可暂时不支付利息,而到获利时支付累积利息的债券。
(三)债券的发行价格
国有企业、股份公司、责任有限公司只要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都可以依法申请发行债券。
1.发行方式:
委托发行:
是指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承销全部债券,
债券的发行方式并按总面额的一定比例支付手续费。
自行发行:
是指债券发行企业不经过金融机构直接把债券配售给投资单位或个人。
按债券面值等价发行,即面值发行;
2.发行价格按低于债券面值折价发行;
按高于债券面值溢价发行。
3.债券偏离面值发行的原因:
债券票面利率与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不一致。
①如果债券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则由于未来利息多计,导致债券内在价值大而应采用溢价发行。
②如果债券利率小于市场利率,则由于未来利息少计,导致债券内在价值小而应采用折价发行。
4.债券溢价、折价的确定:
可依据资金时间价值原理算出其内在价值。
(1)在按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且不考虑发行费用的情况下
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n为债券期限;为市场利率;为票面利率。
(2)若为不计复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则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举例:
见教材P199【例8-4】、【例8-5】
(四)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1.优点:
(1)债券利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列支,而股票的股利需由税后利润发放,利用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较低。
(2)债券持有人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不会减弱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3)债券利率在发行时就确定,如遇通货膨胀,则实际减轻了企业负担;如企业盈利情况好,由财务杠杆作用导致原有投资者获取更大的得益。
2.缺点:
(1)筹资风险高
债券筹资有固定到期日,要承担还本付息义务。
当企业经营不善时,会减少原有投资者的股利收入,甚至会因不能偿还债务而导致企业破产。
(2)限制条件多
债券持有人为保障债权的安全,往往要在债券合同中签订保护条款,这对企业造成较多约束,影响企业财务灵活性。
(3)筹资数量有限
债券筹资的数量比银行借款一般较多,但它筹集的毕竟是债务资金,不可能太多,否则会影响企业信誉,也会因资金结构变差而导致总体资金成本的提高。
三、融资租赁
租赁:
是承租人向出租人交付租金,出租人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承租人的一种经济行为。
(一)租赁的种类
按租赁的性质可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两大类。
1.经营性租赁
经营性租赁:
又称服务性租赁。
它是由承租人向出租人交付租金,由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资产使用及相关的服务,并在租赁期满时由承租人把资产归还给出租人的租赁。
通常为短期租赁。
特点:
(1)资产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仅为获取资产使用权,不是为了融资。
(2)经营租赁是一个可解约的租赁,承租企业在租期内可按规定提出解除租赁合同。
(3)租赁期短,一般只是租赁物使用寿命期的小部分。
(4)出租企业向承租企业提供资产维修、保养及人员培训等服务。
(5)租赁期满或合同中止时,租赁资产一般归还给出租企业。
2.融资性租赁
融资性租赁:
又称财务租赁、资本租赁。
它是承租人为融通资金而向出租人租用由出租人出资按承租人要求购买的租赁物的租赁。
它是以融物为形式,融资为实质的经济行为,是出租人为承租人提供信贷的信用业务。
通常为长期租赁。
特点:
(1)资产所有权形式上属于出租方,但承租方能实质性地控制该项资产,并有权在承租期内取得该项资产的所有权。
承租方应把融资租入资产作自有资产对待,如要在资产账户上作记录、要计提折旧。
(2)融资租赁是一种不可解约的租赁,租赁合同比较稳定,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必须连续交纳租金,非经双方同意,中途不得退租。
这样既能保证承租人长期使用该项资产,又能保证出租人收回投资并有所得益。
(3)租赁期长,租赁期一般是租赁资产使用寿命期的绝大部分。
(4)出租方一般不提供维修、保养方面的服务。
(5)租赁期满,承租人可选择留购、续租或退还,通常由承租人留购。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1.直接租赁
直接租赁:
是指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租入所需要的资产。
v直接租赁的出租人主要是制造厂商、租赁公司。
v直接租赁是融资租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是融资租赁的典型形式。
2.售后回租
售后回租:
是指承租人先把其拥有主权的资产出售给出租人,然后再将该项资产租回的租赁。
v作用:
既使承租人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一笔资金,以改善其财务状况,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又使承租人通过回租而保留了企业对该项资产的使用权。
3.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
是由资金出借人为出租人提供部分购买资产的资金,再由出租人购入资产租给承租人的方式。
v杠杆租赁涉及出租人,承租人和资金出借人三方。
(1)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它与其他融资租赁形式并无多大区别。
(2)从出租人的角度来看,它只支付购买资产的部分资金(20%40%),其余部分(60%80%)是向资金出借人借来的。
在杠杆租赁方式下,出租人具有三重身份,即资产所有权人、出租人、债务人。
出租人既向承租人收取租金,又向借款人偿还本息,其间的差额就是出租人的杠杆收益。
(3)从资金出借人的角度来看,它向出租人借出资金是由出租人以租赁物为抵押的,它的债权对出租人没有追索权,但对租赁物有第一留置权。
即当承租人不履行支付租金义务时,资金出借人不能向出租人追索债务,但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其担保物权。
该项租赁物被清偿的所得,首先用以清偿资金出借人的债务,如有剩余再给出租人。
(三)融资租赁的程序
1.作出租赁决策
2.选择租赁公司
3.办理租赁委托
4.签订购货协议
5.签订租赁合同
6.办理验货及投保
7.交付租金
8.租赁期满的设备处理
(四)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1.租金的构成:
(1)租赁资产的价款——包括设备的买价、运杂费及途中保险费等。
(2)利息——即租赁公司所垫资金的应计利息。
(3)租赁手续费——包括租赁公司承办租赁业务的营业费用及应得到的利润。
(租赁手续费的高低由租赁公司与承租企业协商确定,一般以租赁资产价款的某一百分比收取。
)
2.租金的支付方式:
(1)按支付时期长短,可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月付。
(2)按每期支付租金的时间,可分为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
(先付租金指在期初支付;后付租金指在期末支付。
)
(3)按每期支付金额,可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
3.租金的常用计算方法:
(1)平均分摊法
平均分摊法:
是指先以商定的利息率和手续费率计算出租赁期间的利息和手续费,然后连同租赁设备的购置成本的应该摊销总额按租金支付次数平均计算出每次应付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