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精讲数理化网.docx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精讲数理化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精讲数理化网.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精讲数理化网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标要求)
单元
学业水平考试内容
目标要求
第
六
单
元
1
2
3
4
5
6
7
8
(44)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b
(46)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c
(47)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a
(48)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b
(50)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b
(34)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a
(38)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b
(60)知道可以用铁矿石炼铁。
a
单元知识架构)
知识整理)
基本认识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__决定__物质的性质,性质__决定__物质的用途,用途__反映__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组成和构成__相同__,性质__相同__。
3.物质的组成相同,构成(或__原子排列__方式)不同,性质__不同__。
碳的单质
1.物理性质
(1)金刚石、石墨
金刚石
石墨
色态
__无__色透明、__正八面体__形状的固体
__深灰__色、有__金属__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硬度
天然物质中__最硬__的物质
__很软__,有滑腻感
续表
金刚石
石墨
导电
性
__不能导电__
__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__
用途
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
制铅笔芯、作电极、作润滑剂等
(2)木炭具有__疏松多孔__的结构,因此它具有__吸附__能力,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的还要强。
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__色素____、__异味__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吸附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等。
(3)C60:
1个C60分子是由__60__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分子很稳定。
C60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注意事项】
①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吸附作用是物理变化。
②碳单质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稳定__。
(2)可燃性:
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__C+O2(充足)
CO2__。
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__2C+O2(不足)
2CO__。
(3)还原性
①木炭还原氧化铜:
装置:
如图所示。
现象:
__黑色固体变成红色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原理:
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__C+2CuO
2Cu+CO2↑__。
此反应中,CuO中氧元素被碳夺去,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__还原__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__还原__性,称为还原剂。
②碳与其他氧化物的反应:
工业上利用焦炭进行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__3C+2Fe2O3
4Fe+3CO2↑__。
在高温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为一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__CO2+C
2CO__。
【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加网罩可以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也可以使用酒精喷灯。
②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撤出,目的是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③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④常见的还原剂有木炭、一氧化碳、氢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__无__色、__无__味、密度比空气密度__大__,__能__溶于水的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__干冰__,易__升华__,常用作致冷剂。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__不能__供给呼吸。
(2)能与水反应:
__CO2+H2O===H2CO3__。
(3)能与灼热的单质碳反应:
__C+CO2
2CO__,该反应是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能与碱反应: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__Ca(OH)2+CO2===__CaCO3↓+H2O__。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__2NaOH+CO2===Na2CO3+H2O__。
【注意事项】
①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于检验某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②对“阶梯蜡烛熄灭实验”“空软塑料瓶变瘪实验”及“紫色小花变色实验”要能描述现象、解释原因,并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二氧化碳的作用与用途
1.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本身__无__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__注意通风换气__。
(2)温室效应:
__二氧化碳__的过多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有:
人类消耗__能源__的急剧增加,__森林__遭到破坏。
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减少__化石燃料__的燃烧,使用__清洁__能源、植树造林等。
2.用途
(1)利用二氧化碳__灭火__(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原因:
①二氧化碳的__密度__比空气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__不能__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干冰(固态二氧化碳)__升华__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__人工降雨__、作制冷剂、营造舞台云雾效果等。
(3)二氧化碳是__光合作用__的原料之一:
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其他:
如制碳酸饮料、作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注意事项】
①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饮料,既与物理性质(能溶于水)有关,又与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有关。
②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与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有关,又与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有关。
③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所用试剂不同:
检验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用燃着的木条。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__无__色、__无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__难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毒性:
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能与人体内血液中的__血红蛋白__结合,使人体不能吸收氧气而中毒。
因此,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注意室内__通风__,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可燃性:
一氧化碳燃烧时产生__蓝__色火焰,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__CO+O2
2CO2__。
(3)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__CO+CuO
__Cu+CO2__;一氧化碳用于高炉炼铁:
__3CO+Fe2O3
2Fe+3CO2__。
【注意事项】
收集一氧化碳应采用排水法,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而一氧化碳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所以不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1)药品:
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2)化学反应原理:
__CaCO3+2HCl===CaCl2+H2O+CO2↑__;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__CaCO3
CaO+CO2↑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原理
(1)发生装置:
如图左半部分,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漏斗口逸出,不易或不能收集到气体)。
(2)收集:
__向上排空气法__(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无毒;因二氧化碳__能溶于水__,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如图的右半边。
(3)检验:
将气体通入__澄清石灰水__中,若无色溶液__变浑浊__,则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Ca(OH)2+CO2===CaCO3↓+H2O__。
(4)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集满。
【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固体一般不用碳酸钠、液体一般不用稀硫酸。
②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气体,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其中会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可将气体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溶液的方法实现除杂净化。
③实验装置中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入到液面下;验满气体时,燃烧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阶梯蜡烛燃烧实验”
把两支一高一低的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
取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内壁缓慢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到的现象:
__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__。
实验说明:
__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__,同时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的实验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并与静置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进行对比。
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Ⅰ)向蒸馏水中滴入, 紫色石蕊溶液) (Ⅱ)向其中一支试管, 中通入二氧化碳)
(Ⅲ)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加热
(1)实验(Ⅱ)中溶液变__红__色。
(2)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__紫__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__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__。
(3)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现象:
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注意事项】
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可用“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小花变色的实验”。
如实验图所示:
典题精讲)
【例1】(2018云南中考)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重点考查碳的重要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体现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理念。
教材通过金刚石、石墨及C60的结构及用途的图片呈现,以对比的形式充分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答案】D
【例2】(2018云南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A)
B)
C)
D)
E)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
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的选择无关的是______。
(填图中字母)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与氧气是否反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4)氮气在很多领域用途广泛,实验室用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取氮气。
①实验室制取氮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填图中字母)
②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收集氮气时可用排水集气法,但不宜用排空气法。
除排水集气法外,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
______。
(5)为验证CO2气体中含有CO,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CO2气体中含有CO。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
②I装置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属于课标中要求完成的8个基础实验中的2大实验,是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实验活动。
第
(1)小题考查常见仪器的识别,落脚点是水槽,较为常见,较为常规,难度不大。
第
(2)小题考查气体的性质与气体收集方法的关系,通常只考虑密度和溶解性,本题加入颜色和是否与氧气反应,使知识更全面,试题更加新颖。
第(3)小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氧气的制取是重点,也是难点,试题常规,考点熟悉。
第(4)小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氮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属于信息给予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和已有的知识选择制取装置和选择氮气的收集方法。
氮气的收集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第(5)小题以验证CO2气体中含有CO为背景,重点考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要求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弄清实验流程,实验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较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该题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答案】
(1)水槽;
(2)a;(3)2KMnO4
K2MnO4+MnO2+O2↑;C;E;(4)①A;②用气囊收集;(5)①检验CO2是否除尽;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单元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2.要除去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且不混入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最好是( D )
A.硫粉B.木炭
C.铁丝D.红磷
3.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C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分子的不断运动,能使一氧化碳向四周弥漫
4.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
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
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
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D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C )
A.用①③制取氧气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6.(2018江西中考)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 )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种类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
7.(2018来宾中考)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都属于碳单质B.都由碳原子构成
C.都具有导电性D.完全燃烧产物不同
8.(2018北京中考)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D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9.(2018枣庄中考)2018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
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10.(2018南京中考)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A )
A.氢气和水蒸气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11.(扬州中考)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D )
A.H2B.N2
C.O2D.CO2
12.(2018广安中考)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C )
A.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填空与简答
13.(2018昆明中考)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
有四种气体:
a.O2;b.CO;c.N2;d.CO2。
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1)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__a__。
(2)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__d__。
(3)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__b__。
(4)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__c__。
1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观察如下示意图,回答问题。
金刚石)
石墨)
C60)
木炭)
(1)从宏观看以上四种物质都是由__碳__元素组成的。
(2)石墨可以导电,金刚石不能,从微观看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碳原子__的排列方式不同。
15.(2018邵阳中考)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
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紫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__CO2__。
(2)B的一种用途__作燃料(或冶炼金属或作还原剂)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2CuO
2Cu+CO2↑__。
16.(2018云南中考)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E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根据信息和图示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B的化学式__CO__,D的化学式__CaCO3__。
(2)写出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
__C+O2
CO2__。
三、实验与探究
17.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用装置A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装置C中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__不支持燃烧__、__密度比空气大__。
18.(2018曲靖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集气瓶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2KMnO4
K2MnO4+MnO2+O2↑__。
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b____(选填“b”或“c”)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__,收集装置可选用D、E、F中的__F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四、分析与计算
19.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
如图所示为某种补钙剂“钙尔奇”说明书的一部分。
取1片钙尔奇,放入盛有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与盐酸不反应)。
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1.34g。
试计算:
(1)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2)服用这种补钙剂,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钙尔奇Caltrate
主要成分:
CaCO3
规格:
每片2.0g
用法:
口服
用量:
一日2次,每次1片
解:
(1)设每片钙尔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g+10g-11.34g=0.66g,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44
x y0.66g
=
=
x=1.5g y=1.095g
(2)每片钙尔奇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1.5g×(
×100%)=0.6g,
根据“一日2次,每次1片”可知,每人每天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
0.6g×2=1.2g;
(3)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95%
答:
(1)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是1.5g;
(2)服用这种补钙剂,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是1.2g;(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95%。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打开浓盐酸瓶盖
冒出白色烟雾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NaOH和盐酸不反应
C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快速产生气泡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D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成红色
CO2与水发生反应
A.AB.BC.CD.D
2.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分析或做法,错误的是
A.洗涤剂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功能
B.煤矿矿井、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在金属表面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锈蚀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合成材料:
钛合金、合成橡胶、塑料
B.单质:
金刚石、水银、液氧
C.有机物:
尿素、二氧化碳、甲烷
D.氧化物:
水、干冰、铁锈
4.下列物质:
①洁净的空气、②干冰、③水银、④不锈钢、⑤冰水混合物、⑥高锰酸钾、⑦液氧,分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
①③④B.氧化物:
②⑤C.单质:
③⑦D.化合物:
②⑤⑥
5.某同学检验刚从小商店买回的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
他查阅资料得知加碘食盐中的KIO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2),I2遇淀粉变蓝色。
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白醋、②白酒、③白糖、④KI溶液、⑤纯碱、⑥米汤,该同学进行检验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⑥
6.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给硫酸钠溶液通直流电
B.
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C.
自制汽水
D.
用大烧杯罩上两个小烧杯
7.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取2mL鸡蛋清,加入几滴饱和硫酸铵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
D.5.0mL酒精与5.0mL蒸馏水混合得到10.0mL溶液
8.有媒体报道:
我国每年300万吨地沟油返回餐桌,不少油炸食物都是用地沟油加工出来的,这些油炸食物经长时间煎炸后所产生的大量丙烯酰胺(化学式C3H5N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丙烯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丙烯酰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C.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3:
5:
1:
l
9.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80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显碱性
10.下列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反应过程是()
A.
铜与
共热
B.
与
制
C.
过氧化氢分解
D.
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11.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
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操作实验D.得出结论
1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一种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气体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W
氧气
氮气
水蒸气
前质量/g
68
100
2
2
反应后质量/g
X
4
58
110
A.X的值应为0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物质W中不含氧元素
D.W与氧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