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十珍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5988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海十珍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禅海十珍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禅海十珍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禅海十珍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禅海十珍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禅海十珍集.docx

《禅海十珍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海十珍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禅海十珍集.docx

禅海十珍集

《禅海十珍集》

【清】福州鼓山涌泉寺沙门道霈集

述曰:

夫别传之道,本离文彩。

然垂手接人,亦不废言说。

六传之后,二支五派。

浩浩说禅,智者悟之。

性海汪洋,恒沙法宝,自然流出,岂从修得,非自学来,乃自心本有性功德耳。

但时当末运,人根渐下。

上者,争以世智论量大法;下者,甘自守愚,菽麦不分。

且贪多得,终身役役,而不知其所归,岂不惜哉!

于是,拈此十篇纲宗,为初学标准,言约义明。

行止勤怠,存乎其人,实不在编辑之多耳。

●七佛传法偈第一

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拘留孙佛偈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释曰:

七佛传法偈,皆破身心妄见。

良以众生无始劫来,迷失真性。

妄认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

既已,迷己为物,而复认为己。

从迷入迷,展转无涯。

故佛佛道破,令于身心中,悟明身心,了不可得。

法身真智,觌体圆明。

所谓: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佛语当信,幸无错会也。

 

●初祖达摩大师四行第二

初祖云。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

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

其余诸行悉入此中。

何等四耶?

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

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

经云:

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

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

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

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

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

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随运转。

万有斯空,无所愿乐。

功德黑暗,常相随逐。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常安?

了达此处,息想无求。

经云: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故知无求,真为道行,是名无所求行也。

四称法行者:

性净理体,目之为法,言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

经云:

“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

”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

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施舍,心无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感化众生,亦无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

檀施既尔,余五亦然。

除妄修真,行于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也。

释曰:

初祖于别传外。

复示理行二门者。

嘱别传人。

须履践耳。

昔太守杨衒之问初祖曰。

西天相承为祖。

其道如何。

祖曰。

明佛心宗。

解行相应。

名之曰祖。

后六祖问南岳让曰。

什么物。

恁么来?

让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

还可修证否。

让曰。

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据此岂可徒恃见解而拨去修证乎。

何者。

盖见道而不修报冤行。

则有冤报时。

鼓忿恨风。

吹心识火。

可乎。

苟不修道随缘行。

遇荣誉等事。

则心生贪著。

为喜风飘荡。

可乎。

苟不修无所求行。

则贪心炽盛。

种种驰求。

何时休息。

可乎。

苟不修称法行。

虽修六度。

而滞有为。

可乎。

若然。

则与未见道者何以异耶。

故见道者。

当称法行。

贪求永息。

知缘无生不生执著。

冤亲平等。

忍受冤报。

能如是。

可谓明佛心宗。

解行无玷。

庶几无愧于佛祖矣。

 

●三祖僧璨禅师《信心铭》第三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往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反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由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承,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寐,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次宗。

宗非延促,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释曰:

三祖信心铭。

句句直指心体。

拣去心病。

示归元路。

契无作功。

令人自信自肯。

不向外求耳。

虽然心是何物而可信。

信是何物而信心。

水不洗水。

金不博金。

故云。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

非去来今。

若更作义解商量。

早是开眼作梦。

 

●六祖大鉴禅师《二种三昧》第四

六祖曰:

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

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故经云:

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

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

汝等佛性,譬如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

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释曰:

六祖说二种三昧,乃日用践履之捷径。

据祖意:

一相,则于境上洞达实相,不住幻相。

一行,则心常质直,安住实相。

不落第二念。

心境皆空。

与理冥符,谓之三昧。

文殊般若经云:

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

无差别相。

夫法界一相,即一相三昧,系缘法界。

即一行三昧。

是理行之别名耳。

今祖意二种皆行,乃冥契于理。

究竟无二也。

●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第五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谁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即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时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股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钢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偏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无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无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沉师子住。

境静林闲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狮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犴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即龙女顿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勿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呆,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狮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璃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还同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世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

释曰:

永嘉真觉大师,精天台教观。

因读《维摩经》,发明心地。

后诣曹溪六祖印证,述些《证道歌》,明教外别传之道,拣去权浅之病,乃禅门摧邪显正之要诀也。

元明之际,有南巢竺源兰若,法慧宏德禅师者,于此每句而著语之。

今录复分全歌,为四十六段。

注其文义,而结其颂。

兹不录。

●石头迁祖《参同契》第六

竺士大仙心,东西密相付。

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

灵源明皎洁,支派暗流注。

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像,声元异乐苦。

暗合上中言,明明清虫句。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

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

当明中有暗,匆以暗相遇。

当暗中有明,匆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

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

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释曰:

按石头迁祖。

因读肇论。

会万物为己之句。

遂悟圣人无己,靡所不己。

复印证于禅宗。

而述参同契。

人人承言悟宗。

触目会道耳。

至于宝镜三昧,五位君臣,都从这里流出。

旧有雪窦显祖,每句为之著语。

今录之。

至法眼大师注。

及福州鼓山永觉贤师。

辑洞上古辙。

以此注于卷首。

兹不录。

 

●临济元祖法语第七

祖云:

大凡学人。

先要明悟自己真正见解。

若悟得自己见解。

就不被生死所染。

去住自由。

而殊胜自备。

然今不得者。

病在不自信耳。

自信不及即便忙忙。

徇一切世境滞或积业。

诸仁者。

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

便与佛祖不别。

汝欲识佛祖么。

即汝目前听法底是。

由汝自信不及。

便向外驰求。

就得者。

只是文字禅。

与佛祖大远在。

诸大德。

此时不求真悟。

万劫千生。

轮回三界。

徇好恶境。

向驴牛胞胎去也。

汝若自信得及。

欠少什么。

六道神光。

未曾间歇。

一念净光。

是汝法身佛。

一念善分别光。

是汝报身佛。

一念无差别光。

是汝化身佛。

此三身。

即今目前听法底人。

为不向外求。

有此三种功用。

然此三种。

亦只是名言。

故云。

身依义而立。

土据体而论。

法性身。

法性土。

明知是光影。

诸大德。

切要识取弄光影人。

是诸法本源。

是一切法根本。

诸大德。

四大色身。

不解说法听法。

虚空不解说法听法。

是汝目前。

历历孤明。

勿形段者。

解说法听法。

所以山僧向汝道。

五蕴身田。

内有无位真人。

堂堂显露。

无丝毫许间隔。

何不识取。

心法无形。

通贯十方。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心若不生。

随处解脱。

山僧见处。

坐断报化佛头。

十地满心。

如客作儿。

等妙二觉。

如带枷锁。

罗汉辟支。

如著泥土。

菩提涅槃。

如系驴橛。

何以如斯?

盖谓作佛念经。

纵然自在还为妄。

度生心切。

须信慈悲也是贪。

释曰:

临济法语。

禅书互载。

此篇同异。

未知谁正。

俟高明者辩之。

然此篇是入道捷经。

若领悟不真。

妄认识神。

堕于古人所诃。

非祖之咎。

在会与不会耳。

 

●云严晟祖《宝镜三昧》第八

如是之法。

佛祖密付。

汝今得知之。

宜善保护。

银碗盛雪。

明月藏鹭。

类之弗齐。

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

来机亦赴。

动成窠臼。

差落顾佇。

背触俱非。

如大火聚。

但形文彩。

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

天晓不露。

为物作则。

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

不是无语。

如临宝镜。

形影相睹。

汝不是渠。

渠正是汝。

如世婴儿。

五相完具。

不去不来。

不起不住。

婆婆和和。

有句无句。

终不得物。

语未正故。

重离六爻。

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

变尽成五。

如荎草味。

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

敲唱双举。

通宗通途。

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

不可犯忤。

天真而妙。

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

寂然昭著。

细入无间。

大绝方所。

毫忽之差。

不应律吕。

今有顿渐。

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

即是规矩。

宗通趣极。

真常流注。

外寂中摇。

系驹伏鼠。

先圣悲之。

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

以缁为素。

颠倒想灭。

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

请观前古。

佛道垂成。

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

如马之馵。

以有下劣。

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

黧奴白牯。

羿以巧力。

射中百步。

箭锋相值。

巧力何预。

木人方歌。

石女起舞。

非情识到。

宁容思虑。

臣奉于君。

子顺于父。

不顺非孝。

不奉非辅。

潜行密用。

如愚若鲁。

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释曰:

宝镜三昧。

洞山室中密授曹山。

故洞山云。

吾在云岩先师处。

亲传宝镜三昧。

今以付汝。

据此知非洞山所作。

乃云岩所作也。

宋有觉范洪公注。

清鼓山永觉贤师。

再注于洞上古辙中。

板藏杭州瓶窑迴龙寺。

乾隆三十九年。

迴龙经板房毁。

洞上古辙亦尽。

至今未刻。

又荆溪截流策公。

述宝镜三昧本义甚妙。

亦未刻行。

凡志禅宗者。

当寻阅也。

要而言之。

首句即云。

如是之法。

宜善保护。

可见此法。

为知有者言。

令善保护而已。

一不善保护。

即不相应。

所谓毫忽之差。

不应律吕是也。

于中立宗趣。

设规矩。

奉顺君父。

涤除法执。

无非令知有者。

保护此法。

如空中鸟迹。

迹迹皆空。

是谓真空妙有。

苟不知有。

而徒穿凿于言句。

则迷头认影矣。

 

●同安擦察祖《十悬谈》第九

心印

问君心印作何颜。

心印谁人敢授传。

历劫坦然无变色。

呼为心印早虚言。

须知本自灵空性。

将喻红炉火里莲。

莫谓无心便是道。

无心犹隔一重关。

祖意

祖意如空不是空。

元机争堕有无功。

三贤固未明斯旨。

十圣那能达此宗。

透网锦鳞犹滞水。

迥途石马出罗笼。

殷勤为说西来意。

莫问西来及与东。

元机

迢迢空劫勿能收。

岂为麈机作系留。

妙体本来无处所。

通身何更有纵由。

灵然一句超群象。

迥出三乘不假修。

撒手那边千圣外。

回程堪作火中牛。

麈异

浊者自浊清者清。

菩提烦恼等空平。

谁言卞璧无人鉴。

我道骊珠到处晶。

万法泯时全体现。

三乘分处假安名。

丈夫自有冲天志。

莫向如来行处行。

佛教

三乘次第演金言。

三世如来亦共宣。

初说有空人尽执。

后非空有众皆捐。

龙宫满藏医方义。

鹤树终谈理未元。

真净界中才一念。

阎浮早已八千年。

达本(又名还乡曲)

勿于中路事空王。

策杖还须达本乡。

雲水隔时君莫住。

雪山深处我非忘。

堪嗟去日颜如玉。

却叹来时鬓似霜。

撒手到家人不识。

更无一物献尊堂。

还源(又名破还乡曲)

返本还源事已差。

本来无处不名家。

万年松径雪深覆。

一带峰峦雲更遮。

宾主睦时纯是妄。

君臣合处正中邪。

还乡曲调如何唱。

明月堂前枯木花。

转位

涅槃城里尚犹危。

陌路相逢没定期。

权挂垢衣云是佛。

却装珍御复名谁。

木人夜半穿靴云。

石女天明戴帽归。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回机

披毛戴角入尘来。

优钵罗华火里开。

烦恼海中为雨露。

无明山上作云雷。

镬汤炉炭吹教灭。

剑树刀山喝使摧。

金锁元关留不住。

行于异类且轮回。

一色过后(又名正位前)

枯木岩前差路多。

行人到此尽蹉跎。

鹭鸶立雪非同色。

明月芦花不似他。

了了了时无可了。

元元元处亦须诃。

殷勤为唱元中曲。

空里蟾光撮得么。

释曰:

十悬谈颂。

大宏正中妙挟之旨。

前则统示旨要。

后则深勘见地。

可谓于无方便中垂方便。

无渐次中立渐次。

乃照心明镜。

归家大道。

禅病良剂。

法门妙指也。

且其词明文简。

每于风月之下。

时一吟咏。

知音者。

不啻耳提面命。

令人默契。

于此洗心深研。

久久自得也。

有清凉和尚者。

于每句下。

系以著语。

录焉。

复注其文。

兹不录。

● 浮山远祖《禅宗九带》第十

一、正法眼藏带。

夫真实之理。

证成法身。

照用之功。

作为报土。

诸佛本源既尔。

诸祖洪范亦然。

五部分宗。

万派精蓝棋布。

一灯分焰。

十方法席鳞差。

华严经云。

如来不出世。

亦无有涅槃。

昔灵山会上。

世尊以青莲目。

瞬示大众。

无能领其密意。

唯大迦叶领解佛旨。

佛言。

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付嘱于汝。

汝当流布。

勿令断绝。

付以偈云。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以十二部经。

付阿难流通。

一切戒律。

嘱优波离奉持。

乃至大迦叶。

持佛袈裟。

于鸡足山中。

入寂灭定。

待弥勒下生。

两手付出。

  

二、佛法藏带。

夫三乘教外。

诸祖别传。

万象之中。

迥然独露。

纤麈未泯。

阻隔关山。

拟议差殊。

千生万劫。

三贤不晓。

十圣那知。

截断众流。

如何凑泊。

圣人曲成万物而不己。

刻雕众形而无功。

强名曰如来藏。

所谓藏者。

括三世诸佛法藏。

间有大小乘异。

小乘谓声闻缘觉。

大乘谓菩萨。

又藏谓经律论。

乘谓声闻缘觉菩萨而兼摄人天。

然则教分名数。

依根所立。

而不离一乘。

法华经云。

于一乘道。

分别说三。

又云。

尚无二乘。

何况有三。

又云。

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此名依根立权教也。

如华严说。

如来藏以法界为体。

如来藏无前后际。

无成坏法。

无行相得。

绝对待义。

经云。

一念普观无量劫。

无去无来亦无住。

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诸方便成十力。

然圣人说了义不了义。

并是依根安立。

诸佛隨宜说法。

意趣难解。

三藏五乘。

各有宗旨。

顿渐半满。

并是权立。

唯华严体量。

生佛无殊。

本无修证。

本无得失。

无烦恼可断。

无菩提可求。

人与非人。

性相平等。

  

三、理贯带。

夫声色不到。

语路难诠。

今古历然。

从来无间。

以言显道。

曲为今时。

竖指扬眉。

周遮示诲。

天然上士。

岂待提撕。

中下之机。

钩头取则。

投机不遇。

过在何人。

更或踌躇。

转加钝置。

理贯带者。

理即正位。

其正位中。

自无一法。

空同实际。

不受一尘。

四、事贯带。

夫日月照临不到。

天地覆载不著。

劫火坏时彼常安。

万物泯时全体露。

隨缘不变。

处闹常宁。

一道圆光。

阿谁无分。

刹说众生说。

三世依正一时说。

五、理事纵横带。

夫触目是道。

绝迹无私。

佛事门中。

通贯实际。

圆融事理。

运用双行。

器量堪任。

隨机赴感。

门风露布。

各在当人。

建立中乘。

强生枝节。

出门问路。

指东话西。

历劫顽嚚。

如何扣发。

  

六、屈曲垂带。

夫垂者。

圣人垂机接物也。

屈曲者。

脱珍御服。

著弊垢衣也。

同安云。

权挂垢衣云是佛。

却装珍御复名谁。

珍御名不出世。

垢衣名出世。

僧问石门彻云。

云光法师。

为什么却作牛去。

答云。

陋巷不骑金色马。

回途却著破烂衫。

此明成佛后。

却为菩萨。

导利众生。

乃不住无为。

不尽有为也。

文殊问维摩云。

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答曰。

菩萨行于非道。

是名通达佛道。

  

七、妙叶兼带。

风穴云。

夫参学眼目。

临机直须大用现前。

莫自拘于小节。

设使言前荐得。

犹是滞壳迷封。

纵饶句下精通。

未免触途狂见。

劝汝诸人。

应是从前依他作解。

明昧两岐。

凡圣疑情。

一时扫却。

直教个个如师子儿。

哮吼一声。

壁立万仞。

谁敢正眼觑著。

觑著。

则瞎却渠眼。

  

八、金针双锁带。

夫鸡足分灯之后。

少林传芳以来。

各阐元风。

互兴佛事。

若凭言诠为据。

断灭法门。

更或造作修功。

平沈千圣。

头头显露。

物物明真。

不用踌躇。

直截便道。

九、平怀常实带。

洛浦云。

末后一句。

始到牢关。

把断要津。

不通凡圣。

寻常向汝诸人道。

任从天下乐忻忻。

我独不肯。

何故。

灵龟负图。

自取丧身之先兆。

凤萦金网。

拟趣霄汉以何期。

直须旨外明机。

莫向言中取则。

所以道。

石人机似汝。

也解唱巴歌。

汝若似石人。

雪曲也应和。

僧问南泉。

如何是道。

泉云。

平常心是道。

如达平常道也。

见山是山。

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