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docx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
为芍药的一种。
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
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
芍药科。
别名:
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
苦;微寒
归经:
肝经;脾经。
功能: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
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
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
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
金芍药、芍药。
性味:
苦;酸;微寒
归经:
肝经;脾经。
功能:
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
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
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
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
反藜芦。
76.蒲黄:
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
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
香蒲科。
别名:
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
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
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
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77.芡实: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
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
睡莲科。
别名:
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
甘;涩;平。
归经:
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
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
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78.环留行:
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性味:
苦,平。
归经:
入肝、胃经。
功能主治:
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
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79.炒麦芽:
别名:
大麦芽、大麦糵、麦糵、大麦毛。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主治:
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汗郁积。
80.冬葵子:
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的成熟种子。
别名:
葵子、葵菜子、葵、葵菜、露葵、冬葵菜、滑菜、卫足、马蹄菜、蕲菜、滑肠菜、金钱葵、金钱紫花葵、冬寒菜、冬苋菜、茴菜、滑滑菜、奇菜。
性味:
甘,寒。
归经:
入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
功能:
行水滑肠,通乳,清热排脓。
主治:
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
药材基源:
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
用药禁忌:
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81.金银花:
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别名:
忍冬,忍冬花,金花,银花,二花,密二花,双花,双苞。
性味:
甘,微苦,清香,辛,寒。
归经:
归肺,胃,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
82.石决明:
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耳鲍、羊鲍等的贝壳,又名真珠母。
功效分类:
平肝息风药;明目药。
别名:
鰒鱼甲、千里光、真海决、海决明、决、关海决、鲍鱼壳、九孔石决明、鲍鱼皮、金蛤蜊皮。
性味:
味咸;性寒
归经:
归肝经。
功能:
平肝清热;明目去翳。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83.生地黄: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别名:
生地、生地黄、鲜生地、山菸根。
性味:
味甘;苦;性寒。
归经:
心经;肝经;肾经。
功能:
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主治:
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
用药禁忌:
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84.熟地黄: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通常以酒、砂仁、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
科属分类:
玄参科。
别名:
熟地、伏地、酒壶花、山烟、山白菜。
处方名:
熟地黄、熟地、大熟地。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肝经;肾经
功能: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主治:
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用药禁忌:
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伤寒家不宜用、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禁服。
85.甘草:
别名甜草,是豆科植物。
甘草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
别名:
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
功能: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
主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缓和药物烈性、毒性。
用药禁忌:
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86.太子参: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功效分类:
补益药。
科属分类:
石竹科。
别名:
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性味:
甘、微苦;性微寒。
归经:
脾经、肺经。
功能:
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主治: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
用药禁忌: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87.黄柏: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别名:
檗木、檗皮、黄檗。
科属分类:
芸香科。
性味:
苦;寒。
归经:
肾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
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
主治:
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用药禁忌: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如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
88.黄芩:
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
“芩”字本义为“止血草”。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
功效分类:
清热药。
科属分类:
唇形科。
别名:
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
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主治:
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芩主治
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用药禁忌:
脾肺虚热者忌之。
89.连翘:
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别名:
一串金,旱连子、黄奇丹、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青翘、落翘、黄绶带、黄寿丹、黄金条。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归经:
入心经、肺经、小肠经。
功能: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疏散风热。
主治:
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
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90.牡丹皮: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
生用或炒用。
功效分类:
清热药;凉血药。
科属分类:
毛茛科。
别名:
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性味:
辛苦;凉;微寒。
归经:
心经;肝经;肾经;肺经。
功能:
清热;活血散瘀。
主治:
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用药禁忌: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91.锁阳:
又名不老药。
为锁阳科肉质寄生草本植物锁阳的肉质茎。
药物别名地毛球、锈铁棒、锁严子,野生于沙漠戈壁,零下20℃生长最宜,生长之处不积雪、地不冻。
功效分类:
补益药。
科属分类:
锁阳科。
别名:
琐阳、不老药、锈铁棒、地毛球、黄骨狼、锁严子、羊锁不拉。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归肾经;肝经;大肠经。
功能:
补肾壮阳;益肠通便。
主治:
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下肢痿软;虚人便秘。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脾虚泄泻及实热便秘者禁服。
长期食用,亦可致便秘。
92.牛蒡子: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科属分类:
菊科
功效分类:
解表药。
别名:
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万把钩、鼠尖子
性味:
味辛;苦;性寒。
归经:
肺经;胃经。
功能: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主治:
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用药禁忌:
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
93.川芎:
一种中药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黄褐色。
羽状复叶。
花白色。
功效分类:
行气药;祛风药;活血药。
科属分类: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藁本属川芎
别名:
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肝经、胆经、心包经。
功能:
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
主治: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94.米仁:
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是我国特产,是一味药食兼用的植物种仁。
别名:
川谷、六谷、川谷、菩提子
性味:
性凉,味甘、淡。
归经:
归脾、胃、肺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泄泻,也可用于肺痈、肠痈等病的治疗。
95.款冬花:
为菊科款冬的花蕾,简称冬花。
通常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花尚未出土时采挖。
功效分类:
润下药、止咳药。
科属分类:
菊科。
别名:
冬花、款花、看灯花、艾冬花、九九花。
性味:
味辛;微甘;性温。
归经:
肺经。
功能: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治:
新久咳嗽;气喘;劳嗽咳血。
用药禁忌:
肺火燔灼,肺气焦满者不可用。
阴虚劳嗽禁用。
96.苦杏仁:
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西伯利亚杏(山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别名:
杏仁。
性味:
苦,温,有毒。
归经:
入肺、大肠经。
主治功能: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用药禁忌: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97.泽泻:
为多年生沼生草本,属泽泻科。
其根状茎较短,中药为泽泻的干燥块茎。
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
麸炒或盐水炒用。
别名:
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
苗族药名:
窝革里(黔东南)
性味:
甘;淡;性寒。
归经:
归肾经;膀胱经。
功能:
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主治:
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用药禁忌: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98.制大黄:
别名川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等地。
通常在秋末或次春采挖,去粗皮,晒干。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99.枳实: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产于、、、等地。
5~6月间采摘或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
科属分类:
芸香科。
功效分类:
理气药;消食药。
别名:
鹅眼枳实。
性味:
苦;辛;寒。
归经:
脾经;胃经;肝经;心经。
功能: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
积滞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100.玉蝴蝶:
一种柴葳科植物玉蝴蝶的种子,它也有很多别名,像木蝴蝶、千纸等。
性味:
苦寒
归经。
入肺、肝经。
功效:
润肺,舒肝,和胃,生肌。
主治:
治咳嗽,疮疡,咽喉肿痛,音哑肝胃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