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5758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docx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4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教师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课题

盐的化学性质

时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粤教版8.4《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

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判断盐与盐、盐与酸、盐与碱之间能否反应

2、了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在回顾酸、碱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汇总盐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盐的化学性质。

3、爱国主义和辩证观的情感体验与升华;

4、记住盐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观察、归纳、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教师辅助学生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程序

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提问一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主要指硫酸和盐酸)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问二]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主要指可溶性的碱)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问三]盐的含义。

[讲解]酸中的H+决定了酸具有通性;碱中的OH—决定了碱的通性;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这种组成的相似性也决定了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问]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找出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通过让学生回顾酸、碱、金属与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溶解性及状态的分析归纳出酸、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再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盐与盐反应的规律进而完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同时提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谈收获的方式进行小结,并采用口诀的形式小结出所学的内容,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培养并保持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最后提出三个练习题对复分解反应加以巩固。

教学设计的最后给学生留了作业【作业】1.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2.习题8.4的第2、4、7题。

板书设计:

8.4盐的化学性质

金属盐酸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四种类型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不可能出现单质的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几组物质间的复分解反应可以进行的是()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D、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说明理由。

(1)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2)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3)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4)氢氧化铜和硫酸溶液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六、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想:

1、将教材内容做了全面调整,建立了新的教材结构体系。

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3、强调了体验实验活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漫水滩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时间

2016年3月23日

课题

盐的化学性质

教研组

理化教研组

主备人

王琴行

参备人

刘学彬刘晓红曾俊海罗琴梁春梅宋玺燕

知识

与技

1、掌握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判断盐与盐、盐与酸、盐与碱之间能否反应

2、了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在回顾酸、碱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汇总盐的化学性质。

过程

与方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

与价

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盐的化学性质;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记住盐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修改建议

个人

再探索

【复习引入】

[提问一]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主要指硫酸和盐酸)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问二]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主要指可溶性的碱)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问三]盐的含义。

[讲解]酸中的H+决定了酸具有通性;碱中的OH—决定了碱的通性;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这种组成的相似性也决定了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问]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找出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讲授新课】一、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一】

(一)盐+酸—新盐+新酸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gNO3+HCl—BaCl2+H2SO4—

CaCO+HCl—NaHCO3+H2SO4—

[讨论]这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小结]盐必须能溶入水或溶入酸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学生活动二】

(二)盐+碱—新盐+新碱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

CuSO4+NaOH—

Ba(OH)2+Na2SO4—

FeCl3+KOH—

[讨论]这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小结]盐和碱必须可溶,生成物之一是沉淀。

【学生活动三】

(三)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Cu+2AgNO3

[讨论]这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小结]盐与金属反应的条件:

盐必须可溶,单质金属必须比盐中金属活泼,单质金属除K、Ca、Na、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分析]从性质

(1)可以看出盐中的

酸根离子可与酸中的H+结合生成新的酸。

从性质

(2)可以看出盐中的金属离子可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新的碱。

从性质(3)可以看出金属可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

那么,一种盐溶液的阴阳离子能与另一种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盐吗?

【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

再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探究活动二:

向盛有少量硫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

再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1、2都有沉淀生成。

当加入稀硝酸后实验1的沉淀消失,而实验2的沉淀不消失。

(独立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盐+盐—新盐+新盐

[讨论]此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小结]两种盐必须都可溶,生成物之一是沉淀。

以上所学过的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以及以前学过的中和反应等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之间是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从以上所学内容可得到:

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酸参加可不溶,无酸参加须均溶,生成气、水或沉淀。

【课外拓展】溶洞的图片与溶洞的形成。

【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巩固练习】

1、下列四种类型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不可能出现单质的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几组物质间的复分解反应可以进行的是()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D、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说明理由。

(1)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2)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3)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4)氢氧化铜和硫酸溶液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作业】1.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2.习题8.4的第2、4、7题。

板书设计:

8.4盐的化学性质

金属盐酸

我认为可以不复习酸、碱的化学性质,以节省时间。

(刘晓红)

 

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提示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曾俊海)

 

我认为这儿应该复习一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梁春梅)

 

这里是不是应该将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进行对比归纳?

(刘学彬)

 

这儿老师若能提示学生

盐与盐的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学生写化学方程式会更容易一些.

(罗琴)

复分解反应的种类就只有酸与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吗?

(宋玺燕)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中涉及到盐的化学性质,复习是为接受新知识做铺垫。

 

在授课中会提示学生的。

 

看时间情况课堂上再决定是否复习。

 

采纳刘老师的建议

 

采纳罗老师的建议

 

复分解反应的种类在前面已经给学生归纳过。

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内容,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但并没有指明不探究反应物应该具备的条件;所以本节课才这样设计。

 

教导处验收情况

A

B

C

D

领导签字

崔凌

漫水滩中学教师评课稿

授课教师

王琴行

学科

化学

时间

2016年3月23日

课题

8.4盐的化学性质

评课人

理化教研组

本节课教师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盐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建议是:

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

注意课件,板书,视频,实验之间的平衡。

不要过渡依赖多媒体,也不要太过注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多媒体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与指正。

(曾俊海评)

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如下:

1、学生自己书写化学方程式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2、回顾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时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学生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合作探究归纳出酸、碱、金属与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建议:

本堂课虽然体现了基础性,但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拔高题这样优秀生没有“吃饱”。

(宋玺燕评)

1、吐字清晰,表达简洁明了准确,各环节过渡自然;

2、顺口溜既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盐的各种化学性质,又朗朗上口容易识记;

3、板书既概括了重点内容,又体现了本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有代表性。

(罗琴评)

优点:

1、我认为王老师的《盐的化学性质》是一节内容很充实的课,备课扎实,进行了精心设计,将学生很难记忆的内容编写成顺口溜,很是值得我学习。

2、对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训练,以发现书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3、语言表达简洁、准确、板书设计明了,体现所学重点内容。

建议:

1、引入过长,可做删减。

2、复分解反应中对反应物的要求课标中不作要求,略提即可。

3、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建议综合探究,不用分步。

4、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作为重点去突破。

(刘晓红评)

1、课程设计合理,容量大,教学中衔接自然,流畅,语言简明准确,尤其是应用顺口溜记忆,降低了学生的识记难度,是本节课的亮点。

2、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总结过程过长,占了一半多的课时,导致新课内容没有时间深入,重难点的把握出现偏差(重点没突出,难点没突破)。

3、对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这一教学重难点没有有效的突破方法。

(刘学彬评)

这节课我认为王老师充分体现了“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不足之处:

教师讲解的太多,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方式。

师生互动性欠缺,教师急于把自己的答案交给学生。

2、教师在复习前一节课所花的时间过多,导致新课教师讲得很快(梁春梅评)

 

漫水滩中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

王琴行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课题

盐的化学性质

时间

2016年3月23日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一、该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并总结盐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也有学生也由学生分析讨论,思考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完成,学生一目了然。

三、本节课以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为宗旨,如归纳总结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足及改进: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多,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探究时间和讨论时间有别,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的探究内容未能有效组织学生汇报总结,当堂检测不能及时完成。

另外没有设计和安排好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且对时间的把握不太好,导致没能深入的讲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