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docx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
社团组织:
导师姓名:
政治身份:
填写时间:
宜昌市第二十九中学
市二十九中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根植传统,融合现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基;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按照“全员性、全程性”要求,大力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择业、心理、生活全方位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卓越地发展,为培养具有浓厚人文情怀和强烈社会使命感的,能够用科学方法论探索世界、创造生活的未来卓越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二、工作内容
主要是德育+学科兴趣,具体是:
1、思想引导。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人生规划。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指导学生确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3、生活指导。
指导学生端正生活态度,明确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作息、生活和学习习惯,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消费,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4、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自强意识,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学业辅导。
认真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6、兴趣培养。
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三、工作目标
建立学校全员育人机制,“让所有的老师都成为导师,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导师”。
根据学生个性成长需求,通过师生平等、真诚的沟通,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从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幸福校园,让师生共享教育幸福。
四、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有关爱的学生。
成长导师的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心、指导和爱护,使学生的兴趣发展、身心健康、创新潜质、研究素养、优势潜能、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 全面性原则。
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择业、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 发展性原则。
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 针对性原则。
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认知基础和发展需求,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 人本化原则。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成长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
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保密性原则。
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家庭背景,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指导方式
1、座谈。
导师可选择适当的场所,与受导学生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养成、发展潜能、成长困惑等,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2、家访。
导师要走进受导学生家庭,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制定成长计划和措施,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3、电信。
导师利用电话和短信等电信手段,与受导学生特别是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共同关心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4、网络。
利用电子邮箱、QQ、微信等方式,全方位、全时段、零距离与受导学生和家长沟通联系,提高网络育人的便捷性、时效性。
5、办班。
利用周五社团活动时间集中辅导学生发展兴趣学科。
五、实施方法
(一)成立实施导师制的工作小组
组长:
魏富智
副组长:
熊国、黄兵
成员:
李平直、刘风雷、周红艳、邓启华、戈玉华
职责:
主要负责制定导师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结对子名单;负责对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
(二)工作实施流程
1、宣传动员。
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传达上级及学校实施全员导师制方案,实现“每位老师都是导师,每位学生都有导师”,让每位学生都有可以沟通、倾诉的老师,让每位老师都有关心、帮助的学生。
班主任召开“全员导师制”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意义和活动方法,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
2、确定学、导关系。
双向选择,建立学、导网络。
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选择导师意向,组织召开班级全体导师会议,介绍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情况、学科学习、行为习惯等情况。
班主任要在整合学生与导师意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导师的特点,确定学、导关系。
3、开展学、导工作。
导师要认真填写学生信息卡,每周指导学生兴趣培养,每个月与学生深入沟通一次,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家访,导师要认真填写记录卡。
每学期期末,学校对导师制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六、督导考核评价
学校教导处要负责全员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导师要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做好学生学、导活动计划,协助班主任解决实际问题,督促、监督本项活动的落实。
教导处要发现和总结导师制开展成效显著的教师和班主任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对于工作开展不及时、不到位的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办法,教导处负责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考核。
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导活动经验交流会,对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颁发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全员导师制考核结果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范畴。
党员辅导教师的考核结果纳入“五星”党员创评工作范畴。
宜昌市第二十九中学
2017年9月
导师辅导制工作制度
一、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导师要对每位结对辅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认真督导学生及家长填写《我的初中成长印记》和《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内容包括:
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学生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等状况;学生心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成绩等逐一登记,并对照分析。
二、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
导师每周一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辅导一次,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每学期在工作手册上记录四次导师辅导及学生汇报情况。
三、建立班级联系制度。
导师每月至少一次与结对辅导学生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联系一次,讨论交流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及生活等情况,达到共同辅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四、建立家长联系制度。
导师每月至少通过座谈、家访、电信、QQ群和其它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两次家访,每学期在工作手册上至少记录一次家访情况。
导师必须对结对辅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详细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尤其是留守学生、单亲或离异家庭及重组家庭子女、进城人员子女、残疾学生、心理异常学生、特困学生等作为重点。
5、建立个案分析制度。
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6、建立导师工作考核制度。
导师每学期向政教处上交导师工作手册。
学校采取导师座谈、查阅手册、询问学生等方式对导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业绩考核范畴。
党员辅导教师的考核结果纳入“五星”党员创评工作范畴。
导师基本情况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任教
学科
教龄
职称
毕业学校专业及学历
任教
班级
所指导兴趣团队名称
受导人数
荣誉称号及兼职情况
工作
计划
及主
要措
施
(备注:
此表由导师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
受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文体及其他活动等
在校获得资助及奖励情况
(备注:
此表为导师和学生共同填写)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日
家庭地址
户籍地址
住房地址
住走情况
身体状况
身份证号
学号
班级
班主任
特长
家庭
人口数
家庭经济来
源及状况
家庭
主要
成员
姓名
称谓
出生
年月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职业
(或外出打工)
联系电话
受导学生在家期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