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265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docx

六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教案

六年级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大部分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对学习有清楚的认识,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强,动手能力也很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本学期希望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养。

四、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

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

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

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

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

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

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

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

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

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

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

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

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评价主体:

教师、学生、家长、集体。

(3)评价内容:

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

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活动具体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缤纷冬日快乐寒假

2

2

了解自己的妈妈

2

3

节日的妈妈

2

4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2

5

春天的植物

2

6

春天的植物

2

7

树(总课时:

3课时)2课时

2

8

树(1课时)+插花(1课时)

1+1

9

一元钱有多重(总课时:

4课时)

2

10

一元钱有多重

2

11

水果大观园(总课时:

3课时)

2

12

水果大观园(1课时)+自行车的秘密(总课时:

3课时)

2

13

自行车的秘密

2

14

我的成长册

2

15

回顾小学生活(总课时:

7课时)

2

16

回顾小学生活

2

17

回顾小学生活

2

18

回顾小学生活+机动1课时

2

19

复习

2

20

考试

2

课题

缤纷冬日  快乐寒假

课时

2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寒假马上就要来临了刚刚过去,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孩子的假期,大多被排得满满的,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比比皆是,孩子虽然有“做主”的想法,却没有“做主”的权利,也没有“做主”的能力,如何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假期,我觉得很有必要,也适应时代的需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愉快的寒假生活进行回忆,在相互交流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从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对某一个问题做深入调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重点

引导学生对愉快的寒假生活进行回忆,从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并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对某一个问题做深入调查。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学生假期生活图片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说一说

谈谈你是怎样度过寒假的,有哪些愉快的回忆:

堆雪人,打雪仗,看春晚,做年夜饭,读一本好书,外出旅游探亲,做义工***并在讲述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议一议在说一说的基础上评出最有意义的事,最令人难忘的事,最有趣的事。

有意义的事情主要指有价值,对人能产生教育和启示的事情“从中有什么收获,明白一个什么道理***难忘和有趣的事情是指幽默,诙谐.令人发笑的市”从中体验到什么样的情绪,有什么感受。

3、做一做“年”的传说,把你印象中的年这个怪兽画下来。

4.事实讨论“抢红包”。

2016年的春节,抢红包极为盛行。

你抢过红包吗,如何抢红包?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主持人主持活动。

三、分小组上台汇报。

1、做家务我最棒小组上台汇报。

2.整理小能手小组汇报。

3.勇敢小组汇报。

4.开心做饭菜小组汇报。

5.生活小妙招小组汇报。

6.其他

四、评价交流。

1.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学生们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具体表现,对自我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价。

2.学生互相评价:

可以同一研究小组内组员之间互相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

作业设计

整理快乐寒假作品

板书设计

缤纷冬日快乐寒假

教学反思

课题

了解自己的妈妈

课时

4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母亲节”要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节日→你与妈妈或年长的女性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送给自己的妈妈一份节日礼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母亲节”节的来历,并初步掌握一些查找的方法。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了解女性在社会的重要性,懂得尊重、谦让女性。

2.情感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到社会去调查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价值取向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母亲的伟大,懂得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汗水。

难点

我们怎样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明确主题、确立研究子课题

一、认识这个节日

(一)课前引入:

1.教师:

(出示课件)看到课件中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节日都是什么,是哪一天吗?

2.学生:

看图,思考并回答。

3.教师:

(出示课件)下面一段文字说的是谁,她的节日是什么,是哪一天?

4.学生:

看文字,思考并猜出人物及其节日。

(2)引入主题:

妈妈的节日

1.教师:

“母亲节”就要到了,你知道她的来历吗?

2.学生:

各抒己见,要求:

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调查所得。

3.教师:

在黑板上记录交流的结果。

(3)分析交流结果、建议设立研究子课题:

1.教师:

从交流的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母亲节的来历并不是十分了解,我们是否愿意把它作为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子课题?

2.学生:

同意将“母亲节”的来历作为研究的一个子课题。

二、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

1.教师:

下面这些问题,你们能答出几个:

1)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2)妈妈每天都要做些什么?

3)妈妈喜欢吃什么食物?

4)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

5)妈妈喜欢看哪些书或影视节目?

2.学生:

思考并回答问题,要求:

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调查所得。

3.教师:

统计回答结果。

从同学们的答案可以看出,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了解母亲也作为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呢?

4.学生:

同意将了解母亲作为研究的一个子课题。

三、说说你最尊敬的女性

1.教师:

仔细想想看,除了母亲以外,你认为最值得你尊敬的女性是谁?

最值得你学习的女性是谁?

最能激励你的女性是谁?

说说为什么?

2.(出示课件)以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林巧稚、居里夫人、刘胡兰、蒋敏),谁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以随机采访的形式,请大家说说你的答案。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将尊重爱戴女性的思想形象化、情感化。

(将学生答案总结写在黑板上)(在这个环节中使学生发现还有许多女性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油然而生要在节日中为妈妈或这些值得我们尊敬的女性做些什么的想法。

4、说说我们的好想法

1.教师:

“怎样表达我们的节日祝福?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

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介绍。

3.教师:

指导学生互相学习。

归纳礼物的种类,表现方式(实物类和文艺类)。

提议将作为研究的两个子课题。

4.学生:

同意将制作实物类礼物和收集、创作文艺类礼物作为研究的两个子课题。

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准备

1.明确本次活动的四个子课题(“母亲节”的来历、了解母亲、制作实物类礼物、收集创作文艺类礼物)。

2.思考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研究可以用到的方法和需要的材料,为下节课的分组活动做准备。

第二课时:

形成小组,确定活动任务及方案

一、提出问题,形成小组

我们都选择好自己喜欢研究的课题了吗?

根据学生选择自动形成四个活动小组。

2、确定活动任务,明确个人分工

1.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要点:

1)举例说明小组分工及制定活动方案地方法。

(出示课件)

2)组织学生讨论列举研究可用的方法(出示课件)和需要的材料。

2.各小组依据教师指导结合本小组子课题,自行制定小组内的分工及活动方案。

3.各小组交流、讨论、评价活动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并讨论。

教师给与适当评价。

4.各小组修改活动方案,并再次进行交流、评价。

教师针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指导。

5.各小组再次修改方案,并最终确立活动方案。

三、课堂小结各小组在课后依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活动,并为下节课的成果展示做准备。

第三课时:

成果展示,交流学习

一、提出问题我们的准备如何?

(小组汇报准备的情况)

二、成果展示,评价交流

1.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2.每个小组展示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评价,总结结果,发现怎样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评价。

三、说出活动的感受

1.鼓励学生谈谈活动的感受,有哪些收获?

2.建议学生课后将感受写下来。

四、拓展活动

1.指导学生制作纸制康乃馨。

2.建议为妈妈或长辈、尊敬学习的人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常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帮妈妈做事情。

3.召开一次以《回报母爱》为主体的汇报课,并邀请自己的母亲参加。

五、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学生们知道了“母亲节”节的来历;同时使他们了解了女性在社会的重要性,懂得尊重、谦让女性。

通过让学生到社会去调查了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

第四课时(回报母爱汇报课)

邀请嘉宾:

邀请自己的母亲参加

主持人做了简单的开场白,进入了第一个环节——“夸夸我的好妈妈”。

第二个环节“我与妈妈心相印”井而有序的进行着。

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作出了精彩的回答。

接着,各小队表演了动情有趣的节目。

有同学介绍的《妇女节由来》;有同学的诗朗诵《赞美母亲》与《母亲》;还有同学表演的小品《母亲的爱》。

古诗《游子吟》随之响起。

然后全体队员们齐读“六个一”与“三个不”。

最后,活动在悦耳动听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结束。

 

评价方式及标准:

1.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2.评价标准: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的表现等。

资料:

1.“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

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

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Amanm、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

于1905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Amanm悲痛欲绝。

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

Amanm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

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MotherChurch」的崇敬:

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於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谢。

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以同时传达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

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

(注:

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帮讨生活,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Sunday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

为增加欢乐气氛,也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蛋糕称为-motheringcake。

日本的母亲节也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节日里人们送给母亲一枝红石竹,表示祝贺。

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在1928年,节日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节日这一天,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们的“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泰国于1976年宣布8月12日为母亲节。

这一天也是泰王后丽吉的生日。

节日里,全国要开展“优秀母亲”的评选活动。

儿女们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献给自己的母亲。

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

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

葡萄牙人的母亲节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亚则定在12月22日。

母亲节在我国是地区性节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

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

广东省于1988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

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

虽然,有一些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於他们的母亲节。

然而,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等,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2.人物简介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是波兰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Curie)所影响。

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

于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

《玛丽·居里:

她的一生》(MariaCurie:

A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利,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

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为刘胡兰亲笔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又名丽咪,厦门鼓浪屿人,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她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

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蒋敏,女,羌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2001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县级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导员,三级警司。

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蒋敏同志在惊悉母亲、女儿等10名亲人不幸遇难的噩耗后,强忍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坚守工作岗位,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积极投身抢救受伤群众、安置灾民生活等工作中,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连续奋战劳累过度,蒋敏同志身体极度虚弱,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

蒋敏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政治本色和“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

2008年5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作出决定,授予蒋敏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23日,全国妇联决定,授予蒋敏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称为“最美女警”。

2009年1月18日,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

作业设计

了解妈妈,查找关于母亲节的资料,制作心意卡,准备关于母亲的节目。

板书设计

了解自己的妈妈

查一查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

教学反思

课题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课时

2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几年来,文成是个多发地震以及泥石流的山区,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让孩子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非常有必要,尤其还应该让孩子知道发生自然灾害后应该怎么做,平时怎样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2、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3、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4、通过本次活动,使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